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的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5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救治脑卒中是一种临床综合症,是由于各种脑血管病理改变,如栓子或血栓形成引起血管闭塞,血管破裂,血管壁损伤或通透性改变,以及血液成分和血液粘稠度改变等导致的脑部病变。
卒中的分类:根据病理改变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栓塞)。
卒中治疗的目标:减少脑损伤,使病人最大程度康复。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提出脑卒中生物链:1 迅速识别卒中的征象,及时拨打急救电话2.迅速的急救服务3.迅速、正确的紧急救治和转运,通知接诊医院4.迅速的院内诊断和治疗。
急诊神经系统评估卒中的急诊神经系统评估包括6个关键因素:1.确定是否为脑血管病2.确定脑血管病发病时间3.意识水平评估4.脑血管病类型评估(出血或缺血)5.脑血管病定位(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6.脑血管病严重程度评估15分钟后再次神经系统查体,以明确病情恶化或是好转卒中类型的评估急诊非增强ct扫描鉴别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病。
根据卒中的病史及查体结果判断出血或缺血性卒中,但不能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做诊断,临床评定对出血和梗死是不可靠的。
大部分情况下,ct扫描(非增强)是鉴别缺血和出血性卒中的决定性检查方法。
脑卒中的院前急救要点(2005年美国卒中学会asa推荐):禁止来回转动病人头部,松开病人衣裤,去枕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吸氧!可给予高浓度吸氧;怀疑卒中的病人第一瓶液体给生理盐水;最好将怀疑卒中的病人转至有卒中单元的医院(多数三级医院具备);如有条件,从怀疑卒中起给予脑保护治疗(甘露醇、胞二磷胆碱、镁剂等)。
正确的转运:1急救车救护人员一旦怀疑卒中,尽可能快速、安全地转运到最近的卒中治疗医院或卒中中心,将延误时间降至最低。
2救护车上的人员通知医院,卒中患者正在转运途中,提醒医院,患者到达时,需急诊ct检查。
急救系统院前应记录:症状发生的时间、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初步诊断、高于的治疗。
脑卒中的综合治疗方案脑卒中,即中风,是指由于脑部供血突然中断引起的疾病。
由于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的身体残疾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综合治疗方案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脑卒中的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论述,包括急性期、康复期和预防期的治疗措施,以及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急性期的治疗措施脑卒中的急性期指发病后的最初几个小时至几天。
在这个阶段,患者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迅速且正确的治疗对保护患者的脑功能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1. 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指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将血栓溶解,恢复脑部供血。
该治疗在急性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也要注意患者的禁忌症和限制条件。
2. 支持维持治疗急性期的治疗还包括一系列的支持维持治疗,例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稳定,控制高血糖等。
这些措施能够保证患者在急性期内生命体征的稳定。
二、康复期的治疗措施脑卒中后的康复期是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综合治疗方案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1. 肌力训练和康复锻炼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内需要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治疗就是肌力训练和康复锻炼。
通过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肌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患者的行走和平衡能力。
2. 语言疗法脑卒中后,许多患者会面临着语言障碍的问题。
语言疗法是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
这包括物理疗法、语音训练、听觉训练等多种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
3. 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脑卒中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损害,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影响。
因此,在康复期的治疗中,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心理咨询、康复小组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预防期的治疗措施脑卒中的预防期即指已经发生一次脑卒中的患者未来避免再次发病的阶段。
预防期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1. 药物治疗预防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等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再次发作。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急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急性灌注障碍导致脑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
由于病情发展快速且严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救治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份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的技术方案。
1.早期评估及筛查急性脑卒中患者来院后应首先进行评估及筛查,以确定是否需要立即抢救。
评估要点包括但不限于:(1)病史询问: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用药史。
(2)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神情、语言、步态等,进行神经系统定位检查,判断中风的类型、区域及程度。
(3)影像学检查:对怀疑为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应当进行头颅CT(或MRI),以确定中风区域、程度及血栓情况。
2.早期治疗(1)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溶栓治疗。
具体方法为以小剂量rt-PA(10mg)静脉注射,再于10分钟后以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大剂量rt-PA(0.9mg/kg),持续1小时。
但需注意患者合并症及禁忌症情况,如有必要可做超声引导下静脉溶栓或动脉导管溶栓。
(2)神经保护治疗:包括钙通道阻滞剂、神经保护剂、降温等,旨在减缓神经细胞损伤的发生及扩大。
(3)其他治疗措施:如对患者的低氧血症、高血压、心脏病等专项治疗。
3.综合症护理(1)神经功能评估:对患者的神经及语言功能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认知、言语、运动等功能是否受损或恢复。
(2)心理干预: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及帮助。
(3)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态,调整饮食,保证营养。
(4)皮肤压疮预防:对长期臥床患者应定期翻身,以减少压力损伤。
4.康复训练(1)生活能力训练: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自理功能,如饮食、排便、洗漱。
