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机械安定性及测试
- 格式:ppt
- 大小:624.00 KB
- 文档页数:4
二硫化钼润滑脂标准
二硫化钼润滑脂是一种高效的润滑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为了保证二硫化钼润滑脂的品质,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
本文将介绍二硫化钼润滑脂的标准,包括其性能、检测方法、使用要求等方面。
一、性能要求
1. 外观:应为光滑均匀的黑色膏状物。
2. 锥入度:不大于310mm。
3. 滴点:不低于230℃。
4. 氧化安定性:在100℃下,24h内酸值变化不超过
0.5mgKOH/g。
5. 机械稳定性:在60次往返运动后,锥入度变化不超过30%。
6. 腐蚀性:铜片腐蚀等级不高于1级。
7. 防锈性:在96h内,铜片腐蚀等级不高于1级。
二、检测方法
1. 锥入度:按GB/T 269标准测定。
2. 滴点:按GB/T 3498标准测定。
3. 氧化安定性:按SH/T 0325标准测定。
4. 机械稳定性:按GB/T 7321标准测定。
5. 腐蚀性:按GB/T 5018标准测定。
6. 防锈性:按GB/T 7326标准测定。
三、使用要求
1. 在使用前应先清洗润滑部位,并确保其干燥无水。
2. 使用时应均匀涂抹在润滑部位,避免过量使用。
3. 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应注意防止二硫化钼润滑脂炭化。
4. 在低温环境下使用时,应注意防止润滑脂过度硬化,影响润滑效果。
5. 在长期存储时,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
以上就是关于二硫化钼润滑脂标准的介绍。
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可以保证二硫化钼润滑脂的品质和性能,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润滑脂性能测试方法研究润滑脂是一种常用于机械设备中的润滑剂,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为了确保润滑剂的质量和性能,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改进润滑脂性能测试方法。
本文将就润滑脂性能测试方法进行研究与讨论。
一、黏度测试方法黏度是润滑脂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润滑脂的黏度对机械设备的润滑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常用的润滑脂黏度测试方法有多种,如锥板黏度法、均质化仪法和旋转黏度法等。
这些测试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略有不同,但都能较为准确地测量出润滑脂的黏度。
二、滴点测试方法滴点是润滑脂的另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它在高温下测量润滑脂在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变点。
滴点测试方法目前主要有两种,即滴点式和滴沥式。
滴点式测试方法是通过将润滑脂样品加热,然后放置在试验设备中,观察其滴下转变为滴沥的温度。
而滴沥式测试方法是通过将润滑脂样品在试验设备中加热、旋转,然后观察其滴沥的温度。
这两种方法都能较为准确地测量出润滑脂的滴点。
三、极压性能测试方法极压性能是润滑脂在极高压力下保持润滑性能的能力。
现有的极压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有四球法、滚珠法和扭矩法等。
其中,四球法是通过将三个小球加压到润滑脂样品上,然后用第四个大球滚动在小球上,观察润滑脂的极压性能。
滚珠法是通过在机械设备上设置滚珠,然后在一定的条件下测量滚珠的滚动阻力来评估润滑脂的极压性能。
扭矩法是通过在设备上加上一定的扭矩,然后测量润滑脂能承受的最大扭矩来判断其极压性能。
四、抗氧化性能测试方法抗氧化性能是衡量润滑脂长期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抗氧化性能测试方法有旋转氧化安定性测试法(ROT)、氧化安定性试验法和微量热法等。
这些方法均通过模拟润滑脂在高温、高氧环境下的长期使用情况,评估其抗氧化性能。
综上所述,润滑脂性能测试方法的研究对于确保润滑脂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黏度、滴点、极压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是润滑脂的重要性能指标,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测试方法进行准确测量。
