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光影艺术(于静涛)
- 格式:ppt
- 大小:8.47 MB
- 文档页数:80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也是明暗光影艺术的代表人物。
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明暗处理和深度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伦勃朗的明暗光影处理、绘画技法以及主题选择等方面,来分析他作品的艺术特色。
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以其精妙的明暗处理而著名。
他善于运用光线的明暗变化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强烈的明暗对比,伦勃朗能够营造出戏剧化的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他善于利用光照来营造出画面中的深度感,使观者感受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他的自画像作品中,通过明暗的巧妙处理,使自画像从画面中凸显出来,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伦勃朗的绘画技法独特而精湛。
他倾向于使用厚重的油画颜料,通过厚重的质感和光线的明暗变化来创造出画面的层次和细腻的表现力。
他擅长运用明亮的色彩来营造出画面的光影效果,通过透明的颜色叠加和反射来表现出物体的光感。
他的画笔运用灵活自如,能够精确地表现出形体的细节和纹理,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在绘画技法上,伦勃朗的作品颇具个人特色,独树一帜。
伦勃朗的作品主题多样,但最为著名的是他的人物肖像和宗教题材作品。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光线的明暗处理,使人物栩栩如生,充满了情感和生命力。
他的人物肖像作品常常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给人以深入的思考和共鸣。
而他以宗教题材为背景的作品,则强调了对于信仰和某种精神力量的探索和追求。
他也将一些日常生活场景纳入到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细腻的观察力。
伦勃朗的绘画作品以其明暗光影处理、绘画技法和多样的主题选择而闻名。
他通过精准的明暗处理和深度表现,创造出戏剧化的效果和立体的画面。
他独特而精湛的绘画技法,使他的作品在色彩和质感上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而他丰富多样的主题选择,则展现了他的思考和对于人性和信仰的探索。
伦勃朗不仅是明暗光影艺术的代表,也是荷兰画坛的巨擘,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光影艺术经典案例光影艺术是一种独特而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光的投射和影像的展示,创造出美丽、动人的视觉效果。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经典的光影艺术案例,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我们来聊聊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埃菲尔铁塔每天夜晚都会进行一场壮观的光影秀。
通过高强度的灯光投射,塔身被点亮,创造出一种神奇而浪漫的氛围。
这个光影艺术表演吸引了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成为了巴黎城市的象征之一。
接着,我们来介绍中国的故宫。
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通过光影艺术展示了古代文化的瑰宝。
每天夜晚,故宫的墙壁、宫殿和雕塑都会被特殊设计的灯光点亮,呈现出瑰丽的光影效果。
这个艺术装置不仅彰显了故宫的宏伟和壮丽,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
此外,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也以其独特的光影艺术而闻名。
每年举行的悉尼艺术节上,歌剧院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光影秀。
通过投射在建筑物表面的图案和颜色,歌剧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画布,展示出各种惊艳的光影效果。
这个光影艺术表演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也成为了悉尼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最后,我们来看看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基督像。
每天夜晚,这座巨大的耶稣基督像会被彩色灯光照亮,从而呈现出令人震撼的光影效果。
这个光影艺术装置不仅美化了城市的夜晚,也成为了旅游胜地之一。
许多人纷纷来到这里,感受这个庄严而壮观的景象。
光影艺术经典案例无疑是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的结晶。
它们展示了建筑物的美丽、文化的传承以及城市的魅力。
这些经典案例的成功,不仅在于光影艺术本身的创新和特色,更在于它们将艺术融入到城市环境中,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沉浸。
总之,光影艺术经典案例丰富了城市的夜晚,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以放松和享受艺术的美好。
它们的存在,不仅让城市变得更加迷人,也让人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光影艺术经典案例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惊喜。
《人像摄影》讲座我的简介于静涛出生于1949年,197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1986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第二学位,辽宁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全国高校摄影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教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高校摄影学会名誉主席。
多年来兼任摄影专业的教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和丰硕的摄影成果。
