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施胶剂与施胶化学
- 格式:ppt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35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及作用
表面施胶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制品,可以通过在表面上施加层膜来改变表面特性,具有很多优点。
它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防锈性、耐磨性和耐久性,以及保护表面不受外界的侵蚀。
目前市面上的表面施胶剂种类众多,可分为水性施胶剂、溶剂型施胶剂、固体施胶剂和热熔施胶剂等四大类。
水性施胶剂由水和树脂混合而成,色泽微黄、无臭、不易燃,除耐腐蚀外,还具有良好的耐冷、耐老化、耐水和耐污染等特性,适用于各种地面涂料的施工和保护。
溶剂型施胶剂由稠化剂、溶剂和树脂组成,色泽较深,适用于金属和木材表面,广泛应用于家具、橱柜、门窗等的保护,也可用于船只、橡胶制品和电子设备等的防护。
固体施胶剂是以无机物和有机颗粒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处理得到,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广泛应用于砂石、护坡石、拉梁和桥梁护等地面的加固、防止裂缝;同时也用作木质和金属表面的防护剂。
热熔施胶剂是将橡胶原料熔融成粘性液体,然后将液体施加到表面上,形成热熔胶层,该胶层可以阻隔低温湿气、氧化剂和一些有害物质,可以有效抗老化,延长物件使用寿命。
它广泛应用于金属零件、塑料零件以及家具件护理方面,能有效保护其原有表面特性。
总之,表面施胶剂可以把它施加到物件表面,不仅能改善表面特性,而且可以有效保护表面不受外界侵害,延长物件的使用寿命,一定程度上提高物件的质量。
因此,表面施胶剂的使用相当普及,值得大家加以重视。
抄纸添加剂的应用几乎全部类型的纸,都很少是只用纸浆抄造的,大部分纸起码需要添加、松香、淀粉等各种添加剂。
抄纸添加剂有内用化学品(湿部添加剂)和外用化学品(在施胶压榨后过程中二次加工用),这些添加剂从自然到合成高分子,其范围很广,而且一种商品添加剂又具有多种功能。
1.功能性添加剂 (1)浆内施胶剂施胶剂是为防止液体向纸中渗透而添加的化学品。
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可给予纸张耐水性、耐油性和强度等各种特性。
浆内施胶剂大致可分为松香系施胶剂、合成施胶剂和中性施胶剂3大类。
以合成强化松香施胶剂为例,其生产是将松香加热熔化后加入,在150~200℃加热,举行Diels-Alder环化加成反应,其反应式暗示如下:因为用量不同,而得到强化程度不同的马来松香。
然后使强化松香与碱举行皂化反应制成皂膏,所得皂膏经喷雾干燥,即为成品。
生产工艺流程参见图10-24,工艺解释如下:①将100份的松香置于高温反应釜D101中,在100~150℃下加热熔化,待松香所有熔化后加入6~7份,搅拌并升温至200℃,共热反应2h。
然后趁热出料到冷却固化槽F101中,待松香充分冷却固化后,经粉碎机L101粉碎,经L102过100目筛。
②将100份粉碎后的强化松香投入皂化釜D102中,加入140份10%的水溶液,在80℃加热搅拌反应3~4h,生成皂膏。
皂化反应后生成的皂膏送喷雾干燥塔L104干燥,即得成品(国产产品有115,103两种规格)。
图10-24强化松香施胶剂生产工艺流程图 (2)增加剂纸张增加剂按其用法办法可分为内添加型纸张增加剂和表面添加型纸张增加剂。
内添加型纸张增加剂又可分为增强干强的纸张干增加剂和增强湿强的纸张湿增加剂。
常用的干增加剂阳离子淀粉的生产原理与工艺如下。
在碱性条件下,淀粉与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碱性条件下快速脱氯化氢而转化为氯化环氧丙基三甲基铵)发生醚化反应,生成阳离子淀粉醚。
按照反应条件不同,醚化剂用量不同,所得产品的取代度不同。
第八章施胶剂与施胶化学纸张中纤维与纤维之间存在大量的毛细孔,而且构成纤维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有亲水的羟基,能吸收水或其他液体。
用仅由纤维抄成的纸张书写或印刷时,墨水或油墨会过度渗透、扩散,造成字迹不清或透印;另外纸张吸水后强度下降,会影响纸张的正常使用。
为使纸张具有一定的抗液性能(主要是水)以满足其应用要求,需要在纸中加入一些具有抗液性能的胶体物质或成膜物质,以防止或降低液体对纸张的渗透和铺展,这类物质称之为造纸施胶剂。
施胶的方法主要分为浆内施胶和表面施胶,前者是施胶的主要方法,是将施胶剂加到造纸浆料中,在系统的湿部采用合适的方法使其保留并在纸页成型过程中达到与纤维的结合;而后者是指施胶剂施加到纸的表面上,使施胶剂与纸体粘合并在纸页表面附着一层近乎连续的薄膜,取得憎液性能或其它性能。
两种过程的结果都能降低对液体纸张的润湿性能,表面施胶还可降低纸页表面的空隙。
有时为了保证纸张的抗水性和提高纸张的质量,两种施胶方法会同时使用。
施胶剂的种类很多,用于浆内施胶的主要有:松香胶、强化松香胶、分散松香胶、石油树脂胶、石蜡胶和合成胶等。
用于表面施胶的主要有:氧化淀粉、醋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动物胶、合成树脂等。
