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临床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306.00 KB
- 文档页数:2
脑卒中及合理用药发表时间:2011-04-21T10:44:13.2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刘芳霞[导读]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刘芳霞(甘肃会宁县中医院 730700)【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414-02【关键词】脑卒中先兆症状用药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
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
发病率高达120/10万。
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
致残率高达75%。
我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
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
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①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②糖尿病;③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④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⑥吸烟与酗酒;⑦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⑧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⑨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1. 引言1.1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变化大、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
目前,溶栓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治疗窗口时间短、适应症严格,且易出现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是两种常用的脑卒中治疗药物,巴曲酶能够溶解血栓,改善脑血流灌注,而阿加曲班则可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应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推广。
鉴于目前对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尚缺乏系统评价,故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目的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估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探讨巴曲酶与阿加曲班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相互作用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并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们将比较单独应用巴曲酶或阿加曲班与联合应用二者的效果,评估联合用药是否能够提高患者的脑卒中康复率和生存率,同时考察联合治疗是否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指导,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为18岁至75岁之间,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
治疗方案方面,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入组后立即开始静脉滴注巴曲酶,并在12小时内接受阿加曲班口服治疗。
脑卒中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脑中风,简称脑卒中,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它表现为脑血管突发性破裂或梗阻,导致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神经功能障碍。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残疾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经济负担。
目前,随着流行病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治疗方法被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进展显著。
传统的脑卒中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以让病人减轻疼痛和不适。
这种方法虽然能使病人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现代的脑卒中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治疗脑血管偏狭,以改善脑血液供应,促进脑细胞的代谢和恢复;另一种是应用神经保护剂,以抑制脑细胞的死亡和修复,提高脑功能。
在脑血管偏狭的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抗凝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抑制凝血酶的形成,以促进脑血管的通畅,减轻脑缺血症状。
同时,这些药物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剂量。
在神经保护剂方面,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被用于脑卒中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临床上常用的神经保护剂有神经营养素、中草药、脑保护药物等。
其中,神经营养素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补充人体缺乏的神经营养物质,以恢复神经细胞的功能和修复损伤。
而中草药则是以中草药为主要成分,通过调节身体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身体自我修复和恢复功能。
除了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外,一些新型技术也被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例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
其中,干细胞治疗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注入干细胞,促进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
它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好的疗效。
它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调节炎症反应、改善神经细胞功能等方面来治疗脑卒中。
总体而言,脑卒中药物治疗研究的进展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希望。
奥拉西坦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理作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奥拉西坦)和对照组(吡拉西坦)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59%>78.38%,χ2=4.163)、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26.93±3.05)分>(23.76±3.24)分,t=4.333]相对更高(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13.75±3.79)分<(18.22±3.91)分,t=4.993]相对更低(P<0.05)。
结论: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奥拉西坦是一种良好的用药选择,在修复神经功能缺损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有着显著的功效。
【关键词】奥拉西坦;脑卒中;临床效果;药理作用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破裂出血或栓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病情危急、严重。
患者在病情急性发作后,受到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引起脑组织损伤和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容易形成后遗症,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负面影响,极大的妨碍其日常生活[1]。
在脑卒中的患者的急性期治疗中,采取溶栓、抗凝等措施,防止病情持续进展,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危险。