合成润滑脂的性能评价与测试方法润滑脂是一种常用的润滑剂,用于减少摩擦和磨损,保护机械设备的运转。
合成润滑脂是通过合成方法制备的润滑脂,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合成润滑脂的性能评价与测试方法。
一、外观与颜色评价外观与颜色是评价润滑脂质量的第一步。
根据应用需求,润滑脂应具有均匀的外观和良好的颜色一致性。
通过目测可以评估其外观是否凝固、分离、沉淀或存在其他异常。
二、滴点测试滴点是润滑脂在高温下的稳定性指标。
常见的测试方法是使用滴点仪设备,将润滑脂加热,并以一定速率滴入标准容器中,当润滑脂失去润滑能力的温度即为滴点。
滴点越高,润滑脂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越好。
三、凝固点测试凝固点是润滑脂在低温下变得胶状或固体的指标,其也被称为钳度或结晶点。
通过凝固点测试,可以评估润滑脂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性能。
常用的测试方法是使用凝固度测试仪,在控制速率下降温度,观察润滑脂的变化。
四、钢网分离度测试钢网分离度是评估润滑脂在振动或高速摩擦条件下的保持能力。
测试方法通常使用离心法,将样品放入离心机,并设置一定的离心速率和时间。
然后,通过检查离心后润滑脂上是否有分离物,来评估样品的分离度。
五、锰铜腐蚀测试锰铜腐蚀测试是评价润滑脂对金属腐蚀的能力。
将润滑脂与锰铜片一起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锰铜片是否出现腐蚀。
通过比较腐蚀的程度和区域,可以评估润滑脂对金属的保护能力。
六、防水性测试防水性测试用于评估润滑脂在潮湿环境中的保护能力。
常见的测试方法是使用水浴装置,将润滑脂样品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其防护效果。
润滑脂防水性能越好,长时间浸泡后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润滑效果。
七、氧化安定性测试氧化安定性测试是测量润滑脂在高温和氧气存在的条件下的稳定性。
一种常见的测试方法是使用旋转氧化安定性实验仪,使润滑脂样品与空气接触并加热,通过观察其氧化程度来评估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
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脂更能长时间保持其性能。
八、极限压力测试极限压力是指润滑脂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
G C K A U T O P A R T S C O.,L T D.生效日期2009-5-5 文件名稱润滑脂分析试验标准頁次1/5一、目的能有效地应用润滑脂分析试验设备,对润滑脂正确试验/分析检测得其相关精确值。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润滑脂/石油脂的机械安定性、锥入度、滴点、杂质含量的分析试验。
三、术语和定义3.1 机械安定性:润滑脂受到机械剪切时,抵抗稠度变化的能力(稠度变化值越小,机械安定性越好)。
3.2 锥入度:在规定温度和栽荷下,锥入度计的标准圆锥体在5S内垂直沉入润滑脂试样的深度(锥入度越大,润滑脂越软,单位0.1MM)。
3.3 滴点:润滑脂在规定条件下达到一定流动性时的最低温度。
3.4 机械杂质:指呈不透明状和半透明纤维状的外来粒子。
四、试验方法及说明4.1 润滑脂机械安定性试验4.1.1试样制备:取足够试样(至少0.5KG)装满于润滑脂工作器脂杯中。
4.1.2 试验操作步骤4.1.2,1 将装满试样的两工作器安装固定于设备两侧的基座上,并锁紧各蝶形螺母,关闭排气孔阀门.4.1.2.2开启“电源”开关,并将计数器设定至规定要求次数之数值(其范围为0~999999次)。
4.1.2.3开启“启动”开关,进行往复剪切工作.4.1.2.4往复剪切工作至计数器设定之频次停止.4.1.2.5打开温度计阀门,插入温度计于试样中,测其试样温度.4.1.2.6取出工作后试样转入锥入度用试验脂杯.4.1.2.7括去多余润滑脂,测其延长工作锥入度.4.1.2.8记录锥入度之数值并判定其机械安定性状态(须作剪切前后的稠度比对).G C K A U T O P A R T S C O.,L T D.生效日期2009-5-5 文件名稱润滑脂分析试验标准頁次2/54.2 润滑脂锥入度试验4.2.1试样制备4.2.1.1不工作锥入度:试料在尽可能少搅动下移入试验用容器(进行测定)之试样.4.2.1.2工作锥入度:试料在工作器中进行60±5次往复剪切后(进行测定)之试样.4,2,1,3延长工作锥入度:试料在工作器中高于65次往复剪切后(进行测定)之试样.4.2.2试验操作步骤4.2.2.1将装好试样的脂杯放在仪器平台中心(有同心圆刻线辅助)并调节至水平位置.4.2.2.2调节锥体在升高位置,对如锥入度表作归零(清零).