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路线地质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43.45 MB
- 文档页数:47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员的工作内容嘿,你知道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员都干些啥不?今天我就来给你讲讲咱这充满刺激和挑战的工作内容吧!咱这工作啊,首先就是到处跑。
可不是那种游山玩水的跑哦,是带着任务去各种偏远山区、荒野啥的。
就说有一次吧,我们接到任务要去一个山区调查泥石流的潜在风险。
一大早,我们就背着各种装备出发了。
那山路啊,崎岖得不行,车开到一半就没法走了,只能靠两条腿。
一路上,我们得穿过茂密的树林,那树枝子不停地划拉着脸,感觉都快成“大花脸”了。
到了目的地,就得开始仔细观察地形地貌啦。
拿着地图和仪器,这儿瞅瞅那儿看看。
要看看山坡的坡度是不是太陡啦,土壤是不是松动啦,还有周围的植被情况等等。
有一回,我发现一个小山坡上有一些裂缝,这可不得了,赶紧拿出本子记录下来,还得拍照取证。
然后用工具挖开一点土,看看里面的情况,分析分析是不是有滑坡的可能。
这时候可就得小心了,万一不小心引发点啥,那可就麻烦了。
除了观察地形,还得和当地的老乡聊天。
老乡们可都是“活地图”,他们知道很多关于这片地方的事儿。
有一次,一个大爷跟我们说,以前下大雨的时候,山上有块石头滚下来过,可把他吓得不轻。
我们一听,赶紧顺着大爷指的方向去看看,说不定这就是个潜在的地质灾害点呢。
和老乡聊天可得有耐心,有时候他们的方言咱还听不太懂,就得连比划带猜的,那场面还挺逗乐。
采集样本也是个重要工作。
有时候要挖点土,有时候要捡几块石头。
有一次我们在河边发现一些奇怪的石头,看着像是被水冲蚀过的,但又不太一样。
我们就小心翼翼地把石头装起来,准备带回去研究。
这石头还挺沉的,背着它走了好长一段路,感觉自己都快成“挑山工”了。
在野外工作,吃饭也是个大问题。
有时候带的干粮不够,就得找些野果子吃。
有一次我们看到一棵树上结了好多果子,也不知道能不能吃,犹豫了半天。
最后还是有个经验丰富的同事说看着像某种可以吃的果子,我们才敢尝一尝。
嘿,你还别说,味道还挺甜的。
不过这也是冒险的事儿,万一吃错了,可就麻烦啦。
水文地质调查路线中卡片记录的要点如何记录野外地质卡片记录的要点问题,要从外业调查路线说起,对于一条调查路线的工作它是有资料研究、设计调查路线、外业收集资料、对观测点、水点、沿途路线上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记录描述与路线调查工作小结组成。
下面从资料研究与外业调查上说明以下工作中的要点。
一、资料研究室内前人资料研究是我们整个外业工作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最基础、最关键性的一个问题,因为此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调查路线与各类控制点布置目的明确、合理的思路。
因此它的要点是把前人资料在总结的基础上用铅笔把它展放在你要工作的手图上,并布置上调查路线与各类控制点大概位置,以保证你工作中的路线与控制点目的最明确、布置最合理、工作量最少、最能解决问题,然了对实际路线调查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要重新布置一些控制点与追索路线调查。
再一个要点是调查路线方向上最好是垂直于地层与构造界线,但有时为了追索地层与构造走向上的变化也可以平行地层与构造界线。
二、外业调查外业调查的要点实际上是对观测点、水点、沿途路线上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记录描述与路线调查工作小结的各类卡片如何记录的要点,为此本次将以观测点记录、重点水井调查记录、泉水记录、调查线路小结四种内容较全面的卡片为重点,向同事门探讨如何填写。
1、观测点记录测点记录表野外编号一般以D1、2、……为编号坐标此处以测量坐标轴图幅手图上的编号方格图上各号D代表着地质点系为准,X为纵坐标用测量坐标观测点类型界线、构造、控制、地貌点地面标高图上的地形高程室内编号整理资料的编号记录者×××检查者×××小队长×××技术负责×××调查日期2004 年 5 月17 日2、重点水井调记录重点水井调记录表野外编号一般以J1、2、……为编号地方编号使用单位的编号室内编号整理资料的编号J代表着井点图幅手图上的编号方格图上格号用测量坐标地面标高图上点的地形高程坐标此处以测量坐标轴位置井处的位置地名系为准,X为纵坐标记录者×××检查者×××小队长×××技术负责×××天气晴气温22 水温11 调查日期:2004年5月18 日3、泉水记录泉水记录表野外编号一般以Q1、2、……为编号位置井处的位置地名图幅手图上的编号方格图上格号Q代表着泉点用测量坐标泉的标高图上点的地形高程坐标此处为测量坐标轴系X为纵坐标室内编号整理资料的编号记录者×××检查者×××小队长×××技术负责×××调查日期2004 年 5 月19 日4、线路小结调查路线小结日期2004、5、21 天气情况晴No页数作业组长×××小队长×××技术负责×××调查日期20004 年 5 月21 日。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流程英文回答:Field geological surve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hich involves collect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about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structures, and resources in a specific area. The workflow of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typically consists of several steps.1. Preparatory work:Before conducting the field surve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dequate preparations. This includes reviewingexisting geological maps and reports, study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identifying the objectives and scope of the survey.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gather the necessary field equipment, such as geological hammers, compasses, GPS devices, and cameras.2. Reconnaissance:The first step in the field survey is reconnaissance, which involves visiting the study area to get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During this stage, I would walk or drive around the area, observe the rock outcrops, take photographs, and make preliminary notes. This helps in identifying potential locations fo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3. Detailed