在恢复期的治疗中,主要侧重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使用具有改善脑代谢功效的治疗药物。
奥拉西坦、吡拉西坦均可作为脑卒中恢复期治疗的用药选择[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6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卒中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
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60~85岁,平均年龄(68.34±6.17)岁。
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61~82岁,平均年龄(68.59±6.08)岁。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乔娜【期刊名称】《医药前沿》【年(卷),期】2024(14)8【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3年6—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30)与参照组(n=30)。
参照组患者实施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联合组患者实施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NEUT)、C 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低于参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AIS患者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可有效纠正患者脂代谢异常,调控血脂水平,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好。
【总页数】3页(P46-48)【作者】乔娜【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相关文献】1.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2.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miRNA-145、miRNA-146a水平的影响3.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4.丁苯酞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NIHSS评分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用于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对NIHSS评分及疗效影响。
方法:6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样本,时间2021年7月-2022年7月,随机分组,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常规治疗,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疗效与NIHSS评分。
结果:A组NIHS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较B组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B组高,P<0.05。
结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可维持血脂水平稳定、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高效可行。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进展性脑卒中;NIHSS评分;疗效进展性脑卒中是指发病7d内接受临床治疗基础上症状、体征仍进行性加重的颅脑病变,若未尽早控制病情,可限制颅脑局部血供,损伤神经功能,进而增加卒中患者病残、病死率。
相关文献报道,颈动脉硬化存在不稳定特性,加上炎症影响,可引发进展性脑卒中[1]。
目前临床多以他汀类药物治疗进展性脑卒中,以稳定血脂水平、稳定斑块结构,取得抗感染效果,且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脑卒中1、2预防性药物。
本文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6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6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为样本,时间2021年7月-2022年7月,随机分组。
A组男女比例16:14,年龄48-79岁,均值(64.11±4.27)岁;B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47-80岁,均值(64.25±4.31)岁。
A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与B组资料对比,P>0.05。
1.2治疗方法A组加用阿托伐他汀(浙江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口服给药,用药初期,剂量控制在每日10mg,每日1次,随后基于卒中患者病情波动,酌情增加用药剂量,注意每日最大剂量<80g。
给药1月。
B组常规治疗:创建静脉通路,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随后给予溶栓、抗凝药物,以扩张颅内血管、减轻颅脑压力,进而恢复颅脑微循环。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巴曲酶和阿加曲班是目前多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两种药物,它们分别具有血栓溶解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巴曲酶和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被广泛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系统评价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一、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巴曲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 其通过促进纤溶系统激活,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并能作用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促使其溶解,进而恢复局部血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脑组织灌注情况。
阿加曲班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阻断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主要是通过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的双重作用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从而尽可能减少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方面,巴曲酶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血液灌注,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阿加曲班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预防脑血管再次发生血栓形成,降低了患者的再发卒中风险。
由此可见,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脑组织的损伤。
二、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评价在评价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时,我们主要关注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血的风险,特别是颅内出血的风险。
在使用此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对患者的出血情况需进行严格监测,以及进行必要的出血风险评估。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51108)作者简介:王楠楠(1989 05—),男,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E mail:986778109@qq com通信作者:周寒松(1962 10—),男,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E mail:zhs2015@sina cn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王楠楠1 周寒松1 顾新艳1 陈 运2 陈言晓3(1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淮安,223001;2江苏省淮安市中医院,淮安,223001;3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淮安,223001)摘要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
