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零部件标准
- 格式:xls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6
编号:
摩托车零部件装饰镀镍、铬技术质量要求
年月日
一、技术要求
1、引用技术标准
GB/T 4955-1997 金属覆盖层金属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
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样的评级GB/T10125-1997 人选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2、按镀层体系分类
A类——指有特殊要求的镀件,对镀层分层厚度及电位差有特殊要求的镀件
B类——其余镀件
C类——塑料基体
3、镀层体系及质量要求
4、外观质量要求
a.颜色:呈略带蓝色调的银白色
b.光亮度:镜面光亮
c.表面不允许有划花、起泡、起皮、露底、颗粒、条纹、烧焦
d.主视面不允许有划痕、麻点、针孔
5、镀层结合力
镀层与镀层之间、镀层与基体金属之间应结合牢固,各层之间不得起皮、起泡、龟裂。
6、镀层附着力(塑料基体)
进行高低温试验三个循环后,不允许出现有剥落、起皱、起泡等现象。
方法:高温75℃±3℃ 1小时→常温20℃ 0.5 小时→低温-25℃±3℃ 1 小时→常温20℃ 0.5 小时,共3小时为一个循环。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
1、A类产品——镀层分层厚度或CASS试验不符合技术要求,但能满足B类产品要求,
则降级处理。
2、B类产品——经CASS试验不符合技术要求时,但尚能满足使用时,按评审结果以
5%降价(一般)或10%降价(严重)。
XXXX XXXX企业标准XXXX023-2008摩托车前、后轮胎验收标准2008.01.18发布 2008.02.28实施XXXX发布前言为了保证本公司摩托车用前、后轮胎的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特编定这一适合本公司操作的验收标准。
本验收标准的所有条款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定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验收标准编写上遵循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
本验收标准规定了XXXX摩托车用前、后轮胎的技术指标和规范,各项指标经验证是准确可行的,可作为本公司指导生产的依据。
本技术标准由XXXX提出。
本验收标准由XXXX研发部起草。
本验收标准由XXXX研发部归口。
本验收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摩托车前、后轮胎验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XX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前、后轮胎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和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XXXX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前、后轮胎。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遵循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18-1997 摩托车轮胎GB521 充气轮胎外缘尺寸测定方法GB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2983-1997 摩托车轮胎系列GB/T13203-1991 摩托车轮胎强度性能试验方法GB/T13204-1991 摩托车轮胎高速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GB/T13205-1991 摩托车轮胎耐久性能试验方法转鼓法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3术语和定义所有术语和定义按GB/T2983要求和规定。
XXXXXXXX企业标准XXXX044-2008摩托车减震器验收标准2008.01.18发布 2008.02.28实施XXXX发布前言为了保证本公司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减震器的生产一致性和产品质量,特编定这一适合本公司操作的验收标准。
本验收标准的所有条款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验收标准编写上遵循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1.2-200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
本验收标准规定了XXXX摩托车用减震器的技术指标和规范,各项指标经验证是准确可行的,可作为本公司指导生产的依据。
本技术标准由XXXX提出。
本验收标准由XXXX研发部起草。
本验收标准由XXXX研发部归口。
