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63
中药制剂发展现状与新技术学生姓名郑国牛班级中药1202专业名称中药制药技术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4年12月30日答辩日期2014年12月30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12 月中药制剂发展现状与新技术摘要优统中医药最大的优势在临床,多年的临床实践是对中药方剂的最好筛选。
很多精典名方之所以久用,是因为安全有效。
中药制剂长期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固体制剂吸湿性强的问题,中药新剂型制剂仍很少,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掌握太少,使中药制剂体内过程的评价和给药方案的制定缺乏依据。
中药复方研究需要物理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
中药剂型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
应用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等技术手段,中药的组合效应,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是基于中药组合基础上的,即2个以上中药组方后,产生一种或几种原单药所不具备的效能,而这正是中药治病达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和煎煮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
关键词:中药制剂,新技术,发展现状目录前言 (1)第一章中药制剂发展历史1.1概述 (2)1.2中药制剂的古代发展历史 (2)1.3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 (3)第二章中药制剂剂型的发展2.1 中药制剂已有剂型的发展 (5)2.1.1片剂 (6)2.1.2口服液 (6)2.1.3滴丸剂 (5)2.1.4颗粒剂 (6)2.1.5 胶囊剂 (6)2.1.6雾剂 (6)2.2 中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 (6)2.2.1注射给药剂型 (6)2.2.2透皮给药剂型 (7)2.2.3粘膜给药剂型 (7)2.2.4中药 (8)第三章中药制剂的新技术3.1 包合物技术 (9)3.2 固体分散技术 (9)3.3 膜分离技术 (10)第四章展望和总结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前言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了传统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
前言任何一种药物在临床使用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患者使用的安全、有效、稳定的给药形式,即剂型。
药剂学是以剂型为中心研究其配制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药剂学在人类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人类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培养和造就掌握现代化药物制剂的研究能力与生产技术的复合型高级医药科技人才是历史赋予药学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药剂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药剂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教材。
随着药剂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各个研究领域越来越系统化、明朗化,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分支学科,即“工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物理药剂学”,“临床药剂学”等。
在面向21世纪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药剂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教材总结了现有教材的使用经验,重组了教材的编写体系,力求充分反映出新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普通药剂学)。
将各种剂型按形态和制备方法相结合分类为液体制剂、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半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气体制剂、中药浸出制剂。
介绍各种剂型的概念、特性、质量要求、合理应用,制备工艺、单元操作及其设备等。
第二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物理药剂学)。
介绍药物溶液的成形理论,表面活性剂、药物微粒分散系的基础理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粉体学基础、流变学基础,药物制剂的设计(处方前研究)等。
第三篇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介绍现代药剂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新技术包括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纳米乳与亚纳米乳的制备技术、微球与微囊的制备技术,纳米囊与纳米球的制备技术和脂质体的制备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和生物技术制剂等。
本教材的特点是:1.建立了以普通剂型与制备为基础,深入介绍制剂理论,制剂新技术与剂型的新框架。
第1篇一、前言药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对于培养医学生扎实的临床用药基础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制定以下药理学实践教学计划。
二、实践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5. 为学生未来从事医药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药物作用机制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药物作用靶点及信号转导途径;(2)实验内容:药物对离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的影响,药物与受体结合实验,信号转导途径验证等;(3)实验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
2.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和药效学特点;(2)实验内容:血药浓度测定、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药效学评价等;(3)实验方法:采用动物实验、生物样品分析、药效学模型等方法。
3. 药物相互作用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的影响;(2)实验内容:药物相互作用类型、相互作用机制、相互作用评价等;(3)实验方法:采用体外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等方法。
4. 临床药理学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临床用药能力;(2)实验内容:临床药理学研究设计、药物临床试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3)实验方法:采用临床试验、数据分析、文献综述等方法。
5. 药物评价与合理用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药物评价方法和合理用药原则;(2)实验内容:药物评价标准、药物疗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评价等;(3)实验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临床实践等方法。
四、实践教学安排1. 实践教学时间:共安排20周,每周2学时;2. 实践教学地点:实验室、临床实践基地;3. 实践教学师资:由药理学教师、临床医生、实验室技术人员等组成;4. 实践教学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40%。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
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是当前药物研发领域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不断追求,药物制剂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
其中,纳米技术是药物制剂新技术的重要方向。
纳米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使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纳米药物得到了临床应用,如纳米氧化锌制剂、纳米银制剂等。
另外,新型剂型也是药物制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例如,口腔黏膜贴片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腔黏膜,增加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微针贴剂可以通过微针将药物直接注入皮肤,避免药物在肠胃道被破坏和代谢,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制剂新技术和新剂型的不断涌现,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新剂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和效果。
- 1 -。
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的新剂型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涉及药物的加工处理、分散制剂、控释制剂、微胶囊制剂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药物治疗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药物制剂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其中,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剂型是指与传统剂型不同且具有一定独特性的药物制剂形式。
新剂型的出现,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方便患者用药等方面。
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新剂型。
1. 纳米药物制剂纳米药物制剂是指药物以纳米级别的尺寸进行制备和输送的药物制剂。
由于纳米尺度的特殊性,纳米药物具有比传统药物更高的比表面积、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分布等优点。
同时,纳米药物还可以用于靶向输送,提高药物对病灶的选择性,减少对健康器官的毒副作用。
因此,纳米药物制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领域。
2. 难溶药物的固体分散制剂难溶药物是指溶解度极低的药物,传统的制剂技术无法很好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而固体分散制剂是将难溶药物制备成微米级别的胶体颗粒,使药物在消化液中快速溶解,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制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粉碎法、溶剂法、凝胶方法等。
固体分散制剂主要应用于难溶药物的制剂领域,如黄体酮、罗非嗪等药物的制备。
3.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是指通过药物制剂技术,将药物以控制释放的方式给予患者。
这种方式可以使药物在体内保持平稳的血浓度,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常见的控释制剂有缓释剂、吸附剂、膜剂、颗粒剂等。
控释制剂的制备主要有直接制剂法、间接制剂法、骨架制剂法等,其原理多为扩散控制、溶解控制或化学反应控制。
控释制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4. 微胶囊制剂微胶囊制剂是指将药物包裹在微米级别的胶囊中,形成微胶囊制剂。
微胶囊制剂具有保护药物、改善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优势。
微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如油包水法、乳胶法、复乳法等。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团队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团队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领域的不断突破,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我们的研究团队应运而生。
我们是一个由来自不同背景和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团队,致力于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让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成员。
我们的团队包括医药化学专家、药学专家、生物工程师、临床专家等。
每位成员在自己的领域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他们共同携手合作,致力于解决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中的各种难题。
在药物新剂型的研究方面,我们团队致力于开发全新的药物制剂,旨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我们利用化学合成、纳米技术、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手段,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药物新剂型。
通过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药效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我们力求为临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机遇。
在药物新技术的研究方面,我们团队不仅关注传统药物的研发,还倾注热情于探索新型药物传递系统、药物制备技术、仿生制药技术等前沿领域。
我们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和医药企业合作,共同推动药物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我们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积极探索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和患者利益的新型药物技术,为药物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除了研究工作,我们的团队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
我们定期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我们还定期参加国际性药物学会议和展会,与国际同行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和医药企业的合作,我们不断拓展研究领域,提高团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团队将继续致力于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研究的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推动医药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相信,在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的研究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