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小区采暖热负荷计算书
- 格式:doc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36
供暖热负荷计算范文一、引言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人们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供暖热负荷计算是决定供暖系统参数和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在提供舒适室内温度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
本文将通过对建筑物的供暖热负荷进行计算,以作为供暖系统设计的参考。
二、建筑物基本信息建筑物类型:多层办公楼楼层高度:20米建筑物朝向:南北向墙体材料:砖混结构外墙保温材料:挤塑板窗户类型:双层中空玻璃屋顶保温材料:保温棉地板材料:混凝土一楼地板面积:5000平方米地下室地板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环境温度:-10℃三、供暖热负荷计算1.建筑物尺寸热负荷计算建筑物尺寸热负荷是建筑物外壳对流失热量的计算。
根据建筑物的朝向、墙体、窗户、屋顶和地板的材料及保温情况,可以求得建筑物尺寸热负荷。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Q = Qw + Qr + Qf + Qroof + Qfloor其中,Q为建筑物尺寸热负荷,Qw为墙体传热量,Qr为窗户传热量,Qf为地板传热量,Qroof为屋顶传热量,Qfloor为地板传热量。
2.供暖热负荷计算Qs=Q+Qh+Qp其中,Qs为供暖热负荷,Q为建筑物尺寸热负荷,Qh为人体产热量,Qp为设备产热量。
3.供暖热负荷计算结果经过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了建筑物的供暖热负荷。
具体数值如下:四、结论通过对建筑物供暖热负荷的计算,我们得到了该建筑物的供暖热负荷。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供暖系统的参数和设计方案,以保证建筑物在冬季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并降低能源消耗。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提供的供暖热负荷计算范文仅作为参考,并不包含所有可能的计算因素。
实际的供暖热负荷计算需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情况进行。
某住宅楼热负荷计算书1(二)引言概述:该文档旨在针对某住宅楼的热负荷进行详细计算。
通过计算,可以准确评估楼宇的热负荷情况,为合理设计和选择供热设备提供依据。
本文将按照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一、建筑物结构与材料分析:1. 分析建筑物的外墙材料,包括砖混结构、玻璃幕墙等。
2. 研究建筑物的墙体厚度、保温层等参数,以确定墙体的隔热性能。
3. 分析建筑物的屋面结构和材料,考虑热阻和隔热性能。
二、室内空间分区与面积计算:1. 根据建筑平面图,将建筑物分区,如客厅、卧室、浴室等。
2. 计算每个区域的面积,包括墙面积、天花板面积、地面积等。
3. 考虑不同区域的传热特性,如墙面的传热系数、窗户的热传输等。
三、人员与照明设备负荷计算:1. 通过建筑物的功能特点和设计人数,计算人员的热负荷。
2. 考虑各个区域的照明设备功率,计算照明设备的热负荷。
3. 结合人员活动情况和照明使用时间,确定合理的热负荷计算方法。
四、热负荷计算及分析:1. 利用建筑物的热传导方程,计算墙体、屋面和窗户等垂直建筑构件的热负荷。
2. 根据区域的传热性质和面积,计算室内外传热量的热负荷。
3. 考虑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修正。
五、热负荷结果与总结:1. 综合分析建筑物各方面的热负荷计算结果,得出总体热负荷数据。
2. 根据计算结果,评估建筑物的供热设备需求,确定合理的供热方案。
3. 总结热负荷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提出改善建议,为建筑物的能效提高提供参考。
总结:本文档以某住宅楼热负荷计算为主题,按照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的格式,从建筑物结构与材料分析、室内空间分区与面积计算、人员与照明设备负荷计算、热负荷计算及分析以及热负荷结果与总结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全面计算与分析,可以为合理设计和选择供热设备提供科学依据。
采暖负荷计算书134室内计算温度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n tw'传热系数房间名称维护结构名称m^2W 面积K ℃℃3.4925618-8卧室1北外墙 6.86 1.55 北外窗 2.1西外墙12.04 1.5518-818-818-8阳台(2个)北外墙3.5 1.55北外窗 1.68 3.4918-818-8厨房(餐厅)北外墙 6.51 1.55东外墙12.04北外窗2.313.4918-81.5518-81.5518-8厨房1北外墙 4.48 1.55西外墙8.68北外窗1.68 3.4918-818-818-8阳台(3个)北外墙2.898 1.55北外窗 4.53.4918-8-8卫生间(3个)北外墙3.82 1.55北外窗 1.08 3.4918-81.551818-8卧室2(2)北外墙 6.86 1.55西外墙 1.68北外窗2.13.4918-818-818-8 北外墙 6.86 1.55北外窗2.13.4918-8卧室3(2)东外墙 1.68 1.5518-81.5518-8 厨房2(2)北外墙4.48 1.55东外墙8.68北外窗1.68 3.4918-818-818-8厨房3 北外墙 6.51 1.55西外墙12.04北外窗2.313.4918-818-81.55东外墙1.4 1.551.5518-8厨房4 北外墙5.6 1.55西外墙12.04北外窗1.96 3.4918-818-818-818-8 卧室4 北外墙6.31.55东外墙12.04北外窗2.13.4918-818-83.49南外墙 1.68 1.551.5518-8 卫生间西北外墙 1.68 1.55西外窗0.825西外墙7.295 1.5518-818-818-83.49南外墙1.681.5518-8 卫生间东北外墙 1.68 1.55东外窗0.825东外墙7.295 1.5518-818-818-8南18-8西外墙14 1.5518-8 卧室1西外墙14 1.55南外窗 5.76南外墙3.48 1.5518-818-8书房(5)南外墙5.44 1.553.4918-8南外窗 2.4 3.4918-81.55南外墙5.965 