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许多研究资料显示,便秘病人的结肠壁有肌纤维变性、肌 肉萎缩、肠壁肌间神经丛变性、变形、数量减少等病理改 变。 张胜本等检查了9 例便秘病人的结肠标本,有8 例肌间神经 节细胞显示颗粒及空泡变性,3 例肠壁肌萎缩。 Schouten 用抗神经丝单克隆抗体对39 例便秘病人的结肠 标本检测发现,29 例肠肌间神经丛染色明显减少或不染,提 示这些结肠的肌间神经纤维明显减少或消失。 Smith 的研究显示便秘病人的结肠壁肌间神经丛嗜银神经 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体积变小、形态皱缩或轻度肿胀。 因此,内脏神经的病理改变可能是慢通过型便秘的重要病理 基础
3.精神因素
相当一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发病前曾有心理障碍。 Kumar 等(1989) 证实,精神紧张可使肛压升高,即 内括约肌反射性活动增强。
二、分型
(一) 慢传输型便秘(结肠型便秘)
主要是指粪便在结肠通过缓慢,水分被肠粘膜大量 回收,导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 1、 结肠无力性便秘:见于老年体弱,肠平滑肌衰弱 者。 2、 排便动力缺乏性便秘:膈肌、腹肌、提肛肌衰 弱,见于多妊、多产、肥胖或急剧消瘦等。 3、 肠壁刺激匮乏性便秘:见于食入纤维素过少、 活动太少、人为抑制便意、精神抑郁者。 4、肠蠕动抑制性便秘:如长期应用泻剂等药物抑 制肠蠕动。
(三)特殊检查方法(1)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est , GIT) : 建议在至少停用有关药物48 h 后服用不透X线标志物20个 小时后, 拍摄腹部X线平片1 张(正常时多数标志物已经抵 达直肠或已经排出) , 选择48 h 摄片的目的是有可能观察到此时的标志物分布, 如多数已经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区域之内或尚未到达此 区域, 则分别提示通过正常或过缓, 如在72 h 再摄片1 张, 则多数标志物仍未抵达乙状结肠或 直肠或仍留在乙状结肠、直肠, 则分别提示通过缓慢或出 口梗阻型便秘。 胃肠通过试验是一种简易方法, 可以推广应用。如果延长 到5~6 d 拍片1 张,其准确性可能增高, 但可行性较差, 因 多数患者难以坚持而自行用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