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调的概念与分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一、色调的分类配色的一般规律为:任何一个色相均可以成为主色(主色调),与其它色相组成互补色关系、对比色关系、邻近色系和同类色关系的色彩组织。
二、各色调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通过图示直观的理解色点间关系的分类,如图2。
然后再详细地分析不同关系的色调组合在一起的色彩视觉,心里效果。
图2(1)互补的关系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
互补色结合的色组,是对比最强的色组。
使人的视觉产生刺激性、不安定性。
如果配合不当,容易产生生硬、浮夸、急躁的效果。
因此要通过处理主色相与次色相的面积大小,或分散形态的方法来调节、缓和过于激烈的效果。
图3是一组橙蓝互补色对比的色组,橙色面积大而且加入辅助色红色,起了主导色调的作用,效果既艳丽、辉煌又安然,恰列好处。
图3(2)对比色关系色项环中相距135度或者彼此相阳八几个数位的两色,为对比色关系,属中强对比效果的色组。
色相感鲜明,各色相互排斥,既活泼又旺盛。
配色时,可以通过处理主色与次色的关系而达到色组的调和,也可以通过色相间秩序排列的方式,求得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
图4属中明调,正是这种秩序排列形式的应用。
图4(3)邻近色关系色相环中相距90度,或者相隔五六个数位的两色,为邻近色关系,属中对比效果的色组。
色相间色彩倾向近似,冷色组或暖色组较明显,色调统一和谐、感情特性一致。
图5为蓝紫红调色组,是明色调邻近色对比关系。
图5(4)同类色关系色相环中相距45度,或者彼此相隔二三个数位的两色.为同类色关系,属弱对比效果的色组;同类色色相主调十分明确,是极为协调、单纯的色调。
图6为蓝绿调色组,组成恬静柔美的效果。
图6三、色调的象征意义及欣赏1.鲜明的纯色调(v)纯色调是由高纯色相组成的色调,每一个色相个性鲜明,具有挑战性、令人振奋、赏心悦目。
强烈的色相对比意味着年轻、充满活力与朝气。
下面我们欣赏几幅纯色调的图片。
如图7.图72.清新的中明调(b)中色调的刺激感仅次于高纯色调,中色调加入了白色,提高了明度。
色调初中美术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调的基本概念,知道色调与情感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搭配技巧。
3. 引导学生运用色调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色调的基本概念及情感表达。
2. 色彩的搭配技巧。
教学难点:1. 色调与情感的关联。
2. 创作中色调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色调的基本概念、色调与情感的关系、色彩搭配技巧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色调。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调的感悟。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色调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色调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师讲解色调与情感的关系,让学生知道如何通过色调表达情感。
3. 教师讲解色彩搭配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搭配色彩。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调创作。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色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色调表达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色调与情感的关系。
2.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色调创作,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
三、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调创作。
2.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调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中运用色调的能力。
3. 学生对色彩搭配的掌握程度。
色调的概念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调的概念及其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2.掌握色调的基本特征和分类;3.能够应用色调概念进行画作创作和鉴赏。
二、教学重点1.色调的概念及其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2.色调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色调概念应用于画作创作和鉴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幅不同色调的画作,并引导学生从画面整体感受出发,谈论这些画作所呈现出的不同氛围和情绪,引起学生对色调的兴趣。
2.呈现新知(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色调的概念,指出色调是画面整体的明暗关系,是由画面中色彩的明暗程度组成的。
并通过图示和实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色调效果,如明度高的明亮色调、明度低的暗沉色调等。
3.讲解色调的分类和特征(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色调的分类,包括明亮色调、柔和色调、冷暖色调等,以及每种色调的特征和应用。
并举例讲解不同色调在画作中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色调所呈现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4.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具有明显色调特征的画作,并引导学生分析画作中的色调运用,探讨画家在呈现特定氛围和情感时所采用的色调选择和运用技巧。
5.画作创作与讨论(2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画作创作,尝试运用不同色调呈现特定的画面氛围和情感。
随后,学生进行画作展示和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观点,加深对色调的理解和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色调在画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画作创作和鉴赏中多加注意色调的运用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色调的概念和在画作中的作用,掌握了色调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但在画作创作与讨论环节,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表达还有待提高,需要在平时课堂中加强对色调的运用和训练。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艺术作品展示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实例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色调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表现力。
美术色彩色调讲解教案中班美术色彩色调讲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调的作用,掌握基本的色彩搭配和调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现事物色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色彩的热爱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
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色调的概念和作用。
3. 色彩搭配和调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色彩的搭配和调和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2. 色调的表现需要细致观察和把握。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准备教学课件、色彩样本、绘画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纸张、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比如,“你们觉得这些作品的色彩是怎么搭配的?”“色彩对于一幅画作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色彩基本概念和分类(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者色彩样本,向学生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包括原色、辅色、冷暖色等。