1.5518-8 客厅1(3)西外墙 2.794 1.55东外墙 3.934西外窗 1.14 3.4918-818-818-8-8南外窗 5.795 3.4918 客厅2(3)西外墙3.934 1.5518-8-8东外窗1.14 3.4918东外墙2.794 1.5518-8-8南外墙5.965 1.5518南外窗 5.795 3.4918-8-8卧室294)南外墙5.558 1.55南外窗 3.682 3.4918-83.491818-8卧室3东外墙14.84 1.55南外窗 5.76南外墙4.32 1.5518-818-8一层地面 1291.680.47地面 453.070.07地面 2259.680.2318-818-8地面 3227.680.1218-818-8910111213Q'室内外温差温差修正系数基本耗热tn-tw'a耗热量修正围护结构风向修正后朝向Xcm Xf Q"℃Q 78W 261261276.458-5%485.212-5%0181.0263624.68760262.635190.554-5%0181.0263261261261141.05-5%152.4432-5%0144.821278.81850133.9975261261262.353-5%209.6094-5%0199.1289771.030249.2354339.6484-5%0322.666260.7261261180.544-5%152.4432-5%0144.821 548.95750171.5168244.8628-5%0232.6197260.7261261116.7894-5%408.33-5%0387.9135498.86340110.9499261261153.94697.9992-5%093.09924239.3479-5%0146.2487261261276.458-5%190.554-5%0181.0263507.98020262.635167.704-5%064.318826126126 1276.458-5%190.554-5%181.02630262.6351679.49767.704-5%064.3188261261 261180.544-5%152.4432-5%0144.821798.19290171.5168244.8628-5%0232.6197260.7261 261262.353-5%209.6094-5%0199.1289771.03030249.23540322.666260.7339.6484-5%261 261225.68-5%177.8504-5%0168.9579759.61890214.396339.6484-5%0322.666260.756.42-5%053.599 261261 261253.89-5%190.554-5%0181.0263883.17320241.19550460.9514261485.212-5%261 26167.704-5%293.9885-5%0279.2891468.8886064.318874.8605-5%071.11748261054.1632 26167.704-20%261 26167.704-5%293.9885-5%0279.2891468.8886064.318874.8605-5%071.1174826167.704-20%054.1632 261261564.2-5%0535.99261261564.2-5%140.244-20%0112.19521066.3150535.990418.1299261522.6624-20%219.232-20%0175.38562610174.2208349.6064217.776-20%261261261112.5982-5%103.4436-5%098.27142968.83510106.9683158.5402-5%0150.6132261240.3895-20%0192.3116261261525.8383-20%0420.670626150.6132968.83511158.5402-5%01261103.443626112.5982-5%0106.9683-5%098.271421261240.389526525.8383-20%0420.6706-20%0192.3116261261223.9874334.1047-20%0267.2837446.4737-20%0179.1899261261598.052-5%174.096-20%0139.27681125.5560568.1494522.6624-20%0418.12992613564.33003564.332611552.886001552.88626 15908261710.361600710.361626196.587496.58741415冷风渗透冷风入侵W W11.83010.608012.444010.608015.58.568011.83211.8320 11.8320 11.8320 11.8320 11.8323.020 1.130 11.825.4012.6######0 6.20 0 16.2170。
引言概述:本文旨在对某住宅楼的热负荷进行计算。
热负荷计算是对建筑物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工作状态下所需热量的评估,以便设计合适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准确的热负荷计算可以帮助设计师合理选择设备,并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能源效益。
正文内容:【大点1:建筑物尺寸与结构】1.1建筑物平面尺寸测量和记录1.2建筑物立面尺寸测量和记录1.3建筑物结构材料和厚度分析1.4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的保温情况分析1.5建筑物窗户的数量、尺寸和材料分析【大点2:室内热负荷计算】2.1建筑物室内空间的分类和分区2.2室内空间的长、宽、高测量和记录2.3室内空间的墙面、地板和天花板的热传导系数计算2.4人员、照明、设备和电器的热负荷计算2.5室内空间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大点3:室外环境影响因素考虑】3.1建筑物所处地区的气象数据收集和分析3.2太阳辐射、风向和风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3.3地表温度和地下水温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3.4室外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露点温度的计算3.5室外环境对室内热负荷的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大点4:热负荷计算方法】4.1热负荷计算基础理论的概述4.2热负荷计算的常用方法和标准4.3传导、对流和辐射的热传递计算方法4.4室内空间的温度分布和热负荷分布的计算4.5夏季和冬季热负荷计算的示例和结果分析【大点5:热负荷计算结果的应用】5.1热负荷计算结果的总结和分析5.2热负荷计算结果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