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环地质调查野外记录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7.91 KB
- 文档页数:2
水工环测绘与调查野外定点要领
一、水文地质点:(以下应定点)
1、冲沟、溪流:形态、展布及内堆积物特征,旁侧地形地貌、汇水面积、流量水温及物理
性质。
调查中应采用追索法,调查水的补给来源、补、排关系等
2、渗水点:点的地形、地层岩性特征、渗水方式、范围面积,基岩产状,裂隙情况等
3、地貌点:地形地貌特征、第四系类型、岩性、厚度及分布情况
4、生产矿井、老窿:洞口所处地形位置,洞向,洞身情况,有无积水、积水深度,排水及
排水方式、水量、水温及物理性状,井口废石堆砌情况等。
二、工程地质点:
1、软弱岩组(层、夹层),宽度、厚度,岩性性质、物质组成、胶结程度、产状等。
2、构造破碎带(断层),岩性、产状、宽度、破碎程度。
3、蚀变带:岩性、产状、宽度、蚀变类型、坚硬程度
4、裂隙(结构面):产状、密度、组合关系、裂面特征、延伸、充填物等
5、自然斜坡:选择已有人为活动、或对人为活动有影响的地方,记录斜坡高度、坡面形态、
物理地质现象、稳定性预估。
三、环境地质点;
1、崩塌滑坡:诱因、规模、地形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发展趋势。
2、山洪泥石流:规模、堆积物类型、厚度、分布、堵塞情况等
3、尾矿废石堆:场地特征、堆载规模(体积、分布面积)、稳定程度(自然休止角)、废水
溢流情况等
4、废水排放点:废水类型(选矿废水等)、排放去向、排放量。
注:应注意点间描述。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1 、野外地质记录要求详细记录: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进步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或缩小或歪曲。
但是,允许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
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图是表达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的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地质现象,要尽可能地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记。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综合性地质观察的记录,要全面和系统,例如进行区域地质测绘,常采用观察点与观察线相结合的记录方法。
观察点是地质上具有关联性、代表性、特征性的地点。
如地层的变化处、构造接触线上、岩体和矿化的出现位置以及其他重要地质现象所在。
观察线是连接观察点之间的连续路线,即沿途观察,达到将观察点之间的情况联系起来的目的。
观察点、观察线的具体记录内容如下:日期和天气。
实习地区的地名。
路线:从何处经过何处到何处,要写得具体清楚。
观察点编号:可从 No.01 开始依次为 No.02 , No.03 ,…。
观察点位置:尽可能交代详细,如在什么山、什么村庄的什么方向,距离多少米,是在大道旁还是在公路边,是在山坡上还是在沟谷里,是在河谷的凹岸还是在凸岸等,还要记录观察点的标高,即海拔高度,可根据地形图判读出来。
观察点的位置要在相应的地形图上确定并标示出来。
观察目的:说明在本观察点着重观察的对象是什么,如观察某一时代的地层及接触关系,观察某种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观察火成岩的特征,观察某种外动力地质现象等。
简议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摘要:水工环地质是水文、工程和环境三类地质的总称。
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目的是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价,指出供水水源方向。
查明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质量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质量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基于此,本文简述了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及其内容,对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要点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矿区;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内容;要点一、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需要从社会的综合效益出发,保障矿区的安全建设或开采的平稳有序进行。
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意义主要体现在:(1)预防矿区灾害。
鉴于我国矿区地质类型的特殊性,属于多山类型的地质。
因此,相对来说我国矿区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也比较高,这就会给矿区造成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
所以,在矿产勘查中一定要重视做好矿区水工环工作,以便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因为灾害事故而产生的矿难。
(2)保护矿区环境。
在矿产勘查与时俱进的快速发展中,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因为不科学的矿产勘查而遭到破坏。
因此,要重视做好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这可以减少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现象。
同时重视矿区水工环工作,对于促进生态进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矿区中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分析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为:(1)普查阶段:结合矿产普查进行,对于已进行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普查的地区,其资料可直接利用或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调查,大致查明工作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和环境地质条件。