对照组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A)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生命质量、炎症介质、颈动脉斑块情况、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 05)。
在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 2(IL 2)、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硬化斑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 0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在窗口期内顺利接受rt PA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以及生命质量,稳定血清学指标以及颈动脉斑块情况,治疗的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静脉溶栓;中医;心脑血管疾病;言语功能;肢体功能ClinicalEffectsofGinkgoDiterpeneLactoneMeglumineInjectionintheTreatmentofIschemicStrokeWANGNannan1,ZHOUHansong1,GUXinyan1,CHENYun2,CHENYanxiao3(1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HuaianCity,JiangsuProvince,Huaian223001,China;2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uaian223001,China;3HuaianMaternalandChildHealthHospital,Huaian22300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sofginkgoditerpenelactonemeglumineinjectioninthetreatmentofischemicstrokeanditseffectoncarotidplaque.Methods:Atotalof83patientswithischemicstroketreatedin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Huai′anCityfromJanuary2018toNovember2020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ccordingtodifferentmedicationmethods,theyweredividedintoacontrolgroup(n=42)andanobservationgroup(n=41).Thecontrolgroupwasgiventhrombolytictherapywithrecombinanttissu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rt PA),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givenGinkgoditerpenelactonemeglumineinjectionbasedonthetreatmentmethodofthecontrolgroup.Thetreatmenteffect,nervefunction,qualityoflife,inflammatoryre sponsefactors,carotidarteryplaqueandadversereactionsofthe2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clinicaleffectsoftheobser 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 05).Aftertreatment,theNIHSSscore,CRP,IL 1β,Hcy,IL 2,carotidintima mediathicknessandatheroscleroticplaqueindex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Barthelindex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llP<0 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incidenceofad versereactionsbetweenthe2groups(P>0 05).Conclusion:Forpatientswithischemicstrokewhosuccessfullyreceivedrt PAthrombolytictherapyduringthewindowperiod,thecombinedtherapywithginkgoditerpenelactonemeglumineinjectioncanfurtherenhancethetherapeuticeffect,improveneurologicalfunctionandqualityoflife,andstabilizeserologyIndicatorsandcarotidplaqueconditions,andthesafetyoftreatmentisgood.Keywords GinkgoditerpenelactonemeglumineInjection;Ischemicstroke;Carotidplaque;Intravenousthrombolysis;Tradition alChinesemedicine;Cardiovascularandcerebrovasculardiseases;Speechfunction;Limbfunction中图分类号:R278;R743 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10.018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多,由此造成的人群健康威胁以及经济损失十分严重[1]。
养血清脑丸治疗脑卒中后头痛、头晕临床效果评价目的:探讨选择养血清脑丸对脑卒中后头痛以及头晕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72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
抽签法完成随机分组后展开对比研究。
对36例观察组脑卒中患者临床选择常规疗法加养血清脑丸进行治疗;对36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选择常规疗法;观察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用药副作用。
结果:两组脑卒中后头痛以及头晕患者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患者(P<0.05)。
结论:对脑卒中后头痛以及头晕患者,临床选择养血清脑丸进行治疗,可以将头痛头晕症状显著缓解,有效降低用药副作用。
标签:养血清脑丸;脑卒中;头痛;头晕当前,对于脑卒中疾病尚未研究出特效药物进行治疗。
为了探讨采用养血清脑丸对脑卒中后头痛以及头晕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72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分组后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养血清脑丸进行治疗,最终头痛头晕症状缓解呈现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72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
抽签法完成随机分组后展开对比研究。
观察组:20例,男4例,女16例;年龄范围为26岁~75岁,平均年龄为(52.2±5.9)岁;其中出现头痛症状的患者19例,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10例,出现头痛头晕的患者7例;对照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29岁~76岁,平均年龄为(52.5±6.2)岁;其中出现头痛症状的患者20例,出现头晕症状的患者11例,出现头痛头晕的患者5例;对比两组脑卒中后头痛头晕患者的年龄范围以及疾病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于对照组脑卒中后头痛以及头晕患者,临床除实施对症治疗之外,选择吡拉西坦进行治疗,0.8克/次,3次/天[1];对于观察组脑卒中后头痛以及头晕患者,临床除实施对照组治疗方法之外,选择养血清脑丸进行治疗,主要选择口服的方法,4克/次,3次/天。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引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身心负担,同时也给社会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脑卒中的治疗中,溶栓疗法一直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而巴曲酶和阿加曲班是两种常用的溶栓药物,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两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可能优于单药治疗。
本文旨在对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一、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评价1.1 临床疗效观察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治疗组采用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对照组采用单药治疗。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并发症率和出院情况等指标。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药组。