出版了《基础摄影》、《摄影艺术与创作》、《摄影艺术与表现方法》等专著,参编了国家级规划教材《摄影构图学》、《新闻摄影教程》等的编写;发表了10多篇摄影论文;有320余幅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展览中获奖或入选;多次获各级摄影组织颁发的“优秀组织工作奖”;荣获了教育部艺教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摄影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国摄影教育红烛奖”;“辽宁高校摄影终身贡献奖”,“沈阳市劳动模范”、被沈阳市政府授予“跨世纪摄影带头人”今天讲的题目是:人物摄影人们学习摄影大多是从给身边亲人、朋友拍摄纪念照开始的。
如今,拍摄风光以及花鸟鱼虫成为了大众摄影人的普遍喜好人物摄影有许多分类,例如婚纱摄影、儿童摄影、体育摄影、旅游摄影、民俗摄影、人体摄影以及人像摄影等等。
由于被拍摄的人物年龄、肤色、职业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对用光、构图的要求各不相同。
特别是在拍摄过程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在不断变化,有趣的以及有吸引力的瞬间稍瞬即逝,所以对拍摄技术技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这里讲的人物摄影不同于俗称的人像摄影,涉及到的不局限于简单的室内外拍摄人像,而是把人物放到其生活工作的环境中来研究如何拍摄人物。
人物摄影不仅要求达到被拍摄者的形神兼备,更要从摄影美学创作的角度,考虑主题鲜明、构图合理、用光巧妙、层次丰富以及色调和谐等等,要努力使被表现的对象更美,更生动,整幅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人物摄影不仅要求达到被拍摄者的形神兼备,更要从摄影美学创作的角度,考虑主题鲜明、构图合理、用光巧妙、层次丰富以及色调和谐等等,要努力使被表现的对象更美,更生动,整幅画面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强调明暗对比和光影效果闻名于世,被誉为明暗光影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众多的作品中,伦勃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形象,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他善于运用强烈的光源和阴影来突出画面中的重要元素,同时准确把握光线的明暗变化,营造出戏剧性的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明暗直接影响了画面的氛围和主题表达,使得观者在视觉上和情感上得到强烈的刺激。
伦勃朗在明暗处理上的技巧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他善于利用明暗对比来塑造人物的体态和面部表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他通常使用暗调背景并将光源集中在人物的重要部位,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的特征和情感。
他的作品中的光影变化形成了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使人们感觉到人物和物体的真实存在。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还赋予了他的作品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他通过明暗的对比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他擅长描绘人物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通过光影效果来刻画人物的表情和情绪。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人物心灵的扭曲和痛苦,使人们感到深深的共鸣。
伦勃朗通过明暗光影的运用,将视觉和情感融为一体,使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验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模仿。
他的明暗处理技巧成为了后来画家们追求的艺术目标,对于后世的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西方绘画的风格和传统,为后来的艺术家们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伦勃朗通过其独特的明暗光影技法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形象,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他的明暗光影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使观者在情感上得到深深的共鸣。
光影空间美学光影空间美学是一种独特而令人着迷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光线和影子的变化与交错,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氛围和美感。
光影空间美学不仅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摄影、绘画、舞台艺术等领域中展现出其独有的魅力。
光影的变化可以给空间带来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经过精心的规划和布局,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源,将光线引导到特定的位置,创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例如,在教堂建筑中,设计师常常利用高耸的拱顶和彩色玻璃窗,使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折射出多彩的光影,营造出神圣而宁静的氛围。
而在现代建筑中,设计师则更加注重利用建筑材料的反射、折射和透明性,创造出光与影的对比和层次感,使空间更加丰富多样。
摄影和绘画是表现光影空间美学的重要艺术形式。
摄影师和画家通过捕捉光线和影子的瞬间变化,将其转化为静态的图像,展示出空间中的美感和情感。
光影的运用可以使图像更加生动有趣,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
例如,在一幅黑白摄影作品中,摄影师通过合理的光线控制和构图技巧,使影子在画面中成为一种独特的元素,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和戏剧性。
舞台艺术是将光影空间美学发挥到极致的领域之一。
在舞台设计中,灯光的运用可以将观众带入不同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调整灯光的明暗、颜色和角度,舞台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空间效果,从而增强剧情的表现力。