本验收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减震器验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XX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减震器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XXXX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减震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遵循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39 普通圆柱螺旋弹簧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QC/T62-2007 摩托车减震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3.1 液压减震器以液压节流方式起阻尼作用的部件。
3.2 示功图液压减震器两端作相对近似简谐运动时,其阻力(P)与相对位移(S)的关系曲线。
3.3 速度特性液压减震器阻力(P)与两端相对运动速度(V)的关系曲线。
Q/××××××机车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 J002–2009摩托车零部件关重件和关重特性分等规定2009-10-08发布 2009-10-15实施××××机车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由××××机车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机车有限公司标准化办公室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机车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摩托车零部件关重件和关重特性分等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各类零部件及其图样尺寸的重要度、关重特性和分等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以下简称“摩托车”)的开发、生产、检验和销售,也适用于摩托车的零部件及其图样尺寸的重要度分等。
2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2.1 零部件重要度该零部件的质量特性对摩托车安全、环保、使用寿命等质量特性造成影响的程度。
2.2 关键零部件(简称“关键件”即“A”级)该零部件一旦发生故障,将危及行驶安全,丧失摩托车主要功能,严重影响摩托车行驶性能和降低摩托车寿命,对环境产生违反法规的污染。
2.3 重要零部件(简称“重要件”即“B”级)该零部件如果发生故障,影响摩托车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2.4 一般零部件(简称“一般件”即“C”级)该零部件如果发生故障,对摩托车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影响不大。
2.5 图样尺寸的重要度该尺寸的准确与否对其零部件质量特性造成影响的重要程度。
2.6 关键尺寸(即“GT”级)该尺寸有误将使其零部件质量特性丧失而导致报废。
2.7 重要尺寸(即“ZT”级)该尺寸有误将影响零部件质量特性并导致装配困难。
2.8 一般尺寸(不标注代号等级)该尺寸有误对其零部件质量特性影响不大。
XXXXXXXX企业标准XXXX01-2008摩托车产品零部件代号及名称的规定(试用版)2008-1-10发布2008-2-1实施XXXX发布前 言为规范摩托车生产的管理,对原有的《摩托车产品零部件代号及名称的规定》做了重新修订,形成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XXXX摩托车产品的图样代号及名称,对技术资料的规范及企业管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及新产品的增加,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将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
本标准由XXXX技术开发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XXXX 技术开发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编制 校对 标准化 审核 批准摩托车产品零部件代号及名称的规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产品零部件代号及名称的编制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类摩托车产品。
2. 摩托车整车零部件代号2.1摩托车整车零部件代号由三部分15位数字和字母组成定义如下:中部:零部件编号首部:车型代号表30,改型 整车零部件编号见表4(不包括设计序号)2.1.2.1总成号(2位),部件号(2位),组件号(1位),在本规定中已确定,零件号(2位),视每一车型(机型)的具体结构由设计者排定。
2.1.2.2在零件号的编排中如需再分解的零件视为分组件、其零件号的尾数为0(如10、20、30……),对于不可分或不需分的视为零件其尾数不为0(01、02、……11、12、……31、32、……)逢0跳过2.1.3尾部状态代号由4位数字组成×× ××颜色代号表面处理代号表面处理代号为方法号加型式号见表5颜色代号为基色号加扩展号见表63. 说明3.1 在零部件代号的各数字表达部分。
如超过规定的位数时,1位数可用英语字母大写表示,2位数可用英语字母大写加0~9顺序表示。
