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2020年春季《公共财政学》离线考核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单选题)1: 各种公共机关为个人或者企业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所取得的报偿被称为()。
A: 规费
B: 特别课征
C: 特许金
D: 罚款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获得多数选票的那个方案取胜。
A: 民主集中决策制
B: 多数投票决策制
C: 少数服从多数决策制
D: 独裁制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被称为()。
A: 课税对象
B: 税率
C: 纳税人
D: 课税对象的量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产税的是()。
A: 一般财产税
B: 特别财产税
C: 财产转移税
D: 营业税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5: 政府以现金形式直接将财政补贴给了最终受补贴者,其直接效果是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这种补贴方式被称为()。
A: 明补
B: 暗补
C: 实物补贴
D: 票证补贴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税收制度应尽可能地不影响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以保证纳税主体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这被称为()。
A: 灵活性原则
B: 透明性原则
C: 中性原则
D: 纳税能力原则
正确答案: C。
春季公共财政学期末考核答案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期末作业考核《公共财政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 纯公共物品答:纯公共物品有两个特征:第一,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受益不会增加任何成本。
第二,非排他性,即要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
2. 财政收入答:所谓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3. 消费税答: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统称。
4. 外部性答:许多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不予考虑,成为外部化了的成本或收益,这就是外部性。
5. 财政投资答:财政投资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6.横向公平答: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1.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什么?答: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2.公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当政府职能日益扩大,仅凭税收不能满足开支以至出现赤字时,它就必须举债;二是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
3.财产课税主要包括哪些税种?答:财产课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
财产税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财产转移税。
4.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项目主要包括什么?答:有两种主要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公共援助项目——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救济;社会保险——向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业者和病人提供保险金。
5.为什么在有些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还要干预市场?答:第一,竞争性市场可能无法产生社会满意的收入分配。
第二,有人认为,即使拥有完全信息的个人,也不能对他们消费的产品做出很好的判断,这样政府强迫人们消费某些物品(称为有益物品)就有了理论依据。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行政管理”《公共财政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项目主要包括()。
A.国防B.教育C.科学技术D.医疗卫生E.投资2.社会保障税是作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来源,以纳税人的工资和薪金所得作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收。
()A.错误B.正确3.所得课税主要包括()。
A、消费税B、个人所得税C、企业所得税D、社会保障税4.财政投资的股份投资方式,即财政投资作为投资方之一,与其他投资主体一起,通过购买股票或合资,共同参与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
()A.正确B.错误5.好税制的特征包括经济效率、灵活性、政治责任、体现公平。
()A、错误B、正确6.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被称为()。
A.公有物品B.公共物品C.私有物品D.集体物品7.税收制度应尽可能地不影响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以保证纳税主体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这被称为()。
A、灵活性原则B、透明性原则C、中性原则D、纳税能力原则8.政府应该干预,因为它比个人更了解什么是最佳利益,这种观点被称作父爱主义。
()A、错误B、正确9.经济学家所说的经济效率指的是什么?10.减征部分税款被称为()。
A.减税B.免税C.附加D.加成11.税收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A.营业课税B.商品课税C.所得课税D.财产课税12.纳税人的违章行为通常包括()。
A.偷税B.欠税C.抗税D.骗税13.基础产业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私人部门往往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介入,需要由国家财政投资提供资金。
()A.正确B.错误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好税制特征的是()。
A.经济效率B.均等性C.政治责任D.体现公平15.对非竞争性产品收费会阻止一些人享受该产品,但事实上即使他们消费也不会增加成本,不让他们消费对社会来说产生了福利损失。
()A、错误B、正确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社会保险税的资金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受保人与投保人有对称性,社会保障收入可以根据所交纳的社会保险税按一定比例计算出来。
《公共财政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A. 资源配置B. 收入分配C. 经济稳定与发展D. 社会保障答案:D2. 以下哪种税收属于直接税?()A. 增值税B. 企业所得税C. 消费税D. 车辆购置税答案:B3. 以下哪个不属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A. 税收B. 非税收入C. 国有资本经营收益D. 外国援助答案:D4. 以下哪种支出属于政府购买性支出?()A. 社会保障支出B. 教育支出C.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D. 对外援助支出答案:C5. 以下哪个不属于我国财政支出的一般性原则?()A. 公平原则B. 效益原则C. 稳定原则D. 合理性原则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答案: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包括:(1)资源配置:政府通过税收、非税收入等手段,筹集财政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实现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2)收入分配:政府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经济运行,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
2. 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答案: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1)强制性:税收是政府依据法律强制征收的,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
