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19 谏太宗十思疏]
- 格式:doc
- 大小:667.00 KB
- 文档页数:22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检测试题(二)粤教版必修4(考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思忖.(cǔn) 干涸.(hé)契.机(qì) 吮.吸(yǔn)B.迭.出(dié) 虫豸.(zhì)矫.揉造作(jiǎo) 骨骼.(gé)C.统筹.(chóu) 凝眸.(móu)豁.然开朗(huò) 参与.(yǔ)D.方便.(biàn) 租赁.(lìn)句读.(dòu) 膝.盖(qī)解析:A项,吮shǔn;C项,与yù;D项,膝xī。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制造假烟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B.我们一行驱车来到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品尝了大名鼎鼎....的北京烤鸭。
C.诸葛亮在刘备入吴时,授予他锦囊妙计....,到危急时刻刘备取出使用,果然逢凶化吉。
D.伊拉克长期遭受美国制裁,人民生活异常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轰炸,真是祸起萧...墙.。
解析:A项,东山再起:比喻失败后再次得势。
应改为“死灰复燃”;B项,大名鼎鼎:一般只用于人,且含贬义,此处用来形容赢得广泛赞誉的北京烤鸭,不恰当,可改用“赫赫有名”;C项,锦囊妙计: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算。
后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
此句用其本义,正确;D项,祸起萧墙:祸患起源于家里,指内部发生变乱。
应改为“雪上加霜”或“祸不单行”。
答案:C3.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谏太宗十思疏》习题一、基础训练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塞源 稼穑 萧瑟 掉色B .壅蔽 慵懒 臃肿 佣金C .罢黜 抽搐 见绌 处暑D .谏诤 僭越 槛车 间隔解析 A .色:sh ǎi ;B.佣:y òn ɡ;C.处:ch ǔ。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人君当神器之重 指帝位B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自我约束C .可以养松乔之寿 像松树一样的长寿D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忽视,轻视解析 C .“松”指赤松子,“乔”指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
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承天景命 春和景明B .虽董之以严刑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C .莫不殷忧而道著 致殷勤之意D .念高危 危楼高百尺解析 A .大/阳光;B.督责/正;C.深/热情慰问;D.都是“高”。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可忽乎其皆出于此乎B.⎩⎪⎨⎪⎧ 生乎吾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 戒奢以俭树之以桑D.⎩⎪⎨⎪⎧ 无因喜以谬赏因河为池解析 A .前,表反问语气;后,表推测语气;B.前,介词“在”;后,形容词词尾;C.都是介词,用;D.前,因为;后,凭借。
答案 C5.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君当神器之重:“重”是“神器”的定语,应按“人君当重之神器”的语序翻译。
B.戒奢以俭:“以俭”是后置的介宾短语,应按“以俭戒奢”的语序翻译。
C.董之以严刑:“以严刑”是后置的介宾短语,应按“以严刑董之”的语序翻译。
D.思三驱以为度:“以”后省略了“之”,翻译时应加上。
答案 A6.下列对各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一定要崇尚政权的高大,永保江山的美好。
B.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傲慢地对待人,就是亲人也会走在路上(连理也不理)。
C.怨不在大,可畏唯人——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百姓。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9 谏太宗十思疏》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并积累“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3. 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
他们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兴趣。
但对《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奏疏还是有些难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其探究学习给以指导和引导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也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
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明镜,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学完这篇课文,你自然就会得到答案。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
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2【讲授】作者简介。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重点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文本名句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4.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二、魏征的名言
1.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2.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3.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4.人君出言欲闻己过,其国即兴;若出言欲人从己,其国即丧。
文本导学
1.词语理解
(1)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
因喜以谬赏: (2)一词多义
①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
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身立命之地:
②信⎩⎪⎨⎪
⎧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③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我也: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 (3)古今异义
①凡百元首..
古义:
今义:
②必固其根本..
古义:
今义:
③既得志则纵情..