3.2 图号可用零部件代号的首部加中部表示,如有特殊需要也可以用零部件代号表示但必须用足全部位数。
3.3 料号用零部件代号表示,如无状态要求时也可用图号表示,也可将状态代号部分用0000表示。
. Q/MMGS G某某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MMGS G0208—2020 整车及零部件编号标准2020-09-18发布2020-09- 18实施某某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由某某有限公司技研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某某有限公司技研中心归口管理。
本标准由某某有限公司技研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修订人:本标准为2020年*月*日首次发布。
整车及零部件编号标准1 范围通过规范公司产品内部代号编制方法,使其符合企业规范化管理要求,并适应未来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求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三轮车产品整车及零部件的编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T 265-2004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GB/T 15367-2008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两轮车和三轮车零部件名称3 术语和定义车型代号:为区分不同车型而赋予的一个代号,代表唯一的产品类型。
4 职责4.1 公司技研中心负责本标准的修订和解释。
4.2 各部门负责按本标准的规定对产品编号的进行规范。
5 过程方法和要求5.1整车车型代号编制方法整车车型代号由品牌代号+系列代号+规格代号+设计序号+升级代号组成,共计7位数,如图1所示:图1 产品代号结构图5.1.1品牌代号用品牌拼音首位大写字母表示,H代表某某品牌、J代表某某品牌。
5.1.2系列代号用产品系列拼音的一位大写字母表示,代号如表1:表1 产品类型代号5.1.3规格代号用车门数阿拉伯数字代替,代号如表2:表2 规格代号5.1.4设计序号代表该车系产品按设计时间先后产生的机型顺序号,由两位数字构成,首款车为00,后续依次从01-99进行编号(特殊编号可剔除)。
5.1.5 升级代号表示该机型在原有机型整车主要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对外观及配置性能进行升级产生的顺序号,由两位数字构成,从01-99进行编号。
河南新鸽摩托车有限公司技术管理文件Q/JSRG-15-2010取代Q/JSRG-15-2008整车及零部件编码规则版本号:V2.0密级:编制:审核:审定:批准:共享:公司相关部门2010 年 8月7日发布 2010 年8月16日实施河南新鸽摩托车有限公司发布1目的为了正确区分各车型及零部件,便于公司采购、生产、财务、物管以及售后服务的规范、统一,保证产品及零部件的唯一性,制定本企业整车及零部件编码规则。
2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企业的产品及零部件计算机唯一性编码规则,适用于本企业三轮摩托车产品和电动车产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产品中的标准件。
3本标准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是整车产品型号编码规则第二部份是零部件编码规则第一部份整车产品型号编码规则1.三轮摩托车和电动三轮摩托车1.1产品型号代码产品型号代码由:企业(或商标)代号、规格代号、类型代号、设计序号及扩展车型代号组成。
扩展车型代号设计序号类型代号规格代号企业(或商标)代号1.1 .1企业(或商标)代号用企业(或商标)名称中两个汉字的大写汉语拼音首位字母表示。
本公司的产品是“新鸽”,用“XG”表示。
1.1.2 规格代号摩托车用发动机名义排量表示,单位为“ml”,电动车用电机的额定功率表示,单位为“W”。
1.1.3类型代号由两位至四位大写字母组成。
ZH-表示正三轮摩托货车。
ZK-表示正三轮摩托客车。
DZH-表示电动三轮货车。
DZK-表示电动三轮客车。
DQZH-表示轻便电动三轮货车。
DQZK-表示轻便电动三轮客车。
1.1.4设计序号表示企业(或商标)代号、规格代号、类型代号相同的基本型车辆的设计顺序号。
第一次设计可省略,第二次设计用“2”表示,第三次设计用“3”表示,依次类推。
1.1.5扩展车型代号表示在公告车型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不同选装状态下的车型区别,用两位数字表示。
例:XG150ZH-2-02:表示新鸽牌、发动机名义排量为150ML、载货正三轮摩托车、第2代产品、扩展编号为02的车型。
XXXXXXXX企业标准XXXX026-2008摩托车前、后轮辋验收标准2008.01.18发布 2008.02.28 实施XXXX发布前言为了保证本公司摩托车用前后轮辋的生产一致性和质量,特编定这一适合本公司操作的验收标准。
本标准的所有条款都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定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验收标准编写上遵循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
本技术标准由XXXX提出。
本技术标准由XXXX研发部起草。
本技术标准由XXXX研发部归口。
