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绝品》课堂实录完美版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11
《绝品》教学参考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读过《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就会感受到,中国文人身上有一种奇特的品质,大多都以维系数千年的中华文化为己任,绝不敢让哪怕一线香火断绝在自己手中.也许每个人的贡献有多少之别,努力有大小之分,但都能尽其绵薄,报效祖国.尤其那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佼佼者,为正义献身,为真理舍命,为民族大义而洒尽热血,为家国存亡而肝脑涂地,以“头颅掷处血斑斑”的书生意气,与暴政,与侵略者,与非正义,与人吃人的制度,与一切倒退、堕落、邪恶、愚昧,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者,从来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在《绝品》中,就有这样一群“民族的骄傲”。
他是舍生取义、献身革命的常先生。
一位以装裱店老板掩藏真实身份的革命党人,他有着装裱字画的非凡技能,与人交往豪爽大气,自知身份终会暴露,性命终将不保,便将国宝交与信任之人,随后义无反顾、从容就义,在他的身上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和坚定,更有大义凛然、坦对死神的勇气和从容。
毋庸置疑,常先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是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的刘三爷。
一位保定富户,颇有些家财,爱做收藏生意,遇事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只因当年视常先生为自己的挚友,便信赖无疑,肝胆相照,即便他的字画和身份都遭到质疑,即便自己并不完全了解常先生从事的事业,但三爷敬重他的为人,看重二人的情义,所以一切流言都在三爷面前不攻自破.只因当年从常先生手中接过字画时的一句“刘某记下了”,便悉心藏之,在家境败落、疾病缠身之时,也不忘这句承诺。
他信守诺言的品质正是中国文人身上所固有的仁义道德。
刘三爷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是舍利取义、不忘祖训的王商人。
“饿死不卖收藏”!何谓“收藏”?“收藏”就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在动荡的年代里,国宝总会遭受流失海外,甚至毁于一旦的厄运,但在民国初年,却有这样的坚守正义,致力于保护国宝的商人。
他所从事的收藏事业并不是为了发家致富,而是完全出于对祖国文化的珍视,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绝品》教学设计完美版《绝品》教学设计农安县第三初级中学孟祥丽教学⽬标:1、通过⼈物的语⾔和动作描写,学习⼈物性格分析的⽅法。
2、培养学⽣概括、归纳的能⼒;3、从多个⾓度把握“绝品”的含义,培养学⽣分析理解能⼒。
4、感悟⼈物重信义、守诺⾔的⾼尚⼈品和令⼈仰⽌的职业理想与操守。
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2、品味⼈物的精彩描写⽅法,学会分析⼈物性格,培养分析能⼒教学难点:从多个⾓度理解“绝品”的含义,体会做⼈的原则与职业的操守。
教学过程:1、作者简介:谈歌,原名谭同占,河北顺平⼈。
主要作品有《绝唱》《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等“绝”字⼩说系列。
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2、知识点拨:1.⼩说是以刻画⼈物为中⼼,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活的⼀种⽂学体裁。
2、⼩说有三个要素:⼈物、故事情节、环境。
⼈物是⼩说的核⼼,通过肖像、语⾔、⾏动、⼼理、细节等描写来塑造⼈物形象;故事情节是⼩说的⾻架,它包括:开端,发展,⾼潮,结局;环境是⼈物活动的依托,包括⾃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字词积累装裱(biǎo )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 )半晌(shǎng )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 )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ě)3、⽣词⽆动于衷战战兢兢⼤喜过望价值连城⼆、悟读品味(⼀)复述⼩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潮-结局概述⼩说。
⽬的是引导学⽣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概括、归纳的能⼒。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相识,互相佩服。
三爷对常先⽣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天,常先⽣推荐了⼀幅古画,说是⽆价之宝,要价三千⼤洋,之后常先⽣就消失了。
后来三爷得知常先⽣是⾰命党,在京城被杀。
尽管有⼈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
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个合适的去处。
