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TEG操作介绍和注意点要点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8
TEG简介美国Haemoscope公司生产的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
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
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
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
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
2004年,该设备上市了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
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
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
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
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
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
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
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掌握这4个问题,轻松读懂血栓弹力图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是一种能够动态反映血液凝固变化(包括纤维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状态、凝状的坚固性以及弹力度)的指标,在 20 世纪 80 年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我国,血栓弹力图试验已列入《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 年版)》等规范中。
目前,TEG 已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多种情况下即时的凝血监测、预测静脉血栓风险等。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做 TEG?1、完善 TEG 的主要目的是:①对患者凝血状态进行个体化管理,进而预测血栓和出血风险;②辅助进行围术期凝血功能分析与管理;③监控止血 / 溶栓的治疗过程;②指导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的使用及临床成分输血等。
2、TEG在市场上主要的试剂类型有六种:普通血栓弹力图分析、快速血栓弹力图分析、肝素酶对比试验和血小板图试验(包括AA、ADP、AA+ADP 三种组合类型)。
但是在临床上经常操作的类型主要有三个监测项目:问题二:报告单长啥样?虽然每个检测单位出具的报告不尽相同,但是主要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检测数据;②血栓弹力图报告;③报告的解读提示。
血栓弹力图报告+检测数据检测数据+解读提示问题三:结果如何解读?由于血栓弹力图监测的是凝血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因此要了解血栓弹力图必须先掌握凝血过程。
1、凝血过程,大体分为血液凝固和血凝块纤溶这两个过程凝血过程(1)血液凝固血液凝固1血液凝固2(2)血凝块溶解(纤溶)过程血凝块溶解(纤溶)过程注:①纤溶抑制物: 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PAI) 和α2 抗纤溶酶(α2-AP)。
PAI:主要有 PAI-1 和 PAI-2 两种形式。
PAI-1 与 t-PA、U-PA 以1:1 比例特异性结合,使其失活,同时激活 PLG。
α2-AP:由肝脏合成,与PL 以1:1 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PL 活性;FXIII 使α2-AP 与纤维蛋白以共价键结合,减弱了 PL 对纤维蛋白的敏感性。
血栓弹力图TEG®非抗凝测试操作流程1根据患者要进行的测试,对试剂进行复温,保证十分钟以上复温时间;2打开电脑及TEG主机的“POWER”键,电脑桌面上双击TEG图标进入TEG专用分析软件;3下拉菜单中输入默认用户名Site Administrator,输入密码teg(小写),点击OK,弹出选择操作者对话框4点击Temporary Operator(选中变成蓝色),点击Logo,进入TEG主界面5点击右上角TEG图标,进入操作界面。
弹出对话框6查看TEG主机顶部水平仪,将水平仪内的气泡至于中央。
若不在中央,可以调节主机底部三个支脚;7点击Check now,进入eTest界面8将测试杆移到test位置,每个通道分别运行eTest测试,出现“eTest value is OK”表明测试通过后,点击Done,弹出对话框,把测试杆移回Load位置,点击确定。
注意:如果不通过可以使用调节笔,调节通道后对应的BASE旋钮,增减基线值,使测试通过。
上杯操作:将杯架沿着杯杆往下滑到平台上。
测试杆必须位于Load位置。
将杯架滑到杯杆上部,将一只手放在分析仪顶部,另一只手按住杯架底部的按钮,按压三次,确保金属针已经插入杯盖。
将杯架往下滑到杯杆一半时,两手扶住杯架,用大拇指将杯子压回杯槽中,上杯完成;9选择病人名字或建立新病历:在工具栏上点击“Case”,选择Add case,点击“Done”输入入病人ID号以及姓名,点击“Done”10选择一通道,选定样品类型(K或KH),在下拉菜单中选定病人名字,填写简单说明(也可不填);11将高岭土试剂瓶盖摘下,向瓶中注入1ml血。
盖上瓶盖后上下颠倒5次。
注意不要剧烈摇晃;12打开高岭土瓶盖,吸取360μl血,沿杯内壁向杯中缓缓注入,上升杯架至顶端;13将Lever杆移到Test位置。
选中加样的通道,按下“Start”或F10。
14其他通道按相同步骤进行;15点击Done回到TEG主界面,查看描记图形;16双击描记图形小图可以最大化图形,直到MA值参数值两面没有星号表示描记已经结束,可以停止。
检验科临检新增项目介绍(2020.5)
一、血栓弹力图(TEG)
根据TEG的图形特征,结合临床相关资料,建立可动态反映从凝血到纤溶过程的有关参数、参考区间及临床意义。
从而以直观的图形和定性的参数,综合判断凝血过程中血浆成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和细胞组分(PLT、RBC、WBC)以及它们的浓度对凝血的贡献。
1.临床应用:
①术前凝血功能的评估
②产后出血的评估和管理
③血小板功能的评估
2.标本采集:
静脉3.2%枸橼酸钠试管(蓝盖),抽至刻度要求动脉全血
采血时间不受限制(无需空腹,无需卧床)
采血试管严禁用力震荡,避免血小板的激活
全血标本采集后请于及时送检。
3.检测费用:270.00元/测试。
4.报告时限:接收标本后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