5.3热负荷计算结果对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的影响5.4热负荷计算结果对建筑能效的评估和改进的意义5.5热负荷计算结果的应用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某住宅楼热负荷计算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建筑物尺寸与结构、室内热负荷、室外环境影响因素、热负荷计算方法以及热负荷计算结果的阐述,可以确保热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热负荷计算的结果对建筑设计、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以及建筑能效评估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住宅采暖热负荷计算下面以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的住宅为例分析某地区的一般采暖热负荷计算方法:1. 某市的气象资料(以北京为例):纬度:北纬40°49′冬季采暖室外日平均温度≤8℃的天数:140天冬季日平均温度≤8℃期间的平均温度:-6.2℃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6m/s2.根据人体的舒适性条件选择室内设计温度:18℃3.根据围护结构特点选择和计算的传热系数K:外墙:K1=1/(Rn+Rλ+Rw)其中查表知Rn=0.115m2K/wRw=0.04 m2K/wRλ=0.76 m2K/w (按空心砖墙450毫米,外抹水泥砂浆,内粉刷白灰)K1=1/(0.115+0.04+0.76)=1.09 w/ m2K当室内外温差为24.2℃时为防止结露,外墙的最大传热系数为1.47w/ m2K,因此,取K1=1.09 w/ m2K外窗(双层钢窗):传热系数K2=3.3w/ m2K外门(单框木门):传热系数K3=4.65 w/m2K4.计算的基本传热量和附加耗热量因建筑平面图不详,故取正方形模型计算各部分面积,房间层高取3米。
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房间各部分面积如下(外墙面积按总墙面积的50%计算):外墙:F1=10*4*3*0.5*0.7=42 m2外窗:F2=10*4*3*0.5*0.3=18 m2外门:F3=2 m2Q1=K1*F1*(tn-tw)=1.09*42*(18+6.2)=1108wQ2=K2*F2*(tn-tw)=3.3*18*(18+6.2)=1437wQ3=K3*F3*(tn-tw)=4.65*2*(18+6.2)=225w5.计算加热渗入空气所需的热量(换气次数法)Q4=0.278*C*V*N*ρ*(tn-tw)C:冷空气比热容,取C=1kJ/kg.KV:建筑物体积,V=100*3=300m3N:换气次数,取N=1次/小时ρ;冷空气密度,1.35kg/ m3Q5=0.278*1*100*3*1*1.35*(18+6.2)*1000/3600=757w6.求出房间采暖系统的热负荷Q=Q1+Q2+Q3+Q4=1108+1437+225+757=3527w注:对于一个标准层的房间,因上下楼层及邻室均为采暖房,故可不考虑楼板及内墙的散热量,对于底层和层,其热负荷会稍高,建议在地面及屋顶作保温处理。
3.1.0供暖房间热负荷计算表说明采暖房间热负荷计算1 电算表格编制说明1.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值按下式计算∑++wn αα/1R /11K =[W/(m 2·℃)](1.1)式中n α ——内表面换热系数[W/(m 2·℃)];w α ——外表面换热系数[W/(m 2·℃)];ΣR——各层热阻之和(m 2·℃/W),其中:各层建筑材料热阻R=δ/(b·λ),δ为材料层的厚度(m),b 为材料层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W/(m·℃)];封闭空气间层的热阻k R 按其厚度和方向取值,详见《措施》表11.2.3-4。
1.2 房间采暖热负荷M Q Q ?+?=h f w 21q Q )+(αα (1.2)式中 Q ——房间热负荷(W);Q w ——房间围护结构热负荷(W),见1.3条; Q f ——门窗冷风渗透热负荷(W),见1.4条;α1 ——热源修正系数;α2 ——分户计量住宅户内间歇采暖修正系数;q h ——分户计量住宅通过户间楼板和隔墙的单位面积平均传热量(W/m 2);M ——房间净面积(m 21.3 房间围护结构热负荷Q w 应按下式计算:[]Η?+=∑m w nq t tK F Q θβα)n iiw ((W)(1.3)式中 K i ——各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 2·℃)]; F i ——各项围护结构的面积(m 2); t n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t wn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当计算采暖房间与相邻房间的传热量时,为相邻房间的计算温度;α——外围护结构的朝向修正系数或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β——风力修正系数,取β=1;θ——外门开启附加率; q m ——外门基本耗热量(W)H ——房间(不含楼梯间)高度修正系数。
1.4 门窗冷风渗透热负荷Q f 按下式计算:)(28.0f wn n wn p t t L C Q =ρ (W)(1.4)式中 L ——渗入冷空气量 (m 3/h),按1.5或1.6条确定;C P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 P =1 kJ/(kg ·℃);ρwn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kg/m 3),t wn =-9℃时,ρwn =1.336kg/m 3;t n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t wn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1 采暖期内的热负荷计算以济南地区某办公楼为例,根据规范规定,民用建筑供热指标取45~70W/ m2,取建筑热负荷指标50W/m2。
采用地板辐射采暖其热负荷等于常规负荷值乘以系数0.9~0.95[1]。
则采暖设计热指标:q¹=W/ m2由于上述设计热指标是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计算出来的,计算采暖期的耗热量时,应该将其折算成面积平均热指标(即建筑耗热量指标)。
可以采用下式进行计算[1]:(1)式中,——面积平均热指标(W/ m2);——室内计算温度(℃),这里按18℃计;——月平均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济南地区为-7℃。
