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我驾神舟游太空
- 格式:docx
- 大小:15.62 KB
- 文档页数:2
我驾神舟游太空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神舟飞船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向往。
3. 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神舟飞船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3. 绘画神舟飞船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1. 神舟飞船的画法。
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神舟飞船细节的描绘。
2. 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向往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1. 收集神舟飞船的图片和资料。
2.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3. 布置教室,营造太空氛围。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导入:1. 教师出示神舟飞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神舟飞船的外观特点。
2. 学生分享对神舟飞船的了解和印象。
二、讲解:1. 教师讲解神舟飞船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飞船头部、飞船身部、飞船尾部的构造和功能。
2. 教师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如: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的发射和任务。
三、示范:1. 教师示范绘画神舟飞船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观察和细节描绘。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画神舟飞船,教师巡回指导。
四、练习:1. 学生独立绘画神舟飞船,发挥创新意识,添加自己设计的元素。
2.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欣赏、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感受。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3. 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深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下节课分享。
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绘画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向往。
六、教学拓展: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款我国航天器的模型进行制作。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航天器的构造、功能以及发射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航天器的外观设计,如何体现科技与美学的结合。
第一课我驾神舟游太空一、教材分析“太空”对小学生来说是神秘的,也是最能激发他们探索欲望的话题。
本册的课程设计为造型表现课,是一堂想象画教学课,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用绘画的表现方式,描绘想象中的飞船或火箭,展现遨游太空的想象景象。
让学生懂得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对于人类追求的太空,鼓励学生们从小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拓展思维,亲近科学,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此课的学习,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科学的激情,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为祖国航天技术自豪的爱国情怀;通过想象画的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会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美术学习,已经掌握基本的绘画形与色的表现方法。
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美术学习充满着热情。
需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想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进行艺术与科技的联想创想,培养学生基于视觉形象积累、继而进行多图形运用与综合的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充满兴趣的进行描绘。
三、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宇宙飞船及火箭等有关航天知识,学习火箭、飞船、宇航员及宇宙太空的造型特征,并尝试运用联想创想的思维方法,对飞船的功能大胆想象,创造出新的神奇形象。
2.通过尝试让学生通过合作与独立观察、联想、想象,创作神舟主体与背景,提高绘画想象创作构思与表现方法。
3.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祖国强大先进的航天技术,知道现代科技的价值。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民族自豪感与锻炼绘画构思表达能力,不懈的好奇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飞船的功能大胆想象,创造出新的神奇形象。
难点:如何用形与色造型,生动富有表现力地表现宇航员遨游太空的场景。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学生)油画棒、水彩笔或马克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范作。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播放课件第一页插画。
提问:“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地球外面是怎样的吗?”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由问题引发的对宇宙的探知了解。
我驾神舟游太空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太空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的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好蜡笔、记号笔、黑色或浅蓝色卡纸。
(教师)准备好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声音导入1、给学生听一段火箭发射倒数计时的音频。
2、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学生:火箭。
教师:你们谁知道中国首次发射成功的载人航天飞行器是什么?学生:“神州五号”宇宙飞船。
教师:2003年10月15日驾着我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的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的是谁?学生:杨利伟。
教师:2012年6月15日,“神州”九号载着我国航天飞行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升入太空。
其中刘洋是我国第一位女性航天飞行员。
揭题:今天我们来实现2012年的又一次“飞天”,也驾神舟游太空,来画一画我们驾神舟游太空的画面。
(板书课题)设计题图:(二)与古代对比(用8字概括你这个部分所要做的事或是解决的问题)①出示嫦娥奔月的飞天图教师:从远古“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明代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固体火箭升空试验,中国人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了。
(出示古代固体火箭图与现代的神舟飞船图比较2者的技术、结构和外形)②教师:看着我们的古代的固体火箭与神舟飞船,它分别给你们什么感觉?学生:现代的看起来很高大、很有气势。
③教师:那我们来仔细看看我们的神州飞船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学生:机身、机翼。
④教师:再仔细观察,它是什么形状呢?学生:长长的椭圆形,旁边还有几个短短的椭圆形。
⑤教师:那你们心中的飞行器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⑥教师:我们是不是穿着自己身上的这样的衣服就可以去太空呀?学生:宇航服。
⑦教师:对是宇航服,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最早得航天员的形象,(出示新石器时代“天神”的头盔图)。
我驾神舟游太空美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空的景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等美术元素表现太空的美感。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太空景象的认知:引导学生了解太空中的星球、飞船、星云等元素。
2. 美术表现手法: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创作太空画作。
3. 神舟飞船的特点:介绍我国神舟飞船的外观、内部构造以及任务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飞船发射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太空景象的认知和美术表现手法,展示优秀太空画作供学生欣赏。
3. 实践: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美术元素创作神舟飞船在太空中的画面。
4.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共同欣赏、评价,总结优秀经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的创意性、表现力以及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对太空景象的认知程度以及美术技能的提高。
3. 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关注程度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神舟飞船发射视频资料。
2. 太空景象图片资料。
