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肝炎传染期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好久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最重点是什么?各型肝炎病毒特点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的诊断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一、病原学:各型肝炎病毒特点甲型肝炎病毒(HAV)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抗体存3~6个月,有现症感染意义。
IgG抗体,存在多年,有保护力。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亦称Dane颗粒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
包膜含HBsAg,核心有HBcAg、HBeAg、HBV-DNA以及DNA聚合酶。
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HBsAg、HBeAg、HBcAg、HBxAg和DNA聚合酶。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指标。
丁型肝炎病毒(HDV)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包裹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病毒2个基因型乙肝五项:HBV-DNA和HBeAg为病毒复制指标。
而HBV-DNA为最敏感的病毒复制和传染指标。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各型肝炎传染源及传染期各型肝炎传染源传染期甲型肝炎患者及亚临床感染者无病毒携带状态起病前2周到血清ALT高峰后1周,少数可延至起病后30日。
传染性最强阶段是黄疸前期。
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急性患者:起病前数周,持续整个急性期。
慢性患者和携带者传染性与e抗原、HBVDNA及DNAP是否阳性有关。
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丁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戊型肝炎患者起病前9日到病后8日(二)传播途径各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粪一口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丙型肝炎输血及血制品戊型肝炎粪一口习题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BA.潜伏期B.黄疸前期C.黄疸期D.恢复期E.慢性期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 C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丁型肝炎病毒(三)人群易感性各型肝炎易感人群甲型肝炎普遍易感,多在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时获感染,隐性感染为主。
得了黄疸性肝炎传染人吗
在日常生活当中,肝炎让很多人害怕,有很多的因素都可以引起黄疸肝炎出现,出现这种疾病以后,相对来说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得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尽快的治疗,才能避免对身体进一步的伤害,那么得了黄疸肝炎传染人吗?接下来就一同看看下面的介绍。
1、黄疸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大小,主要看患者的肝细胞破坏程度和毛细胆管是否有严重阻塞的情况,但绝大多数黄疸性肝炎深度是和肝细胞坏死程度相一致的。
肝细胞受损程度越重,其代谢胆红素的功能越差,黄疸性肝炎也就越深,临床症状也越重,病情往往迅速演变为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
2、针对黄疸型肝炎会不会传染这个问题,专家指出肝病的传染是需要途径的,一般是通过血液、母婴传播等,一般只要没有暴露性的血液接触,是不会感染乙肝病毒的,如果意外接触病毒感染,可以紧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另外,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的预感染乙肝病毒。
3、很多人认为黄疸型肝炎的病情越是严重传染性就会越大,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疾病的传染性不是通过黄疸的严重程度来衡量的,而是根据体内乙肝病毒的数量以及病毒复制是否活跃来衡量的。
而乙肝病毒的数量又是通过检测
HBV-DNA来确定的。
所以,要想知道黄疸性肝炎有没有传染性就应该到医院检查HBV-DNA。
在此给大家提供得了黄疸肝炎传染吗?不但是要让很多黄疸的患者要尽快的通过治疗改善,同时对于健康人,也要引起对这种疾病的重视,远离这种疾病,不但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同时也有利于自己家人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对这些方面全面的了解。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评估一、疾病概述(一)概念和特点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同时或先后感染、混合感染或重叠感染,使症状加重。
1.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HAV)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碱,能耐56℃30min,室温下可生存1周,煮沸5min全部灭活。
紫外线1min,1.5~2.5mg/L 余氯15min;3%甲醛5min可灭活。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尤其以后者多见,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粪-口传播。
抗HAV阴性者均易感。
2.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抵抗力强,能耐60℃4h及一般浓度消毒剂,煮沸10min、65℃10h或高压蒸汽消毒可以灭活。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均可传播乙型肝炎,慢性病人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是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染源。
血液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另外也可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反复输血或血制品者、多个性伴侣者、血液透析病人、静脉药瘾者及接触血液的医务工作者等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
3. 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HCV)甲醛(1:1000)6h及60℃10h可以灭活。
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尤以病毒携带者有重要的意义。
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
各个年龄组均普遍易感。
4.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辅助才能复制、表达。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
人类对HDV普遍易感。
感染可以是混合感染,即正常人群或未受HBV感染的人群同时感染HBV和HDV,也可以是重叠感染,即已经感染HBV的人群在HBV感染基础上又感染HDV。
5.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HEV)对高热、氯仿等敏感。
小孩黄疸肝炎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小孩黄疸肝炎的症状二、黄疸肝炎怎么治三、黄疸肝炎的危害小孩黄疸肝炎的症状1、小孩黄疸肝炎的症状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
