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地域文化调查
- 格式:doc
- 大小:347.00 KB
- 文档页数:7
学生家乡文化调查报告1. 引言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乡的文化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参访的方式,我们深入了解了学生家乡的传统风俗、建筑特色、音乐舞蹈、美食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2. 调查目的2.1 了解学生家乡的传统风俗和节日习俗;2.2 了解学生家乡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古迹;2.3 了解学生家乡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情况;2.4 了解学生家乡的特色美食及其制作方式。
3. 调查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在学生群体中开展调查。
同时,我们组织了实地参访活动,亲自走访学生的家乡,以观察和体验呈现的文化。
4. 调查结果4.1 传统风俗和节日习俗大部分学生家乡的传统风俗和节日习俗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例如,在湖南家乡,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等。
在四川家乡,每年农历新年,舞狮子和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4.2 建筑风格和古迹学生家乡拥有丰富的建筑风格和古迹资源。
例如,在福建家乡,土楼是一种独特的传统建筑,以其特殊的土坯结构和壮观的外观吸引着游客。
在江苏家乡,古运河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运河,沿线保存了许多古老而重要的建筑。
4.3 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在部分学生家乡,传统音乐舞蹈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一些传统音乐舞蹈逐渐被遗忘。
然而,在贵州家乡,苗族舞蹈依然保留着鲜活的特色,年轻一代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4.4 特色美食及制作方式学生家乡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
例如,在上海家乡,小笼包是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它由新鲜的面粉搭配精致的猪肉馅料制成,在蒸煮的过程中,汤汁鲜美丰富。
在广东家乡,粤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5.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学生家乡的文化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大多数人对他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并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6. 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学生家乡的传统文化,我们建议以下几点:- 加强学校教育,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组织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传统艺术和舞蹈表演,提高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加强家乡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地域文化调查报告一、引言地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特征的集合,它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行调查,探索其独特之处,并分析其对当地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本次调查的地区为中国的西南地区,该地区以其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而闻名。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
这里的地域文化融合了汉族、藏族、彝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文化景观。
三、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西南地区地处高原和山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当地人民的性格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了地域文化的形成。
例如,在藏族地区,由于地势险峻,人们发展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如藏式建筑和游牧生活。
而在四川地区,由于气候湿润,人们发展了辣椒文化和蜀绣等特色产业。
四、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宝库,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例如,在云南地区,彝族的“火把节”是一项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而在四川地区,川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戏曲形式,成为了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也为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地域文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地域文化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通过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其次,地域文化也是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最后,地域文化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共同的文化认同,不同民族和谐共处,减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六、地域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地域文化是个人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精选五篇)第一篇:家乡地域文化资源调查“美不胜收”的家乡文化———品味庐州的古韵我的家乡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的北岸,临江近海,连接中原,贯通南北,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岗冲起伏,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丰厚,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早在新时期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在战国时期,就是重要的皮革、水产、木材集散地。
秦朝置合肥县,明清时为庐州统治,故有别称“庐州”。
西汉时期,是国内知名的商业都会;宋朝时期,是闻名的粮油集散地;十九世纪末,是安徽的四大商埠之一。
历史上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
对于这座在历史上有着种种传奇故事的古城,我想以文化遗址、名人传说和戏曲文化来向世人介绍家乡地域文化,让家乡的风貌为更多人所了解,让崛起的家乡不失那一丝古韵。
