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数字路线地质调查
- 格式:pptx
- 大小:17.02 MB
- 文档页数:36
数字地质填图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作者:张玉辉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2期摘要:随着矿产资源的日渐稀缺,如何有效地找矿,详细了解矿藏区域的地质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矿产开挖,成了当前矿产发掘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同时地质工作也越加地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地质矿产调查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的应用发展,使得地质矿产调查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然而由于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如何进一步提升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水平显得尤为迫切。
基于此,文章对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相关应用进行了有效探讨,以期能够为提升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在我国矿产调查中的应用水平提供有效参考,为广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字地质填图;地质矿产调查;应用对于我国地质工作而言,地质矿产调查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甚至可以说地质矿产调查是地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开展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确保调查工作保质保量地顺利进行,离不开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的支撑。
因此,数字地质填图在地质矿产调查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加强对数字地质填图在我国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发展应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字地质填图相关概述在地质矿产调查中,数字地质填图有着极为广泛地应用,发展至今已经成了具备较强实操性的系统,以下就数字地质填图的发展背景、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基本内容、3S技术的应用以及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的应用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1.1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的发展背景环境对于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同样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也是基于一定的环境背景影响而产生的。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的发展基础就是原有的地质填图技术,是对原有地质填图技术的优化、改进。
对于地质工作而言,地质填图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环节,唯有有效地利用地质填图技术,才能确保地质工作的正常开展。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 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着、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
路线整理步骤1、先对野外的路线进行查错,然后针对错误信息给予更正,如图如果路线有错误,会弹出如下文本框看是要编缉什么内容,如要编缉地质点,在右下角的工具栏点地质点编缉,然后可以打开属性联动浏览,针对无地质点号和线号的问题修改:这时在图面的下方会出现如下对话框,可以点最大化:这里只是浏览,要修改的话还得找到相对应的地质点(或分段路线、点间界线等),编缉它然后更改。
这里的错误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中英文输入的差异,二是路线号和地质点号没有输入,三是时间差异导致的先定的点或线的ID号比晚输入的点或线的ID号大,这里就要通过修改点的属性来修改;四是修改好后没有压缩保存工程。
以上如果都偿试过还是有问题的话可以试着关闭程序重新进入试下。
直到再点数据质量程序检查出现如下的对话框:2、对图面的修饰,使图面更整洁清晰。
包含整理的内容有GPS点多余点的删减,地质点的移动(移到十字架)(P过程),分段路线(R过程),点间界线(B过程)。
对点的编缉,主要是移动点,对线的编缉主要是线上移点。
3、对图面修饰好之后要对点坐标重新写入和点间路线的重新计算。
主要是完成点坐标写入与点间路线计算……(这里的地质点和分段路线一定要处在编辑状态)4、点开野外路线小结与自检,点野外小结窗口右下角的PRB多级检查,在弹出来的窗口右角点开始统计,然后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放到野外小结的开头处。
5、对地质点和产状进行静态标注6、对地质点描述进行补充完善。
7、地质点描述要点日期:2013.07.07 天气:晴(晴转阵雨等)人员:吴晓东(掌图)、赖春来(记录)路线号:L6001 地点:旗鼓岭北山脚下村路线任务:1:1万路线地质调查点间路线地质:从D6001往D6002,沿途可见大量石英脉滚石,植被覆盖严重,少见基岩出露,仅在水沟处可见灰白色硅化石英砂岩出露。
地质点号:D6002位置:X: Y: H:位置说明:水沟边(小路边)点性:岩性控制点(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观察点、矿产观察点)露头:天然好(中、差,还有人工好、中、差)风化程度:全风化(强、中、弱、微、未风化)地质点描述:此点为帽子峰组灰白色变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金鸡组紫灰色的含砂质页岩的界线点,二者接触界线较清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野簿的记录格式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
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
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
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
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
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
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
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
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 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
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
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
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
数字地质填图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作用摘要本文从野外地质调查数字化现状出发,主要阐述了数字地质填图在野外地质调查数字化中的概念和作用,重点讲述了地质调查数字化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路途,为地质调查数字化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数字地质填图;发展趋势;数据整合中图分类号p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176-0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数字化信息飞跃发展带动了各大领域快速高效的发展,为各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的完善和应用为区域地质矿产的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多诸多的便利条件,可以说数字化地质信息的不断完善已经引发了地质矿产行业的一次重大革命。
随着卫星定位、遥感和地理信息等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高新技术在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了重视,目前在地质矿产的调查中数字地质填图技术属于最为关注和新颖的技术,他已经成为各国追逐和研讨的重要话题,所以说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是实现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现代化发展的趋势。