后仔细调节仪器移动架手轮(左侧为粗动/右侧为微动),以使锥尖刚好与试样表面接触.4.2.2.3打开仪器“电源”开关4.2.2.4按下“启动”开关(仪器电磁铁释放锥体垂直下降5S后再夹持锥体)4.2.2.5轻压下锥入度表至锥杆上平面挡住,再从锥入度表上读取沉入深度(其锥入度为表读取数值*10的倍数,单位为0.1MM)4.2.2.6将测试结果记录于《润滑脂检验/试验报告》中.4.2.2.7关闭启动开关.4.2.2.8关闭电源开关.G C K A U T O P A R T S C O.,L T D.生效日期2009-5-5 文件名稱润滑脂分析试验标准頁次3/54.3 润滑脂滴点试验4.3.1试样制备:从待测试料中取其部分从脂杯大口端压入,直至装满试样,后用刮刀及金属棒除去多余试样,使脂杯内侧留下一厚度可重复的光滑脂膜.4.3.2 试验操作步聚4.3.2.1 往浴缸内注入合适的油(5#主轴油),液面距缸边20MM左右.4.3.2.2将装好试样之脂杯和温度计放入试管,并把试管挂在油浴中(温度计上76MM浸入标记与软木塞下边沿一致,并将其浸入到这一点).4.3.2.3将加热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至底——开启“电源”开关——再顺时针旋转调节旋钮进行油浴加热及搅拌——(先按4~7C/分速度升温,到比预定滴点低于17C时,降低加热速度依1~1.5C/分速度加热,以使试管中温度与油浴中温度差值维持在1~2C之间).4.3.2.4当温度继续升高至脂杯孔滴出第一滴流体时,立即记录两温度计上之温度.4.3.2.5将两温度计(油浴及试管内)之温度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试样的滴点记录于《润滑脂检验/试验报告》中.4.3.2.6关闭“电源”开关.G C K A U T O P A R T S C O.,L T D.生效日期2009-5-5 文件名稱润滑脂分析试验标准頁次4/54.4润滑脂杂质含量分析4.4.1 试样制备4,4,1,1先用刮刀刮除试料表面一层,再用洗净的玻璃棒不少于3次在不靠壁的位置取等量试样,放入洗净的带盖称量瓶中搅匀,作为测定用平均试样.4,4,1,2取出一点平均试样,涂在计数板中间平面上,用盖波片压紧,使其与两侧平面紧靠(试样应完全涂满在盖波片和计数板平面之间的空隙,多余试样挤入纵槽内,但不许挤到两侧平面上).4.4.2 试验操作步聚4,4,2,1将装好试样的计数板正放于栽物台上并靠紧移动尺,后用切片压片压紧.4.4.2.2开启“电源”开关——测定仪照明灯亮——调节聚光镜光栏孔径大小(使视场明亮适度).4.4.2.3 用粗调/徽调调焦旋钮,调节仪器载物台之焦距,使观测标本物像之轮廓清晰).4,4,2,4将测定之杂质尺寸及数量记录于《润滑脂检验/试验报告》中.4.4,2.5关闭测定仪电源.五、保养\维护及注意事项5.1 保持仪器设备清洁,防止酸碱、油污、潮湿等侵蚀.5.2 试验时各配件要轻拿轻放,不得使其互相碰撞,以免器具损伤及碎裂.5.3 仪器运动传动部位涂抹一层无腐蚀润滑剂(油),以保持传动灵活.5.4 剪切试验机——检查减速器润滑油是否合适(油面高度最好在观察窗中线中).5.5 剪切试验机——检查仪器是否有卡阻及其它异常.5.6 锥入度仪——严禁在锥杆锁紧状态下用力抽拔锥杆(以防损伤锥杆表面及内孔).5.7 锥入度仪——试验工作完毕,取下标准锥体上油保护放入专用容器.5.8 滴点测定仪——必须在浴缸中注入介质(油浴用油)才可通电工作,以防损坏加热管.5.9 滴点测定仪——试验过程中及油温未冷却至常温前,不可触及油缸及上盖,以免烫伤.5.10 杂质测定仪——血球计数板、盖波片、物镜/目镜之镜片用细软布蘸二甲苯或乙醇擦拭清洁,严禁用手触摸.5.11 杂质测定仪——仪器照明电源电压为12V,灯泡须有一个库存备品.G C K A U T O P A R T S C O.,L T D.生效日期2009-5-5 文件名稱润滑脂分析试验标准頁次5/5六、附录说明6.1为使检测/试验数据准确,请严格参照以下标准进行检测试验.6.1.1润滑脂机械安定性试验——《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GB/T 2696,1,2润滑脂锥入度试验——《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GB/T 2696,1,3润滑脂滴点试验——《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 49296,1,4 润滑脂杂质含量检测——润滑脂杂质含测定法(显微镜法) SH/T03366.2 相关计数公式6,2,1每1CM3内每一尺寸级别的杂质含量X(个/CM3)计算公式为:X=A*400/10(其中A为10次测定的杂质总数,10为测定的次数,400为被测试样体积0.0025MM3转换到1CM3的系数)6,2,2 锥入度X(单位0.1MM)的计算公式为:X=A*10(其中A为锥体垂直沉入润滑脂的距离MM,10为1MM转换为单位0.1MM的系数)6,2,3 按工作锥入度范围划分的九个牌号稠度号锥入度范围(0.1MM ) 状态000#——445~475 (液态)00#——400~430 (接近液态)0#——355~385 (极软)1#——310~340 (非常软)2#——265~295 (软)3#——220~250 (中)4#——175~205 (硬)5#——130~160 (非常硬)6#——85~115 (极硬)七、表单7.1 润滑脂检测/试验报告…………………………………………(E-111-01)。
