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资源调查 合肥
- 格式:doc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12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张芸芸13秋学前教育本科学号:*************合肥,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素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
·城市由来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班固《汉书》中,为汉置九江郡隶属县。
·历史变革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地域文化合肥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合肥地域文化特色:1)合肥包公祠,包公文化; 2)合肥逍遥津,老庄文化;三国文化;3)合肥六谷祠,药王文化; 4)合肥赤阑桥,宋词文化;5)合肥白水坝,丽友文化; 6)合肥城隍庙,道教文化;7)合肥李鸿章,洋务文化;淮军文化;8)合肥道士岗,刑天文化; 9)合肥明教寺,佛教文化;在本篇调查报告中,我选取了在我看来较为有知名度且有代表性的几个地方,通过它们展现合肥特色。
·逍遥津与古教弩台逍遥津公园位于今日合肥老城的东北角,园址古为淝水上的一处津渡。
园名缘于古书《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
合肥自古战略地位重要,是江南之首,中原之喉,历来有“淮西有事,必争合肥。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集团为争夺政权,混战不休。
自汉献帝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安徽就进入分裂割据状态。
淮南先为袁术所占,袁术失败后,淮河南北为曹操所有。
江南各地为孙权所有。
合肥历史文化调研报告合肥历史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合肥是中国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淮河河谷南缘,素有“庐州”的别称。
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合肥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二、历史背景合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合肥是南宋之后安徽省的省治所在地,也是名将庐陵卫的发源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肥逐渐发展为安徽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三、文化遗产1.长丰文庙长丰文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明代皇帝封赠合肥地方官员为贡院的场所。
文庙作为一所官方学府,在当时扮演着培养官员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
2.庐山卫城址庐山卫城址位于合肥市南侧,是明朝末年的军事遗迹之一。
这个军事营地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为了防范由南方进攻的倭寇。
3.合肥蜀山书院合肥蜀山书院建于明清时期,是安徽省内规模最大的书院之一。
书院古建筑保存完好,为学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成为当地文化的象征之一。
四、历史人物1.朱自清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也是合肥的骄傲。
朱自清的《背影》等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为合肥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贾宝玉贾宝玉是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贾宝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为合肥的文化旅游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历史文化的影响合肥的历史文化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历史文化是合肥宣传和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合肥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历史文化也为当地人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传承环境。
学府和书院为年轻人提供了学习的场所,也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
六、结论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长丰文庙、庐山卫城址以及蜀山书院等历史遗迹,展示了合肥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合肥文化调研报告合肥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合肥的文化状况,包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当地居民对文化的认同和参与程度。
通过此次调研,可以为合肥的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问卷涵盖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对当地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对文化建设的期望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合肥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其中,最为熟知的传统文化元素为扇子和皮影,分别占据了35%和23%的比例。
而对于其他传统文化元素,如汉服、茶艺和民间乐器等,了解程度较低。
2. 文化活动的参与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参与过合肥的文化活动。
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常见的文化活动类型包括戏曲演出、书画展览和民间艺术表演等。
3. 对文化建设的期望在问卷中,我们还询问了受访者对合肥文化建设的期望。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希望合肥能够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合肥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但仍有部分传统文化元素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宣传,需要加强相关工作。
2. 合肥的文化活动参与度较高,居民对文化活动的认同和支持程度较高,但也有一些居民表示对文化活动的宣传不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
3. 增加文化活动的举办频次、提升传统文化保护的力度以及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合肥文化建设的关键。
五、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论,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如扩大汉服、茶文化、民间乐器等的宣传和推广。
2. 增加文化活动的举办频次和层次,如举办更多书画展览、歌舞剧演出等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
合肥历史区域变迁调研报告合肥历史区域变迁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城市,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合肥的区域变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发展历程和城市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合肥历史区域的变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城市发展的脉络和特点,为合肥的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内容1. 城市起源与早期发展合肥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合肥地区居住有大量的先民,这些先民通过农耕生产逐渐形成了聚居点,为合肥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2. 城市扩张与壮大在秦朝和汉朝时期,合肥逐渐成为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交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成为沿淮水流经南北的重要城市之一。
3. 城市衰落与复兴在唐朝和宋朝时期,合肥相对衰落,并于1275年被元朝纳入管辖。