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色彩的特点和作用。
3. 讲解色调的概念和作用(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向学生解释色调的概念和作用。
可以让学生比较同一种颜色的不同色调在画作中的表现,让他们理解色调对于画作整体氛围的影响。
4. 色彩搭配和调和的方法(30分钟)。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色彩搭配方法,比如对比色、类似色、相邻色等。
可以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培养他们的色彩感觉和表现能力。
5. 绘画实践(40分钟)。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
可以给学生一些主题或者题材,让他们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色彩搭配和调和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6. 展示和讨论(2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
色彩认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包括颜色、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2. 掌握色彩的分类方法,包括原色、综合色和中性色。
3. 培养学生的色彩认知和观察能力,提高其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并了解色彩在艺术设计、传媒行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2. 色彩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鲜艳多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今天主题的思考。
2. 知识讲解(20分钟)2.1 色彩的基本概念讲解色彩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物体表面所反射或透过的光所呈现的感觉。
解释颜色、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概念及其在色彩中的作用。
2.2 色彩的分类方法介绍色彩的分类方法,包括原色(红、黄、蓝)、综合色(橙、绿、紫)和中性色(灰、黑、白)。
3. 观察实践(30分钟)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或户外,观察周围的环境并记录所见的色彩。
学生可以使用相机、素描或者写作等方式记录他们观察到的色彩。
4.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观察到的色彩进行讨论和分享。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5. 色彩运用(25分钟)5.1 设计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色彩,设计一个简单的海报或广告。
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来排布和呈现信息,展示他们对色彩的应用能力。
5.2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一项色彩情感体验活动。
例如,每位学生从一个装满不同颜色纸条的袋子中随机抽取两张纸条,然后根据所抽取的颜色描述一种情感或情绪。
6.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色彩在艺术设计、传媒行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对色彩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观察实践和设计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可以作为评价的参考,评估他们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创造能力。
色彩基础知识教案教案主题:色彩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色彩三要素的含义。
3. 学会色彩搭配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介绍色彩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色彩的分类:介绍原色、衍生色和中性色的区别。
3. 色彩三要素的含义:介绍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概念和作用。
4. 色彩的搭配原则和方法:介绍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搭配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问题:你认为什么是色彩?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二、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使用图例和实例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
讲解色彩的定义、特征和作用。
2. 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表现方式,例如光线、颜料等。
三、介绍色彩的分类(10分钟)1. 准备原色、衍生色和中性色的示例,并进行分类展示。
2. 解释原色、衍生色和中性色的定义和区别。
四、讲解色彩三要素的含义(10分钟)1. 使用图例和示例介绍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的概念。
2. 解释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在色彩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
五、介绍色彩的搭配原则和方法(15分钟)1. 介绍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如冷暖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等。
2. 教授色彩搭配方法,如三色搭配、相邻色搭配等。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解答问题,纠正错误并加深理解。
七、总结(5分钟)1. 小结所学的内容,并重点强调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三要素和搭配原则和方法。
2. 鼓励学生多观察、思考和实践,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和计算机(用于展示图例和示例)。
2. 印刷的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评价:1. 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
2. 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程度。
初中色彩概述教案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美好和丰富的感知,提高学生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色彩现象,认识色彩对人生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 色彩的冷暖知识。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准确地分析作品中及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提高色彩欣赏水平。
2. 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优秀的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冷暖的例子、优秀的美术作品等。
2. 美术作品:用于分析和欣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提到的七种颜色。
2. 提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你们能说出几种颜色吗?3. 引导学生思考: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二、讲授新知(15分钟)1. 讲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颜色的种类,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明度:颜色的亮度或暗度,同一种颜色不同明度的变化,如深蓝、浅蓝等。
