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测量技术指导书课程编码103005
- 格式:doc
- 大小:109.00 KB
- 文档页数:18
《视频米集与编辑》教学大纲第四章1、各类视频编辑软件介了解各类视频编辑软讲解演示2初学视频编辑绍件及其特点;应用会2、 视频的初步编辑 声会影软件进行简单3、 视频编辑实例的视频编辑。
第五章1、 Premiere 快速入门 了解用Premiere 制作 讲解演示2Premiere 基本 2、 用Premiere 编辑视影片的全过程;操作 频应用 Premiere 剪辑、 编辑视频。
第六章 1、 添加转场 ''应用添加转场的方法; 讲解演示2转场效果设置2、 设置转场应用转场设置;理解3、 各种转场效果说明 几种常用的转场方法。
4、 应用实例第七章' 1、 滤镜的使用方法 ' 了解滤镜的使用方法; 讲解演示「2视频滤镜效果2、 常用滤镜效果介绍 应用几种常用的滤镜3、 应用实例 效果。
第八章'1、 运动的使用方法 ' 应用视频运动的设置'讲解演示1 ......2运动效果2、 运动的设置 方法。
3、 运动应用实例第九章' 1、 静态字幕的使用 应用静态字幕及动态 讲解演示! ■ ■2字幕制作2、 动态字幕的使用字幕的建立方法;应3、 字幕的模板与式样库 用字幕模板与式样库14、 实例应用 , 的使用方法。
1 _____ I第十章 1、 音频的基础知识 了解音频的基础知识;讲解演示4音频的使用2、 音频处理软件介绍3、 编辑音频应用 Cool Edit Pro4、=r.录曰2.1编辑音频;应用5、 转换音频文件格式录音、转换音频格式16、音频特效 1的方法;掌握音频特 效的设置方法。
第十一章 1、 刻录基本知识了解刻录机及刻录介讲解演示2刻录光盘2、 刻录软件的使用质的基本知识;应用3、 制作 VCD/SVCD/DV 光刻录软件的制作盘VCD/SVCD/DV 光 盘;4、 光盘包装了解光盘的包装知识。
第十二章1、 采集素材应用从DV 摄像到音视 讲解演示1 ......4综合应用2、 捕获视频素材 频导出的全过程。
《控制测量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英文):控制测量学(Control Surveying)课程代码:0806A01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学时:5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9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学分:3学分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2009级摄影测量与遥感专科专业一、课程简介控制测量学是大地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
它是碎部、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的基础。
控制测量学是研究控制测量的理论、方法和观测成果处理的一门科学。
控制测量主要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控制网,确定地面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精确位置,为地形图测绘和工程测量建立具有必要精度的控制网。
同时,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升降和地震预报提供重要资料。
它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本课程授课二学期,每周4学时,总计为5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9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外业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掌握高精度角度测量、水准测量、距离测量的操作技能;掌握常规和现代测绘仪器的使用,学会三等以下工程控制网的设计和布设,能利用各种手段完成控制网各观测元素的测定并进行数据处理,为精确测定地面点空间位置提供必要的外业观测元素,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校打下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为学习地籍测量、工程测量、测量平差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同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加强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布设方案、控制测量的基准线和基准面、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使用方法、精密水准测量的实施、水准测量的概算、三角高程测量、方向观测法、测站平差及成果质量的检验、正形投影的一般条件、高斯平面坐标与大地坐标的换算、地面观测成果的归化计算、我国大地坐标系。
教学难点:平面网的精度估算、精密光学经纬仪的检测、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检验、大地主题解算、大地线、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GPS测量技术》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GPS测量技术学分:2课程代码:F030100314 学时:32先修课程:测量学基础与实训后续课程:工程测量技术适用专业:工程测量技术编制人:吴海涛审核人:潘松庆编制时间:2012年9月15 日二、课程概述《GPS测量技术》是高职类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概况,掌握GPS定位的原理、GPS定位的方式方法及GPS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重点内容,对GPS技术在各种工程测量、地籍测量、交通管理、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有所了解,为今后在工作应用这一先进的定位技术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能正确进行GPS 网的选点、埋点、外业观测;2.能正确进行WGS-84 坐标系与北京54、西安80坐标系的转换;3.能正确建立地方坐标系;4.能正确进行数据传输、项目设置、基线解算、网平差计算、作业计划拟定、成果报告生成;5.能正确设置流动站和参考站;6.能正确进行RTK 测量。
