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手术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425.00 KB
- 文档页数:19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要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退行性变、髋关节炎和髋关节骨折等。
该手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术前评估、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
下面将介绍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技术要点。
1.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髋关节功能、相关疾病和手术适应症进行评估。
同时,还需要进行髋关节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CT和MRI等,以确定髋关节的病变程度和手术方案。
2.麻醉选择:一般情况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但也可以选择脊髓麻醉或者局部麻醉。
其中,脊髓麻醉可以减少手术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局部麻醉则具有无神经系统损伤和较低的术后镇痛需求的优势。
3.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选择有多种方式,常见的方法是侧卧位切口和背部切口。
侧卧位切口是较为常用的切口方式,对于严重髋关节弯曲或髋关节骨折患者,可以选择背部切口。
4.骨组织切割:首先,需要对髋关节进行切割,包括股骨头和髋臼。
髋臼切割一般采用髋臼杯的形式,股骨切割则选用相应的人工股骨头。
切割骨组织时要保持平直的切削面,确保人工髋关节的固定和稳定。
5.病变组织清除:在骨组织切割之后,需要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这包括清除关节囊的炎症组织、髋关节软骨的损伤以及髋关节周围的纤维组织。
清除病变组织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滑膜炎的发生。
6.人工关节植入:一旦骨组织和病变组织被清除,就可以开始植入人工关节了。
人工关节包括股骨头和髋臼杯,可以选择金属、陶瓷或者塑料材料。
植入人工关节时,要确保精准的骨骼重建和良好的关节稳定。
7.关节功能恢复: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康复训练包括肌力锻炼、活动幅度恢复、走路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术后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水平。
总体来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术中需要精确、细致地进行骨组织切割、病变组织清除和人工关节植入,术后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注意事项一、手术体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老年人居多,常合并多脏功能的疾病或减退,安全有效的手术体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习惯体位多为侧卧位,能使手术野显露清晰,便于手术医生操作,但体位处理不当,易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臂丛神经损伤,皮肤压疮等并发症,且术中无菌要求非常高,因此为避免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室护士护理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手术时全部采用侧卧位,在患者骶尾部和前方耻骨联合部位用砂袋和手术床辅助固定器从前后两个方向将骨盆牢牢固定。
要求在手术中不发生骨盆任何摇动,在胸侧壁、腋窝远侧放一海绵垫,以防止腋窝血管神经压迫,注意保护骨盆隆突部位的皮肤,骨隆处垫以衬垫,体位枕注意选择质地柔软的。
二、麻醉方式1、麻醉前准备术前行肺功能包锻炼,全麻前12h禁食,硬膜外麻醉前8h禁食,清洁灌肠。
2、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侧卧位L2、L3间隙穿刺,头端管,局麻药取2%盐酸利多卡因,诱导满意后监测BP、SPO2及心电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早期输入贺斯500ml,林格氏液维持,必要时输血200ml~400ml,一般不用辅助药物。
3、全麻术前用药阿托品肌肉注射,诱导用药咪唑安定kg~ mg/kg,芬太尼4μg/kg~5μg/kg,依咪酯 mg/kg~ mg/kg,司可林100mg静脉抢注,麻醉维持安氟醚%~1%吸入,仙林 mg/kg~ mg/kg,每30min~35min追加1次,芬太尼据麻醉深浅追加,术中芬太尼用量均增,最大量,最小量 mg,早期输入贺斯500ml,林格氏液维持。
必要时输血200ml~400ml。
三、备物1、环境准备手术应安排在大无菌手术间进行,仔细检查术中所需物品及抢救药品,术前晚及术日晨用紫外线及空气消毒机消毒手术间。
2、患者准备术前对患者应进行严格全面检查,特别应注意患者有无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如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感染灶等,术前患侧皮肤清洁干净。
3、手术器械准备除骨科基本器械外,还应准备电刀、电钻及髋关节置换的配套器械,术前1 d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10 h以上或熏箱熏蒸。
