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6,自行车车轮转动奥秘-苏教版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6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6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杠杆、滑轮、斜面几种简单机械之后,进一步学习一种新的简单机械——传动装置。
虽然转传动装置在生活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但是学生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即使接触到了,也很少有仔细地观察与深入地思考。
因此可以说学生对于传动装置是比较陌生的,更没有思考过在其中所包含的能量与动力的传递。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应该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例如自行车脚踏板与后轮之间的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认识到:平日接触的简单玩具中其实蕴藏着很多科学的奥秘,从而使认知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生活中的熟悉的自行车感受到传动装置的存在并理解什么是传动装置,二是研究齿轮转传动以及链条传动的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了解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并能够对这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传动装置的乐趣。
2.愿意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传动装置中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比较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异同点。
(五)教学准备自行车、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转动装置的材料、课件、记录单、投影仪、电脑(可接投影仪)学情分析经过了两年多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研究有较大的兴趣,初步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能用实验的方法对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但我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记录仍然不太重视,不善于收集证据。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第一单元第六课,前面四课分别研究了四种简单机械,本课是研究机械间相互合作的一种关系,即力在机械中的传递方式,其具体实物为机械中的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是复杂机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运动和能量由一个装置传递到同一机器的另一个装置上去,使机器的各组成部分连成整体。
本课是把相互关联的机械当作一个整体,从发现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引入,说明什么是传动装置,导入对机械传动及传动方式的研究,让学生通过了解分析传动装置,发现有关传动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以后研究其他类型的传动、学习机器的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了两年多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研究有较大的兴趣,初步学会了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能用实验的方法对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但五年级学生还是不善于收集证据。
因此,在这节课的学习当中,一方面让学生继续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验研究,加深记录证据对科学解释的意义,从而开始重视实验的记录。
学习目标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4.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认识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评价任务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打开后盖的座钟、自行车、音乐盒、教学课件等。
2.分组实验器材: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工具箱配备)、橡皮筋、链条轮等。
3.学生准备: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跳蛙、回力汽车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你会骑自行车吗?(出示原始和现代不同造型的自行车图片)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有链条……3.谈话:想知道我们在踩踏板时,链条是怎样把动力传递给车后轮,让自行车前进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基本原理,探究自行车车轮转动与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他们对自行车比较熟悉,但对于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基本原理。
2.引导学生探究自行车车轮转动与力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基本原理。
2.自行车车轮转动与力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行车模型或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车轮的结构和转动原理。
2.准备实验材料,如轮子、轴、滑轮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探究车轮转动与力的关系。
3.准备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自行车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行车车轮的结构和转动原理,提出问题:“自行车车轮是如何转动的?它的转动原理是什么?”2.呈现(5分钟)呈现实验材料,如轮子、轴、滑轮等,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探究自行车车轮转动与力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车轮转动与力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基本原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自行车车轮转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车轮转动原理发明新的机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能采用对比法发现传动装置的异同。
2.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了解齿轮、链条、皮带传动的异同。
3.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以及传动装置的作用与异同。
【教学难点】对传动方式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链条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模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自行车(实物),提示学生学习的内容。
2.板书课题——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二、引导学生发现“传动装置”1.大屏幕出示老式自行车。
2.提问:老式的自行车和现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3.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传动装置。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知道传动装置的概念。
5.传动装置: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了后轮上。
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三、在实践中探究链条传动的奥秘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传动装置”。
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给大家准备了一套实验材料。
大家可以继续玩一玩,注意观察齿轮在转动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在交流中发现链条传动的若干要素。
4.尝试对链条传动进行初步的定量研究。
5.认真填写实验记录单。
6.深化对链条传动的认识。
四、通过探究认识皮带传动1.师:咱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出示皮带传动的装置),如果大轮的轮径是小轮的3倍,那么大轮转一圈,小轮得转几圈呢?2.由之前了解的链条传动的规律,推测皮带传动的规律。
3.学生讨论交流。
4.通过初步定量实验,了解皮带传动的规律。
5.进一步提出问题。
6.比较链条传动和皮带传动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链条传动传动装置齿轮传动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自行车的结构、作用及发现简单机械原理应用;能够识别链条传动,知道链条传动的特点。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4.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制作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自行车。
学生材料:每组齿轮传动组件、链条传动组件各1套,学生字带一些会运动的玩具如玩具赛车、跳蛙、回力汽车或音乐盒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你会骑自行车吗?