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天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
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2、黄疸肝炎的传染性黄疸性肝炎有很多种,有乙肝引起的,有丙肝引起的,有的是普通的非传染性肝炎。
黄疸肝炎如果是因为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从而导致血液的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都升高了,最终引起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分发黄的症状,那么就具有传染性,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就有传染性。
3、黄疸型肝炎需要治疗吗黄疸肝炎导致了肝细胞受损,从而引起肝代谢功能下降,胆管阻塞,致使血液中胆红素升高,继而导致皮肤、巩膜等发黄的现象。
这就是说,黄疸肝炎的产生提示人们的肝细胞破坏,肝脏损伤,其参与的代谢和解毒等的功能将会减退,长时间不治疗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当小孩在出现黄疸时,家长千万不能惊慌,如果超过两周没有恢复正常,就一定要到医院去做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合理的治疗。
黄疸肝炎初期症状是什么
黄疸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胆部位疾病,不过其发病原因比较的复杂,治疗起来比较有难度,且伴有一定的传染性,一旦患病首先就是食欲降低,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
黄胆肝炎有哪些症状
黄疸肝炎的疾病是很顽固的,也是很有传染性的,一般这个病的病人期初都会有明显的内有精神,浑身是一点力气都没有的,明显的不爱吃饭了,食欲是大不如从前了,患者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就会明显的消瘦很多的,这个是要特别注意的,也是明显的症状之一呢。
黄疸肝炎的患者慢慢的会感觉到全身都特别的不舒服,具体说哪里不舒服也说不上来的,就是感觉有点恶心,吃东西还行吐的情况出出现的,这也是明显的病症呢。
黄疸肝炎的患者最为明显的一个病症就是患者慢慢的会变
得脸色发黄的,不是单纯的脸色发黄的,是浑身的皮肤都会呈现出黄颜色的,这个时候问题就大了。
黄疸肝炎还会出现另一个比较明显的早期症状这就是尿黄
如茶,患者起初的时候会出现尿色淡黄,之后会逐渐尿色加深,而且尿色如茶的状况是比较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在皮肤表面,很多患者的面色肌黄,这就显示了我们身体的状况是比较严重的,一定要到医院就要详细的检查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控制病情。
黄疸肝炎早期的症状还会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因为肝脏属于我们体内最大的化工厂需要各种体内的元素所参加,同时我们的身体内分泌出胆汁,一旦患上黄疸肝炎之后,就因为消化
的问题影响到我们的食欲,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比较常见,因为我们的身体出现了毛病,这个时候采取治疗的措施才能够让病情有所控制。
黄疸肝炎还会出现另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尿黄如茶。
因为黄疸肝炎所带来的影响较大,所以患者出现面黄肌瘦的状况都应该尽早的到医院进行检查来确诊病情,让医生采取治疗方法控制黄疸肝炎病情的严重化。
甲肝的传播途径1、急性黄疸型(1)、黄疸前期起病急,急数患者有发热畏寒,体温在38~39℃之间。
平均热程3日,少数达5日,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部饱胀感或轻度腹泻。
少数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呈浓茶色。
本期持续5~7日。
(2)、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热退后黄疸出现,可见巩膜、皮肤不同程度黄染,肝区痛,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痛,部分患者有脾肿大。
本期可有短期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
肝功能明显异常。
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好转以至消失,肝脾回缩到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
本期持续2周至4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较黄疸型少见。
起病较缓,临床症状较轻,仅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
以肝肿大为主,脾肿大少见。
一般在3月内恢复。
3、瘀胆型旧称毛细胆管性肝炎,现证实其原发病变在肝细胞泌胆机制而不在毛细胆管,故原称病名已不用。
本型为黄疸型的一种非凡表现,临床特点是胃肠道症状较轻,发热时间较长,肝内梗阻性黄疸持续较久(数周至数月),可有腹胀、皮肤瘙痒、一过性大便颜色变浅,尿色深呈浓茶色,肝肿大、有压痛。
需与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鉴别。
4、亚临床型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肝功能轻度异常。
5、重型肝炎较少见。
成人感染HAV者年龄愈大,重型肝炎发病的比例越高。
甲肝的传播方法一、日常接触传染甲肝病毒主要会附着在食具、玩具等生活用具上,如果和这些器具发生直接接触的话,病毒就会直接进入人体。
这种传播途径会发生在学校、工厂等集体性比较强的地方,这样流行起来也会比较快。
二、肠道传播肝脏是复制甲肝病毒的主要场所,病毒在进入人体后会从胃到达小肠,在进入肝脏,完成复制之后就会进入胆管,然后分泌到胆汁中。
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食物都是容易带有甲肝病毒的,如海产品虾、蟹。
所以在吃海鲜的时候,一定要多进行清洗才行。
三、其他如果食用的食物或者是水受到甲肝病毒感染的话,就会造成病毒直接进入体内。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相应的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感染,经粪口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资料甲型肝炎: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染水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乙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丙型肝炎:1.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2.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史;3.母亲为HCV感染者;4.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
丁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戊型肝炎:1.注意发病前2月内是否到过疫区、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未煮熟食物或饮用生水、或与戊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如当地有戊肝暴发流行则更有助于诊断;2.可籍水或食物型传播引起暴发流行,暴发以水传播为主;3.流行发病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散发病例季节不明显;4.多见于成年人。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肝炎的潜伏期不同,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病毒分型正式命名的5种肝炎己肝病毒(HFV):现已被否定庚肝病毒(HGV/GBV-C),TT病毒和SEN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类粪口途径甲型和戊型肝炎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或流行,无慢性肝炎肠道外传播即输血注射及母婴传播乙、丙和丁型肝炎,多为散发,无季节性,有慢性化倾向,部分病例可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危害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尤其甲肝和乙肝一、甲肝流行过程1.传染源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其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无HAV慢性病毒携带者。