(2)详查阶段: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和环境地质条件,为矿床初步技术经济评价、矿山总体建设规划和矿区勘探设计提供依据。
基本记录格式水工环地质调查除固定水文观测点采用表格记录形式外,其余建议采用单独野外记录簿记录。
基本格式建议如下:年月日星期天气气温﹡地址:(记录到村,详细可以到小地名,如:沟等)﹡目的: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路线:自至(途径)﹡人员:记录:﹡点号:S1(至Sn,水磨湾地段编号);Q1(至Qn,青庙子地段编号);L1(至Ln,梨树坪地段编号)﹡位置:(以标志性地标为基准,如:××沟口100°方位北20m、或××民居后等)与点位和坐标不是重复的,利于后期寻找或补测。
﹡点位(坐标):(建议大地坐标和地理坐标全部填制)﹡点性:建议除标明水文观测点、工程观测点、环境观测点外,进一步细化,如水文观测点中包括井、泉、民用采水点等,依据实际可进一步划分的应在“描述”栏中详细记录;工程及环境观测点同理,应注意水、工、环是一个整体。
﹡描述:首先详细记录该点地貌、地质情况,其次依据点性做侧重描述。
(考虑到后期开发,应加强矿体周围的观测记录。
)1、水文方面:对象水体的类型(上升泉、裂隙(潜)水、岩溶水、等);对象水体的基本特征:色、味、温度、气味、透明度、流速、流量、水位标高、周围植被发育情况、甚至水生动植物情况等。
依据基本地质对含水层或隔水层进行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进一步的推测其补给源、排泄渠道及成因。
走访了解对象水体的时间性(长期、季节性、暂时性等)及相应流量等参数做大概了解。
水质方面集中某一时段统一取样,各分部要对水样取样点做到心中有数。
水文观测孔依据规范测定其稳定水位标高并记录,以和后期水文孔抽、注水试验做对比。
2、工程方面:侧重于岩石物理力学方面,重点描述岩石构造,节理,裂隙,稳定性、整体性、(抗)风化程度等,加强层、节理产状的测量和积累,后期要做统计和玫瑰花图等;对构造要加强观察描述,注意不同岩体接触部位的描述。
其次土体的碎石、沙土来源(坡积、残积、洪积、冲洪积等);组成、分布范围、甚至厚度、松散性、稳定性等工程方面的性能。
1.水文地质1.1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
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内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
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
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严禁在室内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内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
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地层、标志层、化石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内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方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石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石。
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
基本记录格式
水工环地质调查除固定水文观测点采用表格记录形式外,其余建议采用单独野外记录簿记录。
基本格式建议如下:
____ 年____ 月_____ 日星期_____ 天气 ____ 气温_____
*地址:(记录到村,详细可以到小地名,如:沟等)
*目的: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调查
*路线:自—至 ______ (途径_ )
*人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_______
*点号:S1(至Sn,水磨湾地段编号);Q1(至Qn,青庙子地段编号);L1(至Ln,梨树坪地段编号)
*位置:(以标志性地标为基准,^口:XX沟口100°方位北20m或XX民居后等)与点位和坐标不是重复的,利于后期寻找或补测。
*点位(坐标):(建议大地坐标和地理坐标全部填制)
*点性:建议除标明水文观测点、工程观测点、环境观测点外,进一步细化,如水文观测点中包括井、泉、民用采水点等,依据实际可进一步划分的应在“描述”栏中详细记录;工程及环境观测点同理,应注意水、工、环是一个整体。
*描述:首先详细记录该点地貌、地质情况,其次依据点性做侧
重描述。
(考虑到后期开发,应加强矿体周围的观测记录。
)
1、水文方面:对象水体的类型(上升泉、裂隙(潜)水、岩溶水、等);对象水体的基本特征:色、味、温度、气味、透明度、流速、流量、水位标高、周围植被发育情况、甚至水生动植物情况等。
依据基本地质对含水层或隔水层进行划分,含水层的富水性、进一步的推测其补给源、排泄渠道及成因。
走访了解对
象水体的时间性(长期、季节性、暂时性等)及相应流量等参数做大概了解。
水—质方面集中某一时段统一取样,各分部要对水样取样点做到心中有数。
水文观测孔依据规范测定其稳定水位标高并记录,以和后期水文孔抽、注水试验做对比。
2、工程方面:侧重于岩石物理力学方面,重点描述岩石构造,节理,裂隙,
稳定性、整体性、(抗)风化程度等,加强层、节理产状的测量和积累,后期要
做统计和玫瑰花图等;对构造要加强观察描述,注意不同岩体接触部位的描述其次土体的碎石、沙土来源(坡积、残积、洪积、冲洪积等);组成、分布范围、甚至厚度、松散性、稳定性等工程方面的性能。
(对其可形成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做简单推测。
)
针对岩石划分等级采取得相应样品试验,意在后期坑道中采取。
3、环境方面:忽略地震及放射性,对象主要为(潜在的)滑坡、泥石流(局部洪水?)。
主要为滑坡、泥石流发生的现场及可能发生灾害的现场观测记录,滑坡及泥石流(原因、范围、周围民居、影响范围、造成的影响等)。
甚至包括采石场。
*重要地质点素描或照片:每天回到驻地照片要按照地质点号编号,统一打
印。
*沿途:按地质测量开展,增加相应水工环内容。
*路线小结:a、工作量统计(线长、点数)b、穿越层位、岩性、水工环情况做一简要描述c、认识d、问题及建议
*信手剖面:
*自查、互查:
参考资料: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