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工程测量第5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概念、分类和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第5版教材中涉及的各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和有效数字的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操作测量仪器,进行实际工程中的基本测量工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数据处理的技巧,准确计算测量结果,并能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设计简单的工程测量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精确性和规范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3. 培养学生对工程测量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工程建设的热情。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需要通过实践提高其应用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用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操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原理:包括测量的定义、分类、单位制和坐标系统等,重点讲解第5版教材中第一章内容。
2. 测量仪器及其使用:详细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二章。
3. 测量数据处理:包括误差理论、数据校正、有效数字处理及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重点阐述第三章内容。
4. 测量方法及应用:讲解地面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
5. 工程测量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操作,如控制网建立、地形测绘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学时:80学时适用专业及学制:初中六年制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一、制定依据本大纲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
以“实用、够用” 的宗旨,不涉及深奥的理论知识,强调实际应用,满足教学需要,保证教学(培训)质量,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为前提。
为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和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机电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大纲要求制定。
二、课程的任务与要求《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今后进行工程施工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讲授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地形图的测绘及建筑施工测量等有关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及方法,内业计算,熟练水准仪的使用2.掌握水平角及竖直角的观测,熟练经纬仪的使用3.掌握距离量测量的方法4.掌握误差的产生及计算5.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方法6.会看地形图及利用地形图进行断面的绘制,面积计算及建筑场地平整的计算7.了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施工测量的方法四、课程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课题一绪论讲授测量学的一般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及作用,铅垂线、水平线、水平面和水准面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测量工作概述,测量的讲师单位课题二水准测量高程测量概述,水准测量原理,测量仪器和工具,水准仪的使用及测量的基本方法,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内业计算;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水准测量的影响,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水准仪的检验方法及校正,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及电子水准仪简介课题三角度测量角度测量的基本概念,经纬仪的种类,DJ6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DJ2经纬仪的构造及读数,水平角及竖直角的概念,水平角及竖直角观测的方法,数据的记录计算及检核,熟悉经纬仪的使用课题四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钢尺的一般量距及精密量距方法及步骤,距离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直线定向的基本概念,各种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课题五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衡量精度的指标,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误差传播的四种关系及其应用课题六小地区控制测量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外业工作及内业计算,坐标反算及小三角测量,交会定点,高程控制测量及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课题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经纬仪测绘法,地形图的绘制与拼接课题八地形图的应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应用的基本内容,断面的绘制,面积计算,建筑场地的平整课题九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施工测量概述,测设的基本工作,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测设已知坡度的直线课题十建筑施工控制测量掌握建筑方格网的测设,坐标的换算方法课题十一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概述,民用建筑物的定们与放线,墙体施工测量,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课题十二工业建筑施工测量厂房矩形控制网与柱列轴线的测设,柱基与设备基础施工测量及柱子,吊车梁,屋架等构件安装测量,管道施工前后的测量工作,架空管道的施工测量工作课题十三建筑物变形观测和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建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位移的观测课题十四全站仪及其应用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及其应用五、建议授课计划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二)实践教学1、建筑工程测量专用周(2周,4学分)通过建筑测量专用周,让学生进一步的熟悉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的测量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大纲一、授课性质、目的及任务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工程监理及工程造价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
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技术,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建筑施工中能进行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并能进行简单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基本作业方法。