根据平均热指标,按照各个月的平均温度可以得出采暖期内各月的月平均面积热指标,进而算出每个月的采暖热负荷及采暖期内的总负荷,如表1所示。
根据详细热工计算,可将热负荷换算成水量,列于表1。
g/s (2)式中:——采暖系统热负荷指标, W/m2;——水的平均定压比热容,4.18KJ/(kg·K);——采暖供回水温度差(℃),低温地板采暖供回水温差为8~15℃,这里暂取10℃。
表1 采暖期内各月的采暖热负荷说明:假定太阳能集热器每天运行9小时。
2 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量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器的热量平衡方程式,其总集热量等于有效太阳得热量减去热量损失,数学表达式为:(3)式中,——闷晒水量(kg);——T1~T2范围内水的平均定压比热容,=4.18 KJ/(kg·K);——水的初始温度(℃);——水的终止温度(℃);——玻璃管的太阳透射率;——吸收涂层的太阳吸收率;——累积太阳辐照量(KJ/m2);——集热管采光面积(m2);——T1~T2范围内水的平均热损系数(W/m·K);——累积辐照时间(h);——散热面积(m2)。
则一根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日产热水量的计算式为:(4)式中取采暖期日平均累积太阳辐照量(KJ/m2·d)根据太阳能厂家提供的样本及其他资料,以上公式中的性能参数取以下值:=0.88, =0.9, =0.062 m2, =0.9 W/m2, =0.137 m2。
冷热负荷计算书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计算书 项目概况建筑1.1 建筑信息1.2 规定指标检查1.2.1 体形系数建筑体形系数:1.2.2 规定性指标检查结果建筑物体形系数不满足标准要求;规定性指标不能全部满足,需要进行权衡判断。
设计软件:浩辰暖通工程设计软件鉴定信息: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评估证书 建科评[2009]062号 计算依据1.3 外墙、架空楼板或屋面1.3.1 热负荷 a) 基本耗热量:()α⨯-⨯⨯=w n j t t F K Q()j Q ——温差传热耗热量,WK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 2·℃) F ——外围护结构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 w t ——室外设计温度,℃α——温差修正系数b) 附加耗热量:()()()jan fg lang f ch j Q Q βββββ+⨯+⨯+++⨯=1111()1Q ——附加耗热量,Wch β——朝向修正系数 f β——风力修正系数lang β——两面外墙修正fg β——房高附加,)4(02.0-⨯=h fg β,最大值不超过15% jan β——间歇附加1.3.2 冷负荷 a) 冷负荷()n t t F K Q -∆+⨯⨯=-εττ()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K ——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 2·℃) F ——外围护结构面积,m 2T -τ——温度波的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外侧的时刻,hετ-t ——作用时刻冷负荷计算温度,℃∆——负荷温度的地点修正值,℃n t ——室内设计温度,℃1.4 外窗1.4.1 热负荷 a) 基本耗热量()α⨯-⨯⨯=w n j t t F K Q ()j Q ——基本耗热量,WK ——外窗传热系数,W/(m 2·℃) F ——外窗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 w t ——室外设计温度,℃α——温差修正系数b) 附加耗热量()()()()gc jan fg m lang f ch j Q Q βββββββ+⨯+⨯+⨯++++⨯=11111()1Q ——附加耗热量,Wch β——朝向修正系数 f β——风力修正系数lang β——两面外墙修正m β——窗墙面积比过大修正,当窗墙面积比大于1:1时,取m β=10% gc β——高层建筑外出窗的风力修正fg β——房高附加,)4(02.0-⨯=h fg β,最大值不超过15% jan β——间歇附加c) 冷风渗透耗热量()w n w p t t V C Q -⨯⨯⨯⨯=ρ278.02()2Q ——冷风渗透耗热量,Wp C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g·℃)w ρ——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3 V ——渗透冷空气量,m 3/h1.4.2 冷负荷a) 温差传热冷负荷()n t t F K Q -+⨯⨯⨯=δαττ()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K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W/(m 2·℃) α——窗框修正系数τt ——计算时刻冷负荷温度,℃δ——地点修正系数b) 辐射形成的冷负荷i. 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ττw d g J X X F Q ⨯⨯⨯=()ii. 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ττn z d g J X X X F Q ⨯⨯⨯⨯=()iii. 外窗只有外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d g w w X X J F F J F Q ⨯⨯⨯-+⨯=011τττ()iv. 外窗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设施的冷负荷()[]z d g n n X X X J F F J F Q ⨯⨯⨯⨯-+⨯=011τττ()τQ ——计算时刻辐射冷负荷,W g X ——窗的构造修正系数d X ——地点修正系数τw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z X ——内遮阳系数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1F ——窗口受到太阳照射时的直射面积,m 20τw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 0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1.5 外门1.5.1 热负荷 a) 基本耗热量()α⨯-⨯⨯=w n j t t F K Q ()j Q ——基本耗热量,WK ——外门传热系数,W/(m 2·℃) F ——外门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 w t ——室外设计温度,℃α——温差修正系数b) 附加耗热量()()()jan fg lang f ch j Q Q βββββ+⨯+⨯+++⨯=1111()1Q ——附加耗热量,Wch β——朝向修正系数 f β——风力修正系数lang β——两面外墙修正fg β——房高附加 jan β——间歇附加c) 冷风渗透耗热量()w n w p t t V C Q -⨯⨯⨯⨯=ρ278.02()2Q ——冷风渗透耗热量,Wp C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g·℃)w ρ——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3 V ——渗透冷空气量,m 3/hd) 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冲入冷风量”时基本耗热量附加”时参考表对应值,“外门33Q Q Q j (表)()oR p o t t c M Q -⨯⨯⨯= 1000'3 (参考新风热负荷计算公式) 1.5.2 冷负荷a) 玻璃外门温差传热冷负荷()n t t F K Q -+⨯⨯⨯=δαττ()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K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W/(m 2·℃) α——窗框修正系数τt ——计算时刻冷负荷温度,℃δ——地点修正系数b) 玻璃外门辐射形成的冷负荷i. 外门无任何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ττw d g J X X F Q ⨯⨯⨯=()ii. 外门只有内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ττn z d g J X X X F Q ⨯⨯⨯⨯=()iii. 外门只有外遮阳设施的辐射冷负荷()[]d g w w X X J F F J F Q ⨯⨯⨯-+⨯=011τττ()iv. 外门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设施的冷负荷()[]z d g n n X X X J F F J F Q ⨯⨯⨯⨯-+⨯=011τττ()τQ ——计算时刻辐射冷负荷,W g X ——门的构造修正系数d X ——地点修正系数τw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z X ——内遮阳系数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门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1F ——门受到太阳照射时的直射面积,m 20τw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门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0τn 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门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m 2c) 非玻璃外门冷负荷()n t t F K Q -∆+⨯⨯=-ξττ()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ξτ-t ——作用时刻冷负荷计算温度,℃∆——负荷温度的地点修正值,℃1.6 内墙、内窗、内门或中间楼板1.6.1 热负荷 a) 温差计算法 b) 温差修正法()α⨯-⨯⨯=w n t t F K Q()K ——内围护的传热系数,W/m 2·℃ F ——内围护面积,m 2 t ∆——邻室温差,℃n t ——室内设计温度,℃ w t ——室外设计温度,℃α——温差修正系数c) 热负荷输出值分两种情况:i. “邻间不等温”时,Qii. “户间传热”时,温差传热概率⨯Q 1.6.2 冷负荷a) 邻室通风良好时内窗冷负荷()n t t F K Q -+⨯⨯⨯=δαττ()τQ ——计算时刻冷负荷,Wα——窗框修正系数K ——窗玻璃的传热系数,W/m 2·℃ F ——面积,m 2n t ——室内设计温度,℃ τt ——计算时刻冷负荷温度,℃δ——地点修正系数b) 邻室通风良好时内墙、内门或中间楼板冷负荷()n wp t t F K Q -⨯⨯=()Q ——计算时刻冷负荷,Wwp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c) 邻室有发热量时冷负荷()n ls wp t t t F K Q -∆+⨯⨯=()wp t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ls t ∆——邻室温升,℃1.7 地面1.7.1 热负荷 a) 地带法第一地带热负荷()w n t t F K Q -⨯⨯=111 第二地带热负荷()w n t t F K Q -⨯⨯=222 第三地带热负荷()w n t t F K Q -⨯⨯=333 第四地带热负荷()w n t t F K Q -⨯⨯=4444321Q Q Q Q 、、、——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地带的热负荷,W4321K K K K 、、、——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地带的传热系数,W/m 2·℃4321F F F F 、、、——分别是第一、二、三、四地带的面积,m 2b) 平均传热系数法()w n pj t t F K Q -⨯⨯=()pj K ——地面平均传热系数,W/m 2·℃1.8 人体1.8.1 冷负荷冷负荷=(显热冷负荷+潜热冷负荷)×人员在室率a) 显热冷负荷T X q n Q -⨯⨯⨯=ττϕ1()τQ ——计算时刻显热冷负荷,Wϕ——群集系数n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1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τ——计算时刻,hT ——人员进入空调区的时间,hT X -τ——T -τ时刻人体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b) 潜热冷负荷2q n Q ⨯⨯=ττϕ ()τQ ——潜热冷负荷,Wτn ——计算时刻空调区内的总人数2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1.8.2 湿负荷湿负荷=人体散湿量×人员在室率a) 人体散湿量g n D ⨯⨯⨯=ττϕ001.0 ()τD ——人体散湿量,kg/hg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散湿量,g/h1.9 新风1.9.1 热负荷()o R p o o h t t c M Q -⨯⨯⨯= 1000. 