(2)运动功能恢复训练: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态,进行运动功能恢复训练,包括传统康复训练和功能性康复训练。
(3)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对患者进行言语训练,恢复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的介绍。
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重要的是要懂得快速评估、尽早治疗,并在后期进行全方位的病患护理,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最大的贡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要点缺血性脑卒中指的是因脑供血动脉闭塞或狭窄、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
椎动脉狭窄、脑中动脉拴塞等均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复视、眩晕、力弱、发病侧肢体麻木等。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该类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救治,则会对其生理及心理均造成严重的危害。
临床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始终坚持的原则是尽早治疗。
那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要点有哪些呢?一般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48小时之内其血压指标会增高,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应激性反应,故而并不主张对该类患者过早降低血压。
若患者出现血压持续剧烈升高的情况,则医护人员应当应当对脑血流灌注量进行保障的基础上适当对患者降压。
但在治疗患者过程中应当避免使用交感神经阻滞剂或者大剂量用药。
通常情况下,可给予患者小剂量的甘露醇静脉滴注进行治疗。
如若甘露醇未取得较为显著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则可加用甘油果糖溶液。
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当对其动脉血氧分压进行密切监测。
如若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则可给予其低流量的氧气吸入,以实现对呼吸道阻塞及感染的预防。
应激性血糖增高、原发糖尿病等均被视为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糖的重要原因。
若患者持续性血糖增高,则可会增加其出现意识障碍、脑水肿的风险性。
所以当患者血糖高于10mmol/L时,则可运用胰岛素实现对血糖指标的控制。
发热会直接影响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降低发热患者的体温可使得梗死病灶的范围缩小。
因而当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医护人员应当展开对症处理,包括运用退烧药或者采取物理降温手段等,并及时寻找发热的原因,尽可能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7.5摄氏度以下。
溶栓治疗。
尽早恢复血流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
在患者发病后对其展开早期溶栓治疗对于恢复其梗死区血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疗救治技术方案
1.早期识别和评估: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评估是救治的第一步。
医务人员需要通
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是否为急性脑卒中,包括突然发生的面部、手
臂或腿部无力、麻木或感觉异常,突然的言语障碍或表达能力受损,突然
出现的丧失平衡或协调能力,以及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等。
一旦怀疑为急
性脑卒中,应迅速进行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生命体征监测、血液检测、头颅CT扫描等。
2.呼叫急救车辆:
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后,应立即呼叫急救车辆,并向急救人员提供详
细的病情信息,以便他们可以提前准备相关的急救设备和药物,快速到达
现场。
3.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急性脑卒中救治中的重要环节,重点是保证患者的基本生
命体征稳定和脑血流的恢复。
急救人员应该妥善处理患者的呼吸、血压和
氧合情况,并采取行动减轻颅内压力。
常规的院前急救药物包括抗凝血剂、抗高血压药、溶栓剂等。
4.急诊抢救:
5.溶栓治疗:
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标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
溶
栓药物如rtPA等可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溶栓治疗应在发病3小
时内进行,但对于特定患者可以延长至4.5小时。
6.支持性治疗:
7.康复治疗:
总之,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医疗救治技术方案,早期识别和评估、呼叫急救车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溶栓治疗、支持性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及时、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一、目的为了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内所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工作。
三、组织机构1.成立急性脑卒中救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急性脑卒中救治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救治小组:负责现场救治、转运和交接工作。
(2)医院救治小组:负责院内救治、治疗和康复工作。
(3)宣传培训小组:负责普及急性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
四、救治流程1.现场救治(1)发现患者出现急性脑卒中症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现场救治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迅速将患者转运至最近的具备救治条件的医院。
2.医院救治(1)患者入院后,医院救治小组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救治方案。
(2)根据患者病情,迅速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降纤等治疗。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五、应急预案1.加强宣传教育(1)普及急性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急救意识。
(2)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急救能力。
2.完善救治体系(1)建立健全急性脑卒中救治网络,提高救治效率。
(2)加强卒中中心建设,提高卒中救治水平。
3.优化救治流程(1)简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
(2)加强院前、院内、康复三个环节的衔接,提高救治成功率。
4.加强人员培训(1)定期开展急性脑卒中救治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救治水平。
(2)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救治技术。
六、应急响应1.发生急性脑卒中事件时,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治。
2.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救治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救治。
3.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4.对救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