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川崎锚缆机是一种常用于船舶和离岸平台的起重设备,它使用液压系统来实现其工作原理。
以下是川崎锚缆机液压原理的基本概述:
1. 液压泵:川崎锚缆机使用液压泵来提供所需的液压能量。
液压泵通过转动机械装置,如电机或发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量,并将液体压力增加到所需水平。
2. 液压油箱:液压油箱是存储液压油的容器。
液压油在系统中循环使用,以传递能量并润滑各个液压元件。
液压油箱通常还包括过滤器和冷却器,以确保液压油的质量和温度控制。
3. 控制阀组:川崎锚缆机的液压系统中包含多个控制阀组。
这些阀门用于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方向、流量和压力,以实现锚缆机的运动。
常见的控制阀包括液压缸阀门、单向阀、流量控制阀等。
4. 液压缸:液压缸是川崎锚缆机中的关键执行元件。
它们由一个活塞和一个气缸组成,通过液压油的作用力来产生直线运动。
液压缸通过连接杆和其他机械部件,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锚缆机的起重和牵引操作。
5. 控制系统:川崎锚缆机的液压系统还包括一个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液压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可以实时监测锚缆机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控制。
总体而言,川崎锚缆机的液压原理是利用液压泵提供液压能量,通过控制阀组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液压缸实现起重和牵引操作。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液压系统的运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操作。
1。
液压系统原理图详解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系统,它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液压系统原理图是液压系统设计和维护的重要参考,通过详细的原理图可以清晰地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本文将对液压系统原理图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
1.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基本组成。
液压系统原理图通常包括液压泵、执行元件、控制元件、液压油箱、液压油管路等基本组成部分。
液压泵负责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执行元件根据控制信号来完成工作任务,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控制元件用于控制液压系统的工作,如液压阀、液压控制器等;液压油箱用于储存液压油,并且起到冷却和过滤液压油的作用;液压油管路则连接各个液压元件,传递液压能量。
2.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在封闭的管路中传递压力和能量。
当液压泵启动时,液压油从油箱被抽入泵体,随后被压缩并送入液压系统中。
液压油经过控制元件的调节,进入执行元件,推动执行元件完成工作。
液压油在执行元件完成工作后返回油箱,同时再次被泵送到系统中,形成循环。
3.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应用。
液压系统原理图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挖掘机、起重机、注塑机等设备中都广泛采用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能够提供高功率密度和精确的控制,因此在需要大功率输出和精确控制的场合下得到广泛应用。
4.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设计要点。
在设计液压系统原理图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
合理的设计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能够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节能性能。
因此,在设计液压系统原理图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且进行合理的优化。
5.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维护和保养。
液压系统原理图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维护工作包括定期更换液压油、清洗液压油箱、检查液压管路和密封件等。
保养工作能够有效地减少系统的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川崎泵的工作原理川崎泵是世界上知名的流量调节设备之一,应用于许多工业和商业领域。