首先,合肥自古战略地位重要,是江南之首,中原之喉,历来有“淮西有事,必争合肥”。
东汉末年,豪强地主集团为争夺政权,混战不休。
自汉献帝初平元年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安徽就进入分裂割据状态。
淮南先为袁术所占,袁术失败后,淮河南北,为曹操所有。
江南各地为孙权所有。
合肥是曹、吴分界的重镇。
合肥以南,长江以北是双方长期争夺的地区,在此曾发生过大小几十次战争,这些给合肥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留下了藏舟浦、教弩台、回龙桥等众多古迹和传说。
教弩台,又称曹操点将台,在逍遥津南。
为防吴军围攻合肥,曹操曾命士兵 1在此练习射箭。
合肥夏日炎炎,士兵拉弓射箭,热不可耐。
曹操便令士兵在台上栽植松树,以遮荫消暑,时间长了,原先泥土朝天的教弩台,也就变成了松涛阵阵的阴凉之地,后人因地建听松阁,“教弩松荫”遂成“庐阳八景”之一。
教弩台上有古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名“铁佛寺”。
唐代改名为“明教寺”。
这个古教弩台和台上明教寺,被取名为“教弩梵钟”,为合肥十景之一。
而为魏军隐蔽战船的藏舟浦,现已辟为绿草茵茵的杏花公园。
关于地域文化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认同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域文化是人们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生活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是人们对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共同体现。
因此,了解地域文化的基本情况对于我们促进文化交流,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通过对某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行调查报告,分析其特点和价值,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地域文化,推动文化保护和传承。
1. 调查对象介绍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一个位于中国南部的小城市,这里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
这个小城市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地域文化重镇。
2. 文化传承情况在这个小城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地的常住居民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当地,人们积极推动庙会和民俗活动的开展,以此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这里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庆规划,例如春节的广场大型晚会、元宵节的花灯展示等,这些传统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
同时,这里也still 有着一些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例如古城墙、博物馆等,这些文物古迹的保存和维护对于当地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地域文化的特点在调查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里的地域文化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让当地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1 历史文化这个小城市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这里still 保留着许多古建筑和古迹。
在当地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历史情结是一种强烈的共鸣,它们在庆祝节日和活动中都有着体现。
3.2 民俗文化这里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从当地人的服饰、饮食习惯、音乐舞蹈,到庙会、花灯展、庆祝活动等方面都能看到很多民俗特色。
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在不断更新,而未来的文化传承方向也需要不断的转变,在新的时代中寻找新的价值感。
3.3 生态环保这个小城市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也成为当地地域文化中的一大特点。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地域文化调查报告1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西安,在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古到今曾用名中,以“长安”最为长久和著名。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都城。
西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
公元前12世纪,周文王定都这里,从此,西安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1200多年,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鼎盛时代周、秦、汉、隋、唐均建都西安。
汉唐时期,西安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中心,是世界上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西罗马,东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写照。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史上最大的都城,对世界文明尤其是东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古代世界东西文明的交汇点。
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
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当今的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
西安是中国重点高等院校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
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工业的核心基地,是中国科技实力最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内陆新特区,中国中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国科技资源统筹试验特区、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国家赋予西安的定位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范文汇总四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北京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
二、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家乡的发展状况来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从中感受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中国农民的好处。
三、调查方法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比目前的家乡,找出两者的区别,分析原因。