例如,在一场悲剧中,设计师可以通过暗淡的灯光和长长的影子,营造出一种压抑和悲伤的氛围;而在一场喜剧中,设计师则可以运用明亮的灯光和快速变换的影子,增加喜剧效果的同时,使舞台更加生动活泼。
光影空间美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光线和影子的变化,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体验和情感表达。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摄影绘画还是舞台艺术中,光影都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和艺术语言。
它不仅能够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立体感,还能够引导观众的情绪和感受。
因此,我们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时,应该更加关注光影的运用,体验其中的美感和魅力。
光影空间美学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艺术形式,通过光线和影子的变化与交错,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效果和情感表达。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出色的明暗光影艺术在绘画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伦勃朗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著称,其对明暗光影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本文将从明暗光影的艺术特色出发,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独特魅力。
伦勃朗在绘画中对明暗光影的运用是其艺术作品的突出特点之一。
他善于利用明暗的对比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通过对光影的处理,使作品呈现出极富魅力的艺术效果。
伦勃朗的作品往往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这些视觉效果的产生正是源于他独特的明暗光影处理技巧。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光线的善加利用。
伦勃朗的画中往往可以看到光线照在人物的脸上或物体上,照射在一侧,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
他擅长捕捉光线的特点,善于利用透视和光影效果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其次是对明暗的有意识的处理。
伦勃朗在绘画中善于刻意营造明暗的对比,通过对照明暗的处理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他可以通过对比强烈的明暗处理,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引导观众的情感共鸣。
最后是对色彩的运用。
伦勃朗的画作中常常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色彩运用,他善于利用色彩对明暗的处理,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营造出清晰的明暗效果。
伦勃朗的明暗光影艺术在其代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例如《夜巡》、《圣母子》和《自画像》等作品都充分展现了他对明暗光影的精湛运用。
《夜巡》是伦勃朗的代表作品之一,画中的场景通过对明暗的处理塑造出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吸引了观众的视线,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圣母子》则通过对光线的处理,营造出柔和慈爱的氛围,使人物形象更加高贵和神圣。
而《自画像》则通过对明暗的处理,表现出了伦勃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光影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伦勃朗在绘画中对明暗光影的运用不仅体现在肖像画中,还体现在宗教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作品中。
名画中的光影赏析
名画中的光影运用,是画家们展现画面深度和层次感的重要手段。
光影的细腻处理,不仅能让观者感受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还能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以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例,画中的光影效果堪称完美。
蒙娜丽莎的微笑在柔和的光影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画家通过对光影的精准掌控,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令人陶醉。
再来看伦勃朗的《夜巡》,这幅画中的光影对比强烈,突出了画面中的主体人物。
画家巧妙地运用光线和阴影,使得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这种光影的处理方式,不仅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也让观者深刻感受到画面的震撼力。
此外,莫奈的《睡莲》也是一幅光影运用的典范之作。
画家通过对光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睡莲在不同光影下的美丽姿态。
画中的光影变化丰富多样,既有阳光的直射,也有水面的反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光影效果。
这种光影的处理方式,使得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令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名画中的光影赏析是一种深度的艺术体验。
通过对光影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和画面的艺术价值。
同时,这种赏析方式也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中央美术学院留校作品,每一张画面都在说故事
借着全国美展的势头,
咱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央美那些留校的佳作吧!
