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44
第二节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青年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2。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主要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的结核病灶直接蔓延为主,少数可由淋巴血行播散引起粟粒性结核性腹膜炎。
【病理】病理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干酪三种类型,以前两型为多见,可混合存在。
(一)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有纤维蛋白渗出物,可伴黄(灰)白色细小及融合之结节。
腹水量中等以下,草黄色或淡血性,偶为乳糜性。
(二)粘连型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蛋白沉积使腹膜、肠系膜明显增厚。
肠袢相互粘连可发生肠梗阻。
(三)干酪型多由渗出型或粘连型、演变而来,可兼具上述两型的病理特点,并发症常见。
以干酪坏死病变为主,坏死的肠系膜淋巴结参与其中,形成结核性脓肿。
病灶可向肠管、腹腔或阴道穿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临床表现】因原发病灶与感染途径不同、机体反应性及病理类型的不同而异。
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轻,以致不易被发现;少数起病急骤,以急性腹痛或骤起高热为主。
(一)全身症状结核毒血症常见,主要是低热与中等热,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可有盗汗。
高热伴有明显毒血症主要见于渗出型、干酪型,或见于伴有粟粒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等严重结核病的患者。
后期有营养不良,出现消瘦、水肿、贫血、舌炎、口角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
(二)腹痛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持续或阵发性隐痛。
偶可表现为急腹症,系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或腹腔内其他结核的干酪性坏死病灶溃破引起,也可由肠结核急性穿孔引起。
(三)腹部触诊常有揉面感,系腹膜遭受轻度刺激或因慢性炎症而增厚、腹壁肌张力增高、腹壁与腹内脏器粘连引起的触诊感觉,并非特征性体征。
腹部压痛多较轻,如压痛明显,且有反跳痛时,提示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
(四)腹胀、腹水常有腹胀,伴有腹部膨隆,系结核毒血症或腹膜炎伴有肠功能紊乱所致,不一定有腹水。
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概述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腹膜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炎症,主要为倦怠、发热、腹痛与腹胀等,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
结核性腹膜炎约占结核病的5%,仅次于肺结核和肠结核。
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近年来,结核性腹膜炎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轻型、不典型者仍不少见,有时给诊断带来困难。
临床表现1.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盗汗、消瘦、贫血和水肿等;2.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3.腹部包块、压痛、膨隆及腹水征阳性、腹壁柔韧感;4.其他部位结核及并发症的相应表现。
诊断依据1.青壮年特别是女性患有肺结核或其他腹膜外结核的病人;2.发热、乏力、盗汗、消瘦;3.腹痛、腹胀、腹泻、便秘;4.腹部包块、压痛、柔韧感、腹水;5.X线检查有肠结核、肠粘连等征象;6.腹水检查为渗出液;7.腹水PCR检查阳性;8.腹水细菌培养及动物接种阳性。
治疗原则1.加强营养、适当休息;2.对症支持;3.抗结核药物;4.肾上腺皮质激素;5.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1.初治病人:(1)六个月疗程:2SHRZ/4HR、2EHRZ/4HR、2HRZ/4HR、2HRZ/4H3R2、2HRZ/4H3R3;(2)八个月疗程:2SHRZ/6HT;(3)九个月疗程:9HR;(4)十二个月疗程:2SHE/10HE。
2.初治失败的病人:更改方案,疗程至少一年,采用每日给药的方案,用以前未用过或用药时间很短的并且与过去用药无交叉耐药的3种药物,待病情控制后,至少用2种药物完成全疗程。
3.对渗出型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的病人,在积极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口服连续2~3周,减轻纤维化,肠粘连和肠梗阻的发生,促进腹水消减。
辅助检查1.注意颈部、腋窝部、皮肤、骨关节和盆腔有无结核病变。
2.直肠指检在直肠膀胱凹处有无结节状物。
3.可选择检查框限“A”“B”或“C”。
4.腹腔镜检查可发现腹腔及盆腔结核病变,需要时可作活检。