《暖通空调》(2-26)oh Q. ——空调新风热负荷,W oM ——新风量,kg/s p c ——空气的定压比热,取kg·℃R t ——冬季空调室内空气的计算温度,℃ o t ——冬季空调室外空气的计算温度,℃1.9.2 冷负荷冷负荷=新风逐时使用率⨯o c Q . ()Ro o o c h h M Q -⨯⨯= 1000. 《暖通空调》(2-25)o c Q . ——空调新风冷负荷,W oM ——新风量,kg/s o h ——夏季空调室外空气的焓值,kJ/kgR h ——夏季空调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1.9.3 湿负荷湿负荷=新风逐时使用率⨯sh W()n w sh d d G W -⨯'⨯=001.0 《全国……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3)sh W ——新风湿负荷,kg/hG '——新风量,kg/hw d ——室外空气含湿量,g/kgn d ——室内空气含湿量,g/kg1.10照明1.10.1 冷负荷冷负荷=各种类型照明灯具冷负荷之和×照明使用率a) 白炽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T X N n Q -⨯⨯=ττ1()b) 镇流器在空调区之外的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T X N n Q -⨯⨯=ττ1()c) 镇流器在空调区之内的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T X N n Q -⨯⨯⨯=ττ12.1()d) 安装在空调房间吊顶玻璃罩之内的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T X N n n Q -⨯⨯⨯=ττ01 ()τQ ——灯具形成的冷负荷,W1n ——同时使用系数N ——灯具的安装功率,Wτ——计算时刻,h T ——开灯时刻,hT X -τ——T -τ时刻灯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0n ——考虑玻璃反射及罩内通风情况的系数1.11设备1.11.1 冷负荷冷负荷=设备显热形成冷负荷×设备使用率a) 电热设备的散热量N n n n n q s ⨯⨯⨯⨯=4321()s q ——电热设备散热量,W1n ——同时使用系数2n ——安装系数 3n ——负荷系数4n ——通风保温系数N ——电热设备总安装功率,Wb) 电动机和工艺设备均在空调区内的散热量ηNn n n q s ⨯⨯⨯=321 ()N ——电动设备总安装功率,Wη——电动机效率c) 只有电动机在空调区内的散热量()ηη-⨯⨯⨯⨯=1321N n n n q s ()d) 只有工艺设备在空调区内的散热量N n n n q s ⨯⨯⨯=321()e) 办公设备类型数量可以确定时的散热量∑=⋅=Pi i a i s q s q 1.()P ——设备的种类数i s ——第i 类设备的台数i a q .——第i 类设备的单台散热量,Wf) 设备显热形成的冷负荷T s X q Q -⨯=ττ()s q ——所有设备的显热散热量之和,WT X -τ——T -τ时刻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1.12渗透空气1.12.1 冷负荷a) 渗透空气形成的全热冷负荷()n w q h h G Q -⨯⨯=28.0 ()q Q ——全热冷负荷,WG ——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空气总量,kg/hw h ——室外空气焓值,kJ/kgn h ——室内空气焓值,kJ/kg1.12.2 湿负荷a) 渗透空气形成的湿负荷()n w d d G D -⨯⨯=001.0()D ——渗透空气形成的湿负荷,kg/hG ——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空气总量,kg/hw d ——室外空气含湿量,g/kgn d ——室内空气含湿量,g/kg1.13食物1.13.1 冷负荷冷负荷=()逐时就餐率⨯+τQ Qa) 显热冷负荷ϕτ⨯⨯=n Q 9()b) 潜热冷负荷ττD Q ⨯=700()1.13.2 湿负荷湿负荷=逐时就餐率⨯τDττϕn D ⨯⨯=012.0()τn ——计算时刻就餐总人数ϕ——群集系数τn ——计算时刻的就餐总人数1.14水面蒸发1.14.1 冷负荷冷负荷=水面蒸发发生率⨯τQa) 水面蒸发形成的潜热冷负荷ττD r Q ⨯⨯=28.0()1.14.2 湿负荷湿负荷=水面蒸发发生率⨯τDa) 水面蒸发散湿量g F D ⨯=ττ()τF ——计算时刻的蒸发表面积,m 2g ——水面的单位蒸发量,kg/(m 2·h ) r ——冷凝热,kJ/kg1.15水流1.15.1 湿负荷湿负荷水流发生率⨯Ga) 水分蒸发量()γ211t t c G G -⨯⨯=《全国……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1G ——流动的水量,kg/h c ——水的比热,kg·K1t ——水的初温,℃ 2t ——水的终温,℃γ——水的汽化潜热,平均取2450kJ/kg1.16化学1.16.1 冷负荷冷负荷=化学反应发生率⨯Qa) 化学反应全热散热量6.321qG n n Q ⨯⨯⨯=《全国……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1)Q ——化学反应的全热散热量,W 1n ——考虑不完全燃烧的系数,可取2n ——负荷系数,实际燃料消耗量与最大燃料消耗量之比G ——每小时燃料最大消耗量,m 3/hq ——燃料的热值,kJ/m 31.16.2 湿负荷湿负荷=化学反应发生率⨯Wa) 散湿量w G n n W ⨯⨯⨯=21《全国……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1)W ——化学反应的散湿量,kg/hw ——燃料的单位散湿量,kg/m 31.17 房间冷风渗透耗热量1.17.1 缝隙长度法计算 a) 详见外窗、外门 1.17.2 换气次数法a) 房间冷风渗透耗热量()w n t t N L c Q -⨯⨯⨯⨯⨯=ρ278.0 《简明供热设计手册》(2-21)c ——空气比热,1kj/kg·℃L ——房间容积,m 3 N ——换气次数,次/hρ——室外空气密度,kg/m 3n t ——室内空气温度,℃ w t ——室外空气温度,℃1.17.3 百分率法a) 房间冷风渗透耗热量f Q n Q ⨯= 《简明供热设计手册》()n ——百分率,%f Q ——外围护结构总热负荷,W注:未标注文献名称的公式均选自《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 1.18参考文献[1]陆耀庆主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陆亚俊主编.暖通空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4]李岱森主编.