(二)知识目标1.了解GPS的系统组成和功能和美国的限制性政策;2.掌握GPS 测量的基本原理;3.了解GPS的发展与应用领域及其他定位系统;4.掌握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及大地测量基准及转换的方法步骤;5.掌握地方坐标系的建立步骤;6.掌握GPS卫星坐标的计算步骤;7.掌握GPS 卫星信号组成及GPS 接收机工作原理;8.能熟练陈述绝对定位、相对定位和差分定位;9.掌握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减弱或消除措施;10.掌握GPS测量规程中的等级和选点、观测、计算的要求。
(三)素质目标1.培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2.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良好的团队作风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一)内容模块(二)教学项目五、教学组织形式理论结合实例,采用分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六、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七、教材的选用(一)教材或讲义编写建议贺英魁.GPS测量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二)教学参考资料1.刘基余. 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2.魏二虎、黄劲松. 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3.周忠谟、易杰军、周琪. GPS卫星测量原理与应用. 测绘出版社,1992年5月.4.徐绍铨. GPS测量原理及应用.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99城市测量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八、主要教学资源要求(一)教师要求教师应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不断补充专业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上课认真专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测量技术》课程是针对测量领域的基础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3. 学习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4. 了解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测量的定义和目的测量的分类和特点测量误差和精度分析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角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速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温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3. 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测量数据的采集和记录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测量结果的表示和评估4. 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建筑测量等地理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等环境测量:大气污染测量、水质测量等生物测量:生理参数测量、生态监测等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仪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3. 实地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实地测量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测量技术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测量仪器使用和维护的掌握程度。
3. 实地测量项目:通过实地测量项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 《测量技术》教材,作者:X,出版社:2. 《测量学》教材,作者:X,出版社:3. 《测量仪器使用手册》,作者:X,出版社:六、课程进度安排1. 第12周:测量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以及测量误差和精度分析。
2. 第34周: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包括长度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速度测量仪器和温度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代码:540601二、入学要求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历)者。
三、修业年限基本修业年限3学年,弹性学制可延长2年。