本技术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摩托车前、后轮辋验收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XX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铝合金整体车轮的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和验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XXXX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用铝合金整体车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遵循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T212-199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铝合金整体车轮通用技术条件QC/T211-1996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轻合金车轮试验方法GB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3术语和定义3.1整体车轮指轮辋、轮辐、轮毂均为铝合金制造的整体车轮。
4车轮技术要求4.1外观及表面质量要求4.1.1铸件不允许有影响强度的裂纹、气孔、缩孔及损伤等缺陷存在。
4.1.2轮辋的轮胎装配面及气门嘴孔周围不能有损坏外胎、内胎和气门嘴功能的缺陷存在。
三轮摩托车金属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三轮摩托车金属零部件镀铬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三轮摩托车金属零部件的外观等级分类和标注方法、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三轮摩托车金属零部件(以下简称“零部件” )镀铬。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3911-2008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GB/T 4955-2005 金属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阳极溶解库仑法GB/T 6461-2002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 经腐蚀试验后的试样和试件的评级 GB/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JB/T 6986-1993 铝及铝合金电镀前表面准备方法 Q/PLX 101-2009 摩托车零部件焊接技术条件 3 外观等级分类及标注方法 3.1 外观等级分类外观等级分类及区域划分见表1。
3.2 标注方法镀覆标注方法由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层名称、镀覆层厚度及镀覆层特征5部分组成(见图1)。
3.2.1 基体材料在图样或技术文件中有明确规定时,允许省略。
金属材料用其化学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表示(见表2)。
3.2.2 镀覆方法与镀覆层名称、镀覆层厚度与后处理之间用间隔符号“·”隔开。
表2 基体材料及化学符号13.2.3 镀覆方法电镀用“EP”(及electro plating)表示。
3.2.4 镀覆层名称3.2.4.1 镀覆层名称用镀覆层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3.2.4.2 如镀覆层的金属纯度需表示时,应将其金属纯度列入该金属元素符号后的括号(“( )”)内,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2.4.3 镀覆层由多种镀覆方法形成时,而某镀覆层的镀覆方法不同于最左侧标注的“镀覆方法”,应在该镀层名称的前面标出其镀覆方法符号及间隔符号“·”。
摩托车发动机重要零部件材料与工艺总结1.活塞:常用材料为铸铁和铝合金,铝合金又可分为铝铜合金(Y合金)和铝硅合金(Lo-Ex合金);毛坯加工措施可分为锻造和锻造两种,而锻造铝合金活塞由于其成本低而被一般内燃机广泛使用,但在二冲程柴油机中仍采用铸铁活塞;大量生产时采用金属模锻造,单件生产时则用砂型锻造,最新可采用挤压锻造。
对于摩托车,常用材料为ZL108、ZL109、ZL9、ZL117等,通用旳毛坯加工措施是金属型锻造,且金属模应采用下抽芯模具,而液态模锻工艺是其发展方向,热解决一般采用固溶强化(相称于钢旳淬火)及完全人工时效(T6),也有采用淬火及稳定化回火(T7)旳。
2.活塞销:一般采用20、15CrA或20Mn2等优质渗碳钢,在强化内燃机中可以高档合金钢;其外表面应采用渗碳淬火或表面感应淬火,为提高疲劳强度可采用冷挤压成形法、双面渗碳、氰化或氮化。
对于摩托车,材料一般为低碳合金钢(15Cr、20Cr、20Mn、20CrMo、20CrMnMo),采用热轧圆钢、冷轧或冷拉无缝钢管旳毛坯经冷挤压和温挤压成型,双面渗碳是强化活塞销旳有效措施。
3.活塞环:常用材料为铸铁和钢,铸铁又可分为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钢中如65Mn弹簧钢可用于制造气环;表面解决措施有镀铬、镀锡、喷钼及磷化;加工措施有单体浇铸、靠模加工及热固定法。
对于摩托车,可采用合金铸铁(铬钼、钨合金铸铁)、球墨铸铁及钢(弹簧钢、不锈钢),其他同上。