所谓川崎泵就是指一种能够将液体或气体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的机械设备。
它通过应用物理和机械原理来转移液体或气体。
本文将详细讲述川崎泵的工作原理。
1. 川崎泵的主要组成部分川崎泵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泵体、叶轮、密封件、轴承和驱动器。
泵体是整个泵的主体部分,它的内部容积增大,从而使进口压力较低的液体或气体向高压部分流动。
叶轮是泵的核心部件,它会由马达或电动机带动旋转,进而推动纵向流动的流体。
密封件用于密封泵的出口和进口,以防止泄漏。
轴承用于支撑叶轮和驱动器的运动,保证泵的平衡和稳定。
驱动器则是泵的动力来源,提供能量以推动泵体和叶轮。
2. 川崎泵的工作原理在川崎泵的工作过程中,通常将液体或气体借助泵的叶轮进行转移。
泵体和叶轮间存在很小的隙缝,这个隙缝大小对川崎泵的性能影响很大。
通常情况下,隙缝越小,泵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压力差就越小。
这将导致泵的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不适用于高粘度流体的处理。
因此,合理的隙缝可以使泵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当启动川崎泵时,液体或气体从泵体口进入泵。
泵的内部密闭空间随后会产生负压,强制将液体或气体从进口吸入密闭空间。
这可以通过叶轮与驱动器的旋转来推动液体或气体,将它们从泵体的进口推到出口,向更高的压力区域移动。
绕流和密封件将压缩液体或气体向泵的出口推送。
然后,密封件将泵托盘和泵体连接起来,以保证造成泄漏。
最后,液体或气体从泵的出口喷出并进入用于转移或处理的容器。
3. 川崎泵的应用川崎泵在很多工业和商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它可以应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以将石油和天然气从井底提到地面。
此外,川崎泵也被应用于水系统中,以推动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疏通阀门和管道。
它还可以被用于泵送高粘度物料,如沥青,涂料,颜料,粘合剂和高浓度的化学液体。
总之,川崎泵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流量调节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通过叶轮的旋转驱动液体或气体流动从而完成转移或处理。
川崎液压泵工作原理
川崎液压泵工作原理:
1. 输入能量转化: 川崎液压泵是一种体积变化泵,其工作原理基于物理性质,如泵腔容积的变化等。
当液压泵的驱动装置(通常是电动机)转动时,其输入的机械能被传递到液压泵中。
2. 泵腔容积变化: 液压泵内部有一个或多个泵腔,泵腔内有一对相互咬合的齿轮或齿条。
当泵轴转动时,齿轮或齿条的位置随之改变,从而导致泵腔的容积变化。
3. 吸力过程: 泵腔容积变大时,泵内的液体压力下降,从而形成一个低压区域。
这个低压区域使得外部液体能够进入泵腔,完成液体的吸入过程。
4. 排出过程: 泵腔容积变小时,泵内的液体压力增加,从而排出泵腔内部的液体。
当液体被排出后,泵腔容积再次增大,以便进行下一个吸入过程。
5. 液体输送: 泵腔的连续吸入和排出过程使得液体能够持续从入口吸入,并通过出口被排出。
液压泵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液体的输送功能。
6. 控制阀控制输出压力: 川崎液压泵通常配备了一个控制阀,用于控制液体的输出压力。
通过调整控制阀的开启度,可以调节输出压力的大小。
KLD80装载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日本川崎KLD80轮式装载机系斗容量为2.4〜2.8m3,额定负载为 4 800kg的中型轮式装载机。
该机发动机型号为五十铃E120PK型四冲程水冷直喷式柴油机,在额定转速为2200r/min 时功率为150.7kW。
结构上采用三元件单级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挡定轴式变速箱、四轮驱动、液压操纵、铰接转向等。
该液压系统(图17-7〉为开式多泵定量系统。
系统主要由工作装置(又分为动臂和铲斗两个回路)和转向装置两大回路组成。
3个齿轮泵(工作泵1、转向泵2和辅助泵3〉提供系统液压能源。
系统采用压力油箱,充气压力保持在0.05〜0.15MPa,从而提高了液压自吸能力。
同时结构紧凑,降低了噪声和振动。
工作装置的两个回路由阀12操纵。
两联手动换向阀15、16分别操纵动臂液压缸和铲斗液压缸。
由于两联换向阀为串并联油路,故动臂和铲斗只能单独动作,不能联动。
转向回路中因设有双泵单路稳流阀5,故在发动机低速时,也能使转向有足够稳定的压力油供应。
下面简要介绍各液压回路工作原理。
动臂回路由工作泵1供油,换向阀15操纵动臂液压缸。
该四位六通换向阀15的右位系动臂浮动位置,右二位系下降位置,回油时阀内设有单向阀起背压作用,减小铲年因常载或自重作用下落时的冲击。
左位系举臂位置,进油路上换向阀内设有单向阀防止启动瞬时大腔内压力油的倒流。
铲斗回路由工作泵1供油,由换向阀16操纵铲斗液压缸8的动作。
此三位六通换向阀的特点是,在其右位阀内设有真空补油阀。
