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报告1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国际最新冠心病诊断方式--RA-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诊疗现状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系列心脏疾病的简称。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机体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内的脂质在原本光滑的冠状动脉内膜上沉积,形成白色斑块,医学上称之为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堆积导致动脉狭窄,血流受阻,造成心脏缺血,患者出现心绞痛,晕厥,甚至是猝死等情况。
我国目前有冠心病患者1000万人,并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
限于我国治疗技术和有效检查手段的限制,每年都有10%-20%的患者死于冠心病。
中国心脏介入治疗中心孙秀成专家指出,在冠心病的死亡患者中,有超过30%的患者是由于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造成病情恶化,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冠状动脉栓塞小于75%时,绝大部分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偶尔出现胸闷、心肌痛等情况,即使去医院进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也难以发现。
然而这些患者同样存在晕厥、猝死的几率,如果是能够提早发现进行积极治疗是能够完全避免的,因而对冠心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孙秀成主任团队最新研究成果,RA-冠状动脉造影术20世纪60年代,医学工作者展开新一轮的探索,最终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经股动脉介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该诊断方式通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借助血管成像系统,手术的医生能够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因此被称之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孙秀成主任为我国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治疗的专家之一,曾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介入科进修学习,熟练掌握了心脏疾病介入治疗的整套技术。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心脏治疗中心临床学习期间,孙秀成带领的团队发现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虽然是能够明确诊断冠心病,但是存在很大的不足,患者在术后需要制动卧床6小时以上,大小便无法自理,且通过股动脉穿刺需要进行沙袋加压处理容易形成血栓,对患者健康存在极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孙秀成带领研究小组开始了新的尝试,率先开展了经挠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技术,为此专家团队经历了5年的研究、实验,并最终在临床得以应用,这就是目前最新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RA-冠状动脉造影术,相比于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RA-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更强的临床适应性和安全性,一经使用便受到患者和专家的一致认可。
冠脉造影报告解读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冠脉造影报告解读,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
冠脉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心脏检查方法,通过注射造影剂,通过X射线或血管造影的方式来观察冠状动脉的情况,进而评估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冠脉造影报告是医生根据冠脉造影结果所做的解读和分析,对于了解患者的心脏病情、指导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将对冠脉造影的基本原理和影像解读进行介绍,使读者对冠脉造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冠脉造影报告的重要性和解读要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冠脉造影报告。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简要强调冠脉造影报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冠脉造影报告的概念、意义以及解读要点,帮助提高对冠脉造影报告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信本文对于心脏病学和介入医学领域的医护人员以及对冠脉造影感兴趣的读者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长文的章节安排和内容概述,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在本文中,结构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一般是对冠脉造影报告解读这个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和说明,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长文的章节安排进行介绍,可以使用具体的章节标题来展示整个文章的组织结构。
目的部分则是说明写作这篇长文的目的和意义,可以是为了增加读者对冠脉造影报告解读的了解和认识。
正文部分是整篇长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冠脉造影的基本原理和冠脉造影的影像解读两个主要内容。
冠脉造影的基本原理部分可以介绍冠脉造影的定义、操作过程、影像采集方式和相关仪器设备等;冠脉造影的影像解读部分可以具体分析和解读冠脉造影影像中的各种信息、指标和异常情况,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和判断冠脉病变等疾病情况。
镜像右位心伴全内脏反位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12-01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北京房山人。