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并且联合用药组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时患者的情况也明显良好。
1.2 影像学评价在本研究中,利用MRI和CT技术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脑卒中患处的病变情况。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患处病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病变范围也明显小于对照组。
1.3 实验室指标检测在用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检测,包括凝血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明显改善,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说明两药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二、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2.1 不良反应观察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一、引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以突发性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为特征,常常导致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其中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成为了治疗这一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评价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巴曲酶与阿加曲班的药理作用巴曲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通过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激活纤溶系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和血栓溶解,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阿加曲班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阻断血小板磷脂酶C的激活,从而减少血栓形成。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使用可以在溶栓和抗血小板方面发挥双重作用,有助于快速恢复脑部的血流供应,防止脑细胞因缺血而受损。
三、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研究1. 研究对象及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单纯巴曲酶溶栓治疗,另一组接受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治疗的患者在溶栓效果、血栓再通率、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单纯巴曲酶溶栓治疗的患者。
而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表明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良好。
四、讨论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双重作用,促进溶栓和抗血小板,有助于改善脑部的血流灌注,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巴曲酶与阿加曲班联合用药方案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脑卒中用药教育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
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血糖、血脂、体重、吸烟、饮酒、饮食及心理因素等。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应进行有效的血压、血糖、血脂和心率管理,此后定期监测、复查;并建议患者合理饮食,摄入适宜水果或者蔬菜、降低盐摄入量、合理体育锻炼、戒烟限酒,保证睡眠,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脑卒中患者日常监测指标:
规律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率
您此次就诊血压为:血糖为:。
收稿日期:2020-04-29作者简介:徐国防(1979-),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副主任药师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㊂a n db l o o du r e a n i t r o g e n ,a n dh i g h e r l e v e l s o f t u m 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a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i n t e r f e r o n c o m b i n e dw i t hv e r a p a m i l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p a t i e n t sw i t hh e m o r r h a g i c f e v e rw i t hr e n a l s y n -d r o m e h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e f f e c t ,w h i c h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s e r u mc y t o k i n e l e v e l s o f p a t i e n t s a n d i m pr o v e r e n a l f u n c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h e m o r r h a g i c f e v e rw i t h r e n a l s y n d r o m e ;i n t e r f e r o n ;v e r a p a m i l ;s e r u mc y t o k i n e s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2-0253-03 中图分类号:R 743.33 文献标识码:A㊃药学研究㊃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试验研究徐国防 高 盼 赵 岳 赖耀文 李广辉 刘 平 张永玲(郑州人民医院药学部 郑州450003)摘 要: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㊂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期间73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开展临床研究,采用双色球法,划分对照组(n =36,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n =3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 I H S S )评分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 D L )评分㊁临床疗效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 I H S S 评分㊁A D L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㊂结论: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㊂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进展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21.02.041进展性脑卒中指发病后经临床治疗病情仍进行性加重的卒中,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加剧或出现同一血管供血区受损情况,该症状通常持续数天至2周以上,治疗难度大[1]㊂临床上,需依据疾病特点㊁症状㊁发病机制等确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㊂虽然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显著,但用药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㊂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价值在于活血化瘀通络,在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适用性强㊂本实验选取病例简要介绍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时间2019年4月~2020年3月,实验对象为73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㊂通过双色球方式,划分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㊂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48~67岁,平均(57.53ʃ3.21)岁;发病时间5~23h ,平均(14.37ʃ2.11)h ㊂观察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32ʃ3.17)岁;发病时间7~22h ,平均(14.54ʃ2.09)h㊂两组基线材料(性别㊁年龄㊁发病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 >0.05),可对比㊂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65051,规格:100m g *30片),每次100m g,每天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133127,规格:10m g *7片),单次20m g,每天1次;口服奥拉西坦胶囊(湖南健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 20030037,规格:0.4g *24粒),每次0.8g,每天2次㊂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实施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 20120024,规格25m g/支)治疗,在250m 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内添加25m g 本品,经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㊂两组均治疗30d ㊂1.3 观察指标(1)神经功能缺损(N I H S S )评分[2]:N I H S S 内含面瘫㊁言语㊁步行能力等指标,分值范围0~45分,划分轻型:0~15分㊁中型:16~30分㊁重型:31~45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㊂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 D L )[3]:A D L 共14项,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6项)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8项),完全正常:16分以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16~64分㊂分值与日常生活能力呈反相关㊂(2)临床疗效[4]:依据神经功能缺损(N I H S S )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划分痊愈㊁显效㊁有效㊁无效㊂痊愈:经治疗,N I H S S 评分显著降低,下降幅度91%及以上,病残等级0级;显效:治疗后,N I H S S 评分明显下降,幅度46%~90%,病残等级1~3级;有效:治疗后,N I H S S 评分有所降低,下降19%~45%;无效:经治疗,N I H S S 评分上升或下降,幅度在18%及以下㊂临床疗效=(1-无效)/总例数ˑ100%㊂1.4 统计学处理在E x c e l 表格内填录实验数据用S P S S 23.0版统计学工具读取㊂计量资料(N I H S S 评分㊁A D L 评分)呈现形式(x ʃs ),行t 检验;计数资料(临床疗效)通过[n (%)]表示,行χ2检验㊂P <0.05提示实验数据有显著差异㊂2 结果2.1 两组N I H S S ㊁A D L 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 I H S S 评分㊁A D L 评分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 I H S S 评分㊁A D L 评分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见表1㊂㊃352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2期表1两组N I H S S㊁A D L评分比较(xʃs,分)组别例数N I H S S A D 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732.43ʃ4.3116.21ʃ1.4438.54ʃ2.6620.21ʃ1.31对照组3632.39ʃ4.2820.64ʃ1.8938.52ʃ2.5925.89ʃ1.68 t0.04011.2840.03316.134P0.4840.0000.4870.000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别显著(P<0.05),见表2㊂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720(54.05)11(29.73)4(10.81)2(5.41)35(94.59)对照组3612(33.33)10(27.78)5(13.89)9(25.00)27(75.00)χ25.474 P0.0193讨论数据显示[5],进展性脑卒中发病率为9.8%~37.0%,该病在腔隙性脑梗死㊁大动脉闭塞性脑梗塞患者中较常见,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㊂现如今,进展性脑卒中治疗方式比较多,包括溶栓治疗㊁抗血小板抗凝治疗㊁血管内治疗等,其目的在于恢复梗阻区域供血及供氧,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使远期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死亡率降低[6]㊂然而,溶栓治疗存在诸多限制,部分患者无法溶栓,需以抗氧化㊁营养神经等方式替代,确保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㊂在我国中医药发展非常快,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涉及到的相关中药制剂非常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便是其中一种,本品提取自银杏叶,经纯化处理之后,获取银杏二萜内酯,其由银杏内酯K㊁B㊁A等药理成分构成,作用在于活血通络,能够使脑缺血区域的血管组织得到明显扩张,减小血管阻力,并且,该物质聚集作用强,使血浆纤维蛋白酶的生活学活性功能显著增强,能够对血栓组织形成进行有效阻止,把有害氧自由基分子清除,使患者的脑梗病灶缩小,确保其神经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修复,增强临床疗效[7]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8],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能够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有效抵抗,使患者的大脑水肿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并对其神经元细胞起保护作用,利于神经功能恢复㊂此外,银杏内酯B㊁A还能够通过对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进行抑制,对脑部神经细胞形成保护,使N F-k B的生物活性功能降低,以此对神经细胞凋亡㊁炎症反应进行有效抑制㊂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 I H S S评分㊁A D L评分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比对照组的75.00%高,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可见显著差异(P<0.05)㊂提示在进展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增强,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改善㊂综上所述,依据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特点㊁症状,实施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性强,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㊂参考文献1范其群,陈宏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6):154~156.2赵欢,郭强,宁金丽,等.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18,41(7):1196~ 1202.3王燕,赵铎,王丹,等.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4):965~ 969.4苏东风,李岩松,潘浩圃.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8,46(8):932~934.5邵丽丽,韩钊.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筋膜扳机点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7): 955~957.6逯蕊芳,曹旸,王玉宁,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12(9): 2193~2197.7郑艳,蒋辉.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F i b㊁C P R的影响[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8,26(3): 171~174.8关婷,王思思.银杏内酯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28(16):1784~1787.