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7单元悠悠的小河-第1课时-教科版-(共15张PPT)教学讲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65.00 KB
- 文档页数:7
《悠悠的小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小河摆渡人王老五由免费摆渡到收费摆渡再到捐款早桥的故事,赞美了王老五默默无闻,为民造福的美德。
本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悠悠的小河》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学生爱读、能读,关于人物的刻画形象传神,是一篇学生习作的好范文。
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要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这本特殊的书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感悟无私处事、诚实做人的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学生能正确无误地认读3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过程与方法:通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老五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优秀品质.三、说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老五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优秀品质.2.本课的难点是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四、说教学过程根据上述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分析,谈谈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字词。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朗读课文中理解和学会字词)二、复述课文意在进一步熟悉课文,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与品质提示阅读:请用心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声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说一说王老五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抓住主要词句,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王老五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感受他的特点和品质。
六年级语文上册悠悠的小河1教案教科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六年级语文上册悠悠的小河1教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六年级语文上册悠悠的小河1教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悠悠的小河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读通课文,抓住文中描学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和品质特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能力目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的形象和品质特点。
知识目标: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的形象和品质特点.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1。
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拼音和语境认识生字.
2。
把握梗概,复述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一波三折,可以让学生复述情节,进一步熟悉课文.
三、紧扣细节,体会人物。
运用本单元学习写人叙述类文章的方法,品读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声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相互交流。
四、联系生活、畅谈体会。
五、总结。
学生汇报收获.。
六年级语文上册悠悠的小河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课程简介【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悠悠的小河》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课文《悠悠的小河》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自然环境的描绘。
3. 讨论小河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朗读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 分析与表达: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自然环境的描绘,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文《悠悠的小河》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小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小河的兴趣和关注。
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小河的深情。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河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并反思人类对环境的责任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小河的演变【教学目标】1. 了解小河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 小河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2. 学生观察小河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教学方法】1. 观察与描述:学生观察小河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教学资源】1. 小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与小河演变相关的资料或故事。
【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小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河的演变。
2. 观察与描述:学生观察小河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河的特点。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了解小河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悠悠的小河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体会“皴皱”“黧黑、娴熟、恬静”等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王老五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表达方法。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王老五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对内容的理解,体会王老五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20课《悠悠的小河》(板书课题)。
1、理解“悠悠”的含义。
2、在()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小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扩充练习。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应该掌握的字或词。
2、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并组词。
3、说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同学互相帮助并解释。
4、注意“皴”“睃”“潺”“偿”的读音。
5、自由读课文,说一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部分写的?6、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1)、用“——”画出文中描写王老五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
(2)、说一说王老五是一个怎样的人?2、交流汇报A:“长年起早摸黑的河上生活使他皴皱的脸愈加黧黑。
”(1)、理解黧黑和皴皱的意思(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B:句子对比:他()地摇动双桨,()的河水从船桨()划过,溅起一片()的浪花。
把句子中括号内填充词语,并体会语感和语境的不同。
C:读“高兴时,王老五还会溜上一段花鼓调。
满船乘客”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语句中的情感。
D :理解句子:王老五对人们的议论似乎不理会,对那大把大把的角票也懒得睃上一眼,收桨时只一股脑往当胸的小破袋里一塞。
体会王老五的性格和品质。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