2、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钢尺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高程、测角、测距离的操作过程,并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检验技能,了解简单的校正方法。
熟悉仪器的养护、保管方法。
3、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测量的知识技能,正确并迅速进行建筑施工测量。
4、能利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5、熟悉野外测量工作的方式方法,养成不畏艰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爱护公物的品德。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1.2 地面点位的确定1.3 测量工作概述第二章水准测量2.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2.2 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2.3 DS3 型水准仪的使用2.4 水准测量的实测与记录2.5 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2.6 水准测量的误差与注意事项2.7 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第三章角度测量3.1 水平角观测的基本原理3.2 DJ6 型经纬仪3.3 光学经纬仪的使用3.4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3.5 垂直角的观测方法3.6 水平角观测误差及其减弱措施3.7 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第四章距离测量4.1 地面点的标定与直线定线4.2 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4.3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4.4 直线定向4.5 罗盘仪及其使用第五章控制测量5.1 控制测量概述5.2 导线测量外业5.3 导线测量内业5.4 高程控制测量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6.1 概述6.2 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特征6.3 评定精度的指标6.4 误差传播定律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测绘7.1 概述7.2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和图廓7.3 地形符号和地貌符号7.4 碎部测量前的准备工作7.5 碎部测量第八章地形图的应用8.1 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8.2 地形图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9.1 水平距离、水平角和高程测量9.2 平面点位的测量9.3 测设已知水平线及已知坡度第十章建筑施工测量10.1 施工测量概述10.2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10.3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10.4 工业建筑施工测量10.5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10.6 激光垂直仪的使用10.7 烟囱水塔的施工测量10.8 建筑物变形观测10.9 竣工总平面图的绘制*第十一章曲线建筑物的施工测量11.1 弧形建筑物的施工测量11.2 椭圆形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第十二章管道工程测量12.1 中线测量12.2纵横断面的测量12.3管道施工测量12.4管道竣工测量四、实习内容(一)课堂实习实习一水准仪的使用实习二水准仪的检验校正实习三经纬仪的使用实习四经纬仪测水平角实习五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实习六钢尺量距实习七用钢尺和经纬仪做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测量(二)集中实习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习1、踏勘、选点2、测定各导线点高程3、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4、经纬仪导线测量内业5、碎部测量6、地形图的描绘与整饰五、学时安排(一)课时分配表(二)集中实习时间分配表。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Engineering surveying课程代码:0602135学时:32学分: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制图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交通工程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必修学科基础课,也是该专业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
使学生具备熟练掌握有关仪器的远离、操作、数据采集与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坐标系统,理解工程测量、测定、测设的含义及地球曲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2、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接收机等常规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读数方法、记录方法、计算方法以及检验与矫正方法;3、掌握误差理论的基本知识、平面坐标及高程的简单平差方法;4、掌握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方法等,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掌握地形图的应用方法等。
5、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掌握道路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测设方法。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课程的基本内容4.1 理论教学(支撑教学目标1、2、3、4、5)4.2 实验课程(支撑教学目标2)分小组进行实验,每组4-6人。
五、教学安排本课程由课堂教学、课程实验两部分部分组成。
课堂教学围绕工程测量、测量仪器、误差、控制测量、地形测量以及道路测设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进行授课。
课程实验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水准仪及经纬仪的仪器原理及操作、读数及计算方法。
六、教学方法1、幻灯片教学,动态讲授基本原理与方法;2、课堂仪器实物展示及操作演示,增强学生理解;3、引导式教学,课堂加强提问引导与互动,避免满堂灌;4、类别教学,通过课程内容前后联系、比较与回顾,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5、实操巩固,把仪器的实验操作实验与教学的关键点结合,通过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方式加深知识掌握。
