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药物制剂工作认知 认知一 药物剂型、制剂与生产
- 格式:ppt
- 大小:829.50 KB
- 文档页数:44
浅谈对药物制剂的认识姓名:魏艾学号:1124310027所谓药物制剂,从狭义上来讲,选择某种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成为药物制剂,简称制剂,如阿托品散、板蓝根颗粒、硝苯地平片、胰岛素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气雾剂等,药物制剂解决了药品的用法和用量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讲,是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学科,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药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
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药物是指具有生物活性、有可能制备成医药品的物质,但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要制成适当剂型才能应用于临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论断药品等。
药物剂型(dosage form)是把药品以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目的制成的不同“形态”,简称剂型,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气雾剂、栓剂等。
一、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经济社会需要,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从事药品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思想道德与修养1、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医药卫生事业。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
伦理观、较强的法律意识。
3、具有积极创新、用于批判的科学精神。
4、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奋工作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5、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廉洁执业。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1、掌握药物制剂相关的数学、医用物理学、电工学、化工原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政管理和药事法规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1417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学院: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96—120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础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具有工艺学性质,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2.课程的作用:依据国家《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药物制剂工职业群的要求,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化教学为主体的现代职教思想,按照药物制剂工的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以制剂岗位的生产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学生完成项目为教学过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起工作任务与岗位技能、相关理论及职业知识的练习。
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药剂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药物制剂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为药学基础,制药企业管理与GMP实施、制药单位操作技术,后续发展课程为药物制剂检验技术。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根据医师处方合理调配药物的基础知识。
3.熟悉药剂工作的任务、工作制度及药学基础知识。
4.了解新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调配医师处方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2.掌握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
3.会使用常见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
4.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
(三)素质目标1.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创新意思和创新精神。
4.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善于与人交流、沟通、合作。
5.使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
6.培养严谨、细致、规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内容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药物剂型:药物剂型是制剂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
药物剂型是指将一种或多种药物与辅料组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工艺制成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药物形式。
药物剂型常见的有片剂、胶囊、注射剂、注射液、滴丸、膏剂等。
2. 药物制剂工艺:药物制剂工艺是指制剂技术中的生产过程。
它包括原材料采购、检验、储存、分配、制备、包装和贮存等环节。
药物制剂工艺需要考虑到药品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生产效率等因素。
3. 药物制剂设备:药物制剂设备是完成药物制剂工艺的重要工具。
药物制剂设备的选择与使用需要考虑到制剂工艺的特点和要求,例如反应器、干燥器、混合机、包装机等。
4.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药物制剂质量控制是制剂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包括原材料的采购与检验、药物制剂各个环节的监控、药物剂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控制。
5. 药物制剂工程:药物制剂工程是制剂技术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工程原理和方法,优化药物制剂生产过程,提高制剂工艺效率和质量。
以上就是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
学习这门课程需要掌握基础的制剂知识,并了解当前的药物制剂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前沿,
以便更好地适应制药行业的需求。
模块一药物制剂技术基础知识项目一------剂型导学案(1)教学目标1、掌握剂型、制剂等概念。
2、了解剂型的重要性及其分类。
3、能说出常见剂型的名称和给药方式。
任务一剂型课堂学习(阅读课本P2-P4,完成下列问题)一、剂型和制剂的概念(一)、剂型剂型:。
举例说明课本所列的几种剂型的常用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口服溶液:;糖浆剂:;注射剂:;滴眼液:;乳膏剂:;栓剂:;气雾剂:;喷雾剂:。
(二)制剂1、制剂的概念:。
2、制剂的生产单位:、。
3、制剂的组成:6和。
其中,药物是指,也叫。
辅料是指,也叫、或。
二、学习《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的任务和目的:1、药物制剂技术:。
2、《药物制剂技术》的任务:。
3、《药物制剂技术》的目的:。
三、药物制剂生产中的常用术语1、药品:。
2、药品名称:药品名称有和。
(1)药品的通用名是。
具有性,用作商标注册。
(2)商品名。
具有、。
(3)药品包装上必须标注药品的。
如果同时标注通用名和商品名,则通用名应当、。
二者字体比例不得小于。
(4)批准文号:。
6批准文号的格式是,其中字母表示化学药,代表中药,代表生物制品,代表进口分装药品。
(5)批:。
由组成,前四位数字表示、后两位数字表示的是,注“批次”的目的是用来追溯和审查。
(6)规格是指。
如。
(7)药品有效期是指。
通常格式为。
作业:课后作业一。
任务二了解剂型的重要性课堂学习(阅读课本P4-P5,完成下列问题)一、药物的疗效主要由决定的,其次是由决定的。
二、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和四个方面。
1、临床临床治疗的需要:病有缓急,证有表里,临床对药物的剂型要求各有不同,比如要急救时宜选用、、等起效快的剂型;需持久或缓慢给6药的疾病,可考虑、等作用缓慢而持久的剂型;局部皮肤病症,宜用、等局部给药剂型;直肠给药宜选用等。
2、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如胰岛素促皮质激素口服后能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宜制成或剂型,硝酸甘油吞服给药易被肝脏破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制成剂型,氨茶碱治疗哮喘效果好,但能引起心跳加快,可制成直肠给药;对胃刺激性大的药物不宜制成、等。