《绝品》教案及反思-图文“提升学习力构建高效课堂”教案课时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3.体会文中人物对祖国艺术品的保护与热爱,培养学生的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时重点难点:解读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2、自读课文,字词注音、释义。
3、针对小说要素结合文本设计问题或者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二、回顾旧知,提问导入1、这几天的语文课堂上,我们一直在哪一种文学体裁中潜心修炼?从七上到七下,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想必大家对小说这种文体以及如何学习小说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和收获了吧?大家各抒己见,老师期待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
A小说的基本常识,B分析小说的常见方法2、这节课我们就学以致用,用刚才大家总结的学习小说的方法自主学习七下的最后一篇中国当代小说《绝品》三、出示目标1、明确《绝品》小说要素2、重点解读人物形象3、理解小说主题四、构建目标1、五分钟的时间默读,再次熟悉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小说的人物、环境描写。
用批注的方式简单梳理情节。
2、大屏幕展示常先生:荐画刘三爷:买画(鉴画卖画)赎画送画王商人:买画退画得画3、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而人物性格的展示,又离不开故事情节,因为只有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这篇小说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解读人物形象,所以还是让我们走进情节从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课前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文本设计的问题或者提出的疑难,我们一同合作,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4、大屏幕展示1)常先生为什么不将字画送给刘三爷而是高价卖给他呢?2)常先生冬天突然回到保定城,夜半敲门,天明就告辞,这期间,对马氏的讥笑,常先生先是“一愣,旋即大笑起来”,对马氏的不理解,他解释了吗?为什么3)常先生离开的时候“重重的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并不回头。
《绝品》课堂实录(中)老师:那好,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作者对刘三爷的塑造。
请大家先选取典型的刻画情节来谈谈?学生:三爷叹道:“我自知不久人世,已无意收藏。
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
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
”就唱一个诺,转身走了。
老师:那个词念不xuè么?大家查字典,我们要区分一下,是念xuè还是xi è。
学生:是读xiè老师:还有个字是念nuò么?看书下注释。
学生:rě老师:你这么智慧一定要细心。
那样语文会学得更好。
所以书下注释一定要看仔细,注音要标好。
学生:这段话说明了刘三爷不重视钱财。
老师:不重视钱财叫做轻财,对不对,那他重视的又是什么?学生:和常先生的友谊老师:好,我把你的分析总结一下,由此可见刘三爷重情,重义。
谁还有补充吗?学生:我说的是常先生。
常先生慨然一叹:“三爷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
”说罢,重重地看了三爷一眼,拱拱手,大步出门去了。
并不回头。
老师:你重重的看我一眼。
这目光有重量么?学生:没有。
老师:你认为没有。
那么他“重重”的看三爷几眼,这“重重”的看包含了那些情谊?学生:一时想不清楚。
老师:那么,我们再找一处加以体会。
学生:三爷急急地送出门去,在晨雾中怔怔地呆了半晌。
老师:那“急急的”送出门,是怎么样的急?学生:快步走。
老师:那为什么要走的这么快?这么慌张呢?学生:希望常先生能多留一会。
老师:对,那是挽留而留不住,挽留而不得,所以急迫的追出,这也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朋友之间的留恋,甚至是依恋,对吗,所以说,这个“急急”,我们应该读出来。
那“重重的看”你不就有体会了么,“重重的看”说明了什么?学生:说明常先生友谊比较深刻,也重情重义。
老师:目光本来是非有形的,他能够给它赋予重量,有化无形为有形的传神作用,是这样吧?我们作文中,体现这些细节了么?“我重重的看了老师几眼,老师似乎领会了,他只是一笑,然后把一张纸递给了我,那白皙的纸面上只有两个字”,你去填吧,体会出什么感情写什么。
《绝品》课堂实录(下)老师:上节课我们讲到了刘三爷的家人就发现了不幸的事情,常先生罹难,请你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学生:再一年,三爷店铺中的伙计到京城办货,回来后战战兢兢地告诉三爷,说亲眼见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
临行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老师:视死如归的情节,那么你看,这样的一个革命者,有着国家的责任感,有没有通过革命斗争体现?而是通过一幅画的情感,把他忠于国家,爱国的情怀全部展现出来了。
文中:马氏进来,讥笑道:常先生果真走了眼力,卖与我家老爷一张好画?”老师:这个好”字,她给强调得相当重。