主因阵发胸闷1周,加重伴胸痛2天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身高154cm、体重55kg、bp160/100mmhg,营养发育、智力正常、自动体位。
于常规心脏听诊区不能闻及心音,改变位置到对侧相应位置听诊可闻及正常心音,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右季肋缘未触及肝脏下缘,左季肋缘未触及脾脏。
胸片示:右位心。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镜像右位心心电图(如图5~6示)。
腹部彩超示:肝脏位于腹部左侧,胆囊位于左侧,胃泡位于右侧,脾位于右侧,胰位于左侧,胰尾位于右侧脾门处。
心脏及大血管彩超提示: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右前方,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左前方,心房反位,心室左襻。
左室大小正常(舒张末期内径47mm,收缩末期内径33mm),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故入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镜像型右位心,全内脏转位伴冠心病,2级高血压”。
为明确患者冠脉具体病变,介入医师择期为患者行冠脉造影术。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成功,沿鞘管放入5f terumo radial 多功能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术中见冠状动脉走形呈“镜像”反转像,供血呈右优势型。
左冠脉前降支管壁欠规整,近中段可见40-50%局限性狭窄;右冠脉显影呈“反c字型”,支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支病变(累及前降支)”诊断。
(图2~4示)图1 胸透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图2 rao45。
:左主干、回旋支走行向左,前降支走形向下图3 lao30。
:右冠状动脉向右下方向走行图4 rao45。
:右冠状动脉与正常人“c”呈对称性图5 i导联p-qrs-t波负向,avr导联p-qrs-t波直立,肢体导联类似左右手电极接反图形。
胸导联v1~ v6导联r波振幅递减,s 波振幅递增,酷似重度顺钟向转位图形。
之杨若古兰创作为了统一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临床诊断陈述书写的格式和内容,2009年美国血汗管CT协会发布了由Raff教授牵头书写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诠释和书写陈述指南》,一份合格的CTA陈述,应当包含以下内容:检查的目的(或适应证)、患者普通临床材料、图像收集信息、图像质量、扫描所见、影象解释和建议等.该指南在诊断陈述的书写方面的基本内容如下:1 图像质量和各种伪影①各种活动,主如果冠状动脉内在的活动所致,难以诊断管腔的狭隘.②“阶梯状伪影”:该伪影可因为呼吸和身体活动、分歧收集之间患者的心率纷歧致等形成;表示为血管层面的错开,在横断图像上拟似为狭隘.③金属或钙化等高密度物资发生的伪影,也称为“硬线束伪影”(Beam-hardening artifact)、“晕状伪影”(Blooming artifact)或“线状伪影”(Streaking artifact).④信噪比的降低和对比剂密度的缺乏,可因为患者过于肥胖、选择收集时相分歧适、心电调制选择了分歧适的管电流和管电压导致.2 观察冠状动脉的内容①多个层面观察各个冠状动脉节段.②判断各种图像伪影.③分析病变解剖结构和组织成分.④冠状动脉狭隘程度.3 冠状动脉解剖和病理①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②观察和描述管壁异常组织和病变,即粥样硬化斑块,描述斑块时采取“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不建议使用“软斑块”“脂核”等,因为CT对纤细病理结构的识别能力无限.③图像质量良好时,建议描述是否有“斑块溃疡”、“夹层”、“重构”和具体形状等.4 冠状动脉狭隘的诊断推荐的狭隘程度分级:①正常,无斑块和狭隘(狭隘率为0%).②轻微:指可见斑块,狭隘<25%.③轻度:25%-49%狭隘,但没有血流动力学意义.④中度:50-69%,狭隘可能形成血流受阻.⑤重度:70-99%,狭隘形成血流受阻.⑥闭塞,100%狭隘.5 冠状动脉搭桥血管和支架的评价①CT评估搭桥血管通畅性与造影比拟精确性很高,须要对搭桥血管的狭隘精确定位,并诊断狭隘率;须要描述固有冠状动脉病变(建议参考造影).②CT能够评价大多数支架的通畅性,但是对支架内再狭隘的诊断,取决于支架材料和直径.③支架远端管腔有对比剂充盈,其实不克不及完整肯定支架通畅,支架内对比剂的显示情况更加次要.6 冠状动脉之外心脏结构的描述①观察和描述心腔、心包、房间隔和室间隔、房室瓣、大血管瓣膜(自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肺动脉和肺静脉、自动脉及其分支等.②观察和描述心肌厚度、心腔大小、心肌和心腔内异常密度影、后天性异常等的异常.如果有临床须要,还须要对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估.7 心脏外病变的描述应当对视野中所有组织和器官进行观察,发现病变时应当加以描述,如纵隔、肺门、气管支气管、双肺、肋膜和胸壁、食管和胃、肝、脾等器官.。
冠脉造影报告模板篇一:冠状动脉造影报告模板陕西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报告单姓名:陈宗发性别:男年龄:50岁病案号:54669 科别:内一民族:汉职业:工人籍贯:广东体重:69公斤检查日期:XX-8-24 报告日期:XX-8-24 术者:刘表兰;助手:李玲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因“冠心病”今日于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
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
麻醉方法:局麻插管方式及途径:桡动脉,右侧;导管:5F TIG;造影剂:碘氟醇55ml;操作时间:10分钟;穿刺部位处理:即刻拔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LM: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LAD:近段可见支架影,支架内未见明显内皮增生,发出对角支后可见肌桥;D1: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LCX: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OM1-4: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RCA: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RV: 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AM: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PD: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PL:未见明显狭窄及斑块;术后病变解释:LAD靶病变部位支架内残余狭窄0%;LAD、LCX、RCA TIMI 血流2级;术后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单支病变(累及LAD)报告医生:刘表兰报告日期:医生签名:篇二:冠脉造影术及支架模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记录于10AM在DSA室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下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桡动脉,分别放置、JR4造影导管到位后推注造影剂,多体位投照显示:左主干正常,前降支近段节段性狭窄,第一、二对角支近端局限性狭窄,回旋支发育细小,内膜不光滑,远端前向血流TIMI-3级。