纯度:颜色的鲜艳程度,高纯度的颜色鲜艳,低纯度的颜色灰暗。
2. 讲解色彩的冷暖知识: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红色系列被视为暖色,蓝色系列被视为冷色。
暖色给人温暖、热烈的感觉,冷色给人清凉、宁静的感觉。
3. 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引导学生用色彩三要素和冷暖知识进行分析。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种色彩,并运用色彩三要素和冷暖知识进行描述。
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色彩知识,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七课时色调(大关系、几个色块之间)(原创版)目录1.色调的概念与重要性2.大关系:色彩的整体搭配3.几个色块之间:色彩的局部对比与协调4.实例分析:如何运用色调提升画面美感正文在绘画、设计和摄影等领域中,色调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色调是指一幅画面中色彩的基本属性和整体效果,它直接影响着画面的视觉效果和美感程度。
因此,掌握色调的运用是每一位创作者必备的技能。
首先,我们要了解色调的概念与重要性。
色调通常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方面。
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决定了色彩的种类;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影响了画面的层次感;纯度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决定了画面的立体感。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感,灵活运用色调,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色调的运用中,大关系和几个色块之间的协调是非常关键的。
大关系指的是色彩的整体搭配。
一幅画面中,色彩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各个颜色之间的搭配。
我们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和谐统一,避免出现突兀感。
例如,在暖色调的画面中,可以运用红色、橙色和黄色等暖色系的色彩,以达到温暖、热烈的效果。
几个色块之间则涉及到色彩的局部对比与协调。
在画面中,不同的色块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我们要注意在色块之间保持一定的对比度,同时又要保持协调。
这样,画面才会显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例如,在冷色调的画面中,可以运用蓝色、绿色等冷色系的色彩,形成清新、宁静的效果。
在实际创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实例分析来学习如何运用色调提升画面美感。
以一幅风景画为例,我们可以运用天空的蓝色、草地的绿色和树木的红色等色彩,形成和谐统一的画面。
同时,在画面中加入一些黄色或橙色的元素,形成局部的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色调的运用是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绘画的色调初中教案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调的概念,理解色调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色调的概念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色彩的感知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色调的区分和运用。
2. 色彩的搭配和调和。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色调的绘画作品,用于讲解和展示。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色调鲜明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色调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调的认识和感受。
二、讲解色调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调的定义:色调是指画面中色彩的总体倾向,包括冷暖、明暗、鲜浊等关系。
2. 教师通过对比示例,讲解色调的区分和运用方法。
三、色彩的感知和运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色彩的属性,如色相、明度、纯度等。
2. 学生进行色彩练习,尝试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色调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色调概念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练习作品,互相交流和学习。
二、色彩的搭配和调和(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搭配原则,如对比搭配、类似搭配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培养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
三、绘画创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绘画创作要求,如主题、构图、色调等。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搭配和色调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创作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色调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色调的能力。
美术色彩色调讲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明度和纯度。
2.掌握色彩的分类和搭配原则。
3.学会运用色彩色调进行美术创作。
二、教学重点。
1.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色调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
1.色调的概念和运用。
2.色彩搭配的原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色彩,引出色彩的重要性和美感。
2.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讲解色相、明度和纯度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对色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分类和搭配原则(20分钟)。
教师讲解色彩的分类,如暖色调、冷色调、对比色等,并介绍色彩搭配的原则,如同色系搭配、对比色搭配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
4.色调的概念和运用(20分钟)。
教师讲解色调的概念,即色彩的明暗程度,以及在绘画中的运用。
通过对一些著名画作的解析,让学生了解色调对于画面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影响。
5.实践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完成一幅小作品。
教师可以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点评。
6.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五、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PPT、投影仪等)。
2.板书。
3.美术工具(颜料、画笔等)。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色调的概念和运用,同时对色彩搭配原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色彩的搭配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教案设计课题:色彩的观点与分类讲课教师:冯蓓蓓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①经过对色彩基本观点的认识,掌握认识什么是色彩②认识色彩的色性分类 --- 冷暖色彩、中性色彩③色彩的其余分类④色彩与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相互学习,相互研究,掌握基本的色彩分类及其观点学会运用必定的(绘画)技术和技巧,试试用自己喜爱的色彩去表达感觉与感情。
3、感情目标:经过赏识和感觉,领会美术中的色彩美,并能很好得领会出自己的生活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二、教课要点:色彩中冷暖调两大分类的理解及划分;色相、纯度、对照度等仔细分类。
