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宿儒./星宿.拗.口/执拗.答应./应.有尽有B.急躁./燥.热间壁./玉璧.云霄./通宵.达旦C.积攒./攒.聚折.腾/折.花相.宜/相.得益彰D.和蔼./雾霭.蝉蜕./锐.利宿儒./妇孺.皆知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B.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C.他研究古文字只有两年,但进步飞快,现在已经是这一方面的宿儒..了。
D.在任何行业中,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们都不应高枕而卧....。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冬天的百草园和春天的百草园相比,显得很无味。
B.从美女蛇的故事中,使我得到教训: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
C.三味书屋的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4.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D.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的。
5.对下列句中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肖像描写)B.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语言描写)C.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动作描写)D.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场绳……(动作描写)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题(有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确凿.(zuó)觅.食(mì)秕.谷(bǐ)人声鼎.沸(dǐng)B.菜畦.(qí)油蛉.(líng)蝉蜕.(tuō)风流倜.傥(tì)C.缠络.(lào)捕.获(bǔ)锡箔.(bó)人头攒.动(cuán)D.盔.甲(kuī)宿儒.(rú)斑蝥.(máo)朝.花夕拾(zhāo)2.用恰当的词语替换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
(1)清晨的里约热内卢国际机场人声喧闹,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球迷们陆续赶到这里。
()(2)湖南五彩谷有“江南坝上”之称,是个少有人来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你怦然心动的天堂。
()(3)书生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垫高了枕头睡觉。
()3.根据原文在下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动词。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4.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D.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5.“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这是鲁迅先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
对课就是对对子、拟对联。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下联: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七年级语文(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测试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鲁迅,原名(),()省()人,伟大的()家、()家、()家。
著作有()、()、()、()等,收在()里,本文选自(),是回忆()的散文。
二、为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划横线1、确凿(zuòzáo)2、窜向(cuāncuàn)3、攒成小球(cuánzǎn)4、脑髓(suísuǐ)5、塑雪罗汉(sùsuò)6、人迹罕至(hǎnhàn)7、间壁(jiānjiàn)8、宿儒(sùxiù)9、拗过去(niùǎo)10、荡寇志(kòuɡuàn)11、惩罚(chénɡchěnɡ)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或词语的含义,填在括号内1、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儿。
2、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3、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因为他是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5、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6、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四、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的黄蜂()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的泥墙根一带,就有()趣味。
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便会拍的一声,从()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还可以摘到(),象小()珠()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积累·感知】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jiàn___赏蝉tuì___kuī___甲二.形似字注音组词躁()___博()___瞪()___燥()___搏()___澄()___澡()___膊()___蹬()___臊()___薄()___橙()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1.人迹罕至:2.人声鼎沸:3.高枕而卧:4.朝花夕拾:四.用下列句式造句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2.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带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ɡōnɡ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
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和蔼.()怪哉.()ɡōnɡ敬()(2)文中“方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4)将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到文中横线上。
_______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便罩住了。
备选词语:牵支撒拉扫系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C.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
D.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B.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C.“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赶忙问。
D.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这两部分是通过一个过渡段连接起来的。
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乐闻(美女蛇的故事)、乐事(捕鸟的乐趣)。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三味书屋苦中有乐。
“苦”:要求严厉,不自由:①先生严肃;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乐”: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
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③课间休息乐。
小园捉苍蝇喂蚂蚁、偷描小说绣像、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
④收获乐。
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二、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
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矛盾的表现:①“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先生却挺“和蔼”。
②先生让“我们”读书,后来“我们”“静下去了”,他却“还大声朗读着”。
评价:对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
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
1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基础积累】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 .恭敬.(jìng) 惭愧.(kuì) 鉴.赏(jiàn) 人声鼎.沸(dǐng) B .倜傥.(dǎng) 淋.漓(lín) 盔.甲(kuī) 疲倦不堪.(kān) C .感慨.(kǎi) 搓捻.(niǎn) 绽.开(zhàn) 小心翼翼.(yì) D .争执.(zhí) 激荡.(dàng) 奥.秘(ào) 花团锦簇.(cù) 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冬天的百草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B .农民看着干涸的土地,哪怕是一场小雨也让他们望眼欲穿....。
C .农家小院中的小猫和母鸡注意到了来历不明....的丑小鸭。
D .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3.(2分)下面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晚间,在院子里芮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B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
C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D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4.(2分)(21-22七年级上·新疆吐鲁番·期中)选择最准确的动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 .撑 放 系 拉B .支 撒 绑 拿C .支 撒 系 牵D .顶 放 连 牵5.(2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对鲁迅没有任何影响。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满分: 18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课内默写题(共1小题,共8分)(8分)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yīn bì( )(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 )(4)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duōbīrén( )二、阅读题(共1小题,共10分)(10分)2. 阅读《在那颗星子下》,回答问题12-14题。
(10分)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时代 舒婷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
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
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
