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__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8.61 MB
- 文档页数:32
布依族简介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西南部地区,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习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布依族的语言。
布依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布依语的一种方言,布依语是布依族人民使用的语言,而且布依族语言并不是文字记载的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
布依族的语言是他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工具。
其次,布依族的服饰和民族风情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
布依族的服饰以黑色为主,男性通常穿着黑色长袍,头戴黑色斗笠,给人一种朴实、淳朴的感觉。
而女性的服饰则更加绚丽多彩,她们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裙,头戴银饰,给人一种优雅、美丽的感觉。
此外,布依族的民族舞蹈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他们的舞蹈多以庆祝丰收、祈福等为主题,舞姿优美、动作矫健,充满了民族特色。
布依族的饮食习惯也是非常独特的。
布依族的主食是玉米、高粱、黍米等,他们喜欢吃酸辣的食物,尤其喜欢吃酸辣粉,这也是布依族的特色美食之一。
此外,布依族人还喜欢喝酒,他们的酒文化非常丰富,酒席上更是少不了布依族的歌舞表演,热情好客的布依族人民总是用美酒和美食款待客人。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火把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
此外,布依族人民还有许多传统习俗,比如结婚习俗、葬礼习俗等,这些习俗都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布依族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民族,他们的语言、服饰、饮食、节日和习俗都充满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希望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能对布依族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尊重和保护布依族的传统文化,让这一民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谢谢大家!。
布依族简介一、服饰布依族服饰喜用青、蓝、白三种颜色。
解放前,布依族青壮年包头帕、头帕多为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作对襟短衣和长襟大衫,裤为长裤,裤脚较长,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和长衫。
(第二)土语区和(第三)土语区妇女之间服饰区别较大,解放后,布依族男子多穿汉族服装。
(第三)土语区妇女服饰分为便装和盛装两种。
便装:衣服以蓝、青色为主,大襟短衣,领口处用衣料做盆花扣子钉上,胸前戴绣花蓝靛围腰,系鲜艳腰带(除已婚者),盘长辨盖以头帕,头巾共十二层,里面八层用棉布花线镶边,外面四层上下两端挑花织锦,已婚妇女不戴头巾,而戴用青布和竹壳做成的"更考"。
盛装:上穿斜襟短衣,绿色盘肩,用各色花线把两边小正方形摆成半圆绣在衣肩上,领圈右边挑花织锦。
袖分三段,中间织锦,上下两段蜡染,衣服下部均为一寸宽的织锦镶边。
胸前戴绣花围腰,系浅色腰带。
下穿长至脚背的蜡染百褶裙。
盛装在隆重的节日才穿戴,盛装的绣花织锦图案以几何图形为主,一套精美的盛装需三、五年才能做成。
另有一种百褶裙,布依语称“粉令”,上部花纹与蜡染裙相同,但裙身系绛红色自染布料做成,古朴、典雅、庄重,多为老年妇女喜爱,于喜庆和隆重场合穿着。
(第二)土语区妇女穿大襟衣和长裤,衣裤边沿镶有蓝杆和花边,系绣花围腰。
布依族青年妇女喜戴银制的虫、鱼、花、鸟头饰及银质或玉石手镯。
二、食县内布依族以大米为主食,个别地多田少的村寨以苞谷为主食。
喜糯食,逢年过节均要蒸糯米饭或打糯米糍粑。
喜饮酒,多自酿自烤米酒和苞谷酒,一般为30度左右,四时皆有酿造。
十冬腊月,要做糯米甜酒和糯米刺梨酒,以备待客或自食。
客至,必先饮酒,待客,一般男客男陪,女客女陪,长者和主客正坐,饮酒拈菜由长者带头。
此外,布依族还好吃狗肉、牛肉。
三、住县内布依族多依山傍水而居,几十户至几百户聚族为寨,小的村寨也有十多户,无单家独户散居者。
房屋建筑多因地制宜,利用斜坡建成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或前半部为楼房后半部为平房,楼底仍作牲畜圈舍,少数吸收汉族建筑形式,修成平房。
罗平布依族介绍写作文贵州布依族建筑解放前,以耕种水稻为主的布依族人民,就其所分布的区域和住居的村寨,大多喜在乎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故素有“布依水乡”或“水乡布依”的美称。
其中有一部分也正因为祖辈以来都居住和生活在水边,故也被称“水族”或“水户”。
分布在罗平和富源一带的布依族喜聚族而居,每个村寨少的十几户几十户,多则可达数百户;同村寨的成员大都有一定的血缘亲属关系,因而一个村寨或一片地区往往都是出自同姓或同家。
过去,布依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家长享有支配全家经济和决定全家事务的权力。
家庭组成的形式多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普遍低于男子。
由于儿子长大成亲后多与父母分居另盖新屋,年老父母通常都随幼子一起生活。
按照不同的分布地区,布依族的住房形式有好几种。
一殿以两层的楼房居多,但也有双斜面顶的草房或瓦房,半楼房和平房。
罗平县八达柯今带少数村寨仍保留了过去布依族王层楼房的建筑形式,即底层饲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存放东西。
半楼房多是依山势的斜坡修建,有的后半部为乎房,前半部则是楼居;有的则是右半部系平房,左半部为楼房。
有的地区还保留了在住房朗友南或前后侧面用当地特产的风尾竹铺建供凉晒作物或衣服的阳台;与傣族地区很相似。
建筑材料各地均就近取材,普遍多利用当地所产的茅草、竹子、杉木和松木建盖。
牛街公社以洪、以德大队的布依住宅,则又多取用河边的天然砂石削切为长方形的大块石砖垒墙,既省工节料又美观适用。
解放前,大多数布依族劳动人民多佐简陋的茅草房,只有极少数富裕人家盖瓦屋。
解放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人民几乎都建盖了新瓦房,并特饲养牲畜的畜圈改建在住房附近,改变了域击人畜困佐的不卫生的状况。
这一带布依族住房的正堂屋内,普遍都设有“挂壁式”或“香案形”的神龛,也喜欢仿照汉族供奉“天地君亲师”神位和祖家牌位。
房屋两厢分隔成灶房、寝室或客房等。