髋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连接股骨头和骨盆的关节窝。
全髋关节置换术就是手术置换髋关节内损害的骨质。
全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三个部分: *用塑料关节窝置换髋关节窝(髋臼) *用金属关节头置换碎裂的股骨头 *用金属杆插入股骨干来增加人工关节的稳定性半髋置换术,是用假体置换股骨头或髋关节窝(髋臼)。
术前将对患者作全面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残疾程度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术前身体状况和心肺功能,以判定他是否应该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在局麻或腰麻下进行。
整形外科医生沿着患侧髋关节作一个切口,暴露髋关节,切除股骨头和髋关节窝。
4 手术过程2 然后将金属关节头和金属杆置入股骨,将塑料关节窝置入扩大了的骨盆关节凹。
将人工关节固定好(常常用一种特殊的水泥固定),将骨附近的肌肉和肌腱复位,最后关闭切口。
术后患者髋部包扎大量敷料。
术中放置一条细引流管以排出关节区多余的液体。
5 术后护理患者术后有中度至重度疼痛。
但是,术后用患者自控性止痛治疗、静脉或硬膜外止痛治疗可以控制疼痛。
疼痛将逐渐减轻,到术后第三天,口服止痛药就可以充分缓解疼痛。
口服止痛药在运动或体位改变前1.5小时服用为宜。
术后需要建立几条静脉通道来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静脉输液管保留到患者能够自己进食足够的流质饮食为止。
如果是择期手术,通常鼓励患者在术前数周抽血保存,以便补充术中丧失的血液。
有时,医生用一种特殊的消毒容器收集术中从伤口流出的血液,这些血液可以在术后通过静脉回输给患者。
这叫做自体输血。
患者术后要穿抗血栓长袜或充气压力长袜,这样可以降低发生血栓形成的危险,血栓形成在下肢手术后是很常见的。
此外,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运动和行走。
术后第一天鼓励患者下床取坐位。
卧床时多加运动踝关节也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医生会指导患者使用刺激性肺活量测定器(一种显示一次呼吸气量多少的塑料装置)来逐步增加患者的呼吸深度,调节深呼吸和咳嗽过程,防止肺炎。
术中插Foley导尿管以监测肾功能和尿量。
海南髋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一、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前期准备
1、患者接受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血液、关节炎、肿瘤等,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髋关节置换术。
2、患者需要接受心电图、血液检查、X线、CT等检查,以便确定患者的髋关节形态,以及是否需要补充钙磷酸盐,以及是否需要补充营养。
3、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示,提前一周停用抗凝药物,以免
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
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操作步骤
1、麻醉:将患者麻醉,将患者的下肢放置在平板上,将患者
的髋关节处的皮肤消毒,并准备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
2、切口:在患者的髋关节处,用刀切开皮肤,将关节囊及其
周围的肌肉腱膜暴露出来,清除关节处的组织,准备植入人工关节。
3、植入人工关节:将人工关节安装在患者的髋关节处,并将
其固定在骨头上,确保关节的稳定性。
4、闭合切口:将切口处的皮肤和肌肉腱膜收缩,用缝合线将
其缝合起来,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
5、恢复护理: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炎药物和抗感染药物,对患者进行充分的休息,避免患者活动过度,并加强营养支持,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小切口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分为单切口技术和双切口技术。
单切口技术又可以分为前入路,后入路以及不切断任何肌肉的OCM技术。
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需要约20厘米的切口来完成手术,但是随着手术医生技术的进步以及8厘米的切口内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工具的改进,目前可以在一个5~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髋关节置换都可以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它主要适合体型较瘦,髋关节活动受限不明显以及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高龄患者。
而对于髋关节翻修,严重的髋脱位以及髋关节僵硬的患者还是需要进行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技术。
小切口不等同于微创,我们也绝不可以一味的追求小切口而牺牲关节置换的远期疗效。
采用小切口完成全髋置换术能够与普通切口相同的优良的手术效果,同时能够大大减轻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有非常重要意义。
