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探究如何概括意境特点
- 格式:pptx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33
诗歌鉴赏意境题之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意境题的一般答题方法:三步法2、能够准确概括意境特点二、教学重难点准确概括意境特点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基本初步具备了诗歌意象、意境的基础知识,但在答题时存在不能准确概括意境特征、答题不够规范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法五、教学时数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赵岭老师的《春江花月夜》朗诵视频片段) 教师:“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
”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亮点就是其独具的意境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古诗的意境之美进入高考便成了对考生鉴赏诗歌意境能力的考查。
而我们今天探讨的正是“如何准确概括意境的特点”这一话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课内诗文引入“鉴赏诗歌意境”话题,为较好的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铺垫。
>(二)明确教学目标PPT展示教学目标:(三)了解高考考纲PPT 展示2018年高考语文考纲(部分):学生朗读。
教师:鉴赏古代诗歌意境就是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做出的一种考查。
这种考查的命题类型,我们称之为意境题。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常见的意境题有哪些命题特点?答题中考生常见的存在问题又是什么呢?(四)命题分析及存在问题PPT展示:学生朗读命题特点。
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描写一、意境的定义与特点1.意境的定义: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的重要审美特征,是指作品中所创造的具有丰富内涵和审美价值的情感空间。
2.意境的特点:(1)抽象与具体相结合:意境既具有抽象的情感、思想内涵,又通过具体的事物、景物表现出来。
(2)虚实相生:意境中既有真实的景物,又有虚构的想象,二者相互补充,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
(3)含蓄与深邃:意境往往寓意深远,富有内涵,需要读者去品味、去感悟。
二、古代诗词中意境描写的方法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诗人的情感。
2.寓情于景:将诗人的情感寓于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情感色彩。
3.情景交融:景物与情感相互交织,形成紧密的联系。
4.虚实结合:现实与想象相结合,拓展意境的空间。
5.动静相生:动态与静态的景物相互映衬,增强意境的表现力。
三、古代诗词中意境描写的经典案例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四、意境描写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境描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提高审美素养。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欣赏意境描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传承中华文化。
3.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意境描写富有想象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4.陶冶学生的情操:意境描写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全人格。
总之,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描写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通过对意境描写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魅力,提升综合素质。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意境是指一种深刻的情感或思想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它是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所特有的表现手法,通过意境的营造,艺术作品能够更加深入地触及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美学上,意境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审美特征,它赋予了艺术作品以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意境的美学特征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意境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意境的形成与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密不可分。
艺术家通过对素材、题材的选择,以及对色彩、线条、节奏等各种艺术元素的运用,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从而塑造出作品独特的意境。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常常依靠对语言的运用和结构的构建,通过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壮、明快或幽远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而绘画作品中的意境则依靠对色彩、构图、质感等方面的处理,通过表现出特定的情感或情境,使观者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
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则依靠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安排,传达出作曲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使听者对作品产生共鸣。
意境是艺术家表现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为艺术作品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够引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产生美的效果,往往在于它所展现的意境。
正如诗歌中的清新婉约、绘画中的宁静立意、音乐中的抒情激越,这些意境都带有一定的美的品质,它们使作品具有了审美特征。
很多著名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们所营造出的意境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能够持久地感染和打动人们的内心。
而艺术家也往往会通过创造特定的意境,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从而引起观者的共鸣和赞赏。
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够引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使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得到美的享受。
意境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它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价值上。
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它能够引导人们审视人生、社会和人性,反映出艺术家对世界的思考和理解。
意境是由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认知结合产生的产物,能陶冶情操,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文学作品。