比如在介绍水准仪的原理、读数及闭合水准测量后,进行水准仪操作及闭合水准测量实验,然再讲水准仪的检验与矫正,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水准仪相关知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 掌握不同测量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3. 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传播规律,学会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各类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的工程测量操作;2. 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完成测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3. 能够运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工程测量中与他人沟通协作;2. 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兴趣,认识其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工程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测量基本概念:包括测量、测量误差、精度与准确度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测量仪器与使用: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水准测量:讲解水准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角度测量:介绍角度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距离测量:讲解距离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测量数据处理:分析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教授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7. 工程测量案例:分析实际工程测量案例,使学生了解测量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七章内容。
《工程测量》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1141002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学时/学分:32/2关联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开课教研室:土木工程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必修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和培养方案,选定绪论、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等10部分内容,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程作业、课堂提问、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程作业、课堂提问、期中测试等过程性评价占评价权重的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二、课程资源库1.参考书(1)陆付民、李利. 工程测量(专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 2016(2)宋建学.工程测量[专著] 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3)王红英.测量员[专著] 机械工业出版,2016(4)李楠、于淑清、张旭光工程测量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09(5)周建郑建筑工程测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期刊《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测绘科学》、《测绘学报》、《地球信息科学》、《测绘通报》、《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遥感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Engineering》《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eoInformatica》(1)荣敏,周巍.球近似地形改正的研究分析[J].大地测量学与地形动力学,2015,35(1):58-61.(2)李建成.最新中国陆地数字高程基准模型:重力似大地水准面CNGG2011[J].测绘学报,2012,41(5):651-660(3)罗志才,陈永奇,宁津生.地形对确定高精度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28(3):340-344(4)熊威,汪洋,许明元.观测条件对电子水准仪读数的影响[J].地理空间信息,2017,15(1):87-89(5)畅柳,许明元,吕传振,苏广利,王家庆,田晓.华北地区区域水准大气折光影响分析[J].测绘科学,2017, v.42;No.232(10) 65-72(6)金双根, 张勤耘, 钱晓东.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NSS+R)最新进展与应用前景[J].测绘学报,2017 Vol. 46 (10): 1389-1398(7)陈成, 金立新, 李厚朴, 刘强.等距离球面高斯投影[J].测绘通报,2017 Vol. 0 (10): 1-6(8)潘一凡,张显峰,童庆禧,孙敏,罗伦.公路路面质量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遥感学报,2017 ,21(5):pp796-811(9)WEBB E K.The temperature structure of the lower atmosphere[C]//Proc of REF-EDM Conference.Sydney:Univ NSW,1969:1-9.(10)WANG Y M.Precise computation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topographic effects of Helmert’s 2nd method of condensation using SRTM30 digital elevation model[J].Journal of Geodetic Science,2011,1(4):305-312.3.网络资源(1)黄声享等.工程测量精品课程.武汉大学/(2)曾永年等. 工程测量精品课程.中南大学/course/867.html(3)岳建平等. 测量学精品课程.河海大学/clx/index.asp(4)李聚方等. 工程测量精品课程.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coursestatic/course_6138.html(5)岑敏仪等.工程测量精品课程.西南交通大学/details?uuid=8a833996-18ac928d-0118-ac928 d93-0010&objectId=oid:8a833996-18ac928d-0118-ac928d93-0011&courseID=A060009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1—2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测量学概述第二节地面点位的确定第三节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的限度第四节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1.课前准备(1)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有较好的理解;(2)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加强课程的网络资源库建设;(3)充分理解讲义内容,把握和完成知识由一种书本贮存状态到教师传输状态再到学生头脑中的贮存形式的这两次转化;(4)查询、收集本学科相关的前沿技术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案例;(5)整理好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模型、教具以及实验室用品等;(6)外部联系,课程教学活动中需要前去参观考察的项目的前期联络。
《测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测量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它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是测绘工程、土木工程、地质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工作,具备进行小区域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施工测量等工作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测量学的任务、作用和发展现状。
(2)掌握测量坐标系、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3)熟悉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和处理方法。
(5)了解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熟悉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
(7)了解工程测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工作。
(2)能够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外业观测,并能正确记录和处理测量数据。
