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17
脓毒性休克的液体治疗和管理原则脓毒性休克的液体治疗和管理原则:是时候考虑四个D概念和液体治疗的四个阶段重症行者翻译组张鹏重症行者翻译组摘要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在最初的血流动力学复苏过程中给予液体治疗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治疗挑战。
关于静脉输液的种类、剂量和时间,我们面临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静脉输液的主要指征只有四个:除了复苏外,静脉输液还有许多其他用途,包括维持和更换全身水和电解质,作为药物和肠外营养的载体。
在这一范式转变的综述中,我们讨论了不同的液体管理策略,包括早期充分的目标导向液体管理、晚期保守液体管理和晚期目标导向液体去除。
此外,我们扩展了液体疗法的“四D”概念,即药物、剂量、持续时间和降级。
在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考虑四个阶段的液体疗法,以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复苏阶段、优化阶段、稳定阶段和降阶梯阶段。
四个问题是“何时开始静脉输液?”“何时停止静脉输液?”,“什么时候开始反向复苏或积极排出液体?”最后是“何时停止反向复苏?”“与我们处理危重病人抗生素的方式类似,现在是时候进行液体管理了。
”背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使用静脉输液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治疗挑战,因为输液的类型、剂量和时间仍有许多问题。
在这些患者中,有液体在血液动力学稳定和复苏之外起着重要作用。
静脉输液应与我们给病人的任何其他药物一样:我们应该考虑到不同类型液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应该只在明确指出液体的情况下,我们才开液体治疗处方,并且应该在不充足液体和过多的液体风险之间进行平衡。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扩展液体疗法的“四D”概念(药物、持续时间、剂量和降级)。
我们还将重点关注最近的概念,定义脓毒性休克时间过程中的四个不同阶段(复苏、优化、稳定和疏散)。
每一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治疗态度。
考虑到这两个概念,再加上其他建议的想法,可以促进更合理的流体管理,以避免太少和太多。
就像我们对待危重病人使用抗生素的方式一样,现在是时候做液体管理了。
(医学课件)脓毒症液体复苏2023-10-26CATALOGUE目录•脓毒症概述•脓毒症液体复苏的必要性•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方法•脓毒症液体复苏的监测与评估•脓毒症液体复苏的并发症与处理•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案例分享与讨论01脓毒症概述脓毒症定义脓毒症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炎症。
脓毒症定义脓毒症的起源脓毒症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当时人们发现化脓性病菌可以导致远隔感染部位出现相似的炎症反应。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脓毒症的认识逐渐深入。
脓毒症的命名最初,脓毒症被命名为“败血症”,后来这一名称被弃用,而用“脓毒症”来命名。
这一名称反映了这一疾病的主要特征,即化脓性病菌在血流中繁殖并扩散至其他组织或器官。
脓毒症的分类与分型脓毒症的分类01根据病菌种类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脓毒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其中,肺脓毒症和脑脓毒症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
肺脓毒症02肺脓毒症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通过血流扩散至肺部,引起肺炎、肺脓肿等病变。
这种类型的脓毒症通常由吸入污染的空气或呕吐物引起。
脑脓毒症03脑脓毒症是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通过血流扩散至脑部,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病变。
这种类型的脓毒症通常由感染的脑组织或脑脊液引起。
脓毒症的病因主要是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流中大量繁殖并扩散至其他组织或器官。
这些病菌通常来自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
病因当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它们会在血流中繁殖并释放出大量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会进一步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炎症反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这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也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液体渗出到组织或器官中,导致组织或器官水肿。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血压下降、休克等严重后果。
病理生理脓毒症的病因与病理生理02脓毒症液体复苏的必要性脓毒症可能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
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完整版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问题,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20万例儿童脓毒症患者,每1000例5岁以下儿童患者中有6.3例死亡,因地域医疗水平差异,病死率在1%~25%[1]。
脓毒性休克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最新的2024美国重症医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发布《2024年国际共识标准: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此共识应用Phoenix脓毒症评分,将脓毒症定义为疑似或确诊的感染,伴Phoenix评分≥2分。
脓毒性休克定义为脓毒症伴有心血管功能障碍(Phoenix评分的心血管评分≥1分),即年龄相关的严重低血压、血乳酸值>5mmol/L或接受血管活性药物治疗[2]。
脓毒性休克与单独的脓毒症相比,往往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异常,并且与更高的病死率相关[3-4]。
脓毒症的管理在循证医学证据上被持续更新,以求更大程度改变疾病预后、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当前指南建议,除了治疗原发病、尽早使用抗生素和使用合理的血管活性药外,应实施血流动力学指导下的液体复苏策略[4]。
液体复苏疗法是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管理的基石之一[4],对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虽然达成了全球共识,但对最理想、合理和优化的液体管理实践仍然存在一定争议。
本文希望结合脓毒性休克相关病理生理学特点、综合既往研究的液体复苏的评估及策略,以当前科学证据为基础,为同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脓毒性休克属于感染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最终引发心脏前负荷减低及组织低灌注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分布性休克的经典类型。
分布性休克主要特征是交感系统活化,全身血管广泛舒张(血管平滑肌丧失反应)、外周血管麻痹(心脏后负荷降低);同时,机体全身毛细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完整性丧失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毛细血管渗漏,心脏前负荷进一步减少,诱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