四、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理论知识、具备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和测绘应用软件,具备地形图测绘、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等技能,培养具有测绘、控制网设计、工程管理等能力,适应工程测量、地籍测量水利、电力、城市建设及房地产测绘等的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规格2.1 知识结构及标准2.1.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了解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2.1.2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检验方法;2.1.3掌握测图控制网、工程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要求;2.1.4掌握地形图、地籍图数据采集与绘制的程序和方法;2.1.5掌握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测量的方法与步骤;2.1.6掌握各类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观测方法和数据整编方法;2.1.7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8掌握航测外业控制测量、调绘的方法。
(2)职业核心能力4.2 能力结构及标准能进行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控制网布设;能运用水准仪进行二等及以下等级水准测量工作;2.2.1能进行图根、国家等级导线布设、施测和数据处理工作;2.2.2能运用进行国家等级控制网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工作;2.2.3能运用全站仪或进行数据采集,会用测图软件进行数字测图工作;2.2.4能根据地形图能进行汇水面积淹没线的绘制,能进行淹没线测设;2.2.5能进行线路选线测量、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和断面图的绘制;2.2.6能利用全站仪、精密经纬仪或进行工程的施工放样;2.2.7能进行地下工程的地面控制测量、地下控制测量和联系测量;2.2.8能进行各类工程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水平位移等变形测量;2.2.9能进行变形观测资料的整编、分析和预测。
中等职业学校《测量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冷加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有关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业工艺课程的教学和生产实习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几何量公差、标准化以及计量学的基本知识。
深刻领会上述几方面在实现发展互换性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确切理解有关公差标准的基本术语和定义,掌握标准的内容和特点。
初步掌握选用公差、进行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
3. 学会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具有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 绪论(1)了解几何精度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2)了解几何量公差标准化的意义。
(3)掌握互换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4)了解优先数与优先数系。
(5)了解我国标准化与计量工作概况。
2.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1)了解轴和孔的定义。
(2)掌握有关尺寸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3)掌握有关偏差和公差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公差带及公差带图。
(4)掌握有关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3. 测量技术基础(1)了解有关测量的基本概念。
(2)掌握长度单位与尺寸传递。
(3)掌握量块的基本知识。
(4)了解测量方法的分类。
测量器具的分类及基本技术指标。
(5)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特征。
测量数据的处理及测量结果的表达。
4. 圆柱结合的极限与配合(1)了解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体系与构成: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基准制、公差带与配合。
(2)掌握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公差等级的选择、基准制的选择、配合种类的选择。
(3)了解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光滑极限量规的基本概念。
量规公差带的设置原则。
量规工作尺寸计算示例。
普通计量器具检验的有关概念。
(4)了解滚动轴承公差:滚动轴承公差的基本概念。
滚动轴承内、外圈结合面公差带的特点。
《测量技术》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一、课程定位《测量技术》课程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在路桥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测量仪器解决道路工程在勘测设计阶段、施工放样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所有测量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
