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43
ICU气管插管病人怎么护理ICU是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地方,其科室内患者病情多变,抢救中常会用到机械通气,即将特质导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到患者气管内,进而实现人工通气或机械通气,不仅能确保病人呼吸顺畅,还能及时排出气管内分泌物,以免异物堵塞气管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所以,需加强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干预,以提升安全性。
那么,如何对ICU内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来看下文吧!一、插管前的护理(1)生命体征观察:气管插管之前,护士遵医嘱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
(2)询问病史:除已知疾病外,询问患者及家属是否有插管史、其他疾病,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
(3)口腔检查:插管前深度检查病人的口腔,了解其牙齿、口腔张口程度、咽喉部等状况,以此选择气管插管型号。
此外,评估病人是否有痰液堵塞情况,以及插管深度。
(4)准备好医疗物品:插管前,准备好医疗器械物品,例如吸痰器、咽喉镜、插管辅助用药、牙垫、面罩、插管、呼吸机,为后续的气管插管做好准备。
(5)心理护理:大部分病人对气管插管会产生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抵触气管插管。
为此,护理人员需做好心理护理,插管前先向病人说明气管插管原因、注意事项,以提升其配合度。
(6)针对性处理:对于血氧饱和度低的患者,需给予面罩吸氧,以促进其血氧饱和度的恢复。
此外,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时,适当抬高其肩部。
并遵医嘱注射插管辅助用药。
与此同时,若病人咽喉、口腔内有分泌物,则用吸痰器吸取分泌物,以免影响插管视野。
二、插管时的护理(1)生命体征观察与环境护理:气管插管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并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一般情况下,湿度维持在60%-70%,温度维持在21℃-22℃。
(2)病情观察:气管插管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呛咳、缺氧等现象。
且吸取口咽部位分泌物时,不可接近悬雍垂位置,避免刺激而导致呛咳、恶心等。
此外,对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要保持动作轻柔、耐心、细心,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且各项检查完毕,需抽去气囊压力,以免压力过高引起粘膜坏死、糜烂。
气管插管的配合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1. 气管插管的概念气管插管是一种在患者需要呼吸援助时使用的医疗器械,它通过将一根管子插入气管,以确保气道通畅,帮助患者进行呼吸。
气管插管一般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操作技巧和丰富的医疗经验,才能熟练掌握。
2. 气管插管的配合操作流程气管插管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气管插管的配合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确认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插管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2)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气道状态、呼吸情况和全身情况,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插管方法和尺寸。
(3)镇静和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镇静和麻醉药物,以确保患者在插管操作中不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4)插管操作:在确认患者麻醉充分后,进行气管插管操作,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情况,及时处理插管操作中的意外情况。
(5)确认插管位置:通过听诊、气管镜检查等方法,确认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气道通畅情况。
3. 气管插管的评分标准为了评价气管插管的操作质量,医学界一般采用一些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估。
常用的气管插管评分标准包括以下方面:(1)插管操作的准确性:评估插管时是否准确、迅速,并且确保插管位置的正确性。
(2)插管后的通气情况:评估患者插管后的呼吸情况,包括氧饱和度、二氧化碳排出情况等。
(3)插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插管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情况,包括声门水肿、气管损伤等。
(4)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评估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稳定情况,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气管插管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需要呼吸援助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配合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ICU紧急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ICU在行紧急气管插管时护士与医生的配合,插管后的护理以及呼吸机参数的调节。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8例患者在行紧急气管插管时护士与医生的配合,插管后的护理经验。
结果本次共抢救危重患者68例,插管一次成功58例,插管时间均小于2分钟;第二次插管成功10例,插管时间小于5分钟。
结论ICU护士做好气管插管前的准备,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术与医生的配合,做好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可以提高气管插管的效率,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
【关键词】气管插管配合护理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主要是为了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保证机体供氧。
ICU患者几乎均为病情危重的患者且无家属陪护,大部分的患者均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这就要求ICU护士能够熟练、迅速的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争分夺秒的挽救患者生命、控制病情。
但气管插管患者的意外拔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危,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ICU护士还要熟悉掌握插管后的护理,防止意外拔管的发生。
同样,如果护士的护理不到位,将更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而另外一个关乎患者病情的就是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其在不同病情的具体设置则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月患者行气管插管的临床资科,对护士在医生行气管插管时的配合、插管后的护理心得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68例患者,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16-80岁,平均54.5岁,其中胸外科手术术后1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17例,口腔肿瘤术后12例,腹部外科手术术后10例,脑血管意外6例,高血压危象4例,食道癌术后和气管食道瘘各1例。