2、走访老人,询问他们对家乡这几十年变化的经历及感受。
3、各处走走,比较家乡与自己记忆里的区别。
4、到家乡周围调查,看看家乡周围的变化。
四、调查结果1、经济发展我的家乡在************,村民努力勤奋,朴实待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
耕地不再是农民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务工、个体私营、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并且它们已经日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农民工日益崛起。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此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以务工收入为主、种地为辅。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农村农业经济也在大力发展。
人民生活条件正在逐渐提升至新的层次。
2、村容村貌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房屋的更新,俗话说:"看一个村子的穷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16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混建筑,两幢土坯草房于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村里彻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设施。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6篇)家乡文化调研报告(精选6篇)家乡文化调研报告篇1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南宁,虽然远离家乡,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熟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贵港覃塘,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
地处贵港市西北部,是贵港市乃至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乡结合部,是桂中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
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距贵港市区中心和郁江港口仅20公里,千吨级货轮可上溯南宁,下达港澳,黎湛铁路复线横贯覃塘;209线、324线国道、南梧二级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并交汇于管理区党政机关驻地―覃塘镇,日平均车流量达3万多辆。
虽然出门在外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家乡也在变化着,并且,近几年来我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下面就是我发现的家乡的一些变化:一、交通家乡很多年前就铺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门口,所以家乡的交通可以说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还发现村里还出资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门还要拿着手电筒,黑夜行车也相对更安全了。
并且在路上基本不见自行车了,人们骑的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环保意识也相应加强了。
二、住房家乡基本每家每户住的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口素质以前家乡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家乡的孩子基本都是读完初中就去工作了,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更高了,家长都努力督促子女读书,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
虽然家乡的人们都是务农为主,但人们经常读一些关于致富之类的书,所以家乡木材厂、养猪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给家乡的人们在农忙之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也会相对更多一点。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家乡文化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传统、风俗、习俗、语言、宗教、节日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通过对家乡文化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家乡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本报告将对我家乡的文化进行调查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乡文化。
首先,我家乡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
每年的春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如踏青、祭祖、赛龙舟、赏月等,这些传统节日和习俗凝聚着家乡人民的情感和文化传统。
其次,我家乡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在我家乡,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婚礼习俗、葬礼习俗、节日习俗等。
比如,我家乡的婚礼习俗十分热闹,新郎新娘要穿着传统的礼服,进行丰富多彩的仪式,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婚礼习俗,如拜堂、敬茶、抢亲等,这些习俗传承着家乡的文化传统,体现着家乡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再次,我家乡的传统手工艺也非常有特色。
在我家乡,有着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编织等,这些手工艺代代相传,体现着家乡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尤其是我家乡的剪纸艺术,精美绝伦,图案多样,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了我家乡的一张文化名片。
最后,我家乡的方言也是我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家乡,有着独特的方言,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言特点,这些方言代代相传,成为了我家乡的一种文化符号,也是我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我家乡文化丰富多彩,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手工艺精湛非凡,方言独具特色。
通过对我家乡文化的调查,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我家乡的文化传统,也更加珍惜和热爱我家乡的文化。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家乡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我家乡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家乡地域文化调查
我的家家的美
——家乡地域文化调查提起北方,人们想到的都是广阔无垠的田野,是的,我的家乡就是长江以北的一个享有“在希望的田野上”美誉的阜阳。