1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的特点数字填图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gps、gis、rs等技术,其流程包含了野外数据收集、整理、数据处理、分析、成图以及图件输出等过程,整个过程完全实现了数字化技术。
数字填图技术与传统地质填图相比较有着以下的优势:数字填图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没有太多的过渡所以操作者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能够将以前的地质调查进行适当的整合,可以方便地汇集在野外调查手图中,这样一来由于整合和融入了野外填图的历史信息,所以对地、空的观察都比较方便即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对多源地学信息和历史图件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即时的了解和掌握,使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走向深度和广度成为可能,也使得填图成果更加贴近客观实际;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是采用当前最高端的科学技术,用高科技产品完全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工具,简化了整个传统区调繁琐的手工操作所有过程,用高科技技术手段不但能够自动转入施工工作中的观察点和界线点,还能实现了对观察过程中的图、文、像等信息的进一步采集和整理;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更加精确和观察范围和标注精度,为地质矿产的开采和分析提供了高效率保障。
数字地质调查与野外填图技术方法分析摘要:地质调查和野外填图是基本地质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必要基础,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二者原有的繁琐的人工操作,进而形成了完整的数字化地理信息处理体系。
关键词:地质调查数字化技术野外填图数字地质体系一、地质调查数字技术方法分析1、数字地质调查的情况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的数字地质调查技术发展较晚,得到重视和发展也仅是上个世纪末期的事,那时我国的地质调查局才相继进行了1/25和1/5万两种不同地理条件、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和野外填图的试验。
今天,随着地质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地质部门已经逐步改进了原有的数字地质调查和填图系统,目前基本实现了RGMAP2.5系统。
这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系统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数字地质调查和填图技术进入了世界的前列。
目前我国数字地质调查和填图技术已经向1/25万的区域进行调查。
未来的重点将是成矿带的比例尺调查和远景区域都将在1/5的区域,重点成矿带的1/5区域调查和航磁工作将计划完成6成,全国达到1/3。
同时设计的目标还有进一步实现1/5万区域调20万平方公里,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40万平方公里的目标。
全国的地下水污染情况调查评估,进而完善我国的地下水监控网络和主要平原、盆地的地下水动态监控和评价。
最后还计划进一步改善灾害高发区域的1/5万隐患详情调查120万平方公里,进而建成一个完善的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和应急技术支持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重大地质灾害的测防技术,建立地质灾害已发生区域的调查评价-监测预报-防治控制-应急响应的完整灾害控制体系提供技术和数据基础。
2、数字资料的搜集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各种勘测设备都是些了自动化采集和数据处理,在地质调查中随着技术的提升调查技术也随之丰富起来。
各种卫星通信、遥感技术的应用为数字地质调查提供了多种数字资料和技术手段。
而这些数据往往呈现出一种分散状态,以不同的专业性数字资料存在与多个领域和学科的研究范围内,因此地质调查的首要问题并不是直接进行实地的勘测,而是搜集各种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合提取自身需要的有效数据,然后利用野外调查完成最终的成果。
附件五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标准DD2004-ⅹⅹ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第三稿)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发布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言本技术要求附录A -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D-G是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起草。
主要起草人:张克信于庆文李超岭葛梦春杨东来朱云海张智勇孙广瑞黄志强本技术要求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张洪涛、周家寰、邓志奇、王平、谭永杰、庄育勋、翟刚毅、其和日格及标准化中心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引言“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数字填图要求”)是从地质填图中应用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入手,在确定地质填图空间数据表达的基础上,遵循传统地质填图的规律,在不约束地质工作者地质调查思维的前提下,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需要,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取准各项地质观测数据,达到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以计算机野外数据采集和空间数据存储与表达技术为手端,通过填制不同比例尺的数字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古生物、矿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普查,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勘查,为国家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等提供基础性区域地学数据库,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数字区域地质信息。
本“数字填图要求”对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中的野外数据采集装备、各类数字化资料(地形、前人地质资料、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准备、野外数字地质调查内容与精度、野外数字地质剖面测量、野外PRB基本过程与PRB字典、PRB数据操作与质量、野外调查原始数据库的形成、数字地质填图中多元数据整合、数字地质图编制与成果表达、数据库建设等技术与方法进行了规定。
数字化填图技术在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应用向中林;司荣军;王润怀;文广超【摘要】Digital mapping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ith the digital land engineering starting. It is necessary that undergraduate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catch up with the new social requirement that brings a reform demand to field geological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digital mapping techniques. 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based on the RGMAP digital mapping system platform popularized by CGS,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digital geological mapping are discussed during field geological practice teaching, including three stages such as practice mobilization and preparation, outdoor practice and indoor data processing and mapping,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field digital geological mapping in field practice teaching%随着“数字国土”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数字化填图是信息时代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社会需求给大学野外地质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