所有患者均使用带气囊的气管导管,全部病例在进行气管插管前均给予吸氧,但缺氧症状无改善。
68例中插管一次成功58例,插管时间均均小于2分钟;第二次插管成功10例,插管时间小于5分钟。
2 插管配合2.1做好插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①评估患者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其情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可能的插管途径和麻醉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ICU气管插管的护理知识科普重症监护室里面的气管插管主要是为了救治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通过建立人工气道,让呼吸机和病患保持有效连接,借助呼吸机李尕其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从而降低呼吸功耗和呼吸损伤,对呼吸衰竭起到及时纠正的作用。
而对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也非常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ICU气管插管的相关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
1.插管中的护理配合(1)病情评估。
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通过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疾病,是否有过插管史,结合上述情况,向患者家属交待实际病情。
随后检查颈部活动度、张口程度以及咽喉部位和牙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型号,对静脉通道能否保持畅通和插管深度作出评估。
(2)用品准备。
插管前,要准备好气垫、喉镜、插管油、气管导管与导丝、注射器、面罩、吸痰管、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无菌手套、抢救车以及插管辅助用药等器械和用品。
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好呼吸机,并确保所有用品、器械都处于完好状态。
(3)插管时的配合工作。
医护人员要对处于清醒状态的患者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让患者放松,积极配合插管。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去除枕头,当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低时,通过简易面罩呼吸器对其辅助给氧,让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随后将患者肩部略微抬高5~10公分,让生门充分暴露。
遵医嘱给患者推注辅助用药;患者口咽出现较多分泌物时,要及时将痰液吸净,避免干扰到插管视野,同时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特别是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的变化。
将喉镜递给医生,待插入后协助医生将导管内芯取出,吸痰。
将插管位置固定好的同时,辅助通气,观察患者的胸廓气伏程度,使用听诊器检查双肺的呼吸音是否对称,随后向气囊推注4~5ml气体,并用胶布和牙垫进行固定,测量气囊压力,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时连接呼吸机。
2.ICU气管插管的护理(1)常规护理。
将患者安置在清洁、安静、通风良好的病室内,并调整好室内的温湿度,在气管套口上覆盖两到三层无菌纱布,室内应使用加湿器,定时使用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浅谈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护理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手术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病人平稳的度过麻醉手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手术室护士,较好的配合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配合方法。
1 麻醉前护理1.1心理护理:术前1日进行术前访视。
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一些医学化验结果,了解有无麻醉禁忌症。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交流,解释麻醉的特点,交代麻醉注意事项及需要患者配合方法等。
从心理上解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消除其恐惧心理。
让患者安静休息,必要时可应用镇静药物。
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消除其紧张情绪和顾虑,使其积极主动配合。
并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迎接手术。
1.2提高病人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麻醉前尽量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紊乱的生理功能与治疗潜在的内科疾病,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有麻醉禁忌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延期麻醉。
1.3胃肠道准备:成年人:术前禁食12h,禁饮4h;小儿:术前禁食(奶)4-8h,禁饮2-3h;急症病人:清醒气管内插管。
(常规术前8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预防麻醉后食物反流引起窒息)术前留置胃管。
术前去掉假牙,防止假牙脱落误吸或嵌顿在食管内1.4麻醉前用药:为了使病人情绪安定而合作,缓和忧虑和恐惧心理。
抑制唾液及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消除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
提高痛阈,缓解术前疼痛和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麻醉前要应用一些药物。
常用药物有地西泮、异丙嗪、苯巴比妥钠、吗啡、哌替啶、阿托品、东莨菪碱等,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热等病人慎用阿托品,可选用东莨菪碱。
2麻醉护理配合2.1建立静脉通路,备齐麻醉用物,氧气,吸引器。
吸引器应处于备用状态,备好全麻用药,协助麻醉师进行诱导插管。
2.2麻醉期间的检测与护理:麻醉期间患者由于患者处于不清醒状态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加之手术麻醉的打击会使患者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和周身一系列生理参数发生变化,随时都会有意外发生。
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技术操作规范气管插管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又严谨的医疗技术,要求操作人员掌握技能和规范操作流程,以确保插管成功同时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下面将对气管插管护理的配合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一、术前准备1. 做好交流沟通: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之前,必须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详细交流,让其了解该操作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或并发症,以便患者配合操作,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2. 检查相关设备:仔细检查所有需要用到的设备,包括呼吸机、血氧仪、吸痰管、口喉腔镜等,确保在操作期间设备安装正确并能正常使用。
3. 调整姿势:在进行插管操作前先让患者保持平躺位置,稍稍向后仰头,将头部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以便插管。
同时,可以使用垫子和枕头调整患者的姿势,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不适感。