investigation:Once the reconnaissance is complete, the next step isto conduct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at selected sites. This involves mapping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collecting rock samples, and measuring structural data. For example, Iwould use a geological compass to measure the strike anddip of rock layers. I would also collect samples for laboratory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ir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age.4. Data analysis:After collecting all the necessary data, it is important to 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findings. This involves studying the rock samples under a microscope, conducting chemical analyses, and comparing the results with existing geological knowledge. By doing so, I can gain insights into the geological history,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potential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5. Report writing:The final step in the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is to prepare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ummarizing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The report should include detaileddescriptions of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maps, photographs, and interpretations. It should als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r development activities.中文回答:野外地质调查是地质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收集特定区域的地质特征、构造和资源的数据和信息。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野外调查路线小结篇一:野外地质调查路线记录要点水文地质调查路线中卡片记录的要点如何记录野外地质卡片记录的要点问题,要从外业调查路线说起,对于一条调查路线的工作它是有资料研究、设计调查路线、外业收集资料、对观测点、水点、沿途路线上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记录描述与路线调查工作小结组成。
下面从资料研究与外业调查上说明以下工作中的要点。
一、资料研究室内前人资料研究是我们整个外业工作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最基础、最关键性的一个问题,因为此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调查路线与各类控制点布置目的明确、合理的思路。
因此它的要点是把前人资料在总结的基础上用铅笔把它展放在你要工作的手图上,并布置上调查路线与各类控制点大概位置,以保证你工作中的路线与控制点目的最明确、布置最合理、工作量最少、最能解决问题,然了对实际路线调查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要重新布置一些控制点与追索路线调查。
再一个要点是调查路线方向上最好是垂直于地层与构造界线,但有时为了追索地层与构造走向上的变化也可以平行地层与构造界线。
二、外业调查外业调查的要点实际上是对观测点、水点、沿途路线上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记录描述与路线调查工作小结的各类卡片如何记录的要点,为此本次将以观测点记录、重点水井调查记录、泉水记录、调查线路小结四种内容较全面的卡片为重点,向同事门探讨如何填写。
1、观测点记录测点记录表野外编号一般以D1、2、……为编号坐标此处以测量坐标轴图幅手图上的编号方格图上各号 D代表着地质点系为准,X为纵坐标用测量坐标观测点类型界线、构造、控制、地貌点地面标高图上的地形高程室内编号整理资料的编号记录者××× 检查者×××小队长××× 技术负责×××调查日期 201X 年 5 月 17 日2、重点水井调记录重点水井调记录表野外编号一般以J1、2、……为编号地方编号使用单位的编号室内编号整理资料的编号 J代表着井点图幅手图上的编号方格图上格号用测量坐标地面标高图上点的地形高程坐标此处以测量坐标轴位置井处的位置地名系为准,X为纵坐标记录者××× 检查者××× 小队长×××技术负责×××天气晴气温22 水温 11调查日期: 201X年5月18 日篇二:地质遗迹野外调查总结-黔江初稿重庆市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黔江区野外调查工作总结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探队二零一零年十月目录一、野外调查实际工作量................................................................... ..................................... - 1 - 二、地质遗迹地质背景条件 .................................................................. ................................. - 3 - (一)地层 .................................................................. .............................................................. - 3 - (二)构造 .................................................................. .............................................................. - 7 - 三、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 ................................... - 12 - (一)遗迹类型划分 .............................................................................................................. - 14 - (二)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综述 .................................................................. ................... - 16 - 四、地质遗迹资源评价 .................................................................. ........................................ - 28 - 五、结论与建议 .................................................................. .................................................... - 62 - (一)结论 .................................................................. ............................................................ - 62 - (二)建议 .................................................................. ............................................................ - 63 - (三)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 - 64 -附件1 调查路线小结附件2 重庆市酉阳县地质遗迹资源统计表附件3重庆市酉阳县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表附件4 自检意见附图酉阳县地质遗迹资源调查与评价项目实际资料图一、野外调查实际工作量本次工作采用地面调查、测量、照相和摄像、样品采集分析、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手段进行,完成的实际调查工作量如下(表1 实际工作量一览表)。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不断发展,野外地质实习已成为地质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
为了加深对地质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工作能力,我校组织了本次野外路线地质实习。
实习地点选在我国的XX山脉,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二、实习目的1. 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我国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4.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
三、实习时间及人员本次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共XX天。
实习队伍由XX名同学组成,分为XX个小组,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
四、实习路线1. 第一天:实习队伍从学校出发,抵达实习地点。
随后进行野外安全教育和分组,明确各小组的任务。
2. 第二天至第五天:按照实习路线图,依次进行以下区域的地质调查:(1)XX地区:调查该地区的地层分布、岩性特征、构造运动等。
(2)XX地区:考察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
(3)XX地区:了解该地区的岩浆活动、热液活动等。
(4)XX地区:观察该地区的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现象。
3. 第六天:总结实习成果,撰写实习报告。
五、实习内容1. 地层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详细观察了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包括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岩性、化石、厚度等方面的观察,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层分布和沉积环境。
2. 岩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实习地区出露的岩石进行了详细观察,包括岩性、产状、构造等。
通过观察,掌握了不同岩石的特征和成因。
3. 构造调查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实习地区的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等。
通过对构造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了解了该地区的构造运动和演化过程。
4. 外动力地质作用调查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实习地区的风化、侵蚀、沉积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了解了地貌的形成过程。
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野外地质勘查是指在野外环境下,对地质资源进行各项调查和勘查的工作。
这项工作需要严密的程序和注意事项,才能够确保勘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野外地质勘查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野外地质勘查工作程序1.确定勘查区域确定勘查区域是野外地质勘查的第一步,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勘查目的、勘查范围、工作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同时,还需要仔细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和矿产资源条件,对勘查目标和方法做出明确的规划。
2.实地调查确定勘查区域后,需要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包括野外地质地貌、地层、构造地貌、矿床类型、矿物组成等信息。
此外,还需了解当地的矿产资源开采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情况。
3.野外取样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勘查区域进行取样工作,采集样品包括岩石样品、土壤样品、水样、矿物样品等。
采样要注意采样的方法、数量、代表性,同时需做好相应的标识记录、分类保存等工作。
4.制定勘查方案在实地调查和采样工作完成后,需要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制定出勘查方案。
勘查方案应包括勘查目标、勘查范围、勘查方法、采样方法等内容。
5.勘查操作根据制定的勘查方案,进行相应的勘查工作,包括测绘、地理、地理化学、地球物理勘查等。
在勘查过程中应注意人员安全和环保等问题。
6.勘查报告勘查完毕后,应颁发勘查报告,撰写报告时应注意遵守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报告应包括勘查工作的结果、分析、结论等内容。