《老人体》陈文夏120cm×90cm 2010年
《思》姚遥106cm×76cm 2009年
《男肖像》王彦博103.5cm×66cm 2007年
《女肖像》张超108cm×78cm 2007年
《老人像》王红刚106cm×123cm 2007年
《798写生》亓馨莹 140X160cm 2012年
《798写生》王子毓 140X160cm 2012年
《玫瑰花》解厦150X110cm 2013年
《静物》杜鹏娇215cm×121cm 2007年
《男人体》周栋 120x200cm 2007年
《双人像》张安150cm×105cm 2014年
《男肖像》包晓伟188cm×104cm 2007年
《男人体与大摩托》李振威200cm×160cm 2010年《三个男人体》杨辰200cm×160cm 2008年
素描男双人像
单人女全身像
单人女全身像
女人体全身像
双人女全身像
单人女人体全身像
单人女坐姿全身像
单人女全身像
单人男全身人体像
单人女全身像
单人女全身像
双人女
双人女全身像
单人男半身带手像。
让图画“动”起来让图画“动”起来,是一个很有趣的主题。
图画是静态的,是在一张纸或者其他介质上的静态物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让图画“动”起来,使得原本的静态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让图画“动”起来的方法和技巧。
一、利用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让图画“动”起来。
通过合理地运用光影的特点,我们可以让图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色彩。
比如在绘画中,通过运用明暗对比,可以让画面中的物体看起来有立体感,让人感觉到物体在运动。
在摄影中,也可以运用光影效果来捕捉运动的瞬间,例如运用长曝光来记录运动中的轨迹和动感,或者利用逆光来展现出物体的轮廓和动态。
二、运用透视和比例透视和比例也是让图画“动”起来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地运用透视和比例,可以让图画中的物体呈现出远近和大小的差异,使得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动感。
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可以让画面中的建筑物和景观显得更加立体和有空间感,让人感觉到画面中的物体在不断地变化和移动。
在摄影中,也可以通过透视和比例来展现出物体的动态和变化,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充满活力。
四、运用动画技术动画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让图画“动”起来。
通过运用动画技术,我们可以把静态的图画变成动态的影像,使得原本的静态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绘画中,可以运用动画技术来制作动态的漫画和卡通,使得角色和情节更加丰富和有趣。
在摄影中,可以运用动画技术来制作时间流逝和运动的影像,使得画面更具有动感和变化。
五、利用特殊材料和介质利用特殊材料和介质也是让图画“动”起来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理地运用特殊材料和介质,我们可以让画面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效果,使得画面更具有变化和动感。
在绘画中,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来制作丰富的纹理和效果,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有趣。
在摄影中,可以运用特殊的摄影介质和后期处理技术来制作奇幻和超现实的效果,使得画面更加富有想象力和创意。
七、运用创意和想象力创意和想象力是让图画“动”起来的关键。
明暗光影艺术——浅析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明暗光影艺术是绘画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构图手法,通过对光线的运用,使得画面产生明暗对比的效果,从而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表现力。
而在众多艺术家中,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 van Rijn)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独特的光影处理而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中光影的运用被称为“伦勃朗光影法”,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伦勃朗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入手,浅析其明暗光影艺术的独特之处。
伦勃朗擅长运用光线的效果进行画面的设计。
他通过对光线的熟练运用,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和物体产生了多样化的立体感和形态感。
在伦勃朗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光线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在人物身上,从而产生了明暗对比的效果。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能够增强画面的表现力,还能够使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得到更加细腻的表现。
伦勃朗的《夜巡》中,利用光线的照射,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栩栩使画面呈现出宏大的气势和动感。
