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点汇总【时代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近代科学文化蓬勃发展,逐渐繁荣起来。
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此进入“电气时代”。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教育、生活环境等方面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近代科学文化:以牛顿、达尔文为代表的科学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科学的认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在此期间,文学艺术也进一步走向繁荣,涌现出巴尔扎克、贝多芬、梵高等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核心考点】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车、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等。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化强国。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
4.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是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
5.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牛顿的三大成就。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2. 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
其中人们利用电能的科学依据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3.主要发明成果:
①电能开发和利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理想是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最主要发明是出现在1879年的电灯泡,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②电讯业: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有线电报。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①科技和生产真正结合,成为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②源于美国和德国,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③在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会带来哪些影响?
①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是什么?
国家: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个人:
•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课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经济迅速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
提供了物质基础。
2.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
1.电力的广泛应用:电灯、电话、电报等电气产品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成为新的动力来源,推动了交通运
输工具的发展。
3.化学工业诞生: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新材料的出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了
便利。
4.传统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钢铁、纺织、采矿等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1.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电气产品,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
2.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3.贝尔:发明电话,使人类的通讯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高三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1. 产生背景(1)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畴内确立。
到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东方则还没有成熟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程度,只有日本是的资产阶级国家。
故而在大约30年时间里,世界上基本没有产生过革命,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和平的环境当中。
这里的“和平”是指没有产生革命,并不是相对于战争而言。
在这样的环境中,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连续克服世界等方面,都得到了庞大的发展,终于到达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成型的程度。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自然科学迅速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空前活跃并获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在自然科学庞大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起来的。
正是在这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又不断有新的突破,并迅速运用到工业生产当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令人佩服地体现了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而发挥出来的庞大气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入侵,为占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竞争更加猛烈。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水平包括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工业在全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主导地位,而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成,又对商品生产给予了强大的推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
的前程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
这就只能依靠科学技术。
从而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去在残暴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象征):①、重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使用,使工业由蒸汽时期跨入了电气时期。
②、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内燃机充作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造成了交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距离。
这不仅带动了一大批新工业部门的创建,也促使石油开采和炼制业迅速发展起来。
③、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4、垄断经济的产生、定义、评判:垄断经济的产生: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很自然的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显现了垄断组织。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含义:19C中后期到19C末20C初,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二、时间:19C中后期到19C末20C初三、背景:(一)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最终确立。
(二)科技条件: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三)资金: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殖民地掠夺累计的资金。
(四)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四、主要成就五、特点:(一)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二)工业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发生。
(三)在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俄)。
(四)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六、影响:(一)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工业;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
(二)工业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部分。
(三)生产组织方式:垄断组织产生。
垄断组织探究:1.含义: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实现的。
2.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②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直接原因)③企业竞争求生存的需要3.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5.影响:(1)积极: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消极:推动殖民扩张,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四)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C末20C初)。
(五)经济思想:凯恩斯主义。
问题探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產生背景(1)19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
到19世紀70年代,西方資產階級反封建的任務已基本完成。
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東方則還沒有成熟到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程度,只有日本是的資產階級國家。
故而在大約30年時間裏,世界上基本沒有發生過革命,資本主義處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之中。
這裏的“和平”是指沒有發生革命,並不是相對於戰爭而言。
在這樣的環境中,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和繼續征服世界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終於達到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基本成型的程度。
(2)第一次工業革命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自然科學迅速發展19世紀自然科學空前活躍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第二次工業革命便是在自然科學巨大成果的基礎上開展起來的。
正是在這次工業革命的進程之中,科學技術又不斷有新的突破,並迅速運用到工業生產之中。
第二次工業革命令人信服地體現了科學技術與工業生產相結合而發揮出來的巨大力量。
(3)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侵略,為佔有更為廣闊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都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生產力水準包括生產技術和生產規模等,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了主導地位,而世界市場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基本形成,又對商品生產給予了強大的推動。
第一次工業革命所造成的生產體系已不能滿足需要。
的出路是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開發新產品。
這就只能依靠科學技術。
從而以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去在殘酷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誌(象徵):①、首要標誌是電力的廣泛使用,使工業由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②、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
內燃機充作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動機,造成了交通領域的一場革命,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距離。
這不僅帶動了一大批新工業部門的創建,也促使石油開採和煉製業迅速發展起來。
③、化學工業的建立和發展。
4、壟斷經濟的產生、定義、評價:壟斷經濟的產生:生產力的突飛猛進(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很自然的引起了生產關係上的變化,最重要的就是出現了壟斷組織。
第二次工业革命-高考历史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1)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繁荣,科学家不断进行科学探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
(2)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工业革命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
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
(1)电的广泛使用
①电的最早应用②发电机、电动机和发电厂的出现③电器产品(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3)化工技术的发展
科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化肥等多种化工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4)钢铁工业的进步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
②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高中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梳理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是高中历史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必考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开始的标志)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知识点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核心内容及相关领域的变化。
时间:19世纪70年代核心内容:电机发明和运用。
相关领域的变化: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建立。