由此可见,大家自己读小说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诵读出声,我们汉语言的佳妙往往在声音中达意。
通过朗读,你就能体会文意。
比如这句话,这个好”字加长,表现出极度的怀疑和憎恨,对吧?气愤之情溢于言表。
文中:三爷怒瞪了马氏一眼,也笑:不提不提,吃酒吃酒。
”老师:吃酒吃酒”什么修辞?学生:反复老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强调的作用老师:强调的意思为,你不要胡说了,打扰了我们之间的酒兴。
足见三爷之豁达胸襟。
课文:三爷爆喝一声,直如猛虎一般。
马氏一哆嗦,不敢再说,悄悄退下去了。
老师:你们说没面子了,这个没面子怎么理解。
你可能说不出来,但是你的内语已经说明你理解了。
学生:因为她说的话当面被丈夫给顶回去了,不让她再说下去了。
挡回去了。
老师:有时候我们一个人读书的时候,应该读出自己的感受。
你们多写自己的感受,不仅只在是理解小说方面,分析多了理解就加强了,你们就会写作了。
读书笔记不是抄别人的,是写自己的感受,可以是错误的,别错过这样的机会。
文本:马氏听了,一声冷笑:真是报应,那次被他坑去了三千大洋。
”老师:这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常先生被斩首之后。
老师:当下人传回消息,马氏说这话是什么样的情感?一声冷笑?学生:快感。
老师:那个冷笑也说明她对这件事情的怎样态度?你冷可组成几个符合此情此景的词语,请同学们考虑考虑?最新范文学生:冷峻、冷酷、冷嘲老师:还有什么?态度极其的冷漠。
《绝品》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绝品》教学设计附导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绝品》教学设计附导学案的全部内容。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
《绝品》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3.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
4.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
【教学重点】1.学习塑造人物的多重方法2.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文本内含,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但毕竟年代久远,加上历史的动荡,留存下来的珍品已然不多,所以更显难能可贵。
现在我们来欣赏一幅名画,元代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拍出了4亿(播放幻灯片)的天价。
一幅元代画作尚且价值四亿,倘若是一幅唐代珍品,又该价值几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珍品背后的故事。
二、字词检查1.正音装裱(biǎo)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半晌(shǎng)呷(xiā)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 )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埠(bù)2.释义无动于衷:一点也不动心。
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或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大喜过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更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特别值钱,十分珍贵。
举止不凡:指人的动作、姿态和风度不同寻常。
三、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绝唱》《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绝”字小说系列。
作品中大起大落的情节,威风凛凛的气势,饱含着对传统美德,人间正气的追求,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四、知识点拨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五、赏析课文1.因为大家提前预习过,那么有没有同学来简单复述一下整个故事呢故事发生在保定——刘三爷和常先生相识于望湖茶楼,刘三爷(富商),常先生(开字画装裱店),三爷偶尔做些收藏,常先生的推荐,三爷从不斩价。
9、绝品【课前准备】本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第九课,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小说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首先要求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初步扫除文字读障碍的习惯。
在此基础上,按照小说的要素在特定时代环境下认识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体会塑造人物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
课前印发关于中华革命党、字画装裱的相关知识,作者的绝字头小说两篇《绝印》《绝方》初步了解谈歌的绝字头小说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描写角度。
2.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