本文以后外侧切口为例简单描述小切口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体位:侧卧位,髋关节屈曲40—45度切口:后外侧切口沿大转子轮廓和股骨纵轴划线,切口介于大转子后缘线和股骨纵轴线之间。
切口长约6-8cm。
(图1)(图1)与切口等长切开臀筋膜,不要延长切口。
(图2)(图2 )手术步骤1、分离肌肉先用手触摸臀大肌纤维,然后沿臀大肌走行方向分离臀大肌直到大转子部位将梨状肌在大转子处止点处将其切断内旋和外展大腿(图3),将切断的梨状肌向后翻起用一合适角度的Hohmann拉钩将臀中肌拉开,充分显露关节囊(图4)图3 图42、关节囊切开将关节囊充分切开或切除。
移去拉钩和牵开器,脱位髋关节(图5)3、股骨颈截骨伸直下肢,放置牵开器和拉钩以便显露关节和在截骨时保护软组织。
与股骨纵轴成40-45度行股骨颈截骨。
由于视野所限,在截骨完毕后,要再次确认截骨是否完全。
(图6)。
也可以行两步截骨,第一步在股骨头下进行,这样会使视野更清楚,可以更精确的进行第二步的股骨颈截骨图64、髋臼准备在髋臼的3点、12点及9点的位置各放置一拉钩,去除髋臼盂唇和周围的软组织(图7)用特制弯曲的髋臼锉杆连接髋臼锉打磨髋臼,注意不要损伤周围软组织(图8、9)用弯曲的试模植入杆将试模打入,注意40-45度的外展,20-25度的前倾图7 图8图9:髋臼锉杆5、髋臼外杯植入利用弯曲的外杯植入杆将外杯在外展40-45度,前倾20-25度打入,充分打紧,直到手持植入杆能将骨盆摇动而外杯没有松动(图10)。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评估及技术要点(三)六、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具体操作要点1、完美的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目标•合适的外展角、前倾角、联合前倾角(防止脱位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正确的旋转中心(将髋臼放入真臼、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合适的偏心距、保持臀中肌张力(良好步态和远期假体生存率);•尽可能多保留骨量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促进骨长入及为下次翻修保留骨量);•在骨性结构改造与软组织松解间取得某种平衡(不能为了恢复长度牺牲过多软组织)。
2、手术体位:多数采用患侧卧位,个别行DAA手术者,也可选择平卧位!•躯干长轴位于手术床中央,与手术床平行;•患侧在上,躯干及骨盆与手术床垂直,骨性突起部位及腋下垫软枕;•前后挡板要固定牢固,前侧固定在耻骨联合,后侧固定腰骶骨,不能影响透视。
•骨盆前倾时,容易髋臼前倾偏小,容易后脱位;骨盆后倾时容易前倾偏大,容易前脱位。
3、手术入路:后外侧入路(改良的Gibson或者Moore入路)目前应用最多。
4、髋臼的显露和处理(1)髋臼的显露•用骨钩向前牵开股骨以拉紧关节囊。
在髋白前缘与腰大肌腱之间插入一弯形板钩或Hohmann牵开器。
若该牵开器在腰大肌表面放置不当可造成股神经及邻近血管损伤。
另在髋白横韧带下放置一牵开器以显露髋白下方。
•在大纱垫保护下用直角拉钩牵开切口后方的软组织,以免压迫或过度牵拉坐骨神经。
也可在髋臼后柱打入斯氏钉或Charnley钉隔开软组织。
注意入钉的位置,勿刺伤坐骨神经或影响髋臼的处理。
•如果关节囊完全切开后股骨仍不能向前完全牵开,可将臀大肌的腱性附着处部分切断松解,将股骨上的腱端保留1 cm以利术毕将肌肉缝回。
•完全切除髋关节盂唇与残留的关节囊。
用骨刀切除所有突出于真性髋臼骨性边缘以外的骨赘。
沿髋臼的周边显露其骨性边缘,以利正确安装髋臼假体。
(2)髋臼的处理•切除股骨头圆韧带并刮除枕区所有残留软组织。
这一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闭孔动脉分支(髋臼支)的活动性出血,需要止血。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研磨要点与技巧本文为作者授权骨今中外发表,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孙程: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淮安市淮阴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骨关节病,微创关节镜。
髋臼研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臼杯的匹配和假体的稳定,继而影响关节置换的成败。
临床中常常手术做了不少,感觉也没什么问题,和专家们手术方式相似但实际操作中却常常出现匹配不良及固定不稳的情况,即使髋臼侧无明显异常的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也会出现,甚至有强行打入致髋臼骨折的病例,为此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相关专家,拟就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研磨要点与技巧做一探讨。
1形态正常的髋臼摆体位通常为侧卧位(直接前入路除外),务必使患者身体垂直于手术床并牢固固定,这样在磨搓髋臼的时候才能实现搓柄垂直于身体以磨搓。
术前规划很重要。
准确估计第一搓方向,否则会引起旋转中心的移动。
研磨时注意保持磨搓角度,挫头由小到大,便磨边看边寻找真正的臼底,如果是股骨颈骨折或者骨关节炎骨赘不多那么通常一眼就能看见卵圆窝,再看到卵圆窝内的脂肪就能找到臼底了。
找到臼底以后开始确定外展角和前倾角。
关于外展角,如果髋臼解剖正常那么磨挫的下沿靠着髋臼横韧带,顺着股骨头本身的髋臼方向去磨搓就好。
前倾角一般只需将磨搓对着对侧的肾脏方向即可。
每次研磨都是尽量从小号开始,磨一下看一下,如果小了就换大号。
研磨过程中注意髋臼前后壁及臼底,都不能磨穿,最好能够时不时地对比一下髋臼试模,看看大小是否合适,研磨是否均匀。
先把马蹄窝磨平,内侧基本就到位了泪滴的位置,髋臼顶上也要注意匹配,一般磨到松质骨并见均匀渗血即可,如果没有把握,可以用克氏针试试臼底的剩余厚度。
