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
- 格式:docx
- 大小:15.99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节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主要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少数可由淋巴血行播散引起粟粒性结核性腹膜炎。
【病理】病理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干酪三种类型,以前两型为多见,可混合存在。
(一)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可伴黄(灰)白色细小及融合之结节。
腹水量中等以下,草黄色或淡血性,偶为乳糜性。
(二)粘连型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蛋白沉积使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
肠袢相互粘连可发生肠梗阻。
(三)干酪型多由渗出型或粘连型、演变而来,可兼具上述两型的病理特点,并发症常见。
以干酪坏死病变为主,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参与其中,形成结核性脓肿。
病灶可向肠管、腹腔或阴道穿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灶与感染途径不同、机体反应性及病理类型的不同而异。
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轻,以致不易被发现;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
(一)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常见,主要是低热与中等热,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可有盗汗。
高热伴有明显毒血症主要见于渗出型、干酪型,或见于伴有粟粒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等严重结核病的患者。
后期有营养不良,出现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
(二)腹痛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持续或阵发性隐痛。
偶可表现为急腹症,系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腹腔内其他结核的干酪性坏死病灶溃破引起,也可由肠结核急性穿孔引起。
(三)腹部触诊常有揉面感,系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因慢性炎症而增厚、腹壁肌张力增高、腹壁与腹内脏器粘连引起的触诊感觉,并非特征性体征。
腹部压痛多较轻,如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时,提示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
(四)腹胀、腹水常有腹胀,伴有腹部膨隆,系结核毒血症或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所致,不一定有腹水。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结核性腹膜炎Ctuberculous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临床上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之比约为1:2O【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部分病例可同时发现结核原发病灶。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常见结核病的毒血症症状,主要是发热及盗汗。
后期有消瘦、浮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2)腹痛:早期腹痛不明显,以后可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也可始终无腹痛。
(3)腹部触诊:腹壁柔韧感,腹部可有压痛,少数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
(4)腹水:当腹水量超过100OnlI时经检查发现移动性浊音。
(5)其他:常见有腹胀或腹泻。
(6)并发症:以肠梗阻常见。
【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可有轻度至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稍高。
病变活动时血沉增快,病变趋于静止时逐渐正常。
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有助本病诊断。
(2)腹水检查: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静置后自然凝固,少数呈淡血色,偶见乳糜样,比重一般大于1.018,蛋白质含量大于30g∕L,白细胞计数超过5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3)其他检查:B超和CT检查可提示肠粘连等征象。
X线检查可发现肠梗阻、结肠痿及结肠外包块等征象。
腹腔镜检查具有确诊价值,但仅限于有游离腹水患者。
【治疗要点】(1)药物治疗仍依据足量、联合为治疗原则。
疗程至少18个月。
(2)对腹水型患者,在放腹水后,于腹腔内注入醋酸地塞米松等药物,可以加速腹水吸收并减少粘连。
(3)对血行播散或结核毒血症严重的患者,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亦可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应用。
(4)多数患者可能已接受过抗结核药物治疗。
因此,这类患者应选择以往未用或少用的药物,制订联合用药方案。
(5)在并发肠梗阻、肠痿、化脓性腹膜炎时可行手术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治疗新进展
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腹膜炎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结核性腹膜炎治疗的一些新进展: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一些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如利福平、利妥昔单抗、着色酸酯等,可以有效地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此外,腹腔镜手术还可以清除病变组织、修复受损组织等。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一种新兴方法。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的重要方法。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总之,结核性腹膜炎治疗的新进展主要包括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应用、腹腔镜手术的推广、免疫治疗的应用和综合治
疗的综合应用等。
通过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并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一、实训背景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结核病。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深入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疗能力。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熟悉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3. 提高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病因及发病机理结核性腹膜炎绝大多数继发于体内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变,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等。
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直接蔓延和淋巴血行播散。
其中,直接蔓延是主要感染途径。
(2)病理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特点可分为三型:渗出型、粘连型及干酪型。
以粘连型最多见,渗出型次之,干酪型最少。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类型,或二、三种类型同时存在。
(3)临床表现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发热、腹痛、腹胀、乏力、盗汗、消瘦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畏寒、高热、腹泻、便秘等表现。
体征方面,可有轻度压痛,粘连型、干酪型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
(4)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皮肤试验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胃肠钡餐检查、胸透、腹部X线平片等。
2. 临床观察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下特点:(1)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
(2)起病缓慢,症状轻重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起病。
(3)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较为常见。
(4)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便秘、消瘦、营养不良性贫血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在实验室检查中,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1)血常规:部分患者有轻度贫血或中度贫血。
(2)红细胞沉降率:在病变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一般增快。
(3)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皮肤试验:部分患者可呈阳性反应。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
*导读: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起病缓慢,症状较轻的弥漫性腹膜感染疾病,由结核菌引起,由肠结核、输卵管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感染灶内细菌而来,会随淋巴、血行播散。
结核性腹膜炎症状多种多样,主要症状表现有盗汗、低烧、腹痛腹泻,较为严重者会发烧高及急性腹痛。
……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起病缓慢,症状较轻的弥漫性腹膜感染疾病,由结核菌引起,由肠结核、输卵管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感染灶内细菌而来,会随淋巴、血行播散。
结核性腹膜炎症状多种多样,主要症状表现有盗汗、低烧、腹痛腹泻,较为严重者会发烧高及急性腹痛。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结核性腹膜炎分三大类型,分别为渗出型、粘连型、干酪溃疡型三种,不同类型症状不一样。
渗出型患者主要症状有腹膜炎和腹水征,腹膜炎轻,腹水量不同患者不一样;粘连型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腔内脏器粘连在腹前壁及后壁,因此出现肠梗阻症;干酪溃疡型患者会出现肠梗阻、腹胀满、发烧、腹壁明显触痛、压痛等症状,结核脓肿溃破还会出现肠穿孔、粪瘘、腹壁瘘、阴道瘘等症状。
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结核性腹膜炎是一种弥漫性腹膜
感染疾病,治疗方法很多,一般治疗是卧床休息,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糖皮质激素治疗法是口服糖皮激素,促进胸液吸收,
防止胸膜增厚;抗结核药物治疗法是服用抗结核药;胸腔穿刺抽液对富水量大的患者有疗效;手术治疗法是切除结核的一种适合完全梗塞或半梗塞患者的方法。
经过上述分析,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结核性腹膜炎是什么病,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除了这些知识外,常人还可以掌握一些预防的方法,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方法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接种卡介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