3.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
4.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塑造人物的多重方法2.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难点】1.怎样理解侧面描写的好处。
2.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文本内含,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检查预习情况: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预习,让学生回味预习中的思考。
学生听读,理清小说人物身份,主要活动、人物置身于其中的典型环境,就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赏析课文1.提问:在这篇文章中你发现了那些“绝品”?明确:①物质方面,唐代古画是绝品②精神方面,常先生与刘三爷的个人友谊是绝品③他们二人在保护国宝方面体现的爱国义举,民族道义是绝品。
④装裱技术方面,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板书:绝品唐代古画、友谊、爱国义举,民族道义2.提问:文中的一些小的细节都可看出作者巧妙精心的设计。
例如“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样子容貌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
”与小说下文中的那些细节相呼应?明确:一方面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与下文中常先生的革命党人的身份相呼应,另一方面与下文向刘三爷介绍交代古画的情节相呼应。
3.提问:刘三爷与常先生的友谊可以用哪两“善”来概括?彼此间的“信”是怎样表现的?明确:(教师范读第五段)两人的友谊是萍水相逢,的君子之交。
谈歌《绝品》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问好)请坐。
老师:(出示ppt)咱们看这样一位作家,他出生在河北保定,我们从这幅图上看,他善书,另外还善画,他更善于的是写作。
他能同时写四部小说,但是给出版社的时候,就交了五部,有一部是现写出来的。
这绝不绝?学生:绝老师:这是一绝,作为作家都是少见的。
当今有些文学研究者要把他归到哪个流派去。
同学们想想看,这样高产的作家归到哪个流派比较合适?实在没法归了,用了一个现在的最现代的词——动车派,这就把他归属到动车派。
这个人为人也特别豪爽,他被下派到下面一个县级市做代理副市长的时候,他给自己准备了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他的屋子里其他什么都不要。
为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下级向我汇报工作的时候,他站着,我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我站着。
所以绝不用要多余的东西。
大家看他的工作作风,绝么?学生:绝老师:但是作为作家,他更有一个重大的责任感。
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写出绝字头的,以及含“绝”的内容的系列小说,以家乡燕赵大地为背景,写出那些豪情的道义,写出那些铁肩担道义的人的小说系列一百部。
这就是他伟大的理想,这个理想绝么?学生:绝老师:是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理想,是吧?学生:是老师:好,那我们大家来读读这一段话,认识作家谭占同。
他就是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他的真名叫谭占同。
来咱们大家一起来读(师生共读,PPT内容)他说:“如果说作家少一点精英意识,少一点上帝的感受,少一点游戏的姿态,少一点伟大的作派,多一点公民的意识,多一点老百姓的感觉,事情就好办多了。
”正是这种“公民意识”才使得他在其作品中大力张扬“中国传统的城市、勇敢、英勇献身等等这些精神”,而“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等“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行为也在他的作品中遭到了强烈的批判。
老师:那个字念“bèi”,相逆为“悖”。
刚才让大家放松一下。
老师:我前面问了一些同学,我说你们预习了么?大家都预习了。
预习过了,那我们看,在谈歌的作品中,怎样体现他这样精神的呢?这篇《绝品》中体现了他的哪种精神呢?请放下手中的《完全解读》,要相信自己的智慧。
谈歌《绝品》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好。
(学生问好)请坐。
老师:(出示ppt)咱们看这样一位作家,他出生在河北保定,我们从这幅图上看,他善书,另外还善画,他更善于的是写作。
他能同时写四部小说,但是给出版社的时候,就交了五部,有一部是现写出来的。
这绝不绝?学生:绝老师:这是一绝,作为作家都是少见的。
当今有些文学研究者要把他归到哪个流派去。
同学们想想看,这样高产的作家归到哪个流派比较合适?实在没法归了,用了一个现在的最现代的词——动车派,这就把他归属到动车派。
这个人为人也特别豪爽,他被下派到下面一个县级市做代理副市长的时候,他给自己准备了一张小桌子,一把椅子,他的屋子里其他什么都不要。
为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下级向我汇报工作的时候,他站着,我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时候,我站着。
所以绝不用要多余的东西。
大家看他的工作作风,绝么?学生:绝老师:但是作为作家,他更有一个重大的责任感。
