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读后感300字神舟五号飞船号召着“天宫一号”,向宇宙远征。
伴随着激动的心情,家人、朋友和虔诚的祝福,神舟五号飞船号满载着期望和太空之梦发射升空。
那一刻,飞船如同一只翱翔在太空中的大鸟,饱满地挥动着力量,往宇宙深处不断射去,充满朝气和乐观,乘风破浪,向征途迈进。
那是第一次中国自行研发的航天器,把人类的理想心声传递到一次太空探索的飞行中。
它以无穷的力量、勇敢和不畏强权的精神,在恒久的旅程中拓宽了人类的梦想,保持着有力的动力和无限的激情,为宇宙的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舟五号飞船和航天员的出征给我以极强的震撼,回想起我们国家科学与国防安全面前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莫名其妙地感到自豪。
航天技术研究及空间飞行已成为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宇宙探索和利用宇宙资源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光荣。
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表明中国自行研发的航天器越来越先进,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具备开展探索宇宙的能力,为推进人类进行宇宙探索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航天员的出征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决心,以及冲破重重困难、勇往直前的忠诚精神,让我们深感勇于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更加明白了靠勤奋和一往无前的努力实现梦想的伟大。
神舟五号飞船号召天宫一号,给我们带来了激动人心的刺激,也激发了我们不断探索宇宙的热情,提醒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要勇敢的走出舒适的范围,以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以不断前行的步伐,为国家取得伟大的成就!看着神舟五号飞船号和航天员勇敢向前飞行,不断探索宇宙神秘未知的角落,对宇宙深处的秘密耳语,我也是充满奋进的动力,它让我领悟到,无论做什么,都要一心一意,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努力奋斗,才能圆梦。
让我们以更加乐观的态度,带着勇敢的精神去拥抱大自然,用人类智慧去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教学设想:1、激趣。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
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
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表达。
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4、活动。
学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出了心血!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做为中国第一位飞天宇航员,杨利伟倍感光荣和自豪;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深感责任重大。
杨利伟的出征意义非常,记录下他飞天前的出征经过,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展示杨利伟出征时的一幅照片,播发介绍杨利伟的短片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了解内容,积累词语。
(1)快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随后师生交流。
(1)理清课文结构。
(2)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3)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3、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送行的场面的?(点面结合)(2)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3)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杨利伟?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勇敢、自信)(4)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
七年级语文苏教版二十一《“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主备人:吉留锋审核:徐耀祖李进朝备课时间:4月27日上课时间:月日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场面描写。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知识链接】通讯与消息之别:这是一篇报道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太空前的情景的新闻小故事(小通讯)。
通讯同消息一样,也是报纸上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们有共同点,都讲究“实”“真”“新”。
但也有不同之处,消息叙事简明扼要,大都不展开情节,通讯则要求比较详尽、具体地报道事件的发展过程,展开情节,描述具有典型意义的场面;消息一般以叙述为主,通讯写法手段则比较多样,除叙述外还适当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消息强调迅速及时,通讯也讲究时效性,但不像消息那样严格;消息篇幅短小,通讯相对来说则较长。
从报道内容划分,通讯可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小通讯(即新闻小故事)等【预习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瞩目()绥中县()浩瀚()蕴含()载人()翟志刚()瞬间()2.解释下列词语。
瞩目:苍穹:浩瀚:蕴含:【自学指导】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件,其中报道的人物有几个,主要人物是谁?(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在文中画出关键词。
【合作探究】1.本文在记叙过程中主要写了那几个场面?同学们认为文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是哪一个场面?2.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当堂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
瞩目()绥中县()浩瀚()蕴含()载人()翟志刚()瞬间()2.填空。
从报道内容划分,通讯可分、、、、等。
3.本文在记叙过程中主要写了那几个场面?[反思]第二课时【自学指导】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天空的篇章中。
廖文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课文原文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
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
这时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
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
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承担。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中县。
大学文化,中校军衔。
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
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李继耐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含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相互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解读•相关推荐《“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解读千年飞天梦,今朝终成真。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
这篇小通讯记叙了人们前来“问天阁”广场欢送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太空的感人故事,既表达了人们对航天英雄的由衷爱戴,又颂扬了航天英雄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决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崇高精神。
本文作者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场景,以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角度独特,内容新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所以它能够在众多的媒体报道中脱颖而出。
1.庄重热烈的出征场景。
课文从第六段到第十七段集中描绘了杨利伟奉命出征的场面。
作者对人物和场面的描写用语很精妙。
杨利伟的报告和总指挥的命令,干净利索,斩钉截铁,透出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
“出发!”总指挥的命令中蕴涵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单独一行,一字千钧。
这是一个战士的承诺,是一位英雄的誓言,也是一个民族的呐喊!“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第一文库网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三个“定格”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这样的场景融汇着千言万语,交织着丰富的感情,表达了杨利伟为自己、为战友、为民族共同的梦想就要实现的无比兴奋之情,表达了杨利伟对人民和战友的.信任的感激,以及决不辜负战友和人民重托的决心。
这个部分是文章的高潮,整个场面感人至深。
2.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课文中没有多少赞美杨利伟的话语,但从一些细节描写中还是可以看出人物的精神和气质。