润滑脂的性能及其评定指标润滑脂的使用范围很广,工作条件差异也很大。
不同的机械设备对润滑脂性能要求很不相同。
润滑脂性能是润滑脂组成及其制备工艺的综合体现。
润滑脂性能的评价,不但在生产上和研究工作上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使用部门对润滑脂的选择和检验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汽车及工程机械用脂部位的具体情况,对润滑脂的基本要求是:适当的稠度,良好的高低温性能,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良好的抗水、防腐、防锈和安定性等。
l.稠度在规定的剪力或剪速下,测定润滑脂结构体系变形程度以表达体系的结构性,即为稠度的概念。
它是一个与润滑脂在所润滑部位上的保持能力和密封性能,以及与润滑脂的泵送和加注方式有关的重要性能指标。
某些润滑点之所以要使用润滑脂,就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稠度,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抵抗流失的能力。
不同稠度的润滑脂所适用的机械转速、负荷和环境温度等工作条件不同,因此,稠度是润滑脂的一个重要指标。
润滑脂的稠度等级可用锥入度来表示。
润滑脂的锥入度是指在规定时间、温度条件下,规定重量的标准锥体穿入润滑脂试样的深度,以(l/10)mm表示。
润滑脂的锥入度测定可按《润滑脂锥入度测定法》(GB/T269—91)规定的方法进行。
润滑脂锥入度通常包括不工作、工作、延长工作、块锥入度四种,不工作锥入度一般不象工作锥入度那样能有效地代表使用中润滑脂的稠度,通常检验润滑脂时最好用工作锥入度。
延长工作锥入度适用于工作超过60次所测定的锥入度。
润滑脂锥入度测定方法概要:在25℃条件下将锥体组合件从锥入计上释放,使锥体沉入试样5s的深度来分别测定润滑脂的上述四种锥入度。
锥入度反映了润滑脂在低剪切速率条件下变形与流动性能。
锥入度值越高,脂越软,即稠度越小,越易变形和流动;锥入度值越低,则脂越硬,即稠度越大,越不易变形和流动。
由此可见,锥入度可有效地表示润滑脂的稠度,是选用润滑脂的重要依据。
我国用锥入度范围来划分润滑脂的稠度牌号。
GB7631.1—87和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美国润滑脂协会(NLGI)的稠度编号相一致。
齿轮传动轴的润滑脂选择与性能测试齿轮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广泛应用于行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齿轮传动中,润滑脂作为一种重要的润滑剂,起到减少磨损、降低噪音和提高传动效率的作用。
因此,正确选择和测试润滑脂对于确保齿轮传动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选择适合的润滑脂对于齿轮传动轴的运行至关重要。
润滑脂的选择应基于传动系统的要求、工作环境和润滑脂性能来进行。
以下是一些润滑脂选择的关键要素:1. 工作温度:齿轮传动在不同的工况温度下运行,因此润滑脂选择应考虑其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性能,包括油品的黏度和抗氧化性能。
该润滑脂应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温性能,以确保在极端温度条件下的正常工作。
2. 负荷承受能力:齿轮传动轴承受着大的扭矩和载荷,因此润滑脂应具备良好的负荷承受能力。
高负荷承载的润滑脂具备较高的极压性和抗磨损性能,以保护传动齿轮不受过大的磨损。
3. 防水性:齿轮传动轴在某些应用场合下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如船舶、冷却系统和潮湿环境中的传动设备。
选择具有良好防水性的润滑脂可以防止润滑剂被水冲刷或污染,从而降低传动系统的故障风险。
4. 长寿命:润滑脂的寿命将直接影响齿轮传动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难以维护的设备中,选择能够提供长期润滑效果的润滑脂非常重要。
长寿命润滑脂通常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较高的氧化稳定性,可以减少润滑脂更换的频率,降低维护成本。
其次,为了确保润滑脂的性能符合预期,需要进行润滑脂性能测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齿轮传动润滑脂性能测试方法:1. 高温性能测试:该测试主要用于评估润滑脂在高温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将润滑脂样品置于高温环境中,观察其黏度变化、蒸发损失和减重等指标,以评估润滑脂在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低温性能测试:润滑脂在低温环境下应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和润滑性能。