不论是平房成楼房均喜欢在室内设火塘,主要作烤火之用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民族是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石板房里的呢?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民族所穿的衣服是自己的缝制的呢?世界上还有多少个民族是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的呢?还是从宋代开始讲起吧!在宋代的云贵高原东南部,有一些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慢慢的,这里的土著居民形成了一只民族,也就是布依族.布依族居住在依山傍水的石板房里.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布依族的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信仰原始的自然崇拜.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祭祀时,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肉祭神,祭毕全寨人就地聚餐,以祈望丰收,全寨平安.几片金黄的油菜花海,一个著名的瀑布,一条漂亮的小河,加上雄壮的小三峡,凑成了美丽的罗平。
关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布依族的风俗习惯1布依族的介绍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化而来。
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一、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终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奇和乡风教育有关。
二、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1/ 10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利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全部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三、婚俗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唱,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进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头,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唱,参与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布依族介绍范文
布依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境内,是贵州省人
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布依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巴蜀地区,他们不但保
留了原始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生活方式,而且还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艺术
形式。
布依族人民主要信奉原始的巫教和自然崇拜,他们相信自然界存在着
神灵,通过祭祀、祷告等仪式来祈求神的保佑和赐福。
布依族的节日也多
与农田的丰收和传统祭祀有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酣神节”。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做酣神舞、唱酣神赞歌,以感谢
神灵的恩赐。
布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紧密相连,大部分人都以农耕为主要生计。
他们采用传统的农耕工具,种植水稻、高粱和玉米等作物。
布依族的
住房多以木质或竹质为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他们非常善于制作各种
手工艺品,如竹编、织布、木雕和陶艺等,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细腻的纹饰
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
布依族的服饰也是其独特的文化之一、男性通常穿着黑色或深蓝色的
长衫和长裤,头戴斗笠,足穿草鞋;女性则穿着五颜六色的长衫和长裙,
头上戴着花朵和羽毛装饰的头饰。
除了文化传统的保留外,布依族人民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闻名
于世。
著名的布依族音乐有布依族民歌和琵琶曲,歌曲的旋律婉转动听,
歌词描绘了布依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此外,布依族还有独特的舞蹈形式,如磨嘎舞、花炮舞等,舞蹈动作优美独特,富有民族特色。
食俗布依[1]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一带。
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
布依人闲时每日两餐,忙时三餐。
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
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苞谷粑、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花色品种。
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
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
贵宾来家做客,杀狗款待是一种很高的礼遇。
他们挑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
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驰誉一方。
贵州的布依族若遇婚丧嫁娶,喜用黄牛作菜。
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
酸菜和酸汤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民间特有的腌菜"盐酸"驰名中外。
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还善于调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鲜酸辣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
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
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别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听,这就是姑娘茶。
清明(中国传统祭祀、扫墓节日)前夕,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味,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然后再经过加工,就做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
姑娘茶不仅形状优美,而且质量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
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
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赠送给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