二、野外地质勘查注意事项1.人员安全野外地质勘查中需要进入山林或矿区等复杂环境下进行工作,要注意人员安全,特别是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和野生动物袭击等情况。
2.环保应注意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不污染环境资源,避免采样和实验等损害环境的行为,同时做好现场环保措施及垃圾处理等工作。
3.法律法规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中,应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4.技术标准采集样品时,需要履行相应的技术标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方法
一、野外考察
1.野外考察前需做好调查准备
野外考察前一般要做详细的调查准备,比如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目的,采取有效的考察组织,预定合理的行动计划,设计调查线线路,制定活动
安排,准备调查资料等,以便现场调查的顺利进行。
2.调查团队搭建
调查团队应科学组织,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
分发挥各自的技能和专长,充分发掘潜在的知识资源,利用团队合作的力量,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错误,从而使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3.调查资料搜集
野外调查应事先收集有关调查的技术资料、地质调查资料、气象资料、社会经济调查资料、现场物探资料等,以便有效地指导现场调查。
二、制定野外调查计划
1.目标定位
要清晰地认识野外调查的调查内容、对象、对象的规模和覆盖范围,
着重了解调查对象的地理位置、形态特征、历史演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等信息,有效地把控调查的质量和空间、时间的安排,使调查工作更有针
对性。
2.调查线路绘制
要根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和形态特征,结合实际情况,绘制调查线路,设计行走方式。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要求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资料检查工作,是保证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野外原始资料检查,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做出阶段性的评价。
检查过程中除严格按各检查项作出评价和打分外,填写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野外原始资料检查评议意见,并由检查人签字。
野外原始资料检查按区域地质调查有关的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一、野外原始资料检查的主要资料1.检查野外工作对设计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2.野外原始资料的检查应侧重于野外实地检查与野外编录资料的检查。
重点检查野外地质路线、实测剖面、手图、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草图的工作质量;检查野外地质路线、实测剖面控制程度和主要测试样品采集、工程布设的合理性以及物化遥资料的利用程度。
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并给予技术指导,协助项目组解决实际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填图研究程度和质量。
二、野外地质调查资料质量标准1.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以解决地质问题为原则。
根据地质复杂程度、航卫片解译程度以及重点与非重点区,布置不同密度的观察路线。
路线布置以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
路线所通过的地质界线均应有地质点控制。
2.野外地质观察记录格式要统一,点位准确,记录与手图一致。
记录内容丰富,真实可靠。
地质现象观察仔细、描述准确,依据充分可靠;除详细描述岩性外,沉积岩的基本层序、火山岩的相序特征、侵入岩的组构特征、变质岩的改造特征及各类产状要素,构造特征、接触关系、矿化蚀变等均要详细描述,并要有相应的照片或素描图;路线地质观察要有连续的记录描述;各种记录描述要有米距控制。
主要(干)路线要有信手剖面,每条路线均要有路线小结。
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
各种注记、批注要规范、合理。
3.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要表示观测线、观测点及地质剖面的位置与编号,各种地质界线及地质体代号,断层、韧性剪切带、面理、线理及地层产状,山地工程、各类化石和样品采集地、矿点、矿化蚀变带等、地质界线的勾绘要真实合理,符合制图原则,标绘要准确无误,与记录一致,要及时着墨。
精心整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第一条为做好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工作,提高地质调查工作质量,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任务书或设计中明确有野外实物工作量的工作项目均应进行野外验收。
第三条野外验收工作原则上由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单位参加,也可委托有关部门或承担单位组织。
第四条承担单位应在野外工作结束前30天,向组织验收单位提出项目野外验收申请(格式见附件1)。
第五条野外验收应具备下述条件(一)已完成设计规定的野外工作和主要测试工作量;(二)原始资料齐全、准确;(三)原始资料(含实物资料)已经整理,并编目造册;(四)承担单位已对主要实物工作量进行了检查或内部验收;(五)编写了项目野外工作总结。
第六条组织验收单位应在收到野外验收申请表后10个工作日内确定野外验收时间、地点和专家组成员,并回复承担单位。
第七条由组织验收单位聘请野外验收专家,确定验收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
验收组应由3—7名专家组成。
验收专家一般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丰富的野外工作经验。
验收专家实行回避制。
第八条提供野外验收的资料(一)项目各年度任务书、设计书与审批意见书、工作量调整批复意见等。
(二)野外调查原始资料:1.野外原始图件;2.野外记录本、记录卡片、原始数据记录、相册、表格等;3.各类工程原始编录资料;4.样品鉴定、分析、测试送样单和分析测试报告;5.典型实物标本、重要钻孔岩(矿)芯;6.过渡性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和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成果资料;7.野外调查原始数据库数据。
采用数字方法技术的项目,还应有一套纸介质原始资料提供验收,特别是实际材料图和同比例尺全要素地质图。
(三)质量检查记录与质量检查报告。
(四)野外工作总结。