此后,合肥的发展相对滞后,直到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合肥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4. 现代化建设与城市规划20世纪以来,合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城区不断建设。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合肥的经济腾飞和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新的区域不断崛起。
5. 历史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合肥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这些建筑和遗产是合肥历史的见证,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
合肥市政府对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日益提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保护机制。
四、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搜集分析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合肥历史区域的变迁。
同时,对合肥的历史街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现状和规划情况。
此外,还与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合肥历史区域变迁的看法和建议。
五、调研结果通过对合肥历史区域变迁的调研,我们发现合肥作为一个发展较早的城市,其历史区域变迁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历程。
从最初的聚居点到现代科技城市,合肥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貌。
在现代化建设与城市规划方面,合肥的发展相对较快,新的城区不断涌现。
安徽文化调研报告安徽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安徽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而对于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对于良好地传承和弘扬安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资料搜集等方式,全面准确地了解安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为推动安徽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针对安徽省全境进行,主要采取实地考察、访谈和资料收集的方式进行。
另外,通过研究相关资料和文献,对安徽传统文化和当地民俗风情等进行深入探究。
三、调研内容和结果1. 安徽传统文化安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艺术:安徽地区的古建筑以徽派建筑为代表,其精湛的木工技艺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2)文学艺术:安徽是中国文学名家的故乡,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都出自这里,如曹雪芹、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3)音乐舞蹈:安徽的传统音乐舞蹈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如皖剧、皖调等,这些艺术形式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普遍的艺术价值。
(4)风俗习惯:安徽的风俗习惯也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清明节扫墓、包饺子等,都彰显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2. 安徽文化的影响安徽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在建筑艺术方面,徽派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技艺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
其次,在文学艺术方面,安徽的文学家和诗人的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们的作品被广泛研究和传播。
此外,安徽的音乐舞蹈和风俗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四、调研成果的意义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安徽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了其独特性和影响力。
针对这一调研成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文化保护:要加大对安徽文化的保护力度,保护好传统建筑、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等重要文化遗产。
地域文化资源调查合肥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文学院10汉本(1)班刘思嘉合肥,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素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
·城市由来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班固《汉书》中,为汉置九江郡隶属县。
·历史变革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地域文化合肥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合肥地域文化特色:1)合肥包公祠,包公文化;2)合肥逍遥津,老庄文化;三国文化;3)合肥六谷祠,药王文化;4)合肥赤阑桥,宋词文化;5)合肥白水坝,丽友文化;6)合肥城隍庙,道教文化;7)合肥李鸿章,洋务文化;淮军文化;8)合肥道士岗,刑天文化;9)合肥明教寺,佛教文化;在本篇调查报告中,我选取了在我看来较为有知名度且有代表性的几个地方,通过它们展现合肥特色。
·逍遥津与古教弩台逍遥津公园位于今日合肥老城的东北角,园址古为淝水上的一处津渡。
园名缘于古书《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
合肥自古战略地位重要,是江南之首,中原之喉,历来有“淮西有事,必争合肥。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集团为争夺政权,混战不休。
自汉献帝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安徽就进入分裂割据状态。
淮南先为袁术所占,袁术失败后,淮河南北为曹操所有。
江南各地为孙权所有。
合肥是曹、吴分界的重镇。
合肥图书馆调研报告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教育资源。
为了满足市民对知识获取和文化娱乐的需求,合肥市政府在各个区域建设了多家图书馆。
为了了解合肥市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市民的需求,我们对合肥市的几家主要图书馆进行了调研。
首先我们来到了合肥市中心区的合肥图书馆。
该图书馆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附近,交通便利。
调研发现,合肥图书馆藏书丰富,门类齐全。
该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人文社科类书籍、科技类书籍、文学艺术类书籍等,涵盖了市民的各个阅读需求。
此外,在这里还设有自习室和多媒体阅览室,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调研显示,几乎所有调查对象都对合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图书藏量都非常满意。
但是,一些老年人反映在人流较多的时候很难找到座位。
因此,建议合肥图书馆加大座位数量,提供更舒适的阅读环境。
接着,我们调查了合肥市滨湖地区的滨湖图书馆。
滨湖图书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是一个新兴的区域。
调研发现,滨湖图书馆的图书藏量相对较少,主要以科技和经济类书籍为主,对于人文社科和文学作品的数量有所欠缺。
此外,滨湖图书馆通常只有一个自习室,座位较少,不足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在滨湖图书馆的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市民对该图书馆的存在了解不多,建议滨湖图书馆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读者。
最后,我们调研了合肥市庐阳区的庐阳图书馆。
庐阳图书馆位于合肥市的市区,拥有良好的交通便利条件。
调研发现,庐阳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态度友好,且馆内的设施比较齐全。
图书馆内的图书种类丰富,门类齐全,基本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此外,庐阳图书馆在一些假期期间举办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为读者们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
然而,一些市民认为庐阳图书馆开放时间相对较短,建议图书馆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总之,合肥市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相对较完善,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座位数量、图书种类和宣传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与此同时,合肥市图书馆可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促进市民的阅读和学术研究。
