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16
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护理要点以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护理要点为标题,下面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及护理要点。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在进行气管插管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情况、准备好插管所需的器械和药物等。
进行气管插管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功能、颈部和口腔的解剖结构等。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以及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和型号。
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需要保持手部清洁,并佩戴适当的手套和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在插管前,需要给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和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抵抗。
镇静和麻醉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并在插管后及时监测患者的镇静深度和麻醉效果。
插管时要注意插管的角度和速度,避免损伤患者的气道和声带。
插管后,要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听诊呼吸音、观察胸部起伏和呼出气的CO2浓度来判断。
插管完成后,需要进行气囊充气和气道吸痰的操作。
气囊充气可以防止气道漏气和误吸,但需要监测气囊的充气压力,避免过高或过低。
气道吸痰可以清除气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但要注意吸痰的频率和方法,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和损伤。
在插管后的护理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同时,要定期更换气管插管和固定带,保持气管插管的稳定和清洁。
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口腔护理和营养支持。
口腔护理可以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保持患者的口腔卫生。
营养支持可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气管插管是一项复杂的操作,需要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和专业技能。
在进行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中,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保持手部清洁,进行适当的镇静和麻醉,注意插管的角度和速度,确认插管位置的准确性,进行气囊充气和气道吸痰的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口腔护理和营养支持等。
气管插管的配合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1. 气管插管的概念气管插管是一种在患者需要呼吸援助时使用的医疗器械,它通过将一根管子插入气管,以确保气道通畅,帮助患者进行呼吸。
气管插管一般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操作技巧和丰富的医疗经验,才能熟练掌握。
2. 气管插管的配合操作流程气管插管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气管插管的配合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确认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插管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2)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气道状态、呼吸情况和全身情况,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和尺寸。
(3)镇静和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镇静和麻醉药物,以确保患者在插管操作中不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4)插管操作:在确认患者麻醉充分后,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情况,及时处理插管操作中的意外情况。
(5)确认插管位置:通过听诊、气管镜检查等方法,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气道通畅情况。
3. 气管插管的评分标准为了评价气管插管的操作质量,医学界一般采用一些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气管插管评分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插管操作的准确性:评估插管时是否准确、迅速,并且确保插管位置的正确性。
(2)插管后的通气情况:评估患者插管后的呼吸情况,包括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排出情况等。
(3)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插管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情况,包括声门水肿、气管损伤等。
(4)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稳定情况,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气管插管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需要呼吸援助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配合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气管插管的护理常规
1、环境准备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
2、基础护理
定时更换固定的胶布并做好口腔护理,可跟进排痰措施。
对昏迷或肢体活动受限的病人要经常给予翻身及叩背,预防压疮的发生及阻塞性肺炎的发生。
3、营养支持
气管插管病人由于起到开放,需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
4、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患者,丧失水分较大,需跟进相应的气道湿化管理。
给予气道湿化,可雾化吸入后吸痰。
5、保持气道通畅
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及有效的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
6、妥善固定
更换体位时,避免气管导管过度牵拉、扭曲,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注意固定导管,一般用两条胶布交叉固定气管插管,防止插管上下移动,损伤气管黏膜及脱出,在为病人翻身时,要注意保护好气管插管。
经常更换头部位置,以变换插管的压迫部位,减少局部损伤。
7、有效排痰
拔管前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积极预防肺部并发症。