当铲斗卸料时,由于料重、自重,铲斗会加速翻转,出现进油腔(铲斗液压缸有杆腔〉压力油来不及供给而造成进油路的真空现象,这时从回油腔(铲斗液压缸无杆腔)返回的部分液压油通过单向阀向进油腔补油。
铲斗回路在液压缸和换向阀之间设有两个过载阀18,起安全保护作用,其调定压力为21MPa。
进油时,溢流阀17调定压力为17.5Mpa,上述动臂、铲斗工作装置回路,主要由工作泵1供油,但在中速、高速工作时,辅助泵3将部分地或全部地补充供油,以满足工作装置机构速度的流量需要。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液体的压力来传递能量和控制机械运动的系统。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机械制造、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液体(通常是油)来传输能量。
以下是对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解释的1000字文章。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 Pascal 定律,该定律指出,当在封闭的液体中施加压力时,压力会以相等的大小传递到所有方向。
这意味着,当液体被压缩或移动时,在该系统的任何位置施加的压力都将传递到系统中的其他所有部分。
液压系统通常由几个主要部件组成,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和管道连接。
液压泵是系统的动力源,它通过机械力或电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抽入系统。
液压泵的作用是产生流体压力,使液体能够在系统中流动。
当液压泵将液体压缩到一定压力后,液体将通过液压管道进入液压阀。
液压阀起着控制液体流动的作用。
根据需要,液压阀可以打开或关闭液体的通路,从而控制液体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液压阀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活塞或阀芯组成,它们通过电磁阀或手动操作来控制。
一旦液体通过液压阀进入到所需的位置,它将进入液压缸。
液压缸是液压系统中最常见的执行器。
液压缸由一个或多个活塞组成,当液体流入活塞时,活塞将受到压力并开始移动。
这种移动可用于驱动各种机械装置,如起重机、挖掘机和压力机。
液压缸中的液体经过活塞的移动,将能量传递到驱动设备,从而完成所需的工作。
在液压缸中,压力可以通过液体的移动速度和活塞的面积来控制。
例如,如果需要更大的推力,可以增加液体的流动速度或增加活塞的面积。
另外,液压系统中的液体也可用于储能。
例如,液压缸可以具有缓冲装置,将能量转换为压缩空气或液体储存在缸中,当需要时,可以释放这些储存的能量以实现所需的运动。
总之,液压系统通过在固定的容器中施加压力来传递能量和控制机械运动。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 Pascal 定律,利用液体的流动性和无法被压缩的特性来传输能量。
液压系统可通过调节液体的流动速度和压力来实现不同的功能,从而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液压机是如何设计制造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详解液压系统为什么能够驱动液压机?从后院的劈木机到建筑工地上的大型机器,液压设备有着性能卓越、使用便捷的特点。
在任何一个建筑工地,都可以看到液压驱动的设备,比如推土机、反铲挖土机、挖土机、装载机、铲车和起重机。
在修车场,你可以看到当液压设备把汽车吊起后,工人就可以在车下作业了。
许多自动扶梯也是液压驱动的,甚至你车上的刹车系统也是液压驱动的!液压机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通过不可压缩的液体,将作用于一点的力传递到另点。
通常使用某种油来作为液体介质。
在这一过程中,力通常会增大。
物理原理假设在两个充满油的、用一根输油管连接起来的汽缸里放入两个适合的活塞,如果将其中一个活塞向下压,压力通过输油管中的油就会传到第二个活塞。
由于油的不可压缩性,压力传导效率很高,几乎所有的作用力都被传导到第二个活塞上。
连接两个汽缸的管道可以是任何长度、任何形状,只要它可以穿过两个活塞中间的所有装置就行。
管道可以分叉,这样如有必要,主汽缸可以比辅汽缸有更大的驱动力。
液压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液压系统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对系统进行增压(或减压)的过程非常简单。
你只需改变一个活塞头和一个汽缸的尺寸就可以了。
液体介质在系统中每个点上的压力都相同。
施加在较大活塞上的压力作用面积较大,活塞受到的向上的推动力也较大。
液压系统为了弄清楚促进作用力增大的因素,让我们先来看看活塞的尺寸。
假设第一个活塞直径2厘米,第二个活塞直径为6厘米。
活塞的面积为πr2,则第一个活塞的面积为3.14平方厘米,第二个活塞的面积为28.26平方厘米。
第二个活塞的面积是第一个活塞面积的9倍。
气缸示意图这就是说,作用于第一个活塞上的力会在第二个活塞上增大9倍。
因此,如果对第一个活塞施加100牛向下的作用力,第二个活塞就会受到900牛向上的作用力。
同理,如果想把第二个活塞提高1厘米,就要把第一个活塞向下压9厘米。
更先进的系统重型液压机是根据相同的原理工作的,不过它们大多使用液压泵而非简单的主汽缸活塞来驱动活塞。