第九条野外工作总结的内容应包括:1.项目任务书规定的总体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各年度设计批准的实物工作量及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格式见附件2),工作量调整情况说明;3.工作部署、工程布置、技术路线是否按设计书执行,以及执行情况;4.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5.质量管理情况;6.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地质成果;7.存在问题及建议。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一、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格式1.标题:记录这份野外原始记录的总标题,简洁明了,能够表明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
2.调查地点:详细记录调查地点的名称、地理坐标等信息,以确保调查人员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3.调查时间:准确记录调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每个观察或采样点的具体时间。
4.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在野外调查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和变化。
例如,山体上的岩层、断裂带的存在、岩石的结构和组成等。
5.采样信息:记录采样地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数量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对采样的样品进行编号和标记,并将其保存在特定的容器中。
6.测量数据:记录在野外调查中进行的各种测量数据,如地形测量、地震测量、地壳运动监测等。
每个测量项目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数据的单位和准确度。
7.地质图:根据地质调查的需要,制作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地质图。
地质图上可以标注地层、断裂带、矿体分布等信息。
8.照片:为了能够更好地让读者了解野外实地情况,可以在原始记录中插入相应的照片,以反映现场的真实情况。
二、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的内容在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中,需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调查目的:简要介绍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例如,是为了搜寻矿产资源,还是为了研究地质灾害等。
2.调查方法:详细描述野外调查中所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使用放射性测量仪器、导线测量、拍摄航空照片等。
3.现场观察: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地层、岩性、断裂带等。
详细描述其特征、形态、展示规模和活动特点等。
4.样品采集:详细记录样品的所在位置、编号、采集方法、采样时间等信息。
对不同类型的样品,例如岩石、土壤、矿石等,进行分类记录,并标注其重要特征。
5.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各种测量数据的数值、单位和测量时间。
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6.结果分析:根据野外观察、样品采集和测量数据等,对所得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和归纳总结。
进一步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第一节地质填图的有关术语、比例尺及精度要求一、地质填图与区域地质调查有关地质填图的术语很多,许多情况下都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在地质行业内叫法也不统一。
归纳起来,地质填图有区域地质填图、预查或普查地质填图和矿区地质填图(详查或勘探阶段)几种情况或基本类型。
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以往有两种叫法。
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等国(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亦如此)称区域地质测量(简称区测)【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西欧等国则多称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地质填图或填图)【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Geological Mapping)】。
实际上,北美的地质填图术语在我国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早已演化为一种区域地质调查的习惯性用语,现行的1/5万区调已演变为1/5万区域地质填图。
矿区地质填图在我国又称矿区地质测量(简称地质测量)。
根据观测点定位精度细分为正规地质测量(简称正测,是在勘查工作的详查或勘探阶段采用)和地质草测(简称草测,是在勘查工作的预查或普查阶段采用)二类(按原规范,地质测量分正侧、简测和草测三类,但在实际工作中将简测和草测统归为草测,因为其观测点定位精度是相同的)。
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程度和划分精度基本一致,仅在定位精度上有区别。
预查或普查阶段作草测。
除有另行规定和要求外,正测和草测的控制一般来说,详查及其以上阶段需正测,使用正测的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高精度地形图,地质观测点采用全仪器(经纬仪、高精度GPS)精确定位方法所进行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矿区正规地质测量,即正测。
使用同比例尺正测或草测地形图(包括放大或其它方法形成的低精度地形图),而地质观测点采用半仪器(罗盘)或地形定位方法所填制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地质草测。