(出示原始和现代不同造型的自行车图片)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有链条……
3.谈话:想知道我们在踩踏板时,链条是怎样把动力传递给车后轮,让自行车前进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4.课件出示课题: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二、认识传动装置
现在的自行车车轮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踏板那里传到后轮上。
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1.谈话:是不是所有动力的传递都用链条呢?谁来说说在我们生活生产中,你还见过哪些传动装置?(皮带、齿轮)你能描述一下这种装置的结构吗?
2.谈话:你们想不想认识更多的传动装置?(想)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
3.观察自己的玩具和常见的机械,找一找它们的传动装置。
4.(出示各种传动装置:如链条传动、蜗杆传动、螺丝传动、齿轮传动等)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传动方式。
三、认识传动装置的特点
(一)认识链条传动。
1.谈话:如果用真实的自行车来观察和实验不大方便,我们可以做个模型来代替。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自行车上的链条装置,需要哪些材料?
教师出示:两个齿轮(1大1小),一根链条,一个底板和固定的两个齿轮的钉子,一个手柄。
2.提问:你能组装自行车链条装置的模型吗?
3.学生分组组装模型。
4.展示组装好的模型。
(一个到展台上,其他小组举起组装好的模型。
评价:同学们真棒,都组装对了。
错了,给你们一点时间,纠正一下。
)
5.(手持链条传动装置)小结并出示课件:像自行车链条这样可以把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像自行车这样利用链条传递动力的方式叫做“链条传动”。
(板书:链条传动)
(二)认识齿轮转动。
1.(出示各种齿轮子传动图片)提问:这些传动装置结构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是由齿轮与齿轮咬合在一起的)
2.谈话:像这样利用齿轮传递动力的方式叫做“齿轮传动”。
(板书:齿轮传动)
提问:给你们材料,你们会组装齿轮传动吗,动手试试看吧。
3.学生展示组装的齿轮传动。
4.展示组装好的模型。
5.(手持链条传动装置)小结并出示课件:像自行车链条这样可以把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像自行车这样利用链条传递动力的方式叫做“链条传动”。
(板书:链条传动)
(三)总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
1.谈话:生活中的传动装置很多,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常见的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
这两种传动方式都可以传递动力,那么这两种传动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动手研究看看。
2. 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出示实验要求:
(1)做好标记。
(2)不要转太快了。
(3)分工合作:有人数大轮圈数,有人数小轮圈数。
(4)及时填写记录单。
3.学生汇报交流。
(你们有什么发现?)
链条传动:两个轮子传动方向相同,两个轮子转动快慢不同,可以远距离传递力。
齿轮传动:两个轮子传动方向相反,两个轮子转动快慢不同,不可以远距离传递力。
4.完成记录单(讲解记录方向和圈数:用﹤1,1,﹥1,2来表示)
5.学生收拾器材,小组讨论数据,得出结论:链条传动两个轮子传动方向相同,两个轮子转动快慢不一样;齿轮传动两个轮子传动方向相反,两个轮子转动快慢一样。
四、总结拓展:自行车上的传动装置
1.拓展: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能不能解释自行车为什么要用链条传动而不用齿轮传动呢?
2.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3.作业:能否设计一个利用齿轮传动的自行车?如果可以至少需要几个齿轮?
【板书设计】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链条传动:两个轮子传动方向相同,两个轮子转动快慢不同,可以远距离传递力。
齿轮传动:两个轮子传动方向相反,两个轮子转动快慢不同,不可以远距离传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