三、教课难点:色彩冷暖调的理解及划分。
四、教课方法:讲堂发问、议论、启迪、自学、演示、演讲、难点的打破、要点的突出五、教课过程:教学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设计过程说明出示 PPT,指引学生思虑、玩游戏总结:这个游戏让我们认识自己的性格偏向于哪个一、创主要的颜色。
这类学生计算自己现象不但存在我提高学生设问的生命颜色,引入:让学生玩一个对于自己出们的生命中,相同学习本课题情思虑自己的生生年代日与色彩相关的游戏——在大自然中我们的兴趣、引景引命主色彩。
生命的颜色也会常常有到。
下入本课课入课学生思虑、回面,请同学们带着题。
题答。
一个问题赏识图片:什么是色彩?板书:色彩的观点(2)概括:在自然之中,我们常常看到不一样颜色的物体或被笼盖在一片金色的阳光之中,或被笼盖在一片轻纱薄雾似的、淡蓝色的月色之中;或被秋季迷人的金二、围黄色所笼盖;或被一致在冬天银绕问白色的世界之中。
这类在不一样颜题展开探色的物体上,笼盖着某一种色彩,索研使不一样颜色的物体都带有同一色究,彩偏向,这样的色彩现象就是色调。
进行学生感受自便于学生显现 PPT图片然地色彩魅记忆,掌握力,更好地理色调的基解色调的概本观点。
念。
教师:色彩的和睦可使画面看起来更为整体、一致,更富裕美感。
依据学生察看、思清晰理解色彩的倾向可分考并回答问冷暖两大为三大类。
教案设计
课题:色调的概念与分类
讲课教师:冯蓓蓓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①通过对色调大体概念的熟悉,把握了解什么是色
调
②熟悉色调的色性分类---冷暖色调、中性色调
③色调的其他分类
④色调与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相互学习,相互研究,把握大体的色调分类及其概
念学会运用必然的(绘画)技术和技术,尝试用自己
喜爱的色调去表达感受与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美术中的色调美,并能专门好
得体会出自己的生活美,酷爱生活,酷爱自然,酷爱
家园。
二、教学重点:色调中冷暖调两大分类的明白得及区分;色相、
纯度、对照度等细致分类。
三、教学难点:色调冷暖调的明白得及区分。
四、教学方式: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难点的
冲破、重点的突出
五、教学进程:。
第六课认识色彩的色调写生教具:静物水果等示范教具:不同的色调的色彩范画派发资料:无学生准备:水粉临本、色彩工具等作业安排:完成两到三张水粉色彩练习授课时间:共13 课时授课时间:第六周展示目标:1、认识什么是色调的概念2、认识色调在水粉画中的作用导入新课:张贴几张不同色调的水粉范画,观看幻灯片。
讲授新课:在水粉静物作品中,有很多因素如色调、明暗、造型、空间等等都很重要,其中色调最为突出,这是因为它直接关乎着作品档次的高低。
因而,在水粉画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色调教学对提高整个水粉专业教学有着关键性作用。
一、认识色调的概念。
在水粉画中色调是指各物体之间所形成的整体色彩倾向,例如我们经常说的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还可以具体的有所指: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紫色调、绿色调……二、色调的形成。
色彩调子的形成因素是非常多的,不仅光线对色调形成发挥的作用很大,就连物体本身固有色和物体受环境影响的条件色对色调的形成也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我们发现在水粉静物作品中它的形成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不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得引导学生正确的区分和把握画面色调的形成。
这种基本色调通常体现在画面主体物和主要衬布上。
画面中任何一块色彩都要从属于画面的主色调,不能偏于这种整体的色彩倾向。
探究一:1、学会整体的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迅速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
尝试练习一:尝试完成一张暖色调色彩练习探究二:2、进一步理解画面色调的形成,是由于物体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去找物体间的色彩联系,去思考任何一种色彩的产生都是有其重要依据的,没有依据的色彩是不可能出现在画面上的,也不可能形成色调。
尝试练习二:尝试完成一张冷色调色彩练习探究三:3、学生对色调形成的认识既是一个感性的过程,又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在这个感性过程中,让他们尽可能的多看色彩,多看不同的色彩,让他们懂得画色彩是画不同的色彩,而不是画单色;在这个理性过程中,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自觉分析色彩的形成,分析色彩关系的产生,分析色调的统一性。
美术色调分类教案教案标题:美术色调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中的色调分类及其特点。
2. 能够运用不同的色调分类来表达情感和创造艺术作品。
3.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色调分类的概念和种类介绍。
2. 不同色调分类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色调分类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色彩,并讨论不同颜色给人的感受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绘画或摄影中使用不同的色调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教学主体:3. 介绍色调分类的概念和种类,如冷色调、暖色调、明亮色调、柔和色调等。
对每种色调分类进行简单的解释和示例展示。
4.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色调分类,利用图片或色彩样本进行展示,并讨论该色调分类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5. 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分享他们对不同色调分类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6. 给学生分发一些艺术作品的图片,要求他们观察并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色调分类,讨论艺术家使用不同色调分类的目的和效果。
7. 学生个人作品创作: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色调分类,并运用该色调分类创作一幅自己的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总结活动:8. 学生展示个人作品,并互相评价和讨论作品中使用的色调分类的效果和表达方式。
9.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色调分类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运用不同的色调分类。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评价学生个人作品中色调分类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教学资源:- 色彩样本或图片- 艺术作品的图片- 绘画或摄影工具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观察并分析更多不同艺术作品中的色调分类,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艺术欣赏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色彩研究,了解更多色彩理论和色彩搭配的原则。
备注:根据具体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案设计
课题:色调的概念与分类
授课教师:冯蓓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色调基本概念的认识,掌握了解什么是色调
②认识色调的色性分类---冷暖色调、中性色调
③色调的其他分类
④色调与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互相学习,互相研究,掌握基本的色调分类及其概念
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尝试用自己喜
欢的色调去表达感受与情感。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美术中的色调美,并能很好得
体会出自己的生活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
园。
二、教学重点:色调中冷暖调两大分类的理解及区分;色相、
纯度、对比度等细致分类。
三、教学难点:色调冷暖调的理解及区分。
四、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演讲、难点的
突破、重点的突出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