意境毕竟是我国古代创立的一个理论,是古代文人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藝术性,且能使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心情沉静,更深入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与之产生共鸣。
而读者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以古诗词为主,通过分析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特征,深入赏析它的意境美。
本文将结合一些古诗词作品进行意境特征分析。
一、意境的概述(一)概念笔者通过分析发现,意境是提升文学作品艺术性的一种方式,使作品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作者可以通过意境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既印证了自己的感情生活,又使自己的内心思想表达得更加清楚。
意境能使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而作者真实和亲切的情感表达能增强作品的生命力,促进情感的融合。
作者和读者在某种特殊程度上能够跨越时空实现心灵上的融合。
(二)形成意境的形成是作者将自身的情感与文学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在我国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且其历史悠久。
古代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体现出了意境,传达出了更多的情感。
通常作品受情感的影响是有层次的,读者如果只看作品表面便很难走进作者的内心,了解作者的真情实感,所以只有真正体会到作品的意境,才能真正理解作品丰富的内涵,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在层出不穷的文学典籍中,没有意境的作品是不能够很好地打动读者的心灵的,优秀的作品往往都是有意境的。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了不同的意境,主要包括三个意境呈现的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韵味无穷。
这三个意境特征在作品中往往会烘托出不同的感情和意境。
情景交融,它大多出现在有关于自然风景和生活景观的诗句和文章当中,作者主要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周边喜爱的事物来进行描写。
古人都善于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并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们往往能够在平凡的世界中发现一些很绝妙的风景和事物,然后通过对这些风景和事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波涛,此时就能够很好地将情景交融的意境运用到其中,具体表现在情中见景、景中藏情、情景并茂三个方面。
诗歌鉴赏专题:导学案《鉴赏诗歌形象之意境》【学习目标】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学习方法】自主领悟→小组探讨→规范答案→总结思路→真题演练【课前导学】1.意境概念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2.意境题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意境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等【课堂探究】1、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①、自主领悟:请根据参考答案,修改自己答案,然后小组讨论评阅样卷,赋予分数,指出失分原因。
②、合作探究根据学案上的诗歌例题分析,小组合作归纳概括意境题答题思路。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①-②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意境是指一件艺术品或作品所表达的一种情感或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在作者的构思和艺术表现中得到体现,通过观众的感知和理解,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具有艺术美感的情境,所以意境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那么,意境的美学特征都有哪些呢?首先,意境具有抽象性。
意境内含的表象或形象可能并不明显或直观,经常展示出一种奇异而含蓄的氛围和情感状态。
这种笼统和不明确的特征,在某些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唐代杜甫的《临安春雨初霁》,表现的是诗人心境的起伏波动和震撼感,虽没有明确的主题和形象,但却具有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意境在艺术创作中常常是自由而随意的表现方式。
因为意境本身不属于现实世界,所以在表现上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形式,在艺术表现上不受规范和约束,许多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崇尚意象的意境性,尝试采用自由、奇异、抽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再次,意境强调情感交融。
作品中的意境,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抒发,也凝聚了文化传统与精神文化的交融,展示了人类情感的共性和历史人文的内涵,通过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手法,强调情感与理性的统一性和交融性,为艺术品的价值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支撑。
此外,意境的美学特征还在于它的普遍性和暗示性。
艺术家的意境世界,常常具有超越个人和时空的意义和价值,不同种族、民族或文化的人群,也可以从中感受到相似的情感共鸣,这种普遍性的体现,为意境注入了更为深沉和广泛的内涵。
与此同时,意境的表达方式也常常隐晦暗示,需要观众细心揣摩,从中寻找出奇妙而微妙的感悟,这也是艺术的魅力之一。
最后,意境的美学特征还在于它的寓言和象征性。
作品中展现出来的意境,往往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现实的美好和丑恶、善良和邪恶等思想价值观,常常揭示生活的哲学意义,预示文化的文明进程,为人类道德和社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总之,在艺术创作中,意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美学特征,它高度概括、深刻抒发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世界,同时向观众传达了一种深邃、奇妙而具有普遍性的信息与价值,展现出了艺术的非凡魅力和无穷魔力。
浅探意境的美学特征
意境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情感和思想在艺术作品中所引发的心灵感
受和联想。
意境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超越性。
意境是通过作品中的形象、色彩、音乐等元素所创
造出来的,这些元素往往超越了一般的表象和实体。
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处理和组合,艺术
家创造出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氛围和情感,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超越常规生
活和常识的美感体验。
意境的美学特征在于它的含蓄性。
意境往往以一种隐喻、象征的方式表现,而不是直
接呈现给观者。
艺术家通过意境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中的意蕴和情感得以更为深远和丰富。
观者在欣赏意境作品时,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去体会作品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从
而产生更为深入和启发性的体验。
以上就是意境的美学特征的浅探。
意境作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元素,通过超越性、唯
美性、含蓄性和感染力等特点,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种审美体验不仅满足了
人们对美的追求,更能调动人们的情感和思维,为心灵带来一种愉悦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