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5
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方案(试行)一、建议选用的病例或病种(*为首选)【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心肌病,*常见心率失常,胸闷胸痛待查。
【消化系统疾病】*溃疡病,*胰腺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昏迷,胃炎,*上消化道出血,胃食管反流病,*胆囊炎,胆石症(梗阻性黄疸),*炎症性肠病,胃癌。
【呼吸系统疾病】发热待查,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癌。
【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疾病,*泌尿系感染,*尿毒症,血尿待查。
【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甲亢。
二、建议选用的操作项目:接诊病人、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心肺复苏、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腰椎穿刺等。
一、建议选用的病例或病种:【普外科】*胆囊炎*阑尾炎肝癌腹部损伤(脾破裂)*乳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腹股沟疝*消化性溃疡穿孔胃肠道肿瘤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泌尿科】*泌尿系结石膀胱肿瘤*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骨科】*四肢骨折脊柱和骨盆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髓炎骨肿瘤【胸科】*肺癌*食管癌胸部损伤二、建议选用的技能操作项目:接诊病人、辅助检查结果笔试(影像读片、化验结果判读)、病例分析口试、消毒铺巾、切开缝合、换药。
一、建议选用的病例或病种(*为首选):【妇科】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异位妊娠*、宫颈病变、妇科炎症(由于模型比较逼真,考核方便)【产科】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妊娠晚期出血、产程的观察及处理*(由于没有适宜的模型,考核有一定的困难)【计划生育】人工流产*、药物流产*、中期引产*、放(取)环术*(由于没有适宜的模型,考核有一定的困难)二、建议选用的技能操作和辅助检查项目:【技能操作】妇科检查、切开、缝合、拆线、伤口换药、消毒、铺巾、穿脱隔离衣、戴无菌手套四步触诊、正常分娩接生、新生儿窒息复苏(上述三项准备为新增设的考核项目)【辅助检查】胎心监护、产程图、妊娠图、心电图、基础体温、妇产科超声识图、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妇科内分泌检查一、建议选用的病例或病种:【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化脑*,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贫血,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心肺复苏考核评分表背景简介心肺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或呼吸停止的紧急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和恢复呼吸功能。
这是一项关键的急救技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挽救生命。
为了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质量和标准化,需要对急救人员进行考核评分。
考核评分表的意义心肺复苏考核评分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心肺复苏操作质量的工具。
通过评分表,可以量化急救人员在急救操作中的表现,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提高。
评分表能够帮助急救人员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心肺复苏技巧,提高急救的准确性和速度,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的概率。
考核评分表的内容心肺复苏操作1.判断:急救人员应正确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状态。
如果判断不准确,将无法进行适时的心肺复苏操作。
2.呼叫急救:急救人员应迅速拨打急救电话或通知相关人员,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专业医疗的支持。
3.开始心肺复苏:急救人员应迅速开始心肺复苏操作,并确保按照正确的顺序和力度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4.胸外按压:急救人员应根据标准的胸外按压操作进行施救,包括正确的按压位置、按压频率和按压深度等方面的要求。
5.人工呼吸:急救人员应掌握正确的人工呼吸技巧,并确保按照正确的频率和气量进行施救。
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分表根据心肺复苏操作的不同环节和指标,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判断:正确判断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得到2分,判断不准确得0分。
2.呼叫急救:迅速呼叫急救得2分,延误时间得0分。
3.开始心肺复苏:迅速开始心肺复苏操作得2分,延误时间得0分。
4.胸外按压:按压位置正确得1分,按压频率正确得1分,按压深度正确得1分,操作不规范得0分。
5.人工呼吸:正确施救得1分,施救频率正确得1分,气量适当得1分,操作不规范得0分。
根据以上指标,对急救人员的心肺复苏操作进行评分,总分满分为10分。
考核评分结果的使用根据评分结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秀(满分10分):对于得分10分的急救人员,可以进行表扬和奖励,并鼓励他们在急救技能上继续保持优秀水平。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规范(2023新版)
1. 操作流程
1. 快速判断
-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心肺复苏
- 如果患者无意识、没有呼吸或呼吸不规则,应迅速开始心肺复苏
2. 呼叫急救
- 立即呼叫当地急救中心或紧急医疗团队
3. 开始心肺复苏
-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
- 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
- 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 站在患者一侧,将手掌放在患者的胸骨下部
- 另一只手掌叠放在上方
- 用身体重量施加压力,进行次数为30次的快速胸外按压
- 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二人合作,则按1:1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
- 继续按照此循环进行心肺复苏
4. 继续监测和维持
-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心率
- 确保患者保持在适当的体位
- 如有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疗专业人员到达现场
2. 评分规范
心肺复苏的有效性和质量可以通过评分来确定。
以下是评分规范的主要指标:
- 胸部按压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 胸部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 胸部按压质量:应平稳连续,不中断
- 人工呼吸:每次应持续1秒至2秒
- 呼吸和心率监测:持续监测,并及时调整操作
评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心肺复苏操作的标准化和有效性。
在评分中,每一项指标都应达到要求,并持续进行监测和改进,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3. 总结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及评分规范(2023新版)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标准化评分指标,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成功率。
根据此文档进行操作时,请及时获取医学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技能操作评分表考核内容:单人成人心肺复苏术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记分∶①记时从第一次拍打病人开始,以复检完成后起身报告为结束。
②人工呼吸无效一次扣2分;胸外心脏按压无效一次扣2分。