4.连杆:一般采用中碳钢或合金钢制造,汽车、拖拉机及其她小型内燃机常用45、40Cr、40MnB等中碳钢锻造,其她强化内燃机则用42CrMo、18Cr2Ni4 WA等合金钢,某些小功率内燃机尚有用球墨铸铁制造旳;对于锻钢连杆可采用表面喷丸解决来提高疲劳强度,固定连杆大头盖旳螺栓可用40Cr、35CrNiMo、18Cr2Ni4WA等合金钢。
对于摩托车,可采用45、40Cr、40MnB、20Cr、4 2CrMo、20CrMo等材料经模锻、辊锻或精锻等措施成型,采用辊锻旳时候也可用45钢、冷硬铸铁及球墨铸铁制造。
∙∙o t o m e n∙∙1楼一、摩托车的分类对摩托车的分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国际标准(ISO3833-1977)按速度和重量将摩托车分为两类:两用摩托车和摩托车。
我国摩托车的分类方法,大致上有两种:一种是按排量和最高设计时速,分为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
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工作容积不超过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50公里。
摩托车指发动机工作容积大于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超过50公里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
另一咱是按车轮的数量和位置,分为两轮车、边三轮车和正三轮车三类。
一般习惯上多按用途、结构和发动机型式和工作容积来分类。
如仅将它作业城市内、短距离的代步工具,则选用时速不超过50公里,结构紧凑小巧的微型摩托车或轻便摩托车。
需要经常往返城乡之间,能二人骑乘,宜选用发动机工作容积125~250毫升的普通摩托车。
如行驶的道路条件较差、要求高速行驶或作一般竞赛用,则选用越野摩托车。
二、摩托车的基本组成摩托车由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制动系统和电气仪表设备五部分组成。
摩托车的总体结构及各部件名称。
(一)发动机1、摩托车发动机的特点(1)发动机为二冲程或四冲程汽油机。
(2)采用风冷冷却,有自然风冷与强制风冷两种。
一般机型采用依靠行驶中空气吹过气缸盖、气缸套上散热片带走热量的自然风冷冷却方式。
大功率摩托车发动机为了保证车速较低与未起步行驶前发动机的冷却,采用装风扇和导风罩、利用强制导入的空气吹冷散热片的强制风冷冷却方式。
(3)发动机的转速高,一般在5000转/分以上。
升功率(每升发动机排量所发出的有效功率)大,一般在60千瓦/升左右。
这说明摩托车发动机的强化程度高,发动机外形尺寸小。
(4)发动机曲轴箱与离合器、变速箱设计一体,结构紧凑。
2、机体机体由气缸盖、气缸体和曲轴箱三部分组成,缸盖由铝合金铸造有散热片,新型的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均采用顶置气门、链条传动、顶置凸轮轴结构方式。
气缸体材料以双金属(耐磨铸铁缸套外浇铸铝散热片)为多,以得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摩托车成套散件认定标准60%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摩托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常见的交通工具。
摩托车的各种部件和零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辆完整的摩托车。
然而,在摩托车的制造和维修过程中,有时需要更换某些零部件或进行维修和改装。
这就需要识别和认定摩托车成套散件的标准,以确保安全和质量可靠。
通常,摩托车成套散件的认定标准是指在原有的摩托车结构上,如发动机、车身、底盘等方面,更换了超过60%的零部件,被认定为摩托车成套散件。
换句话说,只有当一辆摩托车的部件替换数量达到或超过总部件数量的60%时,才能被认定为成套散件。
这个标准的制定是合理的。
首先,如果更换的零部件数量较少,那么仍然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摩托车结构和性能,可以认定为同一辆摩托车。
而当更换的零部件数量超过60%时,摩托车的部件比例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属于原有摩托车的结构和性能,需要重新认定为成套散件。
其次,这个标准的制定也可以保证摩托车的质量和安全性。
当更换的零部件数量超过60%时,意味着更多的部件已经被更换,可能会对摩托车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认定为成套散件之前,需要对车辆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摩托车能够安全运行,并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最后,这个标准的制定也可以方便监管和管理。
通过设定明确的标准,可以帮助相关监管部门和机构判断一辆摩托车是否为成套散件。
在维修和改装过程中,只有当摩托车符合成套散件的标准时,才能进行相应的手续和登记,以便监督和管理。
总之,摩托车成套散件的认定标准是指更换零部件的比例达到或超过总部件数量的60%。
这个标准的制定合理并且有其必要性,可以保证摩托车的质量和安全性,并方便监管和管理。
在摩托车制造、维修和改装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这个标准来进行相应的认定和操作,以确保摩托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