液压原理设计液压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如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
液压系统的设计是液压技术应用的关键,本文将从液压原理出发,介绍液压系统的设计要点。
首先,液压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理解液压原理。
液压原理是指液体在封闭的容器中传递压力的性质,液体不可压缩,可以传递力和能量。
在液压系统中,液体被泵送到液压缸或液压马达中,通过压力传递来实现工作。
因此,设计液压系统首先要明确液体的性质和传递压力的原理。
其次,设计液压系统需要考虑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效率。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元件的选择和搭配需要考虑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和功率匹配,以确保系统的工作稳定和高效。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密封性能、冷却系统和过滤系统的设计,以确保液压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
再者,设计液压系统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元件和管路的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工作压力和安全系数,以确保系统在各种工况下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
此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紧急停车和过载保护装置的设计,以应对突发情况,保障系统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最后,设计液压系统需要考虑系统的维护和维修便利性。
在液压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液压元件的布局和管路的设计,以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维修。
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润滑和密封性能,以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维护成本。
综上所述,设计液压系统需要充分理解液压原理,考虑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效率,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考虑系统的维护和维修便利性。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液压系统,满足各种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需求。
液压工作原理
液压技术是一种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航空航天、
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在封闭的管路中传递压力,从而实现力的传递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液压系统由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油箱、油管等组成。
液压泵通过机械运
动将液体吸入,并将液体压力增大后输送至液压缸或液压马达,从而产生力和运动。
液压阀用于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压力和流量,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帕斯卡定律,即在封闭的液体中,施加在液体上的压
力将均匀传递到液体中的每一个部分,并且传递的压力大小与液体的面积成正比。
因此,液压系统可以通过改变液体的压力和流动方向,实现对力和运动的精确控制。
液压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传递力矩大、传动效率高、动作平稳等。
在工程机
械领域,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于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等设备中,实现对重物的精确操控和动作。
在航空航天领域,液压系统被用于飞机的起落架、襟翼等部件的控制,保障飞行安全。
除了工程机械和航空航天领域,液压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
在冶金领域,液压系统被用于轧机、冷却设备等的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石油化工领域,液压系统被用于管道输送、阀门控制等方面,实现对化工设备的精确控制。