3. 美术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4. 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宣传资料。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元素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太空画面。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美术表现力。
难点:1. 如何将太空景象与神舟飞船的特点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空景象的认知和美术表现手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太空画作,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分组合作,实践创作太空画作。
4. 互动法: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神舟飞船发射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太空景象的认知和美术表现手法,展示优秀太空画作供学生欣赏。
新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我驾神舟游太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船等有关航天知识,学习飞船纸模型的根本造型方法。
2.通过尝试制作火箭或飞船,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来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祖国先进的寒天技术,了解现代科技的价值。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愉快,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习惯。
教学重点:有创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飞行器。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物进行加工来表现飞船或火箭。
二、教学设计:
课前打算:
〔学生〕:剪刀、胶水、可乐瓶、纸筒、卡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火箭模型假设干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谈谈关于宇宙、太空和火箭等,初步了解航天知识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观察、商量、分析飞行器的造型特点和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火箭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学习将平面的纸材制作成立体的火箭。
4.引导学生分析商量自己身边废弃物的形状和材质,相互启发可以制作飞行器的构思,进一步拓宽创作表现思路。
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飞行器的创作。
5.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巡视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相互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并提出拓展要求:鼓舞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太空新的
觉察、探究新的飞行器制作方法等。
三、板书:四、教学反思:
好,对我们的援助很大。
我架神州游太空——浙版美术教案课题:(浙版美术教案)我架神州游太空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我架神州游太空”的能力。
——浙版美术教案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我架神州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我架神州游太空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我架神州游太空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于没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
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
而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
XX 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
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
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
2.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方案二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教师)、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教学过程.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我架神州游太空——浙版美术教案课题:(浙版美术教案)我架神州游太空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飞行器、宇航服等有关太空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设计创作“我架神州游太空”的能力。
——浙版美术教案3.让学生在设计创作“我架神州游太空”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太空、向往未来的情感。
我架神州游太空二、教材分析1.编写思路。
自古以来,太空对于人类总是神秘莫测的,我架神州游太空人类渴望探索太空的奥秘,却苦于没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终于为人类揭开了太空的神秘面纱。
美国也随后实现了多次登月计划。
而中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泱泱大国,同样热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个星球上留下中国的国旗,烙下中国人的脚印。
XX 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驾我国自行设计的“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一次载人宇宙航行,为我国探索太空书写了历史新篇章。
本课以《我驾神舟游太空》为题,通过了解太空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设计创作飞行器神游太空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设计能力、想象能力及动手创造能力。
教材选了杨利伟驾“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航行太空的图片及其他飞船、卫星图片等,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科学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及了解太空的欲望;另外,教材也选择了一些学生作品,更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创作(可以用手工或绘画的形式)灵感,使学生在激情昂扬中想象自己驾神舟游太空的情景。
2.重点、难点。
重点:能绘画或制作出一幅太空遨游图。
难点:有创意地进行飞行器的设计。
●方案二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蜡笔水彩画的工具,分创作组(4人一组),收集太空的有关图片资料(教师)、范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太空飞行器的模型等教学过程.提问导入。
(1)世界上除了鸟儿会飞外,还有什么东西会飞?(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2.了解太空。
(1)学生分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关太空的图片资料。
新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我驾神
舟游太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飞船等有关航天知识,学习飞船纸模型的基本造型方法。
2.通过尝试制作火箭或飞船,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来美化生活的实践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初步感受祖国先进的寒天技术,知道现代科技的价值。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习惯。
教学重点:有创意地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飞行器。
教学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自己身边的废物进行加工来表现飞船或火箭。
二、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可乐瓶、纸筒、卡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火箭模型若干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谈谈关于宇宙、太空和火箭等,初步了解航天知识和我国的相关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观察、讨论、分析飞行器的造型特
点和创意点。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火箭的形状特点,启发学生学习将平面的纸材制作成立体的火箭。
4.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自己身边废弃物的形状和材质,互相启发可以制作飞行器的构思,进一步拓宽创作表现思路。
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一件飞行器的创作。
5.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巡视并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化辅导。
6.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作业,互相观看并进行评价。
7.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并提出拓展要求: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太空新的发现、探究新的飞行器制作方法等。
三、板书: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