药物制剂认识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生,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了药物制剂认识实习,以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药物制剂技术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单位是我国一家具有影响力的制药企业,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药物制剂车间的日常生产操作,了解了药物制剂的生产流程,学习了药物制剂技术的相关知识。
三、实习过程及收获1.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药物制剂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2)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药物制剂车间的实际操作,如配液、过滤、浓缩、干燥、粉碎等工序,掌握了这些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实习后期,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药物制剂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对药物制剂技术原理的理解。
2. 实习收获(1)通过实习,我系统地学习了药物制剂的基本知识,对药物制剂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我掌握了药物制剂车间的生产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药物制剂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4)我了解了制药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为今后在职场中更好地发展提供了借鉴。
四、实习总结通过药物制剂认识实习,我收获颇丰。
实习期间,我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掌握了药物制剂车间的生产技能,并对药物制剂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运用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药物制剂技术人员而努力。
最后,我要感谢实习单位和导师,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给予我支持和帮助。
此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珍惜这段经历,继续努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制药业的药物剂型与制剂工艺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过程中所采用的给药形式,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等。
药物制剂工艺是指药物剂型的加工过程和生产工艺。
本文将围绕制药业的药物剂型和制剂工艺展开讨论。
一、固体剂型固体剂型是指以固体形式包装的药物剂型,常见的有片剂、胶囊和颗粒剂等。
片剂是将药物压制成片状,便于服用和保存。
胶囊则是将药物装入胶囊中,有助于药物的溶解和释放。
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状,方便服用和调剂。
固体剂型的制剂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筛选、粉碎、混合、制片或制胶囊、包装等步骤。
在原料筛选中,制药企业需要选择质量优良的原料,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粉碎和混合是将原料进行机械粉碎和混合均匀,以保证每片或每颗剂量的一致性。
制片或制胶囊是将混合好的药物压制成片剂或装入胶囊中。
最后,将制成的固体剂型进行包装,以保护药物的质量和方便患者使用。
二、液体剂型液体剂型是指以液体形式包装的药物剂型,常见的有口服液、注射液和外用液等。
口服液是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剂型,可分为糖浆、混悬液和滴丸等。
注射液是通过注射器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患者体内的液态剂型。
外用液是用于外用给药的液体剂型,如口腔溶液和洗剂等。
液体剂型的制剂工艺主要包括原料溶解、过滤、灭菌、包装等步骤。
在原料溶解中,制药企业将固体原料或溶解性较差的原料溶解于溶剂中,形成可服用或注射的液体。
过滤和灭菌是为了去除杂质和微生物,确保液体剂型的纯净和无菌。
最后,将制成的液体剂型进行包装,以方便患者使用和保存。
三、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是指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药物剂型,常见的有软膏、栓剂和凝胶等。
软膏是一种半固态的外用剂型,主要由基础膏和药物组成,可用于皮肤破损、炎症和瘙痒等问题的治疗。
栓剂是将药物制成栓剂状,用于直肠或阴道给药。
凝胶是以凝胶基质为载体的剂型,常用于局部治疗和口腔护理等。
半固体剂型的制剂工艺主要包括基础膏制备、药物加入、混合、灭菌、包装等步骤。
基础膏的制备是将药用基础膏与特定药物组合,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均匀,形成半固态的剂型。
药物剂型与制剂※一、药物剂型与辅料(一)剂型的分类1.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诊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2.制剂: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
3.命名原则: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阿司匹林分散片)4.方剂:按处方,为某一病人调制5.药剂学: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6.剂型的分类:按形态—制备工艺相近(液:溶解、分散;固:粉碎、混合;半固体:融化、研和;气)按给药途径----经胃肠道(口服,首过效应)其它的均为非经胃肠道按分散系统----真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占很大比例)按制法—浸出、无菌按作用时间—速解、普通、缓释、控释(二)剂型的作用和重要性: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可调节药物的作用速度、可降低(或消除)药物不良反应、可产生靶向作用、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可影响疗效(三)辅料分类、功能与一般质量要求1.药用辅料分类:按来源、按作用和用途、按给药途径2.药用辅料的作用和功能: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3.药用辅料的一般质量要求:符合药用要求,通过安全性评价,安全性以及影响制剂生产、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性质符合要求,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或无菌符合要求(注射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符合要求)二、药物稳定性及有效期一般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方面1.化学不稳定性: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色泽产生变化。
2.物理不稳定性: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
3.生物不稳定性: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
(一)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
执业药师药物制剂学知识要点药物制剂学是执业药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等多个方面。
对于保障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要点。
一、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制成适用于临床使用的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气雾剂等。
药物制剂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药物的使用、储存和运输,同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二、药物制剂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制剂:如口服片剂、胶囊剂等,这类制剂需要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才能发挥作用。
非经胃肠道给药制剂:包括注射剂、气雾剂、栓剂、滴眼剂等,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或作用部位,起效较快。
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制剂: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如溶液剂、糖浆剂等。
胶体溶液型制剂:药物以胶粒的形式分散在介质中,如溶胶剂、乳剂等。
混悬型制剂:药物以固体微粒的形式分散在介质中,如混悬剂。
气体分散型制剂:如气雾剂。
固体分散型制剂:如散剂、颗粒剂等。
三、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处方因素和外界因素。
1、处方因素pH 值:许多药物的水解或氧化反应受 pH 值的影响。
溶剂:溶剂的极性和介电常数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分解。
辅料:如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外界因素温度:温度升高通常会加速药物的分解。
光线:某些药物对光敏感,容易发生光解反应。
空气(氧):氧化反应是药物变质的常见原因之一。
湿度和水分:可能导致药物的水解或吸湿结块。
为了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处方设计、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
四、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1、片剂的制备湿法制粒压片: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后,加入粘合剂制成软材,过筛制粒,干燥后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