通过将润滑脂样品置于低温环境中,观察其流动性、滴点和低温启动性能等指标,以评估润滑脂在低温条件下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的性能测试与评估引言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减轻摩擦、冷却和清洁机械运转部件。
为了保证润滑油的有效性和合理使用,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与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润滑油性能测试和评估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与分析。
1. 润滑油性能测试方法1.1 粘度测试润滑油的粘度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粘度测试方法常用的有几种:运动粘度法、滴落粘度法和测力粘度法。
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润滑油,如高温润滑油和低温润滑油。
1.2 抗乳化性测试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润滑油可能会受到水分的侵入,导致润滑油乳化,从而损害了其润滑性能。
抗乳化性测试可以评估润滑油对水分乳化的抵抗能力。
测试方法一般采用离心仪法和催化剂法。
1.3 氧化安定性测试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接触高温和空气,容易发生氧化反应,从而降低了其有效寿命。
氧化安定性测试可以模拟润滑油在高温和氧气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评估其抗氧化能力。
2. 润滑油性能评估指标2.1 附着性润滑油的附着性是指其在金属表面形成的一层保护膜,防止金属接触和磨损。
评估润滑油的附着性可以采用“四球法”测试,通过测量磨损痕迹面积和半径大小来评估附着性能。
2.2 清洁性润滑油的清洁性能直接关系到机械设备的寿命和性能。
评估润滑油的清洁性可以采用沉积物分析法,通过测量设备内部的沉积物含量来评估润滑油的清洁度。
2.3 抗磨性润滑油的抗磨性能可以有效减少机械设备部件的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评估润滑油的抗磨性可以采用摩擦磨损实验,通过测量磨损痕迹的长度和宽度来评估抗磨性能。
2.4 抗腐蚀性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酸性和碱性化合物的腐蚀,从而损害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评估润滑油的抗腐蚀性可以采用静态腐蚀试验和动态腐蚀试验,通过测量腐蚀速率和腐蚀程度来评估抗腐蚀性。
3. 润滑油性能评估标准润滑油性能评估标准是指对润滑油性能进行评估时所采用的标准和指导原则。
常见的润滑油性能评估标准有ISO 3448和ASTM D3244等。
润滑剂(润滑油脂)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参考标准润滑剂(润滑油脂)的性能是润滑剂(润滑油脂)的组成及配制工艺的综合体现。
润滑剂(润滑油脂)性能的测试不但在生产上和研究工作上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生产部分、使用部门对润滑剂(润滑油脂)的选用和检验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证明理化性能试验、模拟试验、台架试验,是开发润滑剂(润滑油脂)新品必不可少的步骤:(1)在实验室评价润滑油脂的理化性能。
试验方法必须有代表性、简单和快速。
(2)模拟试验。
将润滑油脂润滑的特定机械部件在标准化的试验条件下(如温度、速度、载荷等)进行试验。
所选用的试验条件尽量能模拟实际使用情况。
(3)台架试验。
将内燃机油在选用的发动机上按标准化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运转后评定其性能。
发动机台架试验的结果是判定内燃机油质量等级的依据,对于内燃机油特别重要。
在生产和销售中则以理化试验作为衡量产品性能的主要尺度。
现对润滑剂(润滑油脂)性能及三个测试步骤的内容分述于下。
一、润滑油的性能现代润滑油必备的基本性能,是要保证机械润滑的最低粘度;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的高粘度指数;优良的抗氧化性和耐热性;在便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优良的抗磨损及润滑性;对氧化产物溶解能力强;对机械无腐蚀和锈蚀;在使用环境下的低挥发性;良好的抗乳化和抗泡性等。