实验和经验表明,一种好的施胶剂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施胶剂分子必须具有亲水和疏水基团,前者用于与纤维结合,后者在纤维表面形成疏水层;(2)用于浆内施胶时,能被纤维表面吸附并能在纤维中有比较高的留着率,有时可借助阳离子助留剂来提高留着率;(3)施胶剂粒子在纤维表面能均匀分布,这可通过调整胶料浓度、添加点和浆浓度等实现;(4)施胶剂粒子具有定向的能力,疏水基团紧密排列在纤维表面;(5)与纤维有较强的结合力,定向胶粒分子必须锚定在纤维表面;(6)对渗透物质表现出优异的化学惰性;(7)对造纸过程和纸张性能没有不利影响。
随着造纸工业的不断发展,纸张浆内施胶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世界范围来看,施胶剂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1807年出现了天然松香皂施胶剂,1955年强化松香胶投入使用,1956年开发了AKD反应型施胶剂,1968年则出现了ASA树脂型反应型施胶剂,1971年起阴离子高分散松香施胶剂得到应用,之后在1984年出现了阳离子高分散松香胶,期间合成胶、石蜡胶等都得到了发展。
akd施胶剂化学分子式《akd施胶剂化学分子式》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一聊akd施胶剂的化学分子式相关的化学知识。
不过在这之前呢,咱们得先复习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分子式啦。
咱们先说说化学键。
化学键就像是原子之间的小钩子,把原子们连接在一起形成分子。
这里面有两种比较常见的小钩子哦,一种是离子键,一种是共价键。
离子键呢,就好比是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子像超强磁铁一样吸在一起。
你看啊,像氯化钠,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带正电,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带负电,这一正一负就像磁铁的南北极,“嗖”的一下就吸住了,这就是离子键。
那共价键呢,是原子们共用小钩子连接起来的。
比如说氢气分子,两个氢原子都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对方的电子完全抢过来,那就干脆共享电子,就像两个人共用一把伞一样,这样就形成了共价键。
再来说说化学平衡。
这个化学平衡啊,就像是一场拔河比赛。
反应物和生成物就像是两队人。
刚开始的时候呢,可能反应物这边人多力量大,反应就朝着生成物那边进行得比较快,就像拔河比赛中一方被另一方拉着走。
但是呢,随着生成物越来越多,反应就不会一直朝着生成生成物的方向进行啦。
到了最后,达到一种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就像拔河比赛中两队人都使了同样大的力气,绳子就不再动了,而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也不再变化了,这就是化学平衡。
分子的极性这个概念也很有趣。
咱们可以把分子想象成小磁针。
比如说水,水是极性分子。
你看水分子的形状,氧原子一端就像磁针的南极,带负电,氢原子那一端就像北极,带正电。
而二氧化碳呢,它是直线对称的分子,就像两个一样重的人坐在跷跷板的两端一样平衡,它就是非极性分子,没有像水那样有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的情况。
还有配位化合物呢。
这个可以把中心离子想象成聚会的主角,周围的配体呢就像是来参加聚会并且提供孤对电子共享的小伙伴。
中心离子自己孤单单的,但是周围的配体带着可以共享的电子就过来和中心离子一起玩啦,这样就形成了配位化合物。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及作用许夕峰 靳光秀 梁福根 吴晓敏(杭州传化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杭州311231)摘 要:本文对表面施胶剂进行了分类,并对每类产品的性能及在不同纸种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表面施胶剂 造纸 印刷适应性1 前言施胶的目的是使纸或纸板具有抗拒液体(特别是水和水溶液)扩散和渗透的能力。
表面施胶[1,2]指的是湿纸幅经干燥部脱除水分至定值后,在纸的表面均匀地涂施适当的胶料的工艺过程。
在现代的造纸技术中,表面施胶已成为纸页表面施胶处理的主要形式,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赋予纸张一定的抗液性,在某些情况,则更加强调其对纸张印刷性能、纸张表面性能的改善。
因此,也有将表面施胶称为表面改性或表面增强的。
近年来,随着纸张表面施胶工艺的发展,许多化学品公司都研发生产出能适合纸张表面施胶用的化学品。
本文将主要介绍表面施胶化学品的种类及其在不同纸种中发挥的作用。
2表面施胶剂的种类2.1传统表面施胶剂淀粉是最常用的载体,也是施胶压榨中用量最大的化学品。
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很多[3,6],这里需强调的是阳离子淀粉及酶转化淀粉。
阳离子淀粉[7]可与纤维形成离子键,因此在损纸回抄的过程中可更多的留在纤维表面,降低白水的COD,有利于环保。
酶转化淀粉[8]是一种生物变性淀粉,其转化结果与氧化淀粉相似,都是将淀粉的长分子链水解为短分子链。
酶转化淀粉的制备工艺比较简单,可现制现用,较常用的氧化淀粉,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使用成本很低,因此越来越受到纸厂的青睐。