在目前,地质勘查单位(地质队)所进行的矿区地质测量很少为正测(国家地质勘查项目或业主要求的除外),多属地质草测类型(商业地质勘查项目)。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流程英文回答:Field Geological Survey Workflow.1. Pre-survey preparation:Conduct literature review and gather existing geological data.Determine survey objectives and scope.Plan survey route and establish logistical arrangements.2. Fieldwork:Conduct surface reconnaissance and mapping.Collect rock, soil, and water samples.Record ge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measurements.3. Data analysis:Interpret geological data and prepare geological maps and cross-sections.Identify and assess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resources.4. Report writing:Summarize survey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r development.中文回答: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流程。
1. 野外调查前期准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已有地质资料。
确定调查目标和范围。
规划调查路线,做好后勤保障。
2. 野外作业:进行地表踏勘和制图。
采集岩石、土壤、水样。
记录地质观测和测量资料。
3. 资料分析:解译地质资料,编制地质图件和剖面图。
识别和评价地质构造和资源。
4. 报告撰写:总结调查成果和结论。
对进一步勘查或开发提出建议。
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计划英文回答: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Field Survey Plan.Introduction:In this field survey plan, I will outline the objectives, methods, and expected outcomes of a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survey in a specific area. The purpose of this survey is to investigate the geological featuresand landforms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the natural processes that have shaped the landscape.Objectives: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field survey are as follows:1. Identify and classify different types of rocks and minerals present in the study area.2. Determine the geological history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area.3. Analyze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landforms, such as valleys, hills, and river systems.4.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Methods: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 I will employ thefollowing methods:1. Geological Mapping: I will create a detail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study area, marking the locations of different rock types, faults, and folds.2. Rock and Mineral Identification: I will collect rock and mineral samples from various locations and analyze them in the laboratory to identify their composition andcharacteristics.3. Field Observations: I will conduct field observations to document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landforms. This will involve measuring the dimensions of valleys, slopes, and river channels.4. Data Analysis: I will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using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o identify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fferent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Expected Outcomes:By conducting this field survey, I expect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outcomes:1.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logical history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study area.2.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rock types and minerals present in the area.3. Documentation of the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landforms, including their dimensions and characteristics.4.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is field survey plan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a specific area. By employing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geological mapping, rock and mineral identificati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I hope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processes that have shaped the landscape. This survey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geological history, rock composition, and landfor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area.中文回答: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