简明供热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高新区保障性住房小区G2#楼采暖热负荷计算书市建筑设计研究院2011年5月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2四、施工方案---------------------------------------------5五、质量和安全技术措施-----------------------------------16六、工程防护措施-----------------------------------------19七、季节性施工措施---------------------------------------21八、施工进度计划-----------------------------------------22九、施工资源计划-----------------------------------------22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3 十一、文明施工管理---------------------------------------30 十二、技术经济指标---------------------------------------30 十三、附表-----------------------------------------------31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全部水、暖、卫施工图纸。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GB 50019-20033、《采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4、《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5、《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6、质检部门下发的有关技术文件,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7、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新成果等所编制。
二、工程概况:1、工程特点:本工程为高新区保障性住房小区G2工程,位于省市,.设计研究院设计,由房地产开发中心承建,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72.70平方米。
2、工程容:本工程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工程,有给水管道安装、排水管道安装、卫生器具安装、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室采暖管道安装、散热器安装七个分项工程。
(1)给水管道采用PP-R管,热熔连接,管径均为外径。
设在管道井的给水管采用难燃橡塑海绵保温。
(2)排水管道采用PVC管,粘接连接。
(3)采暖管道主管及主干管采用双面镀锌管丝扣连接,室支管采用PB 管热熔连接。
设在管道井的给水管采用难燃橡塑海绵保温。
散热器采用柱翼型铜铝复合散热器,采暖支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3、施工条件:①本工程的四通一平已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②现场施工用地下水,施工单位现场打井用。
③现场用电由建设单位提供,由承包方根据现场实际需要进行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工作。
4、质量目标:(1)、合同围的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其使用功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2)、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合格率100%,单位工程竣工达到合格等级,其中专项工程达到:①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甲方代表及监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②给排水管道、配件及卫生器具不出现渗漏。
5、施工进度控制:该工程计划开竣工日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6、工程保修:严格按照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给排水工程保修期为2年。
采暖保修期为2个采暖期。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1、组织机构:根据工程的特点,组建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领导班子来负责工程的整个施工及验收过程,各职能部门应完成各自职责围的工作,具体落实由负责人负责抓安装施工现场的全面工作。
2、根据《质量手册》的规定,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其体系图如下:管理人员的职责如下表:四、施工方案给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工程施工顺序和流向:先地下、后地上,先敷管、后器具的顺序配合土建施工,穿插进行。
施工工艺流程为:1、给排水安装:管道预留——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水汽压施工(排水管道灌水试验)——器具安装——通水试验2、采暖:管道预留——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散热器安装——试压、冲洗——防腐、保温——试运行总体部署:1、依据图纸设计确定好预埋(留)管子(洞口)位置、尺寸,对进场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2、人员组织:预埋期间安排2人,土建主体施工完毕后,安装工程全面展开,人员随安装形象进度逐渐增加。
3、材料、工具、设备、各种预埋管,切割工具和小型手动工具设备进场。
主体施工完毕,排水管、给水管、卫生器具、采暖管、散热器等其它材料依次进场。
(一)给排水施工方案:给排水安装工程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施工工艺流程如下:①给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料具准备→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管道防腐和保温→试运行。