可见前降支向右冠状动脉发出的侧枝循环。
右冠状动脉内膜不光滑,近段始次全闭塞,远端前向血流TIMI-1级。
将病情告知患者家属及本人,说明支架置入的必要性,其表示理解并签字同意后,送6FJR4指引导管到右冠状动脉开口,送×导丝经近段次全闭塞病变至右冠状动脉远端,沿导丝以×20mmVOYAGER球囊扩张近段病变3次(8-10atm,5sec),重复造影见右冠近端近段残余狭窄约80%,后侧枝近段局限性狭窄约80%。
右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畸形报告及临床意义分析摘要:通过对右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畸形的报告分析,介绍了冠脉心肌桥存在的常见部位和此病例中的异常部位。
最后阐述了心肌桥在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心肌桥1. 右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畸形报告心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左、右冠状动脉,所有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一般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
1922年,Grainicianu首先描述了冠状动脉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走行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
1960年,Portmann和Iwig首先报道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systolic narrowing),即冠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或显影不清,而舒张期冠脉显影正常。
近年,随着冠脉造影在临床中的普遍使用,人群中心肌桥检出率为3.5%[1],远高于文献报道的检出率,其中97.8%的患者位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又以前降支中段最为常见。
根据文献查阅,右冠状动脉心肌桥仅1例,为积累临床病例,特报告如下:病例来源于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费城医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室和妇女同盟医学研究实验室。
患者是一位76岁的白人女性,来院进行插管术检查。
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前一年被诊断为慢性梗阻性肺病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患者确诊为普通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有主动脉根部扩张,经超声心动图检测间隙为43 mm,轻度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梅毒血清学试验为阴性。
针对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进行了扩张性心肌病的复合病因诊断,并根据诊断进行了相关治疗和后负荷减压治疗。
6个月后,患者休息时出现呼吸障碍和周期性的非典型胸闷。
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现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内径增加导致主动脉根扩张。
主动脉根膨胀率达60mm. 左心室远端收缩内径为50mm. 诊断为中度弥漫性左心室功能不全。
根据形态学检查主动脉瓣未见异常。
由于患者非典型胸痛和主动脉根扩张,再次使用ECG和心脏超声进行升主动脉夹层分离排查,主动脉瓣未见异常,然而由于主动脉根扩张出现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但仍未检出主动脉夹层剥离。
冠状动脉CT图像解读和报告指南:2014年国际心血管CT协会指南2015-09-21CT技术在线源自:SCCT中国区论坛1. 第一部分:冠状动脉CT图像的解读1.1 序64排CT应用五年后,国际心血管CT协会(SCCT)于2009年发布了冠状动脉CT造影(CCTA)解读和报告指南。
此后,CT设备不断更新,CCTA也有了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新技术的发展也使生理学评估成为可能。
因此,有必要及时更新指南以顺应CCTA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本次指南基于大量的研究结果和数据,致力于提高CCTA 的实践标准,是提高诊断水平的工具文件。
2. 简介2.1 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对比CCTA和ICA有重要的相似也有不同。
CCTA沿用ICA一直应用的冠状动脉分段及狭窄程度分类标准。
但CCTA可提供ICA无法观察的斑块及斑块成分的信息,还可显示除冠状动脉外的心血管和心外结构,包括心肌、心包、瓣膜形态和功能、主动脉和肺动脉等。
全面解读CCTA报告,需观察所有解剖结构。
2.2 本指南的局限性心血管CT不仅用于冠状动脉的评价,还广泛应用于先心病、心肌病、心包和瓣膜性心脏病,胸部疾病及外周动静脉疾病,但一个指南很难涉及这么大范围。
因此,本指南主要阐述CCTA,也包括扫描范围内的心脏及心外结构,以便全面系统地解读CCTA。
2.3 报告医生的资质可靠解读CCTA报告需具备以下知识:(1)正常冠状动脉及心脏解剖;(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其它异常的病理生理;(3)冠状动脉平扫、CCTA和心脏的特征性表现;(4)CT技术及其局限性;(5)心脏三维软件的应用;(6)识别和克服图像伪影的能力。
具备上述技能需要临床经验和相应的培训指导。
在美国,获得CCTA报告医师上岗资质必须通过SCCT组织的考试。
3. 解读CCTA的根本原则3.1 三维数据和工作站CCTA图像采集应是各向同性的亚毫秒三维门控数据,利于不同形式的三维重建。
由于冠状动脉结构复杂,运动和钙化易形成伪影,病变形态微小,解读CCTA图像必须采用心脏特异性软件,经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全面观察,包括横轴位,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 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