在道路工程领域中,工程测量的中级工、高级工是本专业首选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种,该工种考试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所授知识,因此本课程是本专业的证书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具有解决工程测量的能力,具备获得中高级测量工证书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道路工程勘测、公路检测技术、隧道施工技术、桥梁上部结构、桥梁下部结构、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根据交通土建行业的发展和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本地区情况,通过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测量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素质、知识结构关系,重新构建了《测量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充分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依据“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公路勘测、施工测量工作项目设置的。
(1)培养学生完成“项目测量工作任务”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2)以公路建设测量工作任务的顺序,整合公路建设不同阶段的测量内容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3)按完成公路测量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测量操作技能组织课程的内容;(4)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5)通过工学结合,采取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项目、校外真实项目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6)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视频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一)一、实验课程编码:103005二、实验课程名称:视频测量技术三、实验项目名称:监视器调整与反射损耗测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四、实验目的学习图像监视器的日常调整方法。
了解反射损耗的意义及对图像的影响,掌握电缆延时法测量反射损耗。
通过测量信号的幅度和时间参数,学习使用视频综合测试仪和测试信号发生器。
了解2T脉冲参数,了解100%和75%彩条的区别。
五、主要设备VM700T视频综合测试仪,TSG271测试信号发生器,PVM-14M4E图像监视器。
六、实验内容1.调整监视器的亮度、对比度、色度、色温等参数。
2.测量100%和75%彩条信号。
3.测量2T正弦平方脉冲。
4.使用延时电缆法测量100欧终端电阻的反射损耗。
5.测量反射波延时,估算电缆长度。
七、实验步骤1.系统连接:被测设备为长电缆和100欧终端电阻。
2.监视器的日常调整:(1)利用PLUGE信号调亮度。
(2)利用阶梯波信号调对比度。
(3)利用100%彩条信号和监视器BLUE ONLY功能调色饱和度。
(4)利用监视器菜单调色温为D93。
3.100%和75%彩条信号测量:(1)使用VM700压差复位“Reset Diffs”功能测量两种彩条的白条幅度。
(2)利用低通滤波器分别测量两种彩条的黄条亮度电平。
(3)利用高通滤波器分别测量两种彩条的黄条色度电平。
(4)计算两黄条亮度/色度电平之间的比值(低比高)。
4.2T 正弦平方脉冲的测量:(1)选2T 正弦平方脉冲和条信号。
(2)测量2T 脉冲的幅度,确定其半幅度。
(3)使用VM700光标功能测量时间,测量其半幅宽。
(4)测量填充副载波脉冲宽度(使用冻结功能)。
5.反射损耗的测量:(1)选2T 正弦平方脉冲和条信号。
(2)取下电缆终接电阻,测量终端开路全反射波幅度A1。
同时观察反射波对图像的影响。
(3)电缆终端接上100欧终端电阻,测量反射波幅度A2。
代入公式计算:反射损耗21A A lg 20 ρ dB 6.测量反射波延时,估算电缆长度:测量入射波A0与反射波A1的时间间隔,估算电缆长度。
电缆延时量取每20cm 延时1 ns ,注意反射波A1走了两倍电缆长度。
八、实验结果1.画出系统连接图,注明仪器及接口名称。
2.说明监视器4个参数如何调整,分别调的是什么(信号/参数)。
3.记录两种彩条信号测量参数,说明其同异处及“75%”的由来。
4.记录两个正弦平方脉冲宽度,说明该2T 脉冲是属于哪个制式(PAL/NTSC )。
5.填充副载波的脉冲是多少T 脉冲。
6.测量并计算100欧终端电阻的反射损耗值,通过观察说明反射波对图像的影响。
简要分析反射损耗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7.测量反射波延时量并估算出电缆长度。
执笔人:王世平 实验室主任:系主任:姜秀华视频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二)一、实验课程编码:103005二、实验课程名称:视频测量技术三、实验项目名称:模拟复合视频信号测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全面掌握模拟复合视频信号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了解并学会使用测量仪器的各种功能。
五、主要设备VM700视频综合测试仪,TSG271测试信号发生器,PVM-14M4E图象监视器,TL5430视频处理器。
六、实验内容1.信噪比测量。
2.频率特性测量。
3.DG/DP测量。
4.色亮增益差、时延差测量。
5.亮度非线性测量。
6.K系数测量。
七、实验步骤:1.系统连接:被测设备为TL5430视频处理器。
2.信噪比测量:(1)选50%平场信号测量,使用Average平均功能。
(2)选滤波器:100KHz高通、5MHz低通、*副载波陷波,再选统一加权。
注意噪声电平和信噪比的区别。
3.频率特性测量:(1)选多波群信号测幅频特性,注意最大偏差所在频率及偏差的正负符号。
(2)选SinX/X信号测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群时延)。
使用垂直扩展功能读取数值。
4.DG/DP测量:(1)选17行ITS插入测试行信号测量,注意测量数值单位。
(2)选调制阶梯波信号测量,使用测量定位功能(自动/手动)。
5.色亮增益差、时延差测量:(1)使用17行ITS插入测试行信号测量,注意要计算增益差值,时延差值注意正负符号。
