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健康宣教
- 格式:doc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一、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二、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①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
②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
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有关⑤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舒适感。
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疾病概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耳鼻喉科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小脑及脑干依靠椎-基底动脉的供血,当椎-基动脉发生病变时,脑部血流不畅,供血不足,常出现眩晕等症状。
本病属于中医"眩晕"、"厥证"等范畴。
其病机常与血虚血滞,夹痰上扰,气机受阻有关。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机制①颈椎骨质病变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强直、椎间盘突出、颈椎脱位、颈椎结核及外伤等,压迫椎动脉使管腔狭窄。
颈椎骨质病变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百反射性收缩,使血管痉挛、变细、血流量减少。
②椎动脉粥样硬化为常见病因之一,动脉内粥样硬化病变多阻塞管腔,引起血流量减少,一侧椎动脉阻塞另一侧椎动脉通畅时,尚可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可不发生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双侧椎动脉发生阻塞,则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③解剖异常双侧椎动脉粗细不一,或一侧椎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1、前庭系统症状眩晕为常见症状,多为旋转性眩晕,眩晕发作常于2-5min内达高峰,维持2-15min,常伴有共济失调,但多无耳鸣及听力下降。
2、视觉症状因脑干及大脑缺血可引起视力模糊、复视、单眼及双眼同侧视野缺损,出现黑蒙,甚至失明。
3、大脑症状头痛为常发症状,为跳痛,有时呈炸裂痛,多位于枕部,弯腰或憋气时加重,常伴有神智迟钝,昏厥或跌倒,构语障碍,言语含糊不清,记忆力减退等。
4、锥体束症状面部及四肢麻木,感觉异常等。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低血压及心脏病史。
突发眩晕,与头位有关,眩晕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或1~2天,可出现水平性、垂直性或旋转性眼球震颤,偶有耳鸣、耳聋。
可伴有或不伴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
常在1~2天内症状减轻或消失,以后可以再发。
影像学检查有颈椎关节病的证据,前庭功能冷热试验正常或减退,经颅多普勒及BAEP检查有异常改变。
脑供血不足健康教育
《脑供血不足健康教育》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了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和预防方法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主要有头晕、头昏、视觉模糊、晕厥以及手脚发麻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加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预防脑供血不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合理膳食,保持饮食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避免过度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减少吸烟和酗酒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总的来说,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当然,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建议,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1、 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 、概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 等组织的功能缺损, 所引起的眩晕、 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 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 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护理评估: 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 :① 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麻木、乏力有关。
② 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 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 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
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有关 ⑤ 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 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 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保持病室安静,提供充足 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 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 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遵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 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 用手托住病人头部, 使其增加舒适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常规一、概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二、护理评估:1、了解病人眩晕发作的时间跟程度。
2、了解病人诱发眩晕的原因,是否被外力撞击。
3、是否出现耳鸣或者复视的现象。
4、生活自理的能力。
三、常见护理问题与相关因素:①有外伤的危险;与眩晕、四肢xx、乏力有关。
②舒适的改变:头晕;与脑动脉硬化有关。
③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④焦虑;对疾病的预后担扰。
与住院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加重。
环境改变有关⑤睡眠型态紊乱:入睡困难、xx、多梦。
与住院造成环境改变。
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四、护理措施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xx,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嘱病人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改变体位时,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时,更应缓慢进行。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取的地方。
将信号灯置于床头,听到铃响立即予以答复。
保持周围环境中没有障碍物,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
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帮助。
2、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
保持病室xx,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便于病人心情放松、舒适入睡。
病人主诉头晕时应立即给予反应,如承认病人的感受,关心和安慰病人。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技术,如想象和回忆自己最开心的事情,做深呼吸、听轻音乐等,达到缓解头晕的目的。
xx医嘱用扩张血管药,改善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密切观察病人头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及次数。
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安慰关心病人,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必要时xx医嘱使用镇静药。
病人呕吐时,用手托住病人头部,使其增加xx。