第一节冠状动脉造影(SCA)及外周动脉造影常规(2003年12月修订)一、适应证1.诊断性SCA⑴典型心绞痛史,临床确诊的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梗后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和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为了解冠脉变及左室功能的详细情况以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
⑵有不典型的临床症状,难以与心绞痛鉴别者。
⑶有缺血性心绞痛症状,运动试验或心肌断层显像无缺血客观指征者。
⑷心电图、Holter、运动试验提示有客观缺血指征,而无临床症状者。
⑸不明原因的心功能不全或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⑹心电图束支传导阻滞、T波异常、非特异性ST—T改变需排除冠心病者。
⑺PTCA后或CABG术后再发心绞痛,需除外再狭窄或桥病变或新生冠脉病变者。
⑻为安全或职业的特殊需要,需除外冠心病者。
2.治疗性SCA⑴心绞痛拟行PCI术者。
⑵AMI拟行急诊PCI术者。
⑶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或乳头肌断裂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需急诊外科手术者。
3.非冠脉病变重大手术前SCA⑴换瓣术前女≥50岁,男>45岁者。
⑵室壁瘤切除术前。
⑶某些先心病术前。
⑷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行介入消融或外科手术前。
⑸其他非心血管疾病,如肿瘤或胸腹大手术前需排除冠心病者。
⑹其他介入治疗(如永久起搏器、射频、外周动脉介入治疗等)术前女≥50岁,男>45岁、需排除冠心病者者。
二、禁忌证(相对):1.不能解释的发热(T>37.5。
C)。
2.未治疗的感染或严重感染未得到控制者。
3.Hb<10g/dl,血小板<5万/mm3,白细胞总数<3000或>12000/mm3。
4.严重电解质失衡。
5.活动性出血。
6.未控制的重症高血压(>180/120mmHg)。
7.洋地黄中毒。
8.脑中风急性期。
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0.严重恶液质、严重心衰及急性肺水肿不能平卧2h以上者。
三、术前准备1.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18导联)及各种生化检查(如肝功、肾功、E4A、血液分析、尿常规、凝血7项(含D-2聚体)、肝炎七项、HIV、梅毒等),必要时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NT)、血气分析。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anuary2020,Vol26,No1经解剖鼻烟壶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1例曾繁芳,王丽丽,龙娟,胡伟,吴志业,黄蓉(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深圳)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桡动脉;解剖鼻烟窝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688(2020)01-0100-03doi:10.3969/j.issn.1007-9688.2020.01.24·病例报告·1989年Campeau[1]首次报道以桡动脉为入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1993荷兰Keimeneij等[2]首次报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术,随后更多的临床研究发表,使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TRI)已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诊疗途径[2-3]。
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优势是减少出血,增加安全性和增加患者舒适度[4-5]。
而经股动脉入路的血管相关并发症和出血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特别是给予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后[6-7]。
基于这些随机研究显示的经桡动脉入路的优势,我们把经桡动脉入路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默认技术[3,8]。
为了开通闭塞桡动脉,2007年Pancholy[9]首次报道从桡骨窝处的远端桡动脉入路的介入治疗,提示经远端桡动脉介入的可能性。
2017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有4位术者报道了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术的临床研究或个案报道[10-11]。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近期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活动时胸痛1个月到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二病区就诊。
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
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史,无心血管病家族史,身高176cm,体质量76kg。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冠状动脉造影报告单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
术者助手巡回护士手术日期
造影过程: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Seldinger法穿刺右/左侧桡/股动脉置入动脉鞘管,经鞘注入普通肝素 3000 u、硝酸甘油 200 ug其它。
经鞘管送造影管分别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其它部位造影。
术毕拔管拔鞘,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造影结果:
左主干
前降支
回旋支
右冠脉
左室造影
其他血管造影
并发症:
操作时间:造影剂: ml
术后注意事项:术侧肢体制动小时,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监测心律、心率及血压等变化;嘱病人多饮水,适当补充液体。
造影结论:
诊疗意见:
术者签名:记录者签名:记录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