结核性腹膜炎病史1.病史摘要:马××,女,26岁。
主诉:腹胀1月余,加重2周。
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下腹部明显,伴轻度腹痛不适,自感乏力,以午后明星,伴颜面及手足烧灼感,夜间出汗较多,无四肢关节疼痛及皮疹,无胸闷、心慌及气短;食纳较差,无恶心、呕吐及厌油腻;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中药治疗一周,症状无明显改善,且间断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多发生在午后,无寒战及高热,也无咳嗽、咳痰。
2周前腹胀明显加重,B超检查提示腹腔包裹性积液,肝、胆、脾、胰正常。
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3kg。
既往体健。
2.病史分析:(1)腹胀的病史应重点询问腹胀的诱因、有无发烧、乏力及夜间盗汗,有无恶心、呕吐及厌油腻。
从症状大致可鉴别病因:逐渐加重的腹胀,应考虑有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能;年轻女性,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腹胀逐渐加重,应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腹胀逐渐加重,应考虑恶性肿瘤并腹腔转移可能;年轻女性,腹胀、午后低热、乏力及夜间盗汗,强烈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2)病史特点:①青年女性。
②不明原因低烧,伴有夜间盗汗、乏力。
③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④腹胀逐渐加重,B 超提示腹腔有包裹性积液。
体格检查1.结果:T 37.6℃,P 96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睑结膜轻度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叩诊清音,右下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正常;腹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触诊有柔韧感,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2.体检分析:(1)查体特点:①睑结膜轻度苍白;②右下肺呼吸音稍低,提示胸腔积液可能。
③腹部触诊柔韧感,左下腹部压痛(+),腹水征(+),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章节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及病因。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3.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章节二:临床表现教学目标:1.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
2. 学会识别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腹痛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水、腹部包块等。
章节三: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3.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3. 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腹部肿瘤等。
章节四:治疗原则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2. 学会制定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案。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抗结核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腹腔穿刺抽液、外科手术等。
章节五:预后与预防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病死率、复发率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等。
章节六:抗结核药物治疗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抗结核治疗原则。
2. 掌握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抗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律、全程、个体化。
2. 常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
3. 药物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肝功能损害、视力下降、过敏反应等。
章节七:腹腔穿刺抽液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腹腔穿刺抽液操作。