总之,液压系统是一种高效、精确的能量传递和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通过对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液压技术,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精度,推动工业的发展。
现在的挖掘机多为斜盘式变量双液压泵,所谓变量泵就是泵的排量可以改变,它是通过改变斜盘的摆角来改变柱塞的行程从而实现泵排出油液容积的变化。
变量泵的优点是在调节范围之内,可以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但其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安装调试比较负责。
按照变量方式可分为手动变量、电子油流变量、负压油流变量、压力补偿变量、恒压变量、液压变量等多种方式。
现在的挖掘机多采用川崎交叉恒功率调节系统,多为反向流控制,功率控制,工作模式控制(电磁比例减压阀控制)这三种控制方式复合控制。
下载(44.84 KB)前天21:51调节器代码对应的调节方式下载(64.54 KB)前天21:51调节器内部结构各种控制都是通过调节伺服活塞来控制斜盘角度,达到调节液压泵流量的效果。
大家知道在压强相等的情况下,受力面积的受到的作用力就大。
下载(25.52 KB)前天21:52调节器就是运用这一原理,通过控制伺服活塞的大小头与液压泵出油口的联通关闭来控制伺服活塞的行程。
在伺服活塞大小头腔都有限位螺丝,所以通过调节限位螺丝可以调节伺服活塞最大或最小行程,达到调节液压泵的最大流量或者最小流量的效果。
下载(55.63 KB)前天21:51向内调整限制伺服活塞最大和最小行程及限制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要谈谈反向流控制,就必须要弄明白反向流是如何产生的。
在主控阀中有一条中心油道,当主控阀各阀芯处于中位时(及手柄无操作时)或者阀芯微动时(及手柄微操作时)液压泵的液压油通过中心油道到达主控阀底部溢流阀,经过底部溢流阀的增压产生方向流(注当发动机启动后无动作时液压回路是直通油箱,液压系统无压力)。
下载(57.08 KB)昨天00:30所以方向流控制的功能是减少操作控制阀在中位时,泵的流量,使泵流量随司机操作所属流量变化,改善调速性能,避免了无用能耗。
大家注意方向流控制并非交叉控制,一个泵对应一个主控阀块(一般主控阀都为双阀块)。
如果单边手柄动作速度很慢特别是回转和铲斗奇慢,复合动作正常一般就是反向流油管安装反了。
川崎柱塞泵工作原理
川崎柱塞泵是一种流量可变的液压元件,其工作原理如下:
柱塞和斜板的相对运动
川崎柱塞泵的主要部件是由一组柱塞和一个斜板组成的。
斜板是一个可旋转的圆形盘,它倾斜了一个固定角度,通常为30度。
当斜板转动时,柱塞会在柱塞套上上下运动。
由于斜板的倾斜,柱塞在上升时从液压油中吸入液体,然后在下降时将液体推入液压系统。
离心力作用
当斜板转动时,柱塞向外推动的力来自于离心力的作用。
斜板的离心力会导致柱塞上的力矩,使柱塞在柱塞套中偏转,并将柱塞向外推动。
流量可变的调节
流量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斜板的角度来控制。
当斜板的角度越大,液体的流量也越大。
斜板的角度是由液压控制系统来控制的,这个系统通过一个小型的控制柱塞来调整斜板的角度。
总之,川崎柱塞泵通过柱塞和斜板的相对运动来将液压油推入液压系统中,实现了流量可变的液压控制。
川崎液压系统的设计原理分析
分析挖掘机中应用广泛的川崎系统,介绍其系统结构原理和关键功能,并对挖掘机液压故障提出故障诊断步骤探讨,能对挖掘机液压系统普遍性故障排查有指导作用。
标签:川崎系统;液压;挖掘机
近年来,国内港口矿物码头虽然频繁有许多高效率、环保节能的新型工程机械如堆取料机、全自动皮带系统等亮相,但液压挖掘机仍是矿物码头不可替代的主力机械,它负责码头堆场矿物的堆垛、加高、转堆以及联合门吊或卸船机交叉卸船作业,其工作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
而针对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挖掘机,其结构和设计上都存在一定的共性,以湛江港三分公司为例,早年投入使用的日立ZAXIS200,近年引进的现代R220、R330的7系列和9系列挖掘机,其液压系统特点均使用川崎液压设计,因此,研究分析川崎液压系统,对于一般性故障如何能快速判断、检测、故障排除有着重要意义。
1 川崎液压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川崎液压系统因其结构简单,系统响应快,维护方便等优点在挖掘机结构体系中被广泛使用,以现代R225LC-7为例,结构可简单概括为“一泵一阀四缸三马达”,其中一泵是指液压主泵,它是驱动整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一阀是指主控阀,也称多路分配阀,是将来自于泵的高压油根据先导控制油路信号再分配到工作制动器。
四缸三马达则是挖掘机的动力输出装置,主要负责行走、旋转和油缸臂动作。
因此,从功能上看,整个液压系统包含了三大油路:(1)先导控制油路;(2)基础油路;(3)工作辅助油路。
1.1 先导控制油路
先导控制油路由先导泵供油,经过滤油器和先导溢流阀(3.5kgf/cm2),然后大致分为三条线路:(1)是向主要液压器件提供常压油,如液压主泵EPPR阀提供私服压力(35bar)、回转马达驻车制动常压供油、主控阀行走信号测压点常压油等。
(2)是通过安全锁定电磁阀向操作手柄和踏板提供控制油,再反馈到主控阀相应的阀芯控制基础油路实现动作。