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
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
仅那个崩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
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了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
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触犯校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轰动的《五朵金化》。
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
他们在找座位。
我努力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一、默读课文,讨论问题。
1.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想一想,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从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这两部分是通过一个过渡段连接起来的。
2.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乐景(百草园里的美景)、乐闻(美女蛇的故事)、乐事(捕鸟的乐趣)。
3.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三味书屋的生活,并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三味书屋苦中有乐。
“苦”:要求严厉,不自由:①先生严肃;②规矩多:拜师行礼,不准提问;③生活单调:读书、习字、对课;④读书苦:难读,难懂。
“乐”:①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对未脱童稚的“我”充满着奇异的新鲜感。
②读书乐。
增长了见识,学习内容“渐渐加多”,“人声鼎沸”的场景,更是乐趣无穷。
③课间休息乐。
小园捉苍蝇喂蚂蚁、偷描小说绣像、指甲上做戏等都别有情趣。
④收获乐。
学到许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画的画儿也多起来”,“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还用画换了钱。
二、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
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不同意。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三、文中的“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却不予回答;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先生还有哪些看似矛盾的表现?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矛盾的表现:①“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先生却挺“和蔼”。
②先生让“我们”读书,后来“我们”“静下去了”,他却“还大声朗读着”。
评价:对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斥。
从文中“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见鲁迅先生对他是十分敬重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盔.甲(kuí)
蝉蜕.(tuì)攒.聚(cuán)
B.白颊.(jiá)啄.食(zhuó)
宿.儒(sù)潜.龙勿用(qián)
C.脊.梁(jí)倜傥.(tǎng)
锡箔.(bó)荆.川纸(jīng)
D.菜畦.(qí)缘.由(yuán)
脑髓.(suí)金叵.罗(pǒ)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稀少) 觅.食(寻找)
B.敛.进(收拢,收缩) 鉴.赏(鉴定)
C.人声鼎沸.(水开) 拗.(用力弯曲)
D.攒.成(簇) 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比喻拟人比喻比喻
B.排比拟人比喻拟人
C.排比拟人比喻比喻
D.比喻排比拟人比喻
4.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 , , , ,
B.“”, ……? , , ,
C.“‘’? ……”, ,
D.“‘’……”, , ,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B.“三味书屋”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6.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
....,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
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
..
匠心
..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7.文中第九自然段中的三个“也许”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8.用一句话概括语段的内容。
9.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
觉: 。
听
觉: 。
味
觉: 。
10.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11.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12.作者如此有兴致地描写百草园,有什么用意?
三、课外类文阅读
系在风筝线上的回忆
周岩壁
①时令正是仲春。
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
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在天际,使我蓦地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
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
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冷的。
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这岂不有些重女轻男了么!不是吹,我们男孩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这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时间,又有专人指教。
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
常趁放学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且要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
我们把竹篾放到火堆上烤软,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的骨架。
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起,叽叽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它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
这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
然后用大团大团的线做放线,一头系在风筝上,一头缠在一个线拐子上。
这些线来得可不易呢,
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爷告奶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累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
啊!风筝!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
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
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
我们几个小伙伴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
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儿把一段蜡头或一捻蘸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
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
但偶有做成功的,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
这时的小伙伴决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而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
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
当放到得意处,冷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
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
虽说童年已悄然离去,可风筝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
我常想捡回那逝去的童年。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3.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14.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
15.第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
16.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17.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
【答案与解析】
1.B(A项中“盔”应读kuī,C项中“脊”应读jǐ,D项中“髓”应读suǐ。
)
2.D(“攒”应解释为“凑在一块儿”。
)
3.C
4.C
5.D(本文是散文。
)
6.D(“别具匠心”是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为褒义词,不合语境。
)
7.排比。
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
(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手法,又考查了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理解。
)
8.百草园美丽的自然景物之乐。
9.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又酸又甜10.(1)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11.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形的何首乌根;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
12.表达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也与下文封建教育制度的束缚进行对比。
13.(1)点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2)触景生情,自然引起下文对童年的回忆。
14.制作骨架系缠放线15.(1)第⑦段写放风筝失败的体验,与前两段写放风筝成功的快乐,都是童年生活的真实反映;(2)使童年的生活更有趣;(3)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
16.(1)放风筝承载着童年的快乐,常常引起“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已经逝去的童年,在记忆中有时清晰,有时模糊,却是永难忘怀的;(3)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眷念之情。
17.仲春时节大地泛出的“淡淡的鹅黄的绿意”,显出生机和活力,而“我”的童年生活也充满着生机和快乐。
这样说含有对童年生活的赞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