8、拔管前后准备
拔出气管插管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9、跟进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患者陷入昏迷,家属心情沉重,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护理,减轻病人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ICU气管插管的护理知识科普重症监护室里面的气管插管主要是为了救治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让呼吸机和病患保持有效连接,借助呼吸机李尕其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从而降低呼吸功耗和呼吸损伤,对呼吸衰竭起到及时纠正的作用。
而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也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ICU气管插管的相关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
1.插管中的护理配合(1)病情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通过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是否有过插管史,结合上述情况,向患者家属交待实际病情。
随后检查颈部活动度、张口程度以及咽喉部位和牙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型号,对静脉通道能否保持畅通和插管深度作出评估。
(2)用品准备。
插管前,要准备好气垫、喉镜、插管油、气管导管与导丝、注射器、面罩、吸痰管、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无菌手套、抢救车以及插管辅助用药等器械和用品。
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呼吸机,并确保所有用品、器械都处于完好状态。
(3)插管时的配合工作。
医护人员要对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让患者放松,积极配合插管。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去除枕头,当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低时,通过简易面罩呼吸器对其辅助给氧,让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随后将患者肩部略微抬高5~10公分,让生门充分暴露。
遵医嘱给患者推注辅助用药;患者口咽出现较多分泌物时,要及时将痰液吸净,避免干扰到插管视野,同时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
将喉镜递给医生,待插入后协助医生将导管内芯取出,吸痰。
将插管位置固定好的同时,辅助通气,观察患者的胸廓气伏程度,使用听诊器检查双肺的呼吸音是否对称,随后向气囊推注4~5ml气体,并用胶布和牙垫进行固定,测量气囊压力,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时连接呼吸机。
2.ICU气管插管的护理(1)常规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清洁、安静、通风良好的病室内,并调整好室内的温湿度,在气管套口上覆盖两到三层无菌纱布,室内应使用加湿器,定时使用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浅谈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护理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手术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病人平稳的度过麻醉手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手术室护士,较好的配合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配合方法。
1 麻醉前护理1.1心理护理:术前1日进行术前访视。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一些医学化验结果,了解有无麻醉禁忌症。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解释麻醉的特点,交代麻醉注意事项及需要患者配合方法等。
从心理上解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
让患者安静休息,必要时可应用镇静药物。
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消除其紧张情绪和顾虑,使其积极主动配合。
并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迎接手术。
1.2提高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麻醉前尽量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与治疗潜在的内科疾病,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有麻醉禁忌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延期麻醉。
1.3胃肠道准备:成年人:术前禁食12h,禁饮4h;小儿:术前禁食(奶)4-8h,禁饮2-3h;急症病人:清醒气管内插管。
(常规术前8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预防麻醉后食物反流引起窒息)术前留置胃管。
术前去掉假牙,防止假牙脱落误吸或嵌顿在食管内1.4麻醉前用药:为了使病人情绪安定而合作,缓和忧虑和恐惧心理。
抑制唾液及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消除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
提高痛阈,缓解术前疼痛和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麻醉前要应用一些药物。
常用药物有地西泮、异丙嗪、苯巴比妥钠、吗啡、哌替啶、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热等病人慎用阿托品,可选用东莨菪碱。
2麻醉护理配合2.1建立静脉通路,备齐麻醉用物,氧气,吸引器。
吸引器应处于备用状态,备好全麻用药,协助麻醉师进行诱导插管。
2.2麻醉期间的检测与护理:麻醉期间患者由于患者处于不清醒状态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加之手术麻醉的打击会使患者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和周身一系列生理参数发生变化,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
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技术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谨的医疗技术,要求操作人员掌握技能和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插管成功同时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下面将对气管插管护理的配合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一、术前准备1. 做好交流沟通: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之前,必须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详细交流,让其了解该操作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并发症,以便患者配合操作,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2. 检查相关设备:仔细检查所有需要用到的设备,包括呼吸机、血氧仪、吸痰管、口喉腔镜等,确保在操作期间设备安装正确并能正常使用。