除淀粉外,PVA、CMC及海藻酸钠[9]有时也作为载体应用在施胶压榨上。
这些化学品都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封闭纸张的毛细孔。
2.2合成聚合物表面施胶剂[10-14]合成聚合物表面施胶剂在现代造纸工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与传统的浆内施胶剂不同,它们是专门为表面施胶而设计的,是目前表面施胶剂的主流产品。
该种表面施胶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水溶性聚合物表面施胶剂(SMA及SAA类);②聚合物水分散液表面施胶剂(SAE类):③聚氨酯水分散液表面施胶剂(PUD类)。
一、清洗系统方案同太阳清洗系统方案二、中性施胶剂使用、施胶过程控制和注意事项1. 中性施胶剂乳液的贮存及质量控制由于烯酮二聚体分子的活泼性, 中性施胶剂乳液一生产出来后即开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没有施胶作用的酮类化合物。
另外由于乳液稳定性的差异,在存放过程中也会出现增稠(粘度增大到50mpa.s 以上),严重时会出现大量气泡、分层等情况。
如果发现中性施胶剂乳液贮存过程中粘度严重增加;出现絮凝;滴入水中成团下降或分散不佳或向上浮起;上下摇晃乳液泡沫不易消失;Zeta 电位下降甚至变成负值, 则此中性施胶剂的乳液不能再使用。
乳液贮存温度以5~30℃为宜,避免在阳光中曝晒,要尽量缩短乳液存放时间,使用在保质期内的新鲜乳液,货物要先进先出。
使用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外观细腻,乳液无“挂环”现象,在水中能均匀分散,不出现絮凝。
(2) 粘度要正常,以10%中性施胶剂乳液为例,粘度在30℃以下应稳定在20 mPa.以下。
(3) Zeta 电位约为﹢15mV 。
2. 中性施胶剂的用量使用中性施胶剂施胶时, 用量上有一特点, 如图所示: 中性施胶剂施胶曲线有一个最低加入量,低入该量几乎无施胶效果,而当加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施胶度会发生突跃,此用量为最低极限量。
以后随着用量加大,施胶度增加, 但达到一定的用量后施胶度增加幅度变小。
施胶度 施胶量 中性施胶剂施松香胶施胶曲线对一般文化用纸而言:0.1~0.3%(绝干计)即可满足要求,不宜过高。
当施胶度不佳时,应找出内在原因,不可盲目提高用量,否则会适得其反。
中性施胶剂是反应型的施胶剂,施胶剂起效较慢,需要一定的熟化时间(一般24小时后)才能达到最终的施胶度。
下机时检测施胶度应将纸样放在110℃下烘几分钟,加快熟化后测定。
要达到所需的施胶效果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先按中性施胶剂绝干用量上限(如0.25%)加入,然后逐步下调,直到最少量为止。
也可根据小抄纸的加入量进行调整。
一、概述造纸是一项古老的技术,可追溯到公元105年,但无法确切知道何时对纸进行防水处理。
大约17世纪中叶,就有防止墨水的浸渍纸和内施胶的书写纸。
动物胶是当时主要的施胶剂,铝矾一般用作施胶的硬化剂。
早期的纸用淀粉处理只是为了使其表面光泽。
1807年开始应用铝矾-松香施胶,到20世纪5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松香胶,以及AKD和ASA等合成施胶剂。
造纸纤维由于含有大量的羟基,与水能形成氢键,所以有很强的亲水倾向。
当纸页被水浸泡饱和后便会失去其大部分强度,这点对卫生纸、瓦楞芯纸很合适的,但对大多数纸则是不需要的,如办公用纸、食物盒、化妆品盒、食品杂货袋纸。
造纸施胶则是为了提高纸页对水和液体的抗渗透力的一种过程。
1.施胶的方法造纸施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表面施胶,即纸幅在成形、干燥后,施胶剂可通过施胶压榨、涂布机或压光机而施于纸张表面。
另一种方法是浆内施胶,将施胶剂加到造纸浆料中,在纸页成形过程中达到与纸幅的结合。
两种过程的结果都能降低纸对水的湿润性能,表面施胶还可降低纸幅的孔隙。
下面我们主要集中在浆内施胶的讨论上。
2.施胶常用术语施胶是指能减慢或者阻碍液体穿透纸的能力。
阻力性能不同于屏障性能。
屏障性能是指绝对的防止液体透过纸页。
浆内施胶能赋予纸张阻力性能,而涂布、浸渍或层压则能赋予纸张屏障性能,下面是一些施胶术语及解释。
吸水纸:无吸水阻力的(如毛巾纸、卫生纸、瓦楞芯纸)。
轻施胶纸:有中等程度的阻力(如胶印纸、书印纸)。
重施胶纸:对水有很高的抗渗透力(如纸杯、牛奶盒纸)。
假施胶:短时间内有抗水渗透力,随后便消失(如在7d后就失去25%的施胶度)。
自施胶:在刚成纸后没有水渗透抗力,随后对水的渗透抗力逐渐增强。
3.施胶度的测量方法造纸试验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用户的要求,二是控制纸机的生产,后者经常与施胶压力、纸机运行等有关。
造纸所用的施胶试验有很多种,但试验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试验是纸样在给定的时间内能吸收水量的测量;另一类试验是测定水穿过一个纸样的特定距离所需时间。