4. 准备药物和麻醉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麻醉剂,必须在术前准备好,以确保操作的顺利性和安全性。
麻醉剂使用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整。
二、插管操作1. 开始麻醉: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疼痛程度,使用适当的麻醉剂进行麻醉操作。
麻醉剂可以注射到一个静脉导管中或给予口服药物。
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或呼吸抑制,应随时做好相关应对措施。
2. 执行口喉腔镜操作:将口喉腔镜放入患者的口腔,看清气管的位置和隆起的环形软骨。
然后使用口喉腔镜引导气管导管沿正确的路径进入气管。
3. 插入气管导管:将气管导管缓慢、稳定地插入气管,同时用眼睛观察气管导管的运动轨迹,确保气管导管成功插入气管。
4. 固定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导管成功后,必须使用特殊的带子和胶布将其固定好,使其不会脱落或错位,在插管后的治疗过程中保障气道通畅。
5. 确认插管位置:气管导管成功插入气管中后,必须确认其位置是否正确。
可用胸部X线或其他方法检查气管导管的确切位置,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术后处理1. 观察患者病情:插管操作完成之后,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急危重症患者经口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技术规范【名词定义】经口气管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口腔插入声门置入气管内的技术。
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适应证】1上呼吸道梗阻。
2,气道保护性机制受损。
3.气道分泌物潴留。
4.实施机械通气。
【禁忌证】1.急性咽峡炎。
2.喉水肿。
3.气道急性炎症。
4.气管黏膜下血肿。
【目的】1解除或改善呼吸功能障碍。
5.为心脏、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
6.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改善乏氧症状。
7.气管切开前,需行气管内插管定位。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发表于2018年2月BJA的《2018年DAS∕ICS∕F1CM/RCoA:成人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管理指南》,由英国的“困难气道协会”“重症监护协会”“重症医学专业学会”“皇家麻醉医师协会”等共同发布。
本指南针对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如何优化氧合、气道管理和气管插管进行全面阐述。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ICU监测与治疗技术》和《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这两本书均是全国众多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将多年积累的临床操作经验不断完善而总结编著的,旨在更好地规范和指导临床医疗工作。
【准备】1用物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导管芯、牙垫、石蜡油、注射器、胶布、寸带、护目镜、听诊器、供氧设备(麻醉面罩、呼吸机、呼吸囊、氧气表、吸氧管)、负压吸引设备(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吸痰杯)、药品等,检查用物的有效期,各项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
4.护士准备: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5.患者准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呼吸、意识状态。
与清醒患者沟通,做好解释,告知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操作流程】1素质准备服装整洁6.评估准备医生位于患者床头,护士站立于患者右侧床旁。
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标签: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医护配合呼吸道通畅是施行人工呼吸的首要条件,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是最有效的通气方法。
默契的医护配合能使这一抢救过程迅速而又准确完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我科收治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抢救的患者83例,男47例,女36例;年龄在18~80岁。
其中颅脑外伤的34例,呼吸心跳骤停的16例.各类农药、药物中毒10例,严重多发伤16例,电击伤、溺水7例。
1.2气管插管前准备1.2.1根据年龄、性别、身材、插管途径选择内径合适的气管导管:成年男性经口腔插管的导管内径为7.5~8.5mm,女性可用7~8mm,小儿导管内径=4+年龄÷4。
喉镜、气管导管、导管芯、牙垫、手套、导管润滑剂、注射器、胶布、麻醉药喷壶、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氧气装置、听诊器、相关的药品。
1.2.2选择合适型号的喉镜,检查喉镜视片的光源。
用注射器向导管的气囊内注气检查气囊是否漏气,了解气囊充气量和压力,放出气囊内气体,将导管芯置入导管腔内、并将导管前端弯曲成鱼钩状,润滑导管前端备用。
1.2.3清除呼吸道异物及义齿,畅通气道。
给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多功能监护仪。
1.2.4吸引器、呼吸机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1.3医护配合和插管方法1.3.1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明确插管指征,护士立即将备用状态的气管插管用物拿至患者旁。
取患者头后伸仰卧位,在肩下垫小枕,使口、咽喉、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护士摆好患者体位后,立即把吸引器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吸净口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或反流物。
医生用带密封面罩的简易呼吸器给患者加压氧,使SaO2达到较高水平,以利于提高患者对气管插管缺氧的耐受性。
医生在加压给氧时,护士用手压住患者胃部,以免胃内胀气。
1.3.2 医生位于患者的头侧,待带好手套后,护士将喉镜以把手向对医生并传递。
医生左手持喉镜柄,右手拇指、食指拨开患者口唇及上下齿,喉镜片由右嘴角进入,将舌体推向左侧}喉镜片向咽喉部缓慢进入,先暴露悬雍垂,后暴露会厌。
成人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团体标准
一、准备护理
1.了解有关插管护理的相关政策、指导,合理安排护理。
2.根据病情检测,实施插管护理。
3.在插管前复习和熟悉气管插管护理流程。
4.按要求正确备好器械、药物、护理用品,仔细检查有无过期、
♀♂♯破损的情况。
二、执行护理
1.在插管前,说明插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并进行心理安抚,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与担忧。
2.根据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及病情,正确用药,准确选择护理措施。
3.安全操作气管插管,有效防止气管损伤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注意气管插管护理后口腔内容物及气道健康,定期检测患者插管状态,及时发现插管并发症,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后续护理
1.在患者的插管过程中,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报告,记录插管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发热、恶心、呕吐及气道梗阻等。
2.及时配合气管插管护理相关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3.注意口腔表面清洁和口腔润滑、口腔护理,确保患者口腔卫生。
4.根据患者插管情况,定期检查体重、血压、体温等,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