理想状态是能够让臼杯的边缘与髋臼的边缘持平,臼杯的下缘不超过髋臼横韧带,这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髋臼位置及形态基本正常如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如果髋臼前后壁情况差不多,可直接以同心圆方式来研磨,即直接用比股骨头直径小2mm的磨头磨。
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注意事项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接受这一手术之前,了解并遵循一些注意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科普髋关节置换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手术并恢复健康。
一、手术前的准备1. 医生沟通:在决定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前,您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
同时,告知医生您的过敏史、疾病史以及正在使用的药物情况,此外,您还应当与医生讨论手术后的预期康复时间和可能的并发症。
确保您对手术的整个过程和术后护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准备好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与医生之间的充分沟通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手术的风险和利益,为手术后的康复做好充分的准备。
2. 健康评估:您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健康评估,包括血液检查、心电图、X射线等,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手术,这些健康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您是否有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或存在与手术相关的风险因素。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您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等指标,心电图旨在检查您的心脏功能,而X射线则可以评估髋关节的状况和骨质密度。
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您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为手术提供更准确的评估和规划。
请配合医生的建议完成所有必要的健康评估,并告知医生您的检查结果。
3. 营养调整:在手术前,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非常重要。
增加蛋白质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避免饮食中的高糖、高脂食物。
4. 锻炼身体:适度的身体锻炼可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密度,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恢复效果。
您可以咨询医生或物理治疗师,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5. 精神准备:手术前的精神状态也非常重要。
您可能会感到紧张或担忧,但请相信医生和团队的专业能力,并积极面对手术。
您可以寻求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的支持,他们可以帮助您缓解焦虑和压力。
6. 家庭准备:在手术前,您需要做好家庭准备。
请确保家中有人可以照顾您的日常生活需求,如购物、烹饪和清洁。
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流程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其手术流程如下:
1. 麻醉和手术准备:患者被麻醉后,医生会为患者的髋关节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同时,医生会为患者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2.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患者髋部做一个切口,通常是从前向后或从后向前的横向切口。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而定。
3. 暴露髋关节:医生会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髋关节,并将周围的组织和肌肉移开,以便进行手术。
4. 取出损坏的关节:医生会将患者的损坏的关节部分取出,通常是将股骨头和髋臼的损坏部分一起取出。
5. 安装人工关节组件:医生会将人工关节组件安装到患者的髋臼和股骨头上。
人工关节组件通常由金属、陶瓷和塑料等材料制成。
6. 固定人工关节组件:医生会使用螺钉、钢板和其他器械将人工关节组件固定在患者的骨骼上,以确保其稳定性。
7. 关闭手术切口:医生会缝合手术切口,并覆盖敷料,以保护伤口。
整个手术过程需要在严格的医疗监护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随访,以确保人工关节的正常运作和患者的康复。
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步骤为: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入路)参考资源:《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十版,《骨科关键技术》,入路1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侧卧位。