病人呕吐完毕后,及时清除呕吐物,协助病人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疾病有关知识1、定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供障碍,导致内耳、脑干、小脑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以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征。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青壮年也可罹患,男性多于女性。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供血减少,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微栓子随血流栓塞颅内小血管,血流中断2、临床表现临床病征多种多样,相当复杂,主要表现是内耳、脑干、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组织的功能缺损。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眩晕、视物障碍、头痛、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精神障碍、倾倒发作二、、辅助检查与治疗1、辅助检查: 头颅和(或)颈椎CT 或MRI 检查、颈椎拍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其他如血脂、血糖、血黏稠度、眼底、心电图等检查对判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有帮助。
2、治疗与常用药物(1)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斯匹林75~150mg/日,或抵可力得250mg/日。
(2)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急性发作期,选用血塞通O.4g 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 静滴1次/日;也可选用维脑路通、葛根素、灯盏花素等静滴。
西比灵5mg 1次/日口服;乐脉颗粒口服治疗等。
(3、)改善脑细胞代谢:脑复康8g 5%葡萄糖250ml 静滴,1/日10次一疗程。
(4)、眩晕明显可加用——培他啶: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内耳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对眩晕有较好疗效。
4-8毫克,1日3次口服;眩晕停:能增加椎基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系统,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眩晕;25毫克1日3次。
手术治疗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三、一般宣教1、休息: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病人卧床休息。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操作轻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以免诱发和加重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护理常规
1.概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指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数分钟至数小时的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24小时内完全恢复,可有反复发作,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3.出院指导:
(1)药物:遵医嘱按时服药,给予用药指导。
(2)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植物蛋白及高纤维素饮食、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3)运动与休息:生活规律化,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4)特别指导:
1)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
2)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如血压过低,予以药物调整以改善脑供血。
3)定期门诊复查。
脑梗死病人护理常规
1.概念: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
主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脑动脉炎等引起。
3.出院指导:
(1)药物:遵医嘱按时服药,给予用药指导。
(2)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食物,戒烟、酒。
(3)运动与休息:
1)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2)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
3)老年人早晨睡醒时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安静10分钟后缓缓起床。
(4)特别指导: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2)长期卧床病人,要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时翻身、拍背,每日清洁皮肤,按摩受压处。
3)定期门诊复查。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脑供血不足的健康教育
脑供血不足的健康教育内容:
脑供血不足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脑组织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减少,可能会导致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眩晕等症状。
以下是一些关于脑供血不足的健康教育内容:
1. 均衡饮食: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肪乳制品,控制摄入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
2. 适量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情况。
3. 控制血压:对于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要积极采取降压措施,包括生活习惯调整、药物治疗等,以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4. 管理血脂: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等方式来达到目标。
5.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脑血管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脑供血不足风险。
6. 改善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助于提高脑血液供应。
7.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很重要,避
免超重和肥胖有助于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重要的是,预防脑供血不足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诊并遵循医生建议。
如果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头痛等,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并进行相关检查,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情志护理
1.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忧虑、恐惧情绪。
2.主动向病人介绍周围环境,消除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
3.加强与病人语言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盐,多食蔬菜水果、瘦肉、豆类等,忌食辛辣刺激肥厚之品。
2.虚弱者适当增加营养,肥胖或高血压者应调整、控制饮食的质与量。
3.睡前可喝一杯热牛奶,以促进睡眠,避免饮咖啡和浓茶等。
三、生活护理
1.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应立即卧床休息。
2.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大声喧哗。
3.避免突然改变体位。
如要改变体位动作宜迟缓,尤其转动头部。
4.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
5.病人入厕、沐浴或外出时有人陪伴,注意地面要防滑,以防跌倒。
6.发生呕吐时,应用手托其头部以增加舒适感。
7.呕吐后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漱口,更换干净被服,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四、食疗法
1.风阳上扰者,饮食以清淡、低盐为宜,可食鲜芹菜汁、清蒸鱼等。
2.口舌碎痛、心火上炎者,可用莲子开水冲饮代茶。
3.痰浊上蒙者,可选食冬瓜、竹笋,或用陈皮泡茶代茶饮。
4.气血亏虚者,可选食瘦肉、黄芪粥、莲子红枣粥等补益气血食物。
五、功能锻炼
1.教会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扶手、护栏等。
2.鼓励病人适当运动,提高机体活动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