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药物制剂技术.第十九章 药物制剂的新剂型 第1节 缓控释制剂
- 格式:ppt
- 大小:527.00 KB
- 文档页数:60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药物的加工处理、分散制剂、控释制剂、微胶囊制剂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剂型是指与传统剂型不同且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药物制剂形式。
新剂型的出现,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方便患者用药等方面。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剂型。
1. 纳米药物制剂纳米药物制剂是指药物以纳米级别的尺寸进行制备和输送的药物制剂。
由于纳米尺度的特殊性,纳米药物具有比传统药物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分布等优点。
同时,纳米药物还可以用于靶向输送,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选择性,减少对健康器官的毒副作用。
因此,纳米药物制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领域。
2. 难溶药物的固体分散制剂难溶药物是指溶解度极低的药物,传统的制剂技术无法很好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是将难溶药物制备成微米级别的胶体颗粒,使药物在消化液中快速溶解,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粉碎法、溶剂法、凝胶方法等。
固体分散制剂主要应用于难溶药物的制剂领域,如黄体酮、罗非嗪等药物的制备。
3.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指通过药物制剂技术,将药物以控制释放的方式给予患者。
这种方式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平稳的血浓度,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控释制剂有缓释剂、吸附剂、膜剂、颗粒剂等。
控释制剂的制备主要有直接制剂法、间接制剂法、骨架制剂法等,其原理多为扩散控制、溶解控制或化学反应控制。
控释制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4. 微胶囊制剂微胶囊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别的胶囊中,形成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制剂具有保护药物、改善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如油包水法、乳胶法、复乳法等。
第十九章缓释、控释制剂和迟释制剂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2.生物利用度3.生物等效性4.sustained release formulations5.靶向制剂6.主动靶向制剂7.EPR效应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打×)1.药物制剂的发展可将制剂分为5代。
( )2.缓控释制剂以静脉注射剂作标准参比制剂,两者血中药物浓度不呈现明显差别时,即认为生物等效。
( )3.抗菌素类药物宜于制成缓控释制剂。
( )4.剂量大于l克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5.半衰期小于1小时或大于12小时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6.半衰期很长的药物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 )7.缓、控释制剂在获得预期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
( )8.缓、控释制剂主要有骨架型和贮库型两种类型。
( )9.减小药物的粒径,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长效。
( )10.缓释制剂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备手段使得所有药物都可以缓释。
( )11.邻苯二甲酸酞酸酯(CAP)、Eudragit E、L和S都为肠溶性材料。
( )12.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譬80%一120%。
( )13.渗透泵片中药物的释放速率为零级,并与pH无关。
( )14.某些药物需包肠溶衣,这是为了防止其在胃分解或对胃有刺激。
( )15.制成塑料骨架片形式长效制剂,药物必须是易溶于水。
( )16.在胃肠分解的药物应包肠溶衣。
( )17.缓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 )18.药物以分子或微晶、微粒的形式均匀分散在各种载体材料中,形成贮库型缓、控释制剂。
( )19.青霉素普鲁卡因盐的溶解度比青霉素钾盐的溶解度小,因此有可能延长药效。
( ) 20.药物在胃、小肠和结肠都有吸收时,可以考虑设计24小时服用一次的缓释制剂。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药物制剂领域也不断涌现出各种新技术和新剂型。
其中,一些比较先进的新技术包括纳米技术、脂质体技术、微球技术、多孔膜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使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时间得到改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同时,还可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剂量。
新剂型方面,除了传统的片剂、胶囊、注射液等,现在还出现了口腔贴片、透皮贴片、肠溶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咀嚼片等。
这些新型剂型具有吸收迅速、方便易用、反应迅速等优点,可以使药物更加便利地被患者所接受和使用。
以上就是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一些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