2常规消毒(注意消毒背部、下腹部、会阴部、远端到膝下)铺无菌巾单,包扎小腿。
3作长约15cm直外侧切口,切口从大转子近端5cm至大转子远端10cm4切开皮下组织,显露深筋膜。
5纵行切开深筋膜,钝性分离臀大肌(近似四方形,该肌以广泛的短腱起于前上棘至尾骨尖之间的深部结构,肌纤维向外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
6用电刀部分松解臀大肌股骨止点,便于股骨前移,尽量避开股深动脉的小交通支。
7 轻度内旋髋关节,显露梨状肌(梨状肌起自于骨盆,肌纤维发自第2、3、4骶椎椎体前面,向外集中穿坐骨大孔进入臀部,而是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后部)及联合肌腱在股骨附着处切断并用非吸收线标记。
8 在股骨颈下后方后髋关节囊与股方肌(起自骶骨前面,坐骨结节止于股骨大转子间嵴。
使髋关节外展和旋外)之间放入S形拉钩,向下拉开股方肌纤维暴露后关节囊。
9 T形切开后关节囊并用非吸收线标记。
10 屈膝内收内旋髋关节使之脱位。
11 将腿保持在内旋位(足部指向天花板),从股骨后方(现在指向上方)剥离关节囊和软组织直至暴露小转子。
12 摆锯在小转子上1.5cm处截断股骨颈,取头器取出股骨头。
13 在髋臼周围放置拉钩,在前方放置一个髋臼拉钩来向前平移股骨,在上方钉入一枚骨圆针固定外展块,在后方插入宽的Hohman拉钩进入坐骨结节。
髋臼显露困难时松解臀大肌、股直肌翻折头(必要时可先切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
髋臼准备14 从髋臼边缘去除髋臼上唇的残余,当去除靠近髋臼横韧带(在髋臼切迹上横架有髋臼横韧带,并与切迹围成一孔,有神经、血管等通过)的下方的纤维脂肪时,注意避开闭孔动脉的升支。
15 髋臼挫准备髋臼,通常从40mm或者比股骨头直径小两号的髋臼挫开始,逐渐增大,挫到髋臼顶和壁周围的松质骨出血。
术中注意保持外展40度前倾20度。
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步骤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麻醉: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无痛苦。
2. 前切口:医生将在整个髋部进行切口,以便进入关节进行手术。
3. 移除受损组织:医生将移除受损的髋关节组织,包括股骨头和髋臼。
4. 骨头切削:医生将用特殊的锁骨锯或骨锯来切削股骨头和髋臼的形状,以便安装假体。
5. 安装假体:医生会将人工股骨头和髋臼安装到骨头上,通常是通过钉、螺钉和骨水泥来固定。
6. 肌腱和组织缝合:医生会缝合肌肉和软组织以封闭手术创口。
7. 结束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以进行监测和康复治疗。
整个手术通常需要2到3个小时,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几天内回家进行康复。
髋关节置换怎样做才完美,要点技巧全总结壹术前准备(一)精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败的决定因素每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之前一定要确认的问题:该患者具备手术适应症并且排除了禁忌症。
(经得起同行评议);该患者术前身体状况已调整到耐受麻醉和手术风险的状态;该患者的手术难易程度(常规与非常规),以现在的医院设备、技术团队、器械商准备假体种类和配合能力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完成手术,并保证至少八成以上优良率,如果不能,请不要尝试冒险。
非常规手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后做出预判,如果不能获得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信任理解,不要尝试挑战高难度。
(二)如何制定手术方案?1.怎么样才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初次全髋置换?合适的外展角、前倾角、联合前倾角(防止脱位和延长假体使用寿命);正确的旋转中心(将髋臼放入真臼、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合适的偏心距、保持臀中肌张力(良好步态和远期假体生存率);尽可能多保留骨量情况下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促进骨长入及为下次翻修保留骨量);在骨性结构改造与软组织松解间取得某种平衡(不能为了恢复长度牺牲过多软组织)。
2.如何设计一个完美的髋关节置换?入路选择:后外?前侧?前外?术前模板测量,假体安放设计:(可借助模板或CT测量)髋臼侧:需要多大的臼,是涂层还是金属骨小梁,是否需要加强杯;准备把髋臼放在什么位置? (旋转中心)多大角度?(前倾,外展),有没有足够的骨量(是否需植骨);股骨侧:是否存在明显畸形,需要准备何种假体,是否需要股骨近端截骨、骨重建?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四部曲(一)髋关节术前计划(二)髋臼侧操作(三)股骨侧操作(四)术后影响学评估(一)术前评估:1.如何从一张普通骨盆片中获取足够信息①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外上缘到股骨头中心连线与垂线所成之角,正常20°~30°,DDH患者此角变小,反应股骨头旋转中心移位程度,小于20°提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②Sharp角:在骨盆正位片上,双侧泪滴下缘连线与泪滴下缘至髋臼上缘连线的夹角,正常值为33°~38°,此角大于40°提示髋臼发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