例如:“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读后感导读: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读后感(一)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是中华民族的自豪,这是中华民族的力量,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纪元,在这成立的过程中我国走过了一段艰险而屈辱的道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华民族对外遭遇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承受着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的国家也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带领全国人民奋起反抗,经过28年的艰苦努力,才将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也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一条伟大的复兴之路。
在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年间,中国的各项事业得到惊人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日益富足,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所展现出来的蓬勃生机令世界为之惊叹。
在这六十年以来,我国收回了香港、澳门,在1997年6月30日晚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族旗在英国国歌乐曲声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的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时任主席江泽民走到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的讲台前,发表讲话,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
1999年12月20日零时,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向世界郑重宣告澳门回归祖国,这是继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华民族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又一盛事,从中葡两国政府完成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标志宣布进入新纪元,标志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再次获得成功。
《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汇报人:日期:•神舟五号航天员介绍•神舟五号任务概述•神舟五号发射过程目录•神舟五号航天员的太空生活•神舟五号任务的影响与未来展望01神舟五号航天员介绍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也是《神舟五号航天员出征记》中的主要人物。
杨利伟翟志刚刘洋神舟七号任务的指令长,也是中国第二位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
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员,曾参加过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030201神舟五号航天员姓名航天员的选拔过程非常严格,要求候选人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具备极高的素质。
选拔航天员的训练包括理论学习、体能训练、心理调适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他们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和素质。
训练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航天员的主要职责是在太空飞行中完成各项任务,包括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维护设备等。
航天员的使命是探索太空、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他们也代表着国家的荣誉和形象,是国家和民族的英雄。
航天员的职责与使命使命职责02神舟五号任务概述神舟五号发射时间与地点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010204神舟五号任务目标实现航天员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验证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命保障技术测试飞船的轨道返回技术收集和试验在太空环境下的科学数据03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为后续的载人航天任务奠定了基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01020304神舟五号任务的意义与影响03神舟五号发射过程技术检查与测试航天员选拔与训练气象监测与预测应急预案制定发射前的准备工作01020304对火箭、飞船进行严格的技术状态检查和测试,确保所有系统正常工作。
从优秀的宇航员中选拔出适合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进行针对性训练。
对发射场的气象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确保发射窗口的适宜性。
制定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确保发射过程中的安全。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描写出征场景的独特新颖;2、了解英雄杨利伟的优秀素质;3、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目标1、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模拟播音朗读。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确评价杨利伟极为优秀的综合素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略欢送航天英雄杨利伟出征太空的壮观场面,激发学生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抓住一个场面写大事件,于细微处写人物。
教学难点品味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二、亲临现场1、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
2、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三、、走进人物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四、送英雄出征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讨论明确: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
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圆飞天之梦。
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设杨利伟在出征前有3分钟的采访时间,作为记者的你,最想问些什么问题?假如你就是杨利伟,你又该如何回答记者的提问呢?五、探究质疑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2、文章8—10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8—10段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六、品味鉴赏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题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题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椭圆()浩瀚()瞬时()屏蔽()遨游()2.根据上下文释词:(9分)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瞩目:⑵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横空出世:问鼎苍穹:3.必要的限制,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有准确、明白,找一找下列句子中哪些部分起了这样的作用。
(9分)⑴地面发送的轨道控制数据差之毫厘,对在太空中飞行的飞船来说,调整后的轨道便有可能相差几十甚至上百千米。
⑵不久,从飞船上传回的数据表明,飞船已按照指令成功进行了轨道调整。
⑶18时33分,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4.恰当的环境描写能烘托气氛,说说下列环境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气氛。
(8分)⑴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阳光普照,暑气蒸腾。
⑵虽然刚进入夜晚,但夜幕已将大草原罩得严严实实,严寒仿佛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冻成了坚冰。
5.这篇通讯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这一重大事件,按要求写出这件事的要素(有些根据媒体报道的情况给予补充):(10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结果:6.“……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
”你能说说句中“飞天”的来历吗?(9分)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阅读题答案课后练习题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椭圆()浩瀚()瞬时()屏蔽()遨游()2.根据上下文释词:(9分)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瞩目:⑵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横空出世:问鼎苍穹:3.必要的限制,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有准确、明白,找一找下列句子中哪些部分起了这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