(3)能够进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
(4)能够测绘地形图,并能进行地形图的应用。
(5)能够进行工程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一)绪论1、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1)介绍测量学的定义、任务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测量学在工程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2、测量学的发展概况(1)简述测量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测量到现代测量的技术变革。
(2)介绍当前测量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工程测量》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目的课程总体教学目的《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证书课程。
通过讲授工程勘测规划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测量的工作内容,教会学生工程建设三个阶段所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上岗从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工程建设三个阶段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将来晋升测量队长,获取工程师、注册测绘师资格等奠定基础。
课程具体教学目的.1理论知识教学目的①工程建设对地形图的要求。
②线路测量基本知识和方法。
③河道测量基本知识和方法;水下地形测量基本知识和方法。
④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基本知识。
⑤水利建筑施工测量基本知识;道路与桥梁施工测量基本知识。
⑥地下工程施工测量基本知识;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测量基本知识。
⑦工程竣工测量的方法、技术和竣工图编绘的基本要求。
⑧安全变形监测基本知识和方法。
.2实验教学目的(1)实验教学目的①能根据工程建设需要选择合适比例尺地形图、并利用地形图进行土地平整和土方计算。
并能进行水库淹没线测量。
②能进行选线测量和中线测量;能借助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圆曲线、缓和曲线测设。
能用水准仪或全站仪进行纵横断面测量测量和纵横断面图绘制。
③能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定位测量、放线测量,能进行标高测量和标高传递测量。
④能进行隧道地面控制测量和地下控制测量;能进行杆塔定位测量和线路弧垂测量。
⑤能借助精密水准仪进行建筑物或地壳垂直位移的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2)实验开出项目《工程测量》课程实验开出项目见表1。
表1工程测量课程实验项目表序号实验开出项目内容及要求课时1土地平整与土方量量算在地形测量实训场现场标定土地平整土地范围线;测量各方格网点高程、计算设计高程;现场标定开挖分界线、并计算土方量。
4课时2水库库容计算确定并计算水库的淹没面积;计算相邻两等高线间(82m~84m)的库容。
2课时3纵、横断面图测绘每组分别用水准仪皮尺法和全站仪法两种方法完成约100m长的直线纵断面测绘及横断面测绘任务,横断面两侧各测20米。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测绘)教学大纲编写日期: 1课程组组长签名:审定人签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411223002.课程中文名称: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of Graduation (paper)3.面向对象:测绘工程专业4.开课学院(课部)、系(中心、室):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5.设计周数: 16周6.学分数:167.授课语种:汉语,考试语种:汉语8.教材:测绘工程实习指导书二、课程内容简介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查阅文献资料、调研或专题实验,论文编写和论文阅及答辨。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绘工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某一实际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及各种分析,提出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导师应针对每个学生基础及综合分析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选题、论文内容和范围、方案确定等方面区别对待使指导工作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和保护学生的独创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学生应经常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度情况,听从教师指导;四、与本课程相联系的其他课程测绘工程本科教学所有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五、教学基本要求注重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正确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测试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优良的学风等方面;通过论文(设计)的撰写与答辨锻炼学生书写、语言表达和绘图等方面的综合技能。
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要求如下:1、测绘管理型:包括测绘管理调查与分析、测绘系统工程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测绘生产规程的建立与实施,测绘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测绘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分析等。
要求对所涉及的内容全面了解,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加强测绘管理的具体措施。
2、测绘理论型:包括平差理论、大地测量学理论、GPS理论、工程测量学理论、摄影测量学理论、遥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测绘经济学等方面的某一理论性探讨。
《工程测量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负责人:黄声享课程中文名称: 工程测量学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des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3学分课程学时数:63学时授课对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测绘学概论、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学基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控制网的布设理论与方法,各种施工放样方法,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分析,各种典型工程如线路、桥梁、隧道、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的测量,工程建设中的测量信息管理等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使用由张正禄等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工程测量学》,该书共十五章,理论教学为63学时(含教学实习6学时),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见下表。
第一章绪论内容:工程测量学在测绘学中的定位和任务,内容与分类,发展沿革及方向,与相邻课程的关系等。
重点讲授:工程测量学的定义、内容、发展沿革。
第二章工程建设中的测量工作与信息管理内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测量信息管理。
重点讲授:工程建设三阶段中的测量工作,测量信息管理。
第三章工程控制网布设的理论与方法内容:工程控制网的作用和分类,基准和建立方法,质量准则及优化设计,埋石与布标,控制测量内外业一体化。
重点讲授:工程控制网的布设、质量准则及优化设计。
第四章工程测量的仪器与方法内容:工程测量仪器,长度和偏距测量,角度和方向测量,高程和倾斜测量,准直测量,坐标测量,工程摄影测量,工程测量的自动化。