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腹腔内结核病变,包括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及输卵管结核等,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涉及其邻近腹膜而导致局限性腹膜炎。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及青壮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 1.77一1:4.60 近年肺结核病有增多趋势,结核性腹膜炎已非少见,由于忽视常导致误诊或漏诊,应予以重视。
【病因】多数病人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结核病。
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结核病灶可直接蔓延到腹膜,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约占5/6。
有时腹腔内干酪坏死病灶溃破可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少数可通过淋巴血行播散引起“粟粒型结核性腹膜炎”,此为全身播散型结核的一部分。
国外研究表明,与其他类型的肺外结核一样,只有1/3腹膜结核伴有活动性肺结核,另1/3肺部只有非活动的纤维病灶或钙化灶,还有1/3肺部可无异常发现。
本病育龄期妇女多见,可能与女性生殖器结核有关。
【病理】根据本病病理解剖的特点可分为渗出、粘连和干酪三型。
以粘连型最多见,渗出型次之,干酪型最少;也有认为渗出型最多见,粘连型次之,这主要与临床上发现的早晚及判断有无腹水的标准不同有关。
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有上述二种或止种类型并存,称为混合型。
(一)渗出型腹膜充血、水肿,表面覆以纤维蛋白渗出物,可见有许多黄白色或灰白色细小结核结节,或见有互相融合的较大的结节或斑块。
腹腔内有程度不等的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液,腹水为草黄色,有时微呈血性。
慢性病例中,由于结节增大,纤维组织增多,腹膜可显著增厚。
(二)粘连型因大量纤维组织蛋白沉积可使肠系膜、肠系膜淋巴结及肠管间发生粘连,形成包块。
腹腔常因广泛粘连而闭塞,严重时许多内脏紧密错综粘连在一起,不易分离。
由于包块压迫或粘连束缚肠管,可引起慢性肠梗阻。
本型常由渗出型在腹水吸收后形成,但也可能开始即以粘连为主。
(三)干酪型亦称小房型。
我敢说:你一定没有见过如此通透的讲「结核性腹膜炎」来源:医考之声公众号作者:医考君(粉红色的都是重点,要回忆啊)结核性腹膜炎就是腹膜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我们以前学过肠结核结核杆菌是吞下去的(经口感染)腹膜并不与口腔相通啊所以,肯定跟吃没关系大家想想,结核杆菌怎么进去的呢?结核性腹膜炎主要感染途径腹腔内结核病灶直接蔓延比如肠结核、输卵管结核结核杆菌穿过肠/管壁跑到腹膜此外少部分是其他地方的结核(肺结核等)经过淋巴、血行途径播散到腹膜血行播散的肺结核叫粟粒性肺结核那么,血行播散的腹膜结核也是粟粒性结核性腹膜炎(腹膜上撒芝麻)以青壮年最多见,男:女= 1:2女性的腹膜腔通过输卵管、子宫与外界相通女性多于男性可能是盆腔结核逆行感染所致男同胞的腹膜腔是密闭的,所以男性少见结核杆菌在腹膜上胡作非为搞得腹膜炎性渗出,有腹水形成所以,这个类型就叫做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有渗出,就可以有腹水形成所以表现为少量至中等量的腹水渗出液呈草黄色,里面含有纤维蛋白(考试中,看到草黄色腹水就选结腹)如果结核破坏了小血管还可以出现淡血性腹水腹水中间有纤维蛋白如果水分被腹膜慢慢吸收了纤维蛋白沉积下来了这就形成了结腹的第二种类型粘连型腹膜结核主要是纤维蛋白沉积与纤维增生所导致有沉积和增生,腹膜肯定增厚啊在肠系膜上沉积、增生就像胶水一样把肠子粘连起来了肠粘连后,就可以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腹结最常见并发症:肠梗阻)粘连型继续发展沉积和增生纤维越来越多就把腹腔分割成一间间小房子看图结核杆菌爱怼淋巴结,搞死肠系膜淋巴结形成干酪样坏死(奶酪样的黄色)这种就叫做干酪型结核性腹膜炎(看到干酪样坏死,就要想到结核)干酪样坏死液化之后液体就流入了这些小房间,形成脓肿这种脓肿叫做结核性脓肿也做“冷脓肿”、“寒性脓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我们前段时间学过的肛周脓肿局部“红肿热痛”非常明显吧这个就不红不热,所以叫寒性脓肿脓肿波及旁边的肠管或其他器官就可以形成瘘管或窦道那么结核杆菌在腹膜腔内大闹天宫患者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腹壁揉面感+腹痛、腹水、包块+结核毒血症)① 腹壁揉面感有些书上也叫柔韧感这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腹膜导致腹肌张力增加慢性炎症、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腹膜增厚所致肌张力高了或者腹膜增厚了腹壁按起来就不那么柔软了就像揉面那种感觉看图揉面感是腹膜结核的典型体征并非结核性腹膜炎的特异性体征结核可以出现,肿瘤腹膜转移也可以出现但是,在考试中看到腹壁揉面感就要考虑结腹② 腹痛、腹水、包块腹痛:腹膜上面有慢性炎症,刺激腹膜神经当然会腹痛啊,炎症是持续刺激腹膜而且慢性炎症刺激疼痛程度一般不重所以结腹的腹痛特点是:持续性隐痛腹水:腹膜有炎性渗出,当然可以形成腹水但是,结腹的腹水不像肝硬化腹水那么不多他是炎症刺激导致,肝硬化主要是门脉高压所致所以结腹一般为少量到中等量的腹水炎症的腹水是渗出液还是漏出液?当然是渗出液啊(炎性渗出嘛)而且颜色还是草黄色的结腹的腹水:草黄色渗出液包块:增厚的大网膜、粘连的肠管结核性脓肿等,都可以形成包块啊结核毒血症就是低热、盗汗、消瘦等其他结核也是这样没什么特点,不解释反正看到低热盗汗,想到结核就对了做题套路:低热盗汗想到结核腹痛就想到腹腔内的结核草绿色渗出性腹水,揉面感那就是腹膜结核了病人有腹膜结核的典型表现但是你也不能轻易诊断啊辅助检查该做哪些呢?