他说:他要在有生之年,写出绝字头的,以及含“绝”的内容的系列小说,以家乡燕赵大地为背景,写出那些豪情的道义,写出那些铁肩担道义的人的小说系列一百部。
这就是他伟大的理想,这个理想绝么?学生:绝老师:是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理想,是吧?学生:是老师:好,那我们大家来读读这一段话,认识作家谭占同。
他就是河北省作协副主席——谈歌,他的真名叫谭占同。
来咱们大家一起来读(师生共读,PPT内容)他说:“如果说作家少一点精英意识,少一点上帝的感受,少一点游戏的姿态,少一点伟大的作派,多一点公民的意识,多一点老百姓的感觉,事情就好办多了。
”正是这种“公民意识”才使得他在其作品中大力张扬“中国传统的城市、勇敢、英勇献身等等这些精神”,而“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等“有悖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行为也在他的作品中遭到了强烈的批判。
老师:那个字念“bèi”,相逆为“悖”。
刚才让大家放松一下。
老师:我前面问了一些同学,我说你们预习了么?大家都预习了。
预习过了,那我们看,在谈歌的作品中,怎样体现他这样精神的呢?这篇《绝品》中体现了他的哪种精神呢?请放下手中的《完全解读》,要相信自己的智慧。
通过你的预习,你看看作者所说的这些体现了哪种精神?学生:豪放,重情重义老师:他所体现的那种精神,从他强调的看,一个是“中国传统的诚实、勇敢、英勇献身等等这些精神”,第二个是“见利忘义、一切向钱看”。
你看看体现了哪种精神?学生:他表现了他英勇献身的精神老师:你从预习中从哪感受他英勇献身,从哪个人物身上体现了英勇献身的精神?学生:常先生老师:好,常先生的党派就是是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他的作品中能够体现他的精神,反映他的创作的精神实质。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的《绝品》。
通过大家预习,这个“绝”字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赶得上老师:(随手拿起学生的教辅资料)你查字典了么?你用的是这种浏览,其实我更希望大家用的是工具书。
(面向全体学生)还有没有?带字典的来,我们查查字典应该相信我们自己的发现。
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学生:绝有四种意思。
一个是断,例如绝望。
第二个是尽,穷尽,气绝。
第三个是极,极端的,绝妙。
第四个是副词。
老师:要你选的话,你觉得哪个词最适合?学生:第三个,极,极端的。
老师:极端的作品么?学生:那,绝妙?老师:大家来看应该选哪一个?学生:绝妙的老师:显然应该是绝妙的。
我们看,这类书(教辅书)有的时候,它编辑的并不负责任,别因为它耽误我们自己的学习。
请大家动手查工具书,相信我们自己。
我是查了两本古汉语字典,这样解释的,来看:(PPT展示)绝:①极限,不能错过的。
绝妙,高超②独一无二的,绝妙的第一个解释是友谊出版公司的,这个我通常作为参考。
第二个解释是商务出版公司的,我通常以这个的为准,但两者都可以互现。
大家判断一下,两种解释的话,根据文意你选哪个呢?学生:第二个,请大家把它的解释放到文中读一下来进一步体会。
(学生读文)老师:我们从文章内容看,你看看这个文章的“绝妙的作品”体现在哪里?这种“绝品”在文章中有几种呈现的方式?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第二个问题,大家看看,作者通过几位人物描写给我们展开故事情节的?从你的审美视角看,哪个人物刻画的最为生动?为什么?现在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来完成这样两个问题。
老师:这个同学习惯特别好,边读边画,把发现的问题写在边上。
大家应该养成这样的习惯,把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问写在边上。
我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慢是因为在看这种参考书,是他有一家之言,可能说的很对,但很多时候这种东西剥夺了我们的自主思考活动,你说是不是?他都是从成人的视角去读的,我们小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发现,你说是吧?这样我们和文学作品本身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我们能读出自我感受,然后我们把我们理解和成人的解读对照,你往往会发现,你比他还有智慧。
因为成人都受到了很多成套的法则,现成的定式和思想的局限甚至是污染。
我们有天然的思想,为什么不利用我们天然的思想法宝呢?我更欣赏大家自己的发现。
老师:好了,大家基本读完了,提示后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读得很好。
刚才那个孩子在查“迭”,“迭”是赶得上。
那“忙不迭”一个关键字我们就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了,着急怕赶不上,这“忙不迭”么,就这样的查,自己的知识就需一点点积累。
大家读的很认真,也很细致,咱们就来解决问题。
文章写出了哪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绝品”?学生:三种。
第一种是唐代的那种字画老师:那种字画,你能给大家读读么学生: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老师:那这不是画的本身,这是裱画了,画都成交了。
它在第13自然段,你看看。
你找的时候没标段。
大家一定有这个好习惯,整个文章一共有80段,第9到第16自然段是介绍这幅画的,第一次介绍。
来,你把第13自然段给大家读一遍。
学生:常先生笑道:“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
唐代珍品。
委实是主顾急着用钱,才忍痛抛出。