家乡是淡淡的乡音,家乡是浓浓的相思。
不论你生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还是长自小桥流水、宁静致远的南方,家乡都是一生魂牵梦绕的的牵挂和思念。
那么今天,就来看看我的家乡合肥。
“三国故地,包公故里,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这里美丽的风光和人文底蕴交织成熠熠生辉的徽山皖水。
”市花石榴:团团花朵或洁白如玉或鲜艳耀眼。
石榴枝干劲壮古朴,盘曲交错。
人们把它看作宝贵吉祥的象征。
市树广玉兰:树形端庄、花型典雅。
它们在一九八四市人大九届八次会议被确定下来。
今天,我将从名称由来、基本概况、旅游资源、特色美食、民俗民风五个方面来介绍合肥。
一、“合肥”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其中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关于合肥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夏水暴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2、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
《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
所以把这里称为合肥。
合肥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
二、合肥概况:风从东方来,潮自皖江起。
邻八百里巢湖,居千里江淮之中。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安徽省省会,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它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
“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是合肥靓丽的城市名片。
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城流.根据央视的调查,2012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合肥位列第三。
合肥成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
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CCTV2013年十大幸福之城排名榜首”。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都是合肥的荣誉。
三、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那么就让我们背起行囊,带上单反,说走就走领略合肥的大好风光。
合肥是国家首批园林城市。
有“绿色之城”的美称。
安徽文化调查报告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安徽文化的现状、现代化发展和传承保护。
通过采集调查数据和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安徽文化的多元性、深厚性和活力。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安徽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为了传承保护安徽文化,我们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挖掘文化资源和开展文化创新。
关键词:安徽文化,调查报告,现代化发展,传承保护一、引言安徽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其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人文资源丰富。
安徽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
但是在现代化进程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安徽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为此,本文旨在探究安徽文化的现状、现代化发展和传承保护,以期挖掘安徽文化精髓,传承保护安徽文化。
二、安徽文化现状1、多元性安徽文化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安徽的历史名人毕生致力于文化事业的推广和创新,为安徽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徽传统文化包括戏剧文化、音乐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等等。
2、深厚性安徽文化在历史上的沉淀以及不断的传承保护,已经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
安徽地域广大,涵盖了淮河流域、皖南丘陵,交汇着各种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徽文化。
3、活力在当今的发展环境下,安徽文化展现出了极强的活力。
一方面,安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形成了有机融合的独特文化风格,另一方面,安徽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投资商和创业者。
三、安徽文化现代化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安徽文化也必须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文化的发展对于安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我们需要对安徽文化进行现代化的发展,包括实施文化创新、文化市场化以及文化产业化。
四、安徽文化传承保护安徽文化的传承保护是必要的。
安徽地域广大,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受限于人文环境、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安徽文化传承被阻滞。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推动安徽文化的传承保护。
具体方法包括开展文化教育、挖掘文化资源和加强文化产业化。
地域文化影响下合肥城市形象的定位与传播研究盛夏;潘倩【摘要】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关系紧密,互为表里,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视觉载体.巢湖文化作为合肥地区重要的地域文化,在当前的合肥城市形象定位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合肥城市形象定位应该抓住巢湖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到城市形象设计中,并整合各种方式手段进行有效传播,打造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名片,以促进合肥地区区域形象的提升.【期刊名称】《北京城市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城市形象;地域文化;定位;传播【作者】盛夏;潘倩【作者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城市设计系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城市设计系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03德和加拿大城市规划批评家雅可布斯均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城市形象是城市通过城市建筑、城市景观、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布局等物质载体和社会风貌、社会安全、居民素质等非物质载体,向公众传递信息并进行交流的外在形式与综合反映。
地域文化则是以各种与城市本质特征相关联的文化形态为载体,而得以传承,组成了一座城市的独有的风貌,并使其成为了城市的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深入发掘特色地域文化,塑造特色城市形象,是城市形象设计的前提[4]。
(三)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塑造的源泉城市形象在空间上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这种独特的城市形象将这个地区与其他地域区分开来,而地域文化正是城市形象孕育的源泉,它对城市形象的产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城市形象也反映了该区域的文化属性,并将城市的性格特征更加深刻的体现出来。
地域文化多样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使得城市形象塑造的元素更加丰富,可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土壤,使得城市的发展充满生机和个性特征。
(一)合肥城市形象文化定位的发展合肥市位于安徽省的中部,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合肥的城市影响力在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