① 确诊(最有价值的检查):腹腔镜+腹膜活检这个有确诊价值,但不是首选为什么做腹腔镜时,腹壁上面要打几个孔可是,腹膜上面有结核感染切口可能会因结核感染,愈合时间长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做除非是诊断困难的时候才用上面说到腹膜广泛粘连,可以形成小房这种情况下,如果做腹腔镜的话腹腔镜怎么在腹腔里面转悠呢?所以腹膜广泛粘连的禁用腹腔镜检查② 首选:腹水常规检查腹水为草黄色的渗出液渗出液当然蛋白含量高、白细胞总数多蛋白>30g/L、白细胞>500x10^9/L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正常20-40%)为什么是淋巴细胞升高呢?因为,结核杆菌钻到细胞内感染胞内免疫主要是T淋巴细胞所以表现为淋巴细胞增高ADA(腺苷脱氨酶)是与细胞免疫有关的酶所以,ADA可以明显升高,一般 ADA>40因为结核为细胞内感染所以掉到腹水中的结核菌并多所以腹水做结核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但是把腹水浓缩后可以提高阳性率③ CT及X线肠系膜上面很多淋巴结结核杆菌又爱怼淋巴搞死淋巴后并钙化就可以从X线上看到散在钙化影CT主要可以看到腹水、腹膜增厚、包块、瘘管等刚才说到腹膜活检一般情况不用没有活检这种确诊的金标准怎么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呢?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中青年+其他器官结核病史+典型临床表现渗出性腹水以淋巴细胞为主+PPD试验强阳性就可以临床诊断抗结核治疗2-4个月有效这样才可以确诊怎么治疗呢?医考君不说你也知道啊结核性腹膜炎,当然抗结核治疗10字方针(早恋适规劝)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结核性腹膜炎抗结核治疗效果差于肺结核和肠结核, 3-4种联合用药渗出型:足够疗程治疗粘连或干酪型结核菌不易进入病灶,要适当增加疗程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异地恋情)为4种杀菌剂联合兼顾杀灭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杆菌为常用的强化治疗方案本章总结:结腹青壮年多见,男女比例1:2感染途径是腹腔病变直接蔓延结腹分为3种类型渗出型:有草黄色少至中等腹水粘连型:腹水吸收,腹水中纤维沉积、纤维增生形成腹腔内器官粘连,肠管粘连易发肠梗阻干酪型:最严重,以干酪样坏死为主同时,粘连进一步加重可以形成结核性脓肿临床表现:腹壁揉面感+腹痛、腹水、包块+结核毒血症结核性腹膜炎腹痛规律是持续性隐痛确诊(最有价值检查):腹腔镜+腹膜活检因切口难愈合,所以不作为首选检查只有诊断困难时候才用有严重腹膜粘连的禁止腹腔镜检查首选:腹水常规检查为草黄色渗出液蛋白>30g/L、白细胞>500x10^9/L淋巴细胞增高为主(正常20-40%)ADA可以明显升高>40(正常4-22U/L)考试中看到揉面感、看到草黄腹水就闭着眼睛选结核性腹膜炎治疗:10字方针抗结核治疗渗出型要全程粘连性和干酪型适当增加疗程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异地恋情)为常用的强化治疗方案over。
疾病名:结核性腹膜炎英文名:tuberculous peritonitis缩写:别名:ICD号:K67.3*分类:消化科概述: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腹腔结核感染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输卵管结核直接蔓延或其他原发结核感染灶内的结核菌随淋巴、血行播散而来。
流行病学:结核病的发生与社会经济情况有密切关系。
营养不良、生活条件恶劣的人群,结核发病率高。
我国解放前结核病很常见;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因而结核病的发病也明显减少。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最多见,多数在20~40岁,但60岁以上也非罕见。
以女性为多,男女之比约为1∶2。
病因:结核菌属于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的分枝杆菌属,为有致病力的耐酸菌。
主要分为人、牛、鸟、鼠等型。
对人有致病性者主要是人型菌,牛型菌少有感染。
结核菌形态细长弯曲,两端钝圆,无芽孢或荚膜,无鞭毛,长约1~5μm,宽0.2~0.5μm。
在标本中呈分散状或成堆或互相排列成链状。
结核杆菌为需氧菌,在缺氧情况下不繁殖,但仍能生存较长时间。
在良好的条件下,约18~24h繁殖一代,菌体脂质成分约占其重量的1/4,染色时呈耐酸性。
结核菌对干燥和强酸、强碱的抵抗力很强,能较长期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在痰内可存活20~30h,阴湿处存活6~8个月。
但对湿热的抵抗力很低,煮沸5min或在阳光下直接曝晒2h即可杀灭。
紫外线消毒效果较好。
人型与牛型结核菌株皆是专性寄生物,分别以人与牛类C D D C D D C D D C DD为天然储存宿主。
两者对人、猴和豚鼠有同等强度的致病力。
结核菌对药物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而形成,也可由于在人体中单独使用一种抗结核药而较快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
耐药菌可造成治疗上的困难,影响疗效。
结核杆菌长期接触链霉素还可以产生依赖性,即所谓赖药性,但赖药菌在临床上很少见。