在漫长的暑假生活中,我接受了学校的建议,积极的参加校内以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四处走访,调查了家乡的一些文化知识,知道了以前根本不知道的事情,打开了我的眼界,也让我对我的家乡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主要从阜阳的地理位置状况,还有一些历史文化故事,最后还有阜阳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阜阳土地:“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
颍河、泉河穿市而过阜阳。
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阜阳,地理位置优越,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重淮海经济区要组成部分。
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
阜阳的地方方言是阜阳话,气候是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这样的环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阜阳人。
历史上人才辈出之地:管仲(?—前645)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又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
齐桓公即位后,任用为卿,以主持政务,尊称“仲父”。
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
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
历史上到颍水之畔洗耳的许由,他的不趋向于权贵的精神品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才子并以他为榜样,不追逐名利。
颍河在历史上是一条重要的河流。
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龙山文化等重要文化遗,颍河存遍布颍河两岸。
其中有证实夏朝真实性的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是夏朝的都城级遗址,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发现之一。
而在颍河两岸发生了,众多历史上重要的史实。
留下了颍川文化等一系列的灿烂文明。
颍河,与黄河、伊洛河一同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在阜阳生态园坐落着欧阳修的故居,这位著名的诗人,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
颍河夜景
阜阳饮食文化的发展,更是日渐兴旺。
各种地方特色的小吃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趣味小故事,让人们在吃的时候,不仅垂涎三尺,对其历史由来更是惊奇不已。
比较有名的特色饮食文化包括,阜阳枕头馒头,阜阳老雁,樱桃,太和贡椿等等。
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系阜阳饮食业的特产。
每个长约1-1.5市尺,宽约0.5-0.8市尺,厚约0.3-0.5市尺,重约2-6斤,堪称馍中之王。
其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
馍焦金黄,厚达半寸;馍瓣洁白,层层相包。
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
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实为旅行食用佳品。
“枕头馍”是阜阳市的特产之一,又称阜阳大馍、大卷子馍。
它长约一尺,宽约五寸,重达三至六斤,堪称馍中之王。
其做工甚细,先选用精细白面揉和百遍,然后用铁锅以文火蒸制而成。
馍焦金黄,厚达半寸;馍瓣洁白,层层相包。
吃在口中,湿润柔筋,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
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
“老雁馍”是安徽阜阳地区及淮北大部分地区家喻户晓的美食,不同于一般美食的是它有自己的象征意义,是女儿出嫁后每年阴历正月十五直到清明前要送
给父母的一件礼物。
所以这段日子,是父母一年当中最有期盼的时光之一。
之所以叫做“老雁馍”,是因为老雁就是女儿的象征,女儿虽然出嫁了,长大的雁子飞出了巢儿,但她不会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仍记得报答父母,那根牵扯不断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不会淡忘的。
雁子南飞了,还有再回来的时候;像候鸟一样出嫁的女儿,也铭记定期去看望父母。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阜阳地区多称“龙抬头节”。
很久以前,沿颍河一带在二月二时,常见有大雁起落于河岸,久之,有人把这种现象与“龙抬头节”联系在一起,于是便有了“五更闻雁叫,老人遭劫数”的谣传。
说二月二这一天是老龙王(老人)升天的日子,如何才能为老人消灾避祸呢?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把大馍蒸制成雁状,让女儿送给老人,老人吃了老雁馍就可以避凶化吉了。
太和樱桃太和县是中国樱桃的主要产地,唐宋时期已有名气,著名品种有:大鹰嘴、杏黄桃、黄金桃、金畿桃、银红桃等。
其特点为成熟早,果核内无仁、含糖量高。
樱桃干色泽鲜红,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味道甘美。
太和县现有:大鹰嘴、杏黄桃、黄金桃等品种种植,其特点是成熟早,无蒂、含糖量高,营养丰富。
太和沙颍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樱桃,由此被称为“樱桃之乡”,所产樱桃历史上曾作为贡品中的上品。
据<颍州志>记载:樱桃以“沿沙河两岸二里许最佳,往时有桃脯贡,阜阳、太和六年轮贡一次,称上
品。
”阜阳沙河两岸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樱桃,由此被称为“樱桃之乡”。
封建时期的统治者都视阜阳樱桃为珍品。
古人曾有诗曰:“著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豆蔻香”。
香椿,历史悠久,中国唐代曾用此物作贡礼,清朝时被御封为“贡椿”,名扬天下。
贡椿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要的B、C、蛋白质、磷酸盐、铁、钙、钾等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尤其在谷雨前采摘的椿芽,更是香鲜脆嫩,清香扑鼻,食之能使人提神、明目。
既可沏成椿芽茶,又可调拌成面食。
据《中国中药大全》记载,椿芽可防止咳嗽、嘶哑、水土不服及妊娠反应等症状。
太和县香椿是安徽省名特产品,相传已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
《太和县志》对太和春芽有如下记载“肥嫩、香味浓、油汁厚、叶柄无木质,清脆可口”。
尤以谷雨前椿芽品质优良,芽头鲜嫩,色泽油光,肉质肥厚,清脆无渣而被称为“太和椿芽”,佳誉驰名中外。
腌制后的椿芽经岁不变质,畅销国内外,最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喜爱。
太和椿芽营养含量极为丰富,所含有的营养物质都为人体所需要,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除了丰富的饮食文化,阜阳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
比如说,阜阳的生态园,八里河风景区等等很多旅游地区。
生态园在今年引进了两只可爱的大熊猫,还有热带园林,让游客体验了热带风光。
这次家乡地域文化的调查,让我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深了我对家乡的喜爱,不仅从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的学习知识,回报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