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点点头:“既然先生已经认定,我明日凑足银子就是。
”老师:这幅画的确是绝品,是什么时期的学生:唐代老师:但是是唐代的就一定是绝品么?学生:不一定老师:不一定,他有一个修饰语,怎么说的?学生:无价之宝老师:无价之宝,那下面还有,你还能给大家说说么?还有哪里能体现它是绝品?着眼于全文看,别的同学可以补充学生:第15段。
常先生又道:“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
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老师:嗯,这和后面的王商人的思想是相同的,你能找到么?学生:王商人笑道:“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三爷忙问:“何为倒装置?”王商人道;“所谓倒装置,即把原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
我猜想装裱者担心此画被人夺走,才苦心所为。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论其装裱,更是绝品。
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
果然是了。
”老师:嗯,你们两个人的回答放在一起珠联璧合,对于我们看的那些浏览书来说也是绝品,因为是用自己智慧回答的。
好,你接着来答学生:第二种,是常先生的装裱技术。
老师:嗯,常先生的装裱技术,刚才那位同学读了。
但是前面有一句但是,是那常先生装裱技术已经暗示出来的,在哪里?学生:第二段老师:对,你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常先生没有雇佣伙计,自己装裱字画,手艺很神,一些模样落魄的旧字画到了他的手里,一经装裱,便神气崭新。
老师:是mó样还是mú样?学生:mú样老师:好。
那其实我觉得他传神的特点在哪里体现的?方才同学已经读了。
但是之前已经暗示出来了,这个传神的技艺在第20段,大家看一下,有一句话,你们找找。
读文章一定要读到细部,才能发现作者写作的精髓。
学生:那纸已泛深黄。
老师:为什么“纸已经泛黄”,什么朝代的?学生:唐代的老师:还有么?学生:但托裱一新老师:托裱一新,是不是新装裱过的呢?那这个又可能是谁所为呢?学生:常先生老师:但我们不能说常先生,因为文章没有说是常先生,对吗?我们根据情景来揣测,因为前面他很神,这又是新的,刚刚拿来的,对吧?好,请坐。
大家都能发现。
请接着说。
学生:第三个是刘三爷的为人。
老师:刘三爷的为人,具体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学生:这一年冬天,保定来了一个姓王的商人,收购古董字画。
马氏就瞒着三爷,把三爷的收藏拿去卖了。
下人偷偷地告诉了三爷,三爷大怒,让下人喊来马氏。
三爷黑下脸怒问:“你怎么敢去卖常先生帮我买进的字画?”老师:你找得很好,很善于发现问题,但其他同学发现了吗?像这样的情节,作者不可能靠某一点把它展现出来,他说的是文章的关节,他找得也很好,我相信其他同学也能发现。
请坐。
我们看,谭先生说,小说的倾向要通过场面和人物的语言的描写来展现,那他的作品中我们也找不到评价式的议论?你找到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说这篇小说只要靠情节和语言来吸引读者,来夺了读者的魂魄,真是一绝。
是这样吧?好,大家请看,老师把主要的东西放进了PPT。
刚才大家说的,涉及到几位人物?学生:三位,四位老师:有的同学说三位,有的说四位。
四位说的都是谁?学生: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老师:你说马氏和王商人谁对于小说表现社会生活来讲最重要。
学生:王商人老师:怎么看的?学生:马氏老师:也错了。
他们都重要,只不过扮演的角色不一样。
那么,马氏在这篇小说中的出现很好的体现了小说的描写艺术,这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他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对比老师:好,对比衬托的作用,用对比烘托评价也好。
她烘云托月的作用在有些段落中体现的很明显。
我们已经找到了四位人物,哪些人物刻画得最生动呢?学生:刘三爷,常先生。
老师:我们先来说说常先生。
学生:临行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这说明了常先生为了革命有视死如归的精神。
老师:视死如归,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的相关情节选用第二个词评价他,你认为哪个词语适合?学生:大义凛然老师: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以画为载体,这个画是绝品,但是整篇小说是借与之相关的人物塑造来表现“义”的核心的。
一种作为革命者和有国家责任感的,民族责任感的那种“义”流动在小说里面,同学们是吧?还有没有补充?(同学摇头)老师:那好,下面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作者对刘三爷的塑造。
请大家先选取典型的刻画情节来谈谈?学生:三爷叹道:“我自知不久人世,已无意收藏。
这些都是国宝,我恐家人不屑。
送与先生收藏,我终于算是对得住常先生了。
”就唱一个诺,转身走了。
老师:那个念不xuè么?大家查字典,我们要区分一下,是念xuè还是xiè。
还有是念nuò么?看书下注释。
学生:rě老师:你这么智慧一定要细心。
那样语文会学得更好。
所以书下注释一定要看仔细,注音要标好。
学生:这段话说明了刘三爷不重视钱财。
老师:不重视钱财叫做轻财,对不对,那他重视的是什么?学生:和常先生的友谊老师:好,我把你的分析总结一下,由此可见刘三爷重情,重义。
谁还有补充吗?学生:我说的是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