腹膜病变的来源有二:1.腹腔病灶 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或盆腔结核的活动病灶,直接蔓延到腹膜。
腹膜与腹腔疾病-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原则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是儿童腹腔结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小儿结核性腹膜炎早期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且其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过去曾为我国小儿常见病,死亡率很高。
随着社会上结核病得到控制,小儿结核也日趋罕见。
结核性腹膜炎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占80%以上,其中以学龄前儿童为常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结核性腹膜炎可能是全身血型播散的一部分,如肺部和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入血液后,经血行播散,引起结核性腹膜炎。
但更多见的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或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直接蔓延到浆膜或因肠系膜溃疡穿孔而引起的,多是局限性腹膜炎,但如干酪化的肠系膜淋巴结破溃,大量结核菌散布于腹腔,则可发生弥漫性腹膜炎。
此外,腹膜炎偶可引起结核性输卵管炎,但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临床表现1.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异。
临床上可分为3型:①渗出型(腹水型);②粘连型;③干酪溃疡型。
以主要表现定型,但渗出型可有部分粘连,粘连型亦可有少量积液,各型间可有过渡形式,难以截然划分。
结核性腹膜炎发病缓慢,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包括不规则低热、消瘦、面色苍白、容易疲乏、食欲不好、盗汗等。
此外,由于各型病理形态的不同,症状互有差别。
(1)渗出型:表现为全身消瘦,腹部逐渐膨大,脐窝变平,腹壁静脉显露,腹水多时,腹壁皮肤发亮,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上界上移,横膈抬高。
大量腹水时,影响胸廓的活动度。
呼吸变得浅表,甚至呼吸困难。
下肢可因腹腔受压而水肿。
渗出型腹膜炎大多数单独存在,亦可同时伴有胸膜炎。
(2)粘连型:一般体征不明显。
腹膜因炎症而增厚,所以在扪诊时可有特殊柔韧感,并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全腹有程度不等的压痛。
有时在上腹部可扪及边缘不整齐的横形块状物,此为粘连收缩的大网膜。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 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和病因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弥漫性腹膜炎症。
病因主要是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至腹膜。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持续性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可伴有腹水、腹部包块等特殊表现。
3.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扫描等。
腹水检查: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膜活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控制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结核性腹膜炎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护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结核性腹膜炎相关章节。
2. 病例:典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病例图片。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文献和最新研究动态。
六、治疗原则1. 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标准化治疗方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联合应用,持续治疗至少6个月。
2. 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失衡、维持水盐平衡。
3. 对症治疗:控制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难以控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七、护理措施2. 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的变化。
3. 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