操作时仅绿灯亮为有效;其余均为无效。
每组多做或少做均记为无效。
③不跨项目扣分。
注:1、此项技能考核在模具上操作。
2、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首席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
3、现场不公布分数。
评分专家签名:日期: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技能操作评分表考核内容:独取寸口诊脉法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评分专家签名:日期:注: 1、此项技能考核在考官身上操作。
2、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首席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
3、现场不公布分数。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技能操作评分表考核内容:留置导尿术(男性)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评分专家签名:日期:注:1、此项技能考核在男性模具上操作。
2、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首席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
3、现场不公布分数。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技能操作评分表考核内容:灸法(雀啄灸与回旋灸)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评分专家签名:日期:注: 1、此项技能考核在真人身上操作。
2、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首席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
3、现场不公布分数。
注:1、此项技能考核在模具上操作。
2、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首席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
3、现场不公布分数。
评分专家签名:日期:注:1、此项技能考核在模具上操作。
2、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首席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
3、现场不公布分数。
评分专家签名:日期:注:1、此项技能考核在模具上操作。
2、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首席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
3、现场不公布分数。
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操作评分表考核内容:胸腔穿刺术单位:学员姓名:日期:评分专家签名:注: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考核内容:经口/鼻吸痰术单位:学员姓名:日期:评分专家签名:注: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考核内容:吸氧单位:学员姓名:日期:评分专家签名:注: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技能操作评分表考核内容:清洁创面换药准考证号:考生姓名:评分专家签名:日期:注:1、此项技能考核在模具上操作。
新进院人员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价标准医院:科室:姓名:评委签名:备注:被考核者均为临床医师。
所考心肺复苏内容以专业的角度而非旁观者。
且所涉及的内容以2010心肺复苏标准为准!!最佳答案《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几个最主要变化是: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保证胸廓完全回弹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2010(新):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2005(旧):A-B-C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生存链的变化★2010(新):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05(旧):1、早期识别,激活EMSS2、早期CPR3、早期除颤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新进院人员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价标准医院:科室:姓名:
评委签名:
备注:被考核者均为临床医师。
所考心肺复苏内容以专业的角度而非旁观者。
且所涉及的内容以2010心肺复苏标准为准!!
最佳答案《2010`AHA CPR&ECC 指南》新亮点
《2010`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经公开发表,该指南框架结构与《200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
(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快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2.几个数字的变化:
(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对心脏停搏或PEA者常规使用阿托品(7)维持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3.整合修改了BLS和ACLS程序图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生存链的变化
★2010(新):
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
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
3、快速除颤
4、有效地高级生命支持
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
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
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原因:
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
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2010(新):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
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
原因: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2010(新):
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
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2005(旧):
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
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
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原因:
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
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2010(新):
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
≥100次/分
●2005(旧):
以每分钟100次的频率,进行胸外按压=100次/分
原因:
按压次数,中断时间,决定了胸外按压的频率。
这也是影响正常循环和神经功能的重要因素。
在大多数研究中,胸外按压次数与存活率成正比。
作为CPR组成的重要部分,胸外按压不仅要把重点放在按压频率上,也要尽量缩短中断时间。
按压不足或频繁中断将会使每分钟的按压次数减少。
胸外按压的深度:至少5 ㎝≥5cm
★2010(新):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至少5㎝≥5cm
●2005(旧):
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4㎝-5 ㎝4-5cm
原因:
胸外按压通过挤压心脏增加的血流量,可以为脑和心脏提供氧和能量。
尽管建议按压时要用力按,快速按,从几年来的实际操作情况看,多数抢救者按压深度还是不够。
此外,现有科学表明,按压深度至少5 ㎝时比4 ㎝更有效。
介于这个原因,2010AHA规定了CPR和ECC胸外按压时的最小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