(3)是向电磁阀组件提供压力信号油。
1.2 基础油路
基础油路是川崎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括吸油油路(主泵端)、分配油路(主控阀端)和回油泄漏油路三部分,三种油路形成闭环控制。
1.2.1 吸油油路(主泵端)
川崎液压系统多采用两个轴向变量柱塞泵联合组成双泵双回路变量系统,由
主控阀反馈的信号油Fi和Fr实现负流量控制,少数品牌还采用多泵双回路变量系统。
主泵的调节器根据输入的先导压力Fi,主泵输出压力Fd以及EPPR阀端的伺服压力共同调节阀体内同轴的先导柱塞,然后改变伺服油路两端压力变化控制伺服柱塞左右移动实现主泵斜盘倾角改变,进而调节主泵柱塞供油量,实现无极调速。
1.2.2 分配油路(主控阀端)
从液压主泵输出的高压油进入主控阀的两个油道入口,再通过主溢流阀(调定压力330bar,增力时为360bar)和中央旁通油道对称流向各工作阀芯的并联油道,如果工作阀芯没有接受先导控制信号,则压力油流过负控油口和负控溢流阀返回油箱,如果工作阀芯有先导控制信号,则压力油从并联油道经过负荷止回阀,油口溢流阀以及合流阀芯汇合输出给工作制动器实现动作,并在对称油道内回油完成循环。
川崎系统的主控阀还存在中位锁定的安全机能,当挖掘机长时间不动作或者需要保持某种动作时,单靠柱状阀杆闭锁难免会有泄漏卸缸现象,因此对于动臂和斗杆这两个工作阀芯油口端都设置了液压锁定阀保证该两种油缸能长时间定位。
1.2.3 回油油路和泄漏油路
每个工作制动器的油通过主控阀,主控阀通过主回油管、油冷器返回液压油箱。
主油管设置有旁通单向阀(分别为0.5Mpa和0.3Mpa),其作用是油温较低压力油粘度大,管道压力增压打开设定压力较高的旁通阀,能够确保油箱油温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另外还起到防止油路堵塞保护液压器件作用。
泄漏油路的主要作用则是对关键液压组件如马达、回转接头等润滑作用。
1.3 工作辅助油路
工作辅助油路并不是液压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但工作辅助油路是川崎系统较为特色部分,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时液压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其中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直线行走回路。
川崎系统设计中基础油路左右两边的行走马达是靠两个轴向变量柱塞泵各自供油,但往往挖掘机作业过程中不可能只实现某一个动作,液压泵还需要为其他工作制动器提供流量,这样造成的结果就会导致两个马达获得的流量不对称,进而造成跑偏现象,这在矿物码头爬拖车或多层矿料堆头加高是非常危险的。
川崎系统为了保证多动作时两边行走流量均衡,设计了直线行走阀杆,其原理是扣除其他动作所需要的流量,剩余流量通过换向阀汇合起来再重新分配给两个行走马达。
(2)油路再生回路。
该功能可分为动臂油路再生、斗杆油路再生和铲斗油路再生,就是在换向阀杆处增加了旁通回流油道,其目的一是为了加快工作响应
时间,提高效率,二是避免工作油缸活塞杆大腔向小腔移动出现缺油吸空现象,利用小腔回流液压油实现补油。
(3)平衡回路。
由于川崎系统中行走马达和旋转马达都为轴向定量柱塞马达,这种类型马达没有设置平衡功能的阀,因此当转速所需供油大于液压泵供给油路时,会产生缺油气穴现象损坏马达壳齿轮组,因此在马达出口端设置了平衡补油阀。
而在旋转马达出口端还设计了节流口和换向阀组成的控制阀,当实现正反转时,控制阀节流会产生内阻作为制动力达到快速减缓转向力完成换向功能。
(4)动作优先回路。
前面提到动臂和斗杆换向阀都有补油再生机制,在多动作流程中,为了让挖掘机动作更为平滑协调,会在系統中设置节流换向阀,限制油缸阀杆供油,并将多余流量分配给旋转和行走达到动作平滑过渡。
或者重载模式下,当油缸操作速度低于正常速度,为了增加工作效率,电磁阀会给主控阀Pns信号油,信号油推动阀杆至更低位置限制旋转供油达到提高效率作用。
2 单一操作油路和复合操作油路
上面已经阐述了川崎系统三大油路的基础功能,但液压故障现象很多时候都是系统性的,需要将单一操作过程现象和复合过程区分开。
川崎液压系统由于双泵双回路系统,输出给主控制阀的油路也是分开的。
一般而言,前泵输出的压力油经过主控阀的中央油道、旁通油道以及汇流油道供油给左行走、旋转、斗杆油缸;后泵输出的压力油则供油给右行走,大臂和铲斗油缸。
当进行单一操作时,油泵按照上述路径供油,而当进行多动作复合操作时,先导油压会打开汇流油道,在两部分主控阀合流阀杆处进行合流。
3 川崎系统的故障分析探讨
川崎系统由于其设计特点,在故障排除中应遵循“先易后难,先外到内,先系统再一般”顺序原则一一排查,为此,具体步骤为(1)先排除故障是否为机械或电气引起的;(2)分析液压故障是否为基础性故障,基础性液压故障大致可分为油温过热、油质污染、液压件磨损泄漏(可观察回油滤芯有否金属粉末);(3)分析故障是属于那种功能油路,是控制系统或是基础系统;(4)分析故障现象是单一动作还是复合动作发生,这样我们在分析难明故障时能做到有迹可循。
4 结束语
掌握和利用液压系统原理快速排查液压故障是内燃机械维修人员必备知识,川崎系统因适用广泛设计典型有其研究学习价值,维修人员面对液压类故障应养成不盲目处理,善于归类系统分析的习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杨国平.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及排除实例[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