②排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安装前准备→管道预制→污水干管安装→污水立管安装→支管安装→闭水试验→通水及通球试验③卫生器具系统工艺流程:安装准备→卫生洁具及配件检验→卫生洁具安装→卫生器具配件预装→卫生洁具稳装→卫生器具与墙、地缝隙处理→卫生器具外观检查→盛水试验。
(二)采暖安装施工方案采暖安装工程主要分项工程工序施工流程如下:①管道安装工艺流程:管道预留——预制加工——干管安装——立管安装——支管安装——防腐、保温②散热器安装工艺流程:搬运散热器——散热器安装——散热器冷风门安装——支管安装——系统试压——刷漆——试运行(四)施工方法Ⅰ给、排水安装部分1、给水管道的安装(1)材质要求:给水管道采用PP-R管,管径均为外径,并有合格证及3C认证等合格材料;管材及管件口径壁厚额定压力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禁止将管材暴晒于下。
(2)施工条件:干管安装首先根据图纸设计要求的座标、标高预留槽洞或预埋套管。
埋入地下时,按设计座标、标高、坡向、坡度开挖槽沟并夯实。
将预制加工好的管段运至安装部位进行安装。
立管安装应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
支管安装应在墙体砌筑完毕后、室墙面未装饰前进行。
(3)施工方法:本工程给水地埋管为PP-R挖沟暗敷,主立管在管道井敷设,支管为埋地暗敷;室消防管为镀锌管,立管为明装管道,主体施工时作好预埋预留,预埋预留期间注意梁与墙体的截面尺寸、位置及设计变更,确保预埋预留准确。
PP-R管操作方法具体如下:a、剪断管,利用剪刀按使用长度垂直剪断PP-R管,要保持断口平整不倾斜。
b、加热:首先将管材、管件表面的灰尘、脏物除净,当熔接机加温至260ْC,指示灯变成绿灯时(260ْC时自动变绿灯)将管材及管件垂直插入热熔焊头。
c、连接,充分加热后,将管材与和管件拔出,迅速垂直插入保持一段时间,(熔接时不能旋转管材与管件),待完全冷却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
正常熔接在结合处应有一均匀的熔接圈,注意熔接时管材不能在管件有碰触。
d、管道的阀门型号规格及耐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及进出口方向正确,连接牢固,启闭灵活,朝向合理,表面洁净,镀铬阀门谨防锈蚀。
e、塑料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钢管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缝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焊缝外形尺寸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规定,焊缝高度不得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2)焊缝与热影响区表面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夹渣、弧坑和气孔等缺陷。
(4)质量保证措施①室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压力试验时,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不得小于0.6Mpa。
升压时间不小于10min;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下,不渗不漏为合格。
试验合格通知有关单位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
(设计图纸中未标明试验压力值,此试验按规规定不得小于0.6Mpa,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为合格)。
②给水横管有0.003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③给水管道在使用前要消毒冲洗,并进行通水试验。
(5)成品保护:①安装好的管道不得做支撑或放脚手架,不得踏压,其支托卡架不得作为其它用途的受力点。
②管道安装完成必须对预留管口加以保护,防止灰浆及杂物进入管道造成堵塞。
③阀门的手柄在安装时应卸下,交工前统一安装好。
④安装好的水表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物砸坏。
2、排水管道安装(1)材质要求:排水管采用PVC管,管材外表层应光滑,无气泡、裂纹,管壁薄厚均匀,色泽一致,并有合格证及3C认证等合格材料。
直管段挠度不大于1%。
管件造型应规矩、光滑,无毛刺。
承口应有梢度,并与插口配套。
所用粘接剂应是同一厂家配套产品。
(2)作业条件:排水管道的安装应在土建主体施工完成,管道穿越结构部件的孔洞均已预留完毕,室模板物清除干净,室弹出房间尺寸线及准确的水平线,粗装修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场地无障碍物。
(3)施工方法:①排水管安装断管时,断口要平齐,用铣刀或刮刀除掉断口外飞刺,外棱铣出15度角度。
粘接前应对承插口先插入试验,不得全部插入,一般为承口的3/4深度。
试插合格后,用棉布将承插口粘接部位的水分、灰尘擦拭干净。
如有油污需用丙酮除掉。
用毛刷涂抹粘接剂,先涂抹承口后涂抹插口,随即用力垂直插入,插入粘接时将插口稍作转动,以利粘接剂分布均匀,约30秒至一分钟即可粘接牢固。
粘牢后立即将溢出的粘接剂擦拭干净。
多口粘连接时应注意预留口方向。
②干管安装:干管埋入地下,根据图纸要求坐标、标高、坡向、坡度开挖沟并夯实。
管道全部安装完时管道要直,坡度均匀,各预留口位置准确。
干管安装完后做灌水试验,将出口堵封好,满水15分钟后,达到不渗漏,液面不下降为合格,合格后方可隐蔽。
回填时应先用细砂填至管上皮100mm,回填土过筛,夯实时勿碰损管道。
③立、支管安装:先根据坐标预留的洞口拉垂线安装立管,按要求每层设伸缩节,然后找正找直,并用U型卡紧固于伸缩节上沿。
保证三通口中心距顶板距离正确。
清除各粘结部位的污物及水分,根据预留洞口测量尺寸断管进行粘接,粘接好后将支管水平吊起,根据管段长度调好坡度。
合适后安装吊卡,并封闭各预留管口和堵洞。
堵洞用细石混凝土分三层进行浇灌,并做好养护工作。
立管每两层设一个检查口,在最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
检查口中心高度距地面宜为1m,并至少高出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米,最高层检查口位置距室顶棚0.5m处设置,允许偏差为±20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
通气立管按设计单独为一根DN100的排水管。
支管下料时根据预留洞逐个量取下料长度,不能量一个代替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