重点讲授:专用仪器,特殊方法。
第五章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与应用内容:工程规划阶段对地形图的要求,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及应用,工程竣工图测量与编绘,水下地形图测绘,数字地面模型和勘测设计一体化。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建筑类专业总学时:841.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课,通过授课、作业、课程实验及综合实训等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能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测量方法,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并通过测量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承担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能力。
2.教学内容2.1绪论2.1.1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熟悉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即平面位置、高程位置的确定方法;熟悉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重点掌握大地水准面、铅锤线的概念、测量的三项工作基本。
2.1.1.1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与作用2.1.1.2地面点位的确定2.1.1.3测量工作的原则和程序2.2水准测量2.2.1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水准测量原理;了解水准仪的构造;掌握水准仪使用;掌握水准测量方法;掌握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掌握水准测量成果计算;了解徽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以及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
2.2.1.1水准测量原理2.2.1.2水准仪及其使用2.2.1.3水准测量方法2.2.1.4水准测量成果计算2.2.1.5微倾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2.2.1.6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简介2.3角度测量2.3.1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水平角的测量原理;熟悉经纬仪的构造;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掌握水平角测量方法;;熟悉竖直角测量方法;熟悉角度测量数据处理;了解经纬级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
仪的检验与校正;了解J22.3.1.1水平角的测量原理级光学经纬仪2.3.1.2J62.3.1.3水平角测量2.3.1.4竖直角测量2.3.1.5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2.3.1.6J级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简介22.4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2.4.1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学生掌握钢尺量距的方法;了解普通视距测量的原理及方法;掌握直线定向;了解罗盘仪的使用及光电测距仪。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英文名称: Course Design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课程代码: 02E54010 课程设计周数/学分: 2/2课程类别: 专业教育课程性质: 必修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开课单位: 测绘工程学院适用专业: 测绘工程专业
指导团队负责人:鲍建宽成员:孟庆武,郭英起,张玉娟,梅晓丹等
2 教学目标及要求
2.1 本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达到如下毕业要求有贡献:
2.1.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的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
2.1.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的测绘地理信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3 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影响条件下,能够针对复杂的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2.1.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完成测绘实习项目及对实习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2.1.5 能够针对复杂的测绘地理信息问题,合理地选择、开发与使用现代测绘工具和技术,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2.1.6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和复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和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2.1.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8 能够就复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2.1.9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2 工程测量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取得以下学习成果:
2.2.1 掌握工程测量图上设计工作。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的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识别、表达、分析复杂的测绘地理信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2.2 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够针对复杂的测绘地理信息问题,合理地选择、开发与使用现代测绘工具和技术,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2.2.3 掌握施工控制网放样。
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影响条件下,能够针对复杂的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和复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和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2.2.4 掌握方格网测量的方法。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完成测绘实习项目及对实习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责任人的角色;
2.2.5 掌握施工放样的方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测绘地理信息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安排
6 课程设计考核与标准
成绩采用五级分制,由考核项目加权求和计算百分制总成绩,最后按照学校标准折算为五级分制。
若学生缺勤三分之一者、不上交实习报告和相应材料者,实习成绩为不及格。
成绩采用五级分制,由考核项目加权求和计算百分制总成绩,最后按照学校标准折算为五级分制。
7 教学条件
1参考资料
[1] 城市测量规范;
[2]工程测量设计指导书
2学校实习场地
3全站仪和水准仪等
8 提交成果
方格网设计图
放样到地面的方格网点
观测数据记录
方格网点坐标成果不表
改正后的各方格网点
建筑物设计图,放样草图,放样数据表格
放样到实地的点
制订人:魏旭东审核人:李秀海审定人:曲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