急性期患者:人感染HAV后2~4周甲肝病毒即随粪便排出,持续约3周,排毒高峰在潜伏期末、临床症状初期及黄疸出现后的1~2天。
甲肝病毒临床感染包括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和重型肝炎。
亚临床感染者:指感染HAV后,即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无肝功能损害,但从粪便中排出病毒且具有免疫学反应者。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经食物传播经食用受污染的贝壳类水产品经产、供、销环节污染的食物经水传播卫生条件差的国家和地区特点:发病者多饮用同一水源,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罕见婴幼儿期甲肝的易感性最高(尤其8月~2岁)人群易感性是影响甲肝流行的关键因素如果人群中抗-HAV水平低于40%时,一旦输入甲肝传染源并存在传播条件,即可发生甲肝流行;当人群抗体达到80%左右时,则可以形成免疫屏障,即使存在传染源与传播因素,流行也会被终止。
接种甲肝疫苗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二、乙肝流行过程1.传染源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携带者的意义较大乙肝病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的潜伏期一般为50~150天,平均60~90天,极少数也可短至2周或长达9个月,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病毒感染量、感染途径和机体状态。
肝炎培训试题及答案姓名单位分数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3分)1、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上分期、期、期、期。
总病程约2~4个月。
2、肝炎、肝炎一般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感染,传播途径以传播为主,呈自愈性。
而肝炎、肝炎主要经传播,可转为慢性,难以治愈。
慢性肝炎可造成肝脏的长期破坏,肝实质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组织逐渐增多,最终形成肝硬化。
甚至还可导致肝细胞癌变,发生肝细胞癌。
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1.甲型肝炎病毒具有以下哪项特点()A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B黑猩猩和绒猴易感,但不能传代C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成慢性携带者D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E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2.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A抗HBeB抗HBsCDNA聚合酶D抗核抗体E抗HBc3.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AHBsAgB 抗HBsCHBeAgD抗HbeE抗HBc4.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可测()A抗-前S2抗体B HBsAgC HBV-DNAD抗-HBeE抗-HBcIgG5.(多项选择)哪几种病毒经血液流传可引起病毒性肝炎?()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6.血清酶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哪项最为敏感和有意义()AASTBALTCAKPDγˉ谷氨酰转肽酶E乳酸脱氢酶7.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A黄疸加深B肾功能障碍C出血倾向明显D腹水出现E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8.乙型肝炎母婴流传阻断登记表什么时候上交疾控中央(A不上报B第一针接种后C第二针接种后D第三针接种后E母亲HBsAg阳性时9.乙型肝炎两次复访时间分别为()A距首次访视一周后;距首次访视三月后B距首次访视一周后;距首次访视半年后C距首次访视二周后;距首次访视三月后D距首次访视二周后;距首次访视半年后E距首次访视三周后;距首次访视一年后10.其他肝炎(除外乙肝)第一次复访时间为()A距首次访视一周后B距首次访视二周后C距首次访视三周后D距首次访视一月后E距首次访视二月后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20分)1、常见的几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2、如何有效的预防肝炎的传播?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3分)1、潜伏黄疸前黄疸规复2、甲戊消化道乙丙血液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1.E2.C3.A4.C5.BC6.B7.A8.D9.B10.A3、简答题(共40分,每题20分)1、甲戊肝,通过粪-口途径乙丙肝,通过体液,血液,母婴,性传播2、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甲肝:被动免疫,人丙种球蛋白主动免疫,甲肝疫苗乙肝:被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被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
黄疸肝炎传染期
一、黄疸肝炎传染期1. 黄疸肝炎的传染期2. 黄疸肝炎的传染途径
3. 黄疸肝炎如何治疗二、黄疸型肝炎吃什么好三、黄疸肝炎要注意什么
黄疸肝炎传染期
1、黄疸肝炎的传染期黄疸肝炎传染期是从患者开始有症状到出现黄疸这段时间,约为数日至2周。
起病时患者常感畏寒、发热,体温38℃左右,少数患者可持续高热数日。
更为突出的症状是全身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尤其厌恶油腻食物,上腹部堵胀满闷,尿黄似浓茶水,大便较稀或便秘。
在这阶段因个体差异、患者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应特别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
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呕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强的传染性。
2、黄疸肝炎的传染途径2.1、黄疸型肝炎不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一起工作、吃饭等一般不会传播。
2.2、黄疸型肝炎的病毒会通过大小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后的食品传染给他人。
2.3、与黄疸型肝炎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粘膜的破损。
2.4、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如针具、口腔器材、内镜等消毒不彻底,也可能引起黄疸型肝炎的传播。
3、黄疸肝炎如何治疗
3.1、心理治疗
由于黄疸型肝炎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得十分的不稳定,这于缓解病情是十分不利的。
这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家人应该多开导,让患者重拾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