伦勃朗在运用光影的还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他擅长将明暗对比的效果与色彩的冷暖对比结合起来,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和鲜明。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暖色调与冷色调之间的对比,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伦勃朗的《夜巡》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对比,使得画面中的人物和场景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呈现出宏大的气势和动感。
伦勃朗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光影的处理非常细腻,他善于捕捉光线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自然地融入到画面中。
在他的作品中,光线往往以斜线的形式照射在画面上,从而使得画面呈现出多样化的层次和立体感。
通过对光线的细腻处理,伦勃朗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还能够在情感上引起人们的共鸣。
他的《夜巡》中,运用细腻的光影处理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神秘和宏大的气势,从而吸引观众的目光,引发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辽宁大学于静涛教授讲的《如何拍摄高质量的风光摄影》本人简介于静涛,出生于1949年,197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1986年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第二学位,辽宁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教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辽宁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高校摄影学会名誉主席。
多年来兼任摄影专业教师,出版了《基础摄影》、《摄影艺术与创作》等专著;参编了“全国一般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摄影构图学》、《新闻摄影教程》的编写;发表了16篇摄影论文;有260余幅摄影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展览中获奖或入选;多次获各级摄影组织颁发的“优秀组织工作奖”;荣获了教育部艺教委、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授予的“中国摄影教育突出奉献奖”、“中国摄影教育红烛奖”;“辽宁高校摄影终身奉献奖”,“沈阳市劳动榜样”。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如何拍照高品质的风光摄影作品风光摄影是独具魅力的摄影门类。
由于其迎合了人们喜爱观赏美、追求美,颂扬美的特质而倍受摄影人的青睐。
风光摄影的分类专门复杂,诸如都市风光、田园风光、高原风光、草原风光、异域风光等数十种。
每一种又能够下列出一些分支。
仅仅都市风光中就能够细化为桥梁风光、楼宇风光、小巷风光、园林风光等数十种题材。
鉴于风光如此纷杂,我们只能仅就日光下的自然风光与夜景风光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问题的提出纵观当今媒体发表的摄影作品以及纷杂的摄影沙龙、展览中显现的作品,绝大部分是风光摄影作品。
然而,尽管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多,风光摄影作品数量以几何级数在进展,然而,这些风光摄影作品中主题构思雷同的、画面构图似曾相识的、无能画面凑成组照的比比皆是。
真正够得上高质量的风光摄影作品依旧有限的。
我们只有认识到什么是高质量风光摄影作品;如何样的作品符合高质量风光摄影作品的条件;如何拍照高质量风光摄影作品,才能调动自己拍照风光摄影作品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艺术品位,在风光摄影创作中表达个性,开创新意,取得理想的收成。
于建涛水彩作品
闲适、静谧,于建涛随着湖光碧影引领你进入一个无人之境。
彷佛把快门无限放慢,慢得整个世界的喧闹从此消失,江南水乡的意韵与大自然连合,心境平和,没有泛起一串涟?。
中国著名水彩画家于建涛的写实风景画作,虽是无人之境,静静细听画面每一角落都是有微弱呼吸的,于建涛把生命注入了画中。
他眼中的江南水乡,他那种唯一的纯粹的美只能以心体会,他选择用笔向观众诉说一切。
于建涛
男,1968年生于大连市。
现为职业画家,大连市美术协会会员。
1969年随父母下乡直到1978年回城,这段纯朴、烂漫的乡村生活,就像一段美丽的童话,至今让我无法释怀。
灵感加努力,虽是自学,却也一路走来。
绘画给予我的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这种认识需要精神与爱的投入,才能感受与理解。
我用静观的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一座建筑、一棵大树、一艘残船,又或是被风浪侵蚀过的岩石,它们曾享受过阳光,同样也经历过黑暗。
当我触摸到它们的时候,那是一种无语的交流,一种深深的感动,它们就像是一些老人,一些饱经风霜、平和安详的老人。
它们是我艺术创作的基点,也是我创作的灵感。
绘画如人生!是我一生不变的信条。
看他的画就象看到他本人,内敛的性格舆孤独的生活状态,使他的画总流露出些许淡淡的孤寂舆伤感之情,这不是他要刻意追求的,但却是他心灵世界的真正写实。
当他从喧闹嘈杂的都市人群中走进了宁静空灵的大自然当中时,就这样在无数次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他在努力实践着一个真实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