3. 调整姿势:在进行插管操作前先让患者保持平躺位置,稍稍向后仰头,将头部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以便插管。
同时,可以使用垫子和枕头调整患者的姿势,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适感。
4. 准备药物和麻醉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麻醉剂,必须在术前准备好,以确保操作的顺利性和安全性。
麻醉剂使用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插管操作1. 开始麻醉: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疼痛程度,使用适当的麻醉剂进行麻醉操作。
麻醉剂可以注射到一个静脉导管中或给予口服药物。
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或呼吸抑制,应随时做好相关应对措施。
2. 执行口喉腔镜操作:将口喉腔镜放入患者的口腔,看清气管的位置和隆起的环形软骨。
然后使用口喉腔镜引导气管导管沿正确的路径进入气管。
3. 插入气管导管:将气管导管缓慢、稳定地插入气管,同时用眼睛观察气管导管的运动轨迹,确保气管导管成功插入气管。
4. 固定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导管成功后,必须使用特殊的带子和胶布将其固定好,使其不会脱落或错位,在插管后的治疗过程中保障气道通畅。
5. 确认插管位置:气管导管成功插入气管中后,必须确认其位置是否正确。
可用胸部X线或其他方法检查气管导管的确切位置,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术后处理1. 观察患者病情:插管操作完成之后,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气管插管术是将导管经口/鼻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
它是保证气体通畅,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一、基础要求1、护理人员应能够配合医生及时准确完成气管插管技术2、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实施操作,然后再做相应解释。
3、清醒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二、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操作规程(一)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口腔状况、有无活动义齿、颈椎外伤情况及既往病史。
2、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吸道通畅程度、双侧呼吸音及胸廓运动情况。
3、备齐气管插管用物及急救药物,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插管导管,评估喉镜及气管导管是否完好。
4、评估负压吸引装置是否处于备用状态。
(二)操作前准备1、物品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导管芯、注射器(气囊压力表)、牙垫、及胶布(插管固定器)、听诊器、开口器、压舌板、简易呼吸器、吸痰管、吸痰装置、一次性油球。
2、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
必要时戴护目镜。
(三)操作规程1、医生告知患者或家属气管插管的目的、过程和潜在并发症,取得其合作。
2、取下活动义齿,观察牙齿是否松动并做妥善固定,护士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经鼻插管还需检查鼻腔有无堵塞、感染、出血,鼻中隔是否偏曲。
3、护士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插管导管(成人一般为7-8号),向导管气囊内充气检查气囊是否漏气。
润滑导管前半部并放入导管芯,管芯内端短于导管口1-1.5cm。
4、护士选择合适的喉镜叶片,安装喉镜,检查喉镜光源明亮。
5、将患者置于正确体位;取仰卧位,头后仰,可在肩背部或颈部垫一小枕。
护士遵医嘱给药,医生充分开放气道,颈髓损伤患者保持线性牵引。
6、插管成功后(插管深度22-24cm),护士迅速拔出管芯,向气囊内充气,使气囊压力在25-30cmH2O,由呼吸者观察导管是否有气体随呼吸进出,无呼吸者连接简易呼吸器挤压气囊(1L 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观察双侧胸部起伏是否对称,医生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气管插管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技术,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以及提供氧气和药物。
在进行气管插管时,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确保气管插管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前,护士需要准备以下内容:1. 检查设备:确保插管设备完整,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设备包括插管管道、气囊、吸引器、氧气供应器等。
2. 消毒准备:插管器械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菌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护士应遵循正确的消毒流程,并确保设备在插入患者之前是干燥的。
3. 术前准备:与医生和其他相关人员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诊断及治疗信息。
确保患者了解和理解即将进行的插管过程,并获得必要的同意。
二、插管过程插管过程需要严谨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插管的成功和患者安全。
以下是插管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1. 保持患者舒适:在插管前进行适当的镇静和麻醉处理,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不适感。
2. 保持通气道开放:在插管前,使用吸痰器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确保通气道通畅。
可以使用气管内吸引技术或通过口腔进行吸痰。
3. 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
插管过程中,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插管的进程,确保正确放置在气管内。
4. 气囊充气:插管尖端上的气囊需要充气,以确保插管的稳固性和密封性。
护士应在插管过程中适时充气,并确保气囊充气量适中,避免过度或不足。
5. 监测呼吸和氧气供应:插管完成后,护士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氧气供应。
确保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正常,并根据需要调整氧气流量。
6. 固定插管:使用适当的固定带将插管固定在患者的脸部或颈部,以防止插管脱落或移位。
固定带应紧密而又不过紧,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插管的稳固性。
7. 建立通气道排痰系统:在插管时,护士需要建立通气道排痰系统,以便于患者分泌物的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