(2)无偿性:税收是政府向纳税人征收的,不直接为纳税人提供相应的对价。
(3)固定性:税收的征收标准和税率由法律规定,具有相对稳定性。
3. 简述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
答案:我国财政支出分为以下几类:(1)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等。
(2)转移性支出:政府将收入从一部分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的支出,如社会保障、扶贫等。
(3)债务支出:政府用于偿还债务的支出。
(4)其他支出:如对外的援助、捐赠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财政政策在经济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财政政策在经济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总需求: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影响社会总需求,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期末作业考核《税法》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税收概念答: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课征,是一种财政收人的形式。
2.超额累进税率答:超额累进税率是根据课税客体数额的不同级距规定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纳税人的课税客体数额按照不同的等级税率计税。
3.法定增值额答:所谓法定增值额,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政策需要,在其增值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增值额。
4.劳务报酬所得答: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独立从事非雇用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
5.契税答: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税法解释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1)实质课税原则 (2)有利于纳税人原则2.增值税有哪些作用?答:(1)税收具有中性,不会干扰资源配置。
(2)有利于保障财政收人的稳定增长。
(3)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
由于只对增值额征税,避免了重复征税的因素,且出口环节实行零税率。
(4)具有相互钩稽机制,有利于防止偷漏税现象的发生3.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项目包括哪些?它们的税率是如何规定的?答: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等项目。
个人所得税法区别各种所得项目,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税率,在税率形式上既有超额累进税率,也有比例税率,具体规定如下:(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也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东师2020年春季《税法》离线考核参考答案离线考核《税法》东北师大2020年春季离线考核参考答案试读1页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税收概念答: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规范形式。
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税收是以实现国家公共财政职能为目的,基于政治权力和法律规定,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非罚与不直接偿还的金钱课征,是一种财政收人的形式。
2.超额累进税率答:超额累进税率是指把同一计税基数划分为相应等级,分别适用各等级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各等级税额之和才是应纳税额。
超额累进税率是根据课税客体数额的不同级距规定不同的税率,对同一纳税人的课税客体数额按照不同的等级税率计税。
3.法定增值额答:所谓法定增值额,是指各国政府根据各自的国情、政策需要,在其增值税法中明确规定的增值额。
法定增值额是“理论增值额”的对称。
指增值额。
在理论增值额的基础上,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选用的增值税类型,对作为增值税计税依据的增值额计算范围都作出了具体的税法规定。
根据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增值额,称为法定增值额。
法定增值额与理论增值额没有质的区别,但一般有量的差别,法定增值额可以大于或小于理论增值额。
4.劳务报酬所得答: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独立从事非雇用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征税对象之一。
即个人从事设计、装演、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济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5.契税。
期末作业考核《公共事业管理》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8分,共40分。
)1.公共产品答: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公共物品是指不具有消费上的排他性与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区别的标准就是是否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2. 非政府组织答:即非营利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
与政府组织相较,非政府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非政府组织主要是非营利的院校、社区学校、医院、研究所、基金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等。
3. 准公共产品答: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4. 科技事业管理的前瞻性原则答:科技事业管理的前瞻性原则,是指科技管理机构要对科技发展的趋势有充分的估计,发挥科技情报和科技预测的作用,密切跟踪科技发展新动向。
5.区域卫生规划答:区域卫生规划是指按区域人口卫生服务需求及卫生资源可供量设置医疗卫生机构,以避免盲目发展或发展不足,使卫生资源配置合理。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为什么说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答: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因为:第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是因为:a.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能否认识以及对公共事业产品可能有的生产和提供方式的认识和把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离线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6分。
)
1. “看不见的手”
答: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的《国富论》中说明竞争和利润动机将导致个人在追逐个人利益时能满足公共利益的要求,市场机制像“看不见的手”引导经济以最可行的方式进行生产。
2. 公共财政消耗性支出
答:消耗性支出是政府各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性支出,这些支出通常可以获得相应的商品与劳务。
3. 税收的归宿
答:税收负担经转嫁后最终的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4. 帕累托改进
答:如果经济上可以在不减少某人效用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而提高其他人的效用,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改进。
5. 阿罗不可能定理
答: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6.公债
答:公债是政府以信用形式从社会上吸收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满足其他财政需要的—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