二、理化性能试验理化性能试验简单快速,具有代表性,现在常用的理化性能试验项目为:(1)粘度:是液体流动内摩擦阻力的量度,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的重要指标。
馏分相同而化学组成不同的润滑油,其粘度不同。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
国际单位制中以帕.秒表示。
在低温下测定的动力粘度,可以表征油品的低温启动性。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国际单位中以米2/秒表示。
润滑剂(润滑油脂)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参考标准润滑剂(润滑油脂)的性能是润滑剂(润滑油脂)的组成及配制工艺的综合体现。
润滑剂(润滑油脂)性能的测试不但在生产上和研究工作上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在生产部分、使用部门对润滑剂(润滑油脂)的选用和检验上也是必不可少的。
实践证明理化性能试验、模拟试验、台架试验,是开发润滑剂(润滑油脂)新品必不可少的步骤:(1)在实验室评价润滑油脂的理化性能。
试验方法必须有代表性、简单和快速。
(2)模拟试验。
将润滑油脂润滑的特定机械部件在标准化的试验条件下(如温度、速度、载荷等)进行试验。
所选用的试验条件尽量能模拟实际使用情况。
(3)台架试验。
将内燃机油在选用的发动机上按标准化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运转后评定其性能。
发动机台架试验的结果是判定内燃机油质量等级的依据,对于内燃机油特别重要。
在生产和销售中则以理化试验作为衡量产品性能的主要尺度。
现对润滑剂(润滑油脂)性能及三个测试步骤的内容分述于下。
一、润滑油的性能现代润滑油必备的基本性能,是要保证机械润滑的最低粘度;粘度随温度变化小的高粘度指数;优良的抗氧化性和耐热性;在便用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优良的抗磨损及润滑性;对氧化产物溶解能力强;对机械无腐蚀和锈蚀;在使用环境下的低挥发性;良好的抗乳化和抗泡性等。
二、理化性能试验理化性能试验简单快速,具有代表性,现在常用的理化性能试验项目为:(1)粘度:是液体流动内摩擦阻力的量度,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的重要指标。
馏分相同而化学组成不同的润滑油,其粘度不同。
动力粘度:动力粘度是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
国际单位制中以帕•秒表示。
在低温下测定的动力粘度,可以表征油品的低温启动性。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国际单位中以米2/秒表示。
润滑脂标准一、外观1.润滑脂的外观应呈现出均匀的膏状,无杂质、无硬块或固体颗粒。
2.颜色应为自然色,无明显的变色或褪色现象。
二、稠度1.润滑脂的稠度应适中,既不能过硬也不能过软。
2.在室温下,取一小块润滑脂,用手指捏压,应感觉柔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三、耐热性能1.在高温下,润滑脂不应出现滴落、硬化等现象。
2.在高温下保持一定时间的润滑脂,其稠度应保持相对稳定。
四、耐水性能1.润滑脂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不应有明显的吸水性。
2.在潮湿环境下,润滑脂的稠度应保持相对稳定。
五、机械安定性1.润滑脂应具有良好的机械安定性,在机械运动中不易被甩出。
2.在一定速度的机械运动中,润滑脂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出现甩油、漏油等现象。
六、氧化安定性1.润滑脂应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在长期使用中不易氧化变质。
2.在高温、氧气等条件下,润滑脂的化学性质应保持相对稳定。
七、防蚀防锈性1.润滑脂应具有一定的防蚀防锈性能,能够保护金属表面不受腐蚀。
2.在金属表面涂抹适量的润滑脂,应能有效防止金属生锈。
八、分油性1.润滑脂应具有良好的分油性能,能够将金属表面的油污彻底分离。
2.在一定时间后,润滑脂表面的油污应被有效地清除。
九、寿命1.润滑脂的使用寿命应与设备的运转周期相适应,能够在设备整个运转期内有效润滑。
2.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润滑脂的使用寿命应不低于设备运转周期的1/2。
十、硬化1.润滑脂在使用过程中不应出现明显的硬化现象,应保持较好的弹性。
2.在室温下,取一小块润滑脂,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变化,应无明显硬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