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形成的垄断资本,竞争更加激烈,扩大了社会两极分化,最终由于无序竞争引发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的动荡。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4·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A.蒸汽机的改良B.计算机的诞生C.相对论的提出D.电力的广泛应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政治保障)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3.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技术条件)4.市场的扩大(市场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经济影响: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政治影响: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阶段特征一、政治:近代西方两种政治文明的发展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完善①英国: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的议席,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②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2)发展①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和联邦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②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二、经济: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等积累了原始资本。
③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⑤市场: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成就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⑤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①政治前提:主要国家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科技支持: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市场需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扩大。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历来是高考的重点,也一直被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
我认为对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复习一要明确含义;二要理清复习思路,即就事件本身发生的条件﹑过程与成就﹑影响等进行纵向的梳理;三要将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且创设新的情境予以升华复习。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含义工业革命有时又被称为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逐步扩展到欧洲、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劳动的一场生产与科技的革命。
同时,工业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生产关系革命,它的进行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资金、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条件。
(二)基础知识1. 前提条件。
①政治前提:英国较早地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社会秩序稳定,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因素;②劳动力条件:英国的圈地运动迫使大量自耕农成为自由廉价的劳动力,消除了农业生产中的封建制度与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充足的劳动力;③资本条件:英国长期进行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提供了巨额的货币资本;④技术条件: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长期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技术经验,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⑤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尤其是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
2. 主要过程与成就。
①起止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②开始行业:棉纺织业;③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④能源革新:蒸汽动力;⑤新阶段的标志:蒸汽机在棉纺织业的广泛使用;⑥基本完成的标志:大机器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⑦生产组织: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3. 主要影响。
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1)进步性。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二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2. 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
其中人们利用电能的科学依据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3.主要发明成果:
①电能开发和利用: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的理想是为人类幸福生活而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最主要发明是出现在1879年的电灯泡,他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②电讯业: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电话;马可尼发明有线电报。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①科技和生产真正结合,成为生产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②源于美国和德国,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
③在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第二次工业革命会带来哪些影响
①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启示是什么
国家: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个人:
•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九年级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在九年级的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对世界造成的巨大影响。
本文将围绕两次工业革命的起因、影响和重要人物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主要发生在英国。
以下为该时期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农业革命: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民们的努力,英国农业生产大幅增长。
农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纺织工业:最具代表性的发展领域之一是纺织工业。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斯皮宾机”,使纺纱速度大大提高,为纺织业的机械化铺平了道路。
3. 蒸汽机:由詹姆斯·瓦特改进的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和纺织工厂,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为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加速奠定了基础。
4. 铁路建设:英国在此期间迅速建立了铁路网,使得商品可以更快速地运输到各地,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象征着工业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
以下是该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汽车工业: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使汽车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汽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工具。
2. 电力与照明:托马斯·爱迪生的发明,如电灯和电力输送系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厂的生产效率。
3. 钢铁工业:贝尔纳·克鲁格曼将贝塞麦尔法公司发展成钢铁巨头,使得钢铁在建筑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4. 化学工业:弗里德里希·伏尔泰的发明和进一步的化学研究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这些都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知识点,它们对世界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工业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总结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工业和蒸汽机的进步,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汽车工业、电力与照明、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都是工业革命中的重要知识点。
工业革命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不同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问题归纳】★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谈谈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的进步)(2)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8、【两次工业革命启示与思考】1、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也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负面影响。
2、如何应对科技革命①我国应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②我们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服务;③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艰苦奋斗,立志报国,为实现民族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8年高考历史易错知识点:两次工业
革命
本篇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易错知识点:
1.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提示: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根本原因是英国在当时拥有最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而工厂手工业的生产满足不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的需求,生产技术的革命应运而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较早确立是其政治前提。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兴起了电力、石化工业等新工业部门,一些传统工业部门也获得了较快发展。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传统的钢铁工业发展很快,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1889年建成的艾菲尔铁塔就是这一发展的典型。
3.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较小,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工厂的规模一般很大。
提示: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主,故工厂规模一般较小。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重化工业为主,故工厂规模一般很大。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德国两国垄断程度最高,因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提示: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因此,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第⼆次⼯业⾰命的出现②⾃然科学研究取得重⼤进展,科技迅速被应⽤于⽣产,初中学习⽅法,促进经济发展
(2)时间:1870年—20世纪初
2、主要成就(内容)
(1)电⼒的⼴泛应⽤:出现⼀系列电⽓发明 1866年,西门⼦(德):发电机
(*⼈类进⼊电⽓时代) 70年代,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具的创制和使⽤。
内燃机:19世纪七⼋⼗年代以煤⽓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新交通⼯具:80年代德国⼈卡尔·本茨等⼈发明夫妻车。
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并相应地推动了⽯油开采业的发展和⽯油化⼯⼯业的产⽣。
(3)新通讯⼿段的发明:(1844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90年代意⼤利⼈马可尼试拍⽆线电报成功,从⽽、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化联系进⼀步加强。
(1)科学在⽣产⼒发展⽅⾯发挥重要作⽤
3、特点 (2)⼏乎同时发⽣在⼏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3)有的国家两次⼯业⾰命交叉进⾏
(*与第⼀次⼯业⾰命⽐较⽽得出的特点)
4、影响:推动⽣产⼒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发⽣重⼤变动,出现垄断组织。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社会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2、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
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异同点。
相同点: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多来源于经验,主要发明者是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终动力;
3)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开始,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运动;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技术;
5、市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景
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3、劳动力——具备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
4、技术-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5、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