(2)使用2T脉冲和条信号测量,注意用的是其中的填充副载波20T脉冲,使用脉冲定位功能Menu-Acquire-Special pos。
6.亮度非线性测量:(1)使用17行ITS插入测试行信号测量。
(2)使用5阶阶梯波测量,使用自动扫描功能。
7.K系数测量:(1)使用17行ITS插入测试行信号测量。
(2)使用2T脉冲和条信号测量,使用测量定位功能。
注意3个定位参数:Bar Top\Ref Pos\Pulse Pos。
八、实验结果1.画出系统连接图,注明仪器及接口名称。
2.分别记录不加权/加权信杂比,注明所使用的滤波器。
简单说明加权信杂比为什么比不加权要高?3.分别记录两种方法测量的幅频特性值,记录群时延值,注明测量值所在的频率。
再测量并记录亮度非线性值。
4.记录DG/DP测量值,简单说明PAL制将DP失真转换成了什么,对收看图像有什么影响?5.记录色亮增益差/时延差值,说明亮度和色度哪个增益大,哪个增益小,哪个超前,哪个滞后?6.记录K系数值,说明Kpb和PB Ratio同为脉冲与条的比值,为什么不一样?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执笔人:王世平实验室主任:系主任:姜秀华“视频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三)一、实验课程编码:103005二、实验课程名称:视频测量技术三、实验项目名称:模拟分量视频信号测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模拟分量视频信号测量的特殊方法,了解色域失真的含义和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数字波形监视器。
五、主要设备VM700视频综合测试仪,TSG422测试信号发生器,WFM601M数字波形监视器,PVM-14M4E图像监视器,AJ-D455数字录像机。
六、实验内容1.“闪电”测量2.“蝴蝶结”测量3.“钻石”显示4.“箭头”显示七、实验步骤1.系统连接:被测设备为AJ-D455数字录像机的D/A转换及编码电路。
2.闪电测量:(1)使用彩条信号进行闪电测量“Lightning”,使用“Amplitude”功能根据不同彩条选择电子刻度。
(2)使用“Draw Numbers”功能显示详细数据。
上部为各色点Pb值,中部两侧为各色点Y值,下部为各色点Pr值。
3.蝴蝶结测量:(1)选蝴蝶结信号,注意该信号非全场信号,仅在图像的上下端。
使用图像功能中的选行线选取。
(2)选蝴蝶结“Bowtie”进行测量。
4.钻石显示:(1)选阶梯波信号,使用WFM601M测量。
(2)测量色差分量数据WFM AS YPbPr,使用光标键CURSOR。
(3)测量RGB分量数据WFM AS RGB。
使用增益键GAIN。
(4)按色域键GAMUT,选DIAMOND观察钻石显示。
上部钻石由水平B-G 和垂直B+G组成,下部钻石由水平R-G和垂直R+G组成5.箭头显示:(1)选阶梯波信号,使用WFM601M测量。
(2)按色域键GAMUT,选ARROWHEAD观察箭头显示。
右上斜线表示100%彩条峰值950mV,右下斜线表示同步头电平-300mV。
八、实验结果1.画出系统连接图,注明仪器及接口名称。
2.利用“闪电”测量记录Pb、Pr、Y的最大幅度误差,注明分别出现在哪个色点上?3.利用“蝴蝶结”测量记录Pb、Pr相对Y的幅度差和时延差,计算Pb、Pr间的幅度差和时延差。
4.分别画出阶梯波色差分量和RGB分量各信号波形,标明所测6个幅度峰-峰值。
5.简略画出阶梯波钻石显示图形,结合所测波形数据说明该阶梯波信号为什么被称为合法但无效信号?6.简略画出阶梯波“箭头”显示图形,说明该显示的含意。
执笔人:王世平实验室主任:系主任:姜秀华“视频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四)一、实验课程编码:103005二、实验课程名称:视频测量技术三、实验项目名称:数字分量视频信号测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SDI串行数字视频信号的测量,包括正程视频数据和逆程辅助数据的测量。
五、主要设备VM700视频综合测试仪,TSG422测试信号发生器,PVM-14M4E图象监视器,AJ-D455数字录像机。
六、实验内容1.眼图测量。
2.抖动测量。
3.格式监视。
4.辅助数据分析。
七、实验步骤1.系统连接:被测设备为AJ-D455数字录像机的数字电路。
2.眼图测量:(1)选眼图Eye。
(2)选Measure,选测量参数。
包括幅度、上升/下降时间、上/下过冲、直流偏移、抖动。
(3)换一段长电缆再测量眼图参数。
3.抖动测量:(1)选抖动Jitter。
上部为解调的抖动波形显示,下部为经FFT变换的抖动频谱显示。
注意Timing为定时抖动,Alignment为校正抖动。
(2)换单位Cursors/Units-Jitter Units,将PS换为UI。
(3)换滤波器,将10Hz换为1KHz。
4.格式监视:(1)选格式监视。
(2)观察反转显示的格式错误。
5.辅助数据ANC分析:(1)选辅助数据ANC分析。
(2)记录一个TRS定时基准信号,共4个字节。
(3)记录一个AES音频数据包头,共6个字节。
(4)记录一个EDH数据包头,共6个字节。
注意其所在行号和其后无ANC 数据行的行号。
八、实验结果1.画出系统连接图,注明仪器及接口名称。
2.分别记录长短电缆的眼图测量值。
找出最大变化的参数并说明原因及对接收图像的影响。
3.记录抖动测量的两个测量值。
改变抖动单位记录抖动测量值,改变滤波器记录抖动测量值。
4.记录格式监视发现的错误,解释其含意。
5.记录一个TRS信号值,分析其数据结构,分析该信号后的数据定时。
6.记录一个AES音频数据包头,分析其数据结构。
7.记录一个EDH数据包头,说明其插入位置并分析其数据结构。
8、无ANC数据行是哪几行,为什么设为空行(不传数据)?执笔人:王世平实验室主任:系主任:姜秀华“视频测量技术”实验指导书(五)一、实验课程编码:103005二、实验课程名称:视频测量技术三、实验项目名称:压缩数字视频信号测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MPEG-2数字电视码流的结构,掌握码流分析及相关码流参数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应用码流分析仪进行实际系统测量分析的方法。
五、主要设备AD-953码流分析仪,DVG-MPEG信号发生器,DVMD-MPEG测试解码器,PVM-14M4E图像监视器。
六、实验内容1.TS流分析。
2.PES流分析。
3.TS流离线分析。
4.TS流在线监测。
七、实验步骤1.系统连接:被测设备为DVG MPEG信号发生器。
2.TS流分析:(1)打开分析软件TS Analyz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