一、选择题1.化学在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沿海人民利用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其主要成分为NaClB.蒸制面食时使用的纯碱属于酸式盐C.“新冠抗疫”中,用于消毒的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氯的含氧酸盐D.制造“后母戊鼎”的青铜和举世轰动的“超级钢”均属于合金2.下列关于铝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A.明矾可用作净水剂和消毒剂B.铝可用作包装材料和建筑材料C.利用铝热反应可冶炼高熔点金属D.氢氧化铝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3.“绿色化学”提倡,设计制备物质的方案时,要从经济、环保和技术等方面考虑,以下由铜制取硝酸铜的四种方案中,比较符合“绿色化学”概念且可行的方案是A.Cu → Cu(NO3)2B.Cu → CuO →Cu(NO3)2C.Cu → CuCl2 →Cu(NO3)2D.Cu → CuSO4 →Cu(NO3)24.利用海水提取溴和镁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常利用电解熔融MgCl2冶炼金属镁B.工业溴中含少量Cl2,可用NaOH溶液除去C.富集溴元素过程中,空气吹出法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D.若提取1mol工业溴,至少需要标准状况下44.8L的Cl25.金属材料的制造与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下列文物不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A.陕西西安秦兵马俑B.山西黄河大铁牛C.“曾侯乙”青铜编钟D.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金饼6.古籍中记载的下列事实或现象的形成,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本草纲目》:“野外之鬼磷,其火色青,其状如炬,俗称鬼火”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梦溪笔谈》:“石穴中水所滴者皆为钟乳”D.《本草经疏》:“丹砂(HgS),味甘微寒而无毒……若经伏火……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B.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C.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D.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不可以长期排向水库养鱼8.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蚊虫叮咬时,会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在叮咬处抹些肥皂水(弱碱性),可减轻痛痒症C.对生活中的塑料垃圾进行填埋,可防止“白色污染”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9.化学是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考向1物质制备类工艺流程1.(2020·河南月考)碳酸铈[Ce2(CO3)3]为白色粉末,难溶于水,主要用作生产铈的中间化合物。
它可由氟碳酸铈精矿经如图流程制得:(1)氟碳酸铈的化学式为CeFCO3,该化合物中C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
(2)氧化焙烧生成的铈的化合物为二氧化铈(CeO2),其在“酸浸”时需要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Na2CO3溶液改为NaOH溶液,则反应生成难溶物——氢氧化铈(Ⅲ),其暴露于空气中时变成紫色,最终变成黄色的氢氧化高铈(Ⅳ)。
氢氧化铈在空气中被氧化成氢氧化高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3)中得到的Ce(OH)4产品1.00 g,加硫酸溶液溶解后,用0.100 0 mol·L-1的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铈被还原成Ce3+),消耗标准溶液45.00 mL,则所得产品中Ce(OH)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济南市第二中学月考)明矾[KAl(SO4)2·12H2O]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饮用水的净化、造纸工业上作施胶剂、食品工业的发酵剂等。
利用炼铝厂的废料——铝灰(含Al、Al2O3及少量SiO2和FeO·x Fe2O3)可制备明矾。
工艺流程如图:(1)明矾净水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操作Ⅰ名称是____________,操作Ⅱ是__________、洗涤、干燥。
(3)检验滤液A中是否存在Fe2+的试剂是________(只用一种试剂)。
造纸施胶剂种类造纸施胶剂,是指在造纸过程中添加的一种用于增强纸张强度和改善纸张性能的化学物质。
施胶剂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施胶剂由于其化学成分和特性的不同,在造纸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造纸施胶剂及其特点。