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o fG i n k g o l i d eM e g l u m i n e I n j e c t i o n 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P r o g r e s s i v e S t r o k e X uG u o f a n g,G a oP a n,Z h a oY u e,L a iY a o w e n,L iG u a n g h u i,L i uP i n g,Z h a n g Y o n g l i n g㊃452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 V o l.34N o.22021收稿日期:2019-12-29作者简介:耿树文(1981-),男,汉族,河南滑县人,大专㊂研究方向:中药学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㊂(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a r m a c y ,Z h e n g z h o uP e o p l e 'sH o s p i t a l ,Z h e n gz h o u 450003)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f f i c a c y o fg i n k g o l i d em e g l u m i n e i n j e c t i o n i n t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r o g r e s si v e s t r o k e .M e t h o d s :73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r o g r e s s i v e s t r o k e f r o m A p r i l 2019t oM a r c h 2020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 =36,c o n v e n t i o n a lw 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 e n t )a n d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n =37,g i n k g o l i d em e g l u m i n e i n j e c t i o n t r e a t m e n t ).N I H S S s c o r e ,A D L s c o r e a n d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f t h e t w og r o u p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 .R e s u l t s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th eN I H S Ss c o r ea n dA D Ls c o r eo f t h eo b s e r v a ti o n g r o u p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m o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a s s i gn i f i c a n t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g i n k g o l i d em e g l u m i n e i n j e c t i o nt r e a t m e n t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p r o gr e s s i v es t r o k e h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w h i c hc a n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t h e p a t i e n t 'sn e u r o l o g i c a l f u n c t i o na n d i m pr o v e t h e a b i l i t y o f d a i l y l i v i n g.K e y wo r d s g i n k g o l i d em e g l u m i n e i n j e c t i o n ;p r o g r e s s i v e s t r o k e ;n e r v e f u n c t i o nd e f e c t ;a c t i v i t i e so f d a i l y l i v i n g s c a l e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2-0255-03 中图分类号:R 580 文献标识码:A㊃药学研究㊃补肾固骨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耿 树 文(滑县骨科医院药剂科 安阳456485)摘 要: 目的:研究补肾固骨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㊂方法:选取某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8例(2016年7月~2019年7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㊂对照组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固骨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㊁治疗前㊁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㊁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 A S 评分)]㊁骨代谢标志物[甲状旁腺激素(P T H )㊁N -端骨钙素(N -M I D )]及不良反应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7.78%(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㊁V A 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 T H 低于对照组,N -M I D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18.52%(P <0.05)㊂结论:补肾固骨汤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能缓解疼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㊂关键词: 补肾固骨汤;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症; 中医证候积分; 骨代谢标志物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21.02.042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全身骨代谢障碍性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多伴有骨痛,易发生骨折,甚至出现驼背㊁椎体压缩性改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㊂临床应积极采取措施缓解疼痛,改善症状㊂阿仑膦酸钠属于骨吸收抑制剂,能干扰破骨细胞,并增加骨量,是治疗骨质疏松常用药物[2]㊂中医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属于 骨痹 骨瘘 范畴,多由于肝肾不足㊁外邪侵入,经络瘀阻受损,引发疼痛,临床应补肾益精㊁活血通络㊁强筋健骨[3]㊂本研究选取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8例,旨在探讨补肾固骨汤联合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㊂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8例(2016年7月~2019年7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㊂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7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3.65ʃ4.05)岁;病程4~12年,平均(7.59ʃ1.74)年㊂观察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4.05ʃ4.10)岁;病程4~12年,平均(7.64ʃ1.69)年㊂两组基线资料(性别㊁年龄㊁病程)均衡可比(P >0.05)㊂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均经X 线检查㊁骨密度(B M D )检查Tȡ-2.5则确诊为骨质疏松;经中医诊断伴有全身骨痛或腰背疼痛㊁腰膝酸软乏力;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2)排除标准:继发性骨质疏松;近6个月内使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如性激素㊁降钙素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㊁肝肾功能不全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伴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胃肠道功能障碍㊂1.3 方法两组均给予钙剂-钙尔奇片㊁骨化三醇等常规药物,并指导㊃552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