一、淀粉类施胶剂淀粉类施胶剂是最常见的一种造纸施胶剂。
淀粉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多糖,其分子量较大,可以形成凝胶状物质,能够使纤维之间形成物理性链接,从而增强纸张的强度和硬度。
淀粉还有一定的黏度和粘附性,能够防止纤维间的摩擦,减少纸张的毛刺和起毛,使纸张的光洁度和印刷性能得到提高。
淀粉类施胶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纸张,对环境友好,成本相对较低。
二、合成树脂类施胶剂合成树脂类施胶剂是一种合成高分子物质,其分子量较低,但在造纸过程中能够与纤维表面形成化学键,从而使纤维之间形成更牢固的连接,增强纸张的强度和耐磨性。
此外,合成树脂还可以提高纸张的湿强度和韧性,改善纸张的折叠性能和抗拉应力的能力。
合成树脂适用于高品质的纸张,如书籍、杂志等,但其价格相对较高。
三、胶原蛋白类施胶剂胶原蛋白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蛋白质,其分子量较大,能够与纤维表面形成物理性链接,增强纸张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胶原蛋白还具有一定的黏度和粘附性,能够减少纸张的毛刺和起毛,从而改善纸张的光洁度和印刷性能。
胶原蛋白适用于特殊用途的纸张,如面皮纸等,其价格相对较高。
四、天然树胶类施胶剂天然树胶类施胶剂是从天然树脂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其分子量较高,能够与纤维表面形成物理性链接,增强纸张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天然树胶还具有一定的黏度和粘附性,能够提高纸张的湿强度和韧性,改善纸张的折叠性能和抗拉应力的能力。
天然树胶适用于高档艺术纸、贺卡、封套等,具有一定的环保性。
总之,在选择造纸施胶剂时,需要根据纸张的性质、用途和产品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的施胶剂。
任何一种造纸施胶剂都有其优缺点,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权衡。
施胶的原理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胶水,而胶水的施胶原理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化学角度解释施胶的原理。
胶水的基本成分是聚合物,它是由许多分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在胶水中,聚合物的分子链会与其他物质发生作用,从而实现施胶的目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胶水是如何粘合两个物体的。
施胶的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胶水中的聚合物分子链与物体表面的分子链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物理或化学上的结合。
这种结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分子之间由于范德华力或静电力而产生的吸引力。
在施胶过程中,胶水中的聚合物分子链会与物体表面的分子链发生物理吸附,从而实现粘合。
这种吸附力并不是非常牢固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解除。
化学吸附则是指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而形成的吸引力。
在施胶过程中,胶水中的聚合物分子链会与物体表面的分子链发生化学吸附,从而实现粘合。
这种吸附力相对来说更加牢固,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解除。
除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施胶的原理还与表面能有关。
表面能是指物体表面的能量,它会影响到胶水分子链与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
当胶水的分子链与物体表面的分子链能量相近时,施胶效果会更好。
此外,施胶的原理还与胶水的成分和使用环境有关。
不同成分的胶水在施胶时会有不同的原理和效果,而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对施胶效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施胶的原理是通过胶水中的聚合物分子链与物体表面的分子链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从而实现粘合。
而表面能、胶水成分和使用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施胶效果产生影响。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施胶的原理,从而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有效地使用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