以傲物 古义:
今义:
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19 谏太宗十思疏》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领会突出运用比喻、排比的方法,语言形象,说理有力的特点2.掌握“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并积累“以”“所”“哉”等虚词的用法。
3. 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析“安、信、求、治”等多义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循循善诱的高超的劝谏艺术。
3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他们逐渐摆脱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应用理论来指导抽象思维活动,发展了思维的深刻性,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
他们不但对文艺性的材料感兴趣,而且对理论性的材料也感兴趣。
但对《谏太宗十思疏》这样的奏疏还是有些难理解,这就需要老师对其探究学习给以指导和引导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也往往会招致祸患,比干被挖心,屈原遭放逐,司马迁受宫刑,便是千古明证,然而也有不少人以善谏、敢谏而名垂青史。
如果说,《战国策》中记载的触龙和邹忌是委婉而讽的典型,那么,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便是直言敢谏的代表他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致祸患,反被唐太宗视为一面明镜,并以其策治国,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学完这篇课文,你自然就会得到答案。
魏徵与李世民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一对君臣:魏徵敢于直谏,多次拂太宗之意,而太宗竟能容忍魏徵“犯上”,所言多被采纳。
因此,他们被称作理想的君臣。
2【讲授】作者简介。
课余撷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材悟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说:“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中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唐太宗虚心纳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终成就“贞观之治”之伟业。
“读史使人明智”,一千三百年后的今天,重温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们会深刻感受到: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
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能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国家也就难以长盛不衰。
【素材运用】“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
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
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
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相关话题】 1.居安思危 2.纳谏 3.危机意识美文品读魏征之谏2014年7月12日《新民晚报》米舒在古代,“文死谏,武死战”。
综观一部中国封建史,魏征可称得上最有名的谏臣之一。
魏征,唐代巨鹿(今河北)人,他少时孤贫,当过道士。
隋末战乱,他投瓦岗起义军,瓦岗军失败,魏征在唐太子李建成手下掌管图书文籍,任太子洗马。
当时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兄弟关系形如水火,魏征很有眼力,他看出李世民志向不凡,手下骁将众多,便劝李建成早下手为强:杀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有人向秦王告发魏征,李世民派人找来魏征,责问道:“你何故挑拨离间我们兄弟?”魏征坦然自若回答:“可惜太子未听我言,要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这个结局。
谏太宗十思疏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B.永保无疆之休.休:美C.纵情..以傲物纵情:尽情D.所宜深慎..深慎:特别谨慎解析:选C。
纵情:放纵感情。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必积.其德义积.土成山B.人君当.神器之重安步以当.车C.情不胜其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貌恭而不心服.甲兵不劳而天下服.解析:选D。
A项,第一个“积”解释为“积蓄、积累”,第二个“积”解释为“堆积、积聚”。
B项,第一个“当”解释为“承担”,第二个“当”解释为“当作”。
C项,第一个“欲”解释为“欲望”,第二个“欲”解释为“愿意的”。
D项,两个“服”都解释为“服从”。
3.下列句子中,与“以其无礼于晋”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B.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C.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解析:选D。
例句是介宾结构后置句,即“以其于晋无礼”。
D项,是介宾结构后置句,即“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A项,“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
语文·必修4(粤教版)19谏太宗十思疏李世民畏魏征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译文: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
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怒了。
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
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上奏,藏到怀中。
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竟然死在皇上怀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壅.蔽(yōnɡ)疏浚.(jùn)黜.恶(chù) 身无长.物(zhǎnɡ)B. 崇.峻(chónɡ) 殷.忧(yīn)塞.源(sāi) 百战不殆.(dài)C. 谬.赏(miù) 垂拱.(ɡònɡ)盖.寡(ɡài) 言简意赅.(ɡāi)D. 娱.乐(yú) 栖.居(qī)契.机(qiè) 咬文嚼.字(jiáo)解析:A项,“长”应读“chánɡ”;C项,“拱”应读“ɡǒnɡ”;D项,“契”应读“qì”。
答案:B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A项,振—震;B项,简—拣;D项,读—逗。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的含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B.高山仰止,景.行不止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解析:A项,通“影”,影子;B项,“景行hánɡ”原为“大道”,喻高尚的德行;C项,日光;D项,景致,景色。
课时训练19谏太宗十思疏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进谏./饯.别疏浚./俊.俏殷.忧/殷.红B.崇.高/鬼祟.竭.诚/应届.苟.免/污垢.C.朽.索/珍馐.谦.冲/悭.吝懈.怠/携.带D.谗邪/禅.意黜.恶/雏.鸟谬.赏/绸缪.项,jiàn,jùn,yīn/yān。
B项,chóng/suì,jié/jiè,gǒu/gòu。
C项,xiǔ/xiū,qiān,xiè/xié。
D 项,chán,chù/chú,miù/móu。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自牧:自我约束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三驱:狩猎时网开一面以示有度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能:选拔有才能的人D.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垂拱:拜谒项,“垂拱”,是指垂衣拱手,这里比喻天下很轻易地实现大治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何必劳.神苦思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安宁”。
B项,“正”,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端正”。
C 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
D项,“劳”,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劳”。
能力提升一、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其说盖出于仲尼。
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淫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
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
请备.论其效。
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
语文·必修4(粤教版)19谏太宗十思疏李世民畏魏征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译文: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
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怒了。
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
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上奏,藏到怀中。
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竟然死在皇上怀中。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壅.蔽(yōnɡ)疏浚.(jùn)黜.恶(chù) 身无长.物(zhǎnɡ)B. 崇.峻(chónɡ) 殷.忧(yīn)塞.源(sāi) 百战不殆.(dài)C. 谬.赏(miù) 垂拱.(ɡònɡ)盖.寡(ɡài) 言简意赅.(ɡāi)D. 娱.乐(yú) 栖.居(qī)契.机(qiè) 咬文嚼.字(jiáo)解析:A项,“长”应读“chánɡ”;C项,“拱”应读“ɡǒnɡ”;D项,“契”应读“qì”。
答案:B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解析:A项,振—震;B项,简—拣;D项,读—逗。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字的含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A.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B.高山仰止,景.行不止C.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解析:A项,通“影”,影子;B项,“景行hánɡ”原为“大道”,喻高尚的德行;C项,日光;D项,景致,景色。
答案:B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休:休息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事物C.虽董.之以严刑董:督责D.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冲:冲动解析:A项,休:美好;B项,物:他人;D项,冲:谦虚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解析:A项,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主要的,重要的。
B 项,纵情,古义:骄傲,今义:尽情。
C项,骨肉:古今都指有血缘关系的人(父母兄弟子女等)。
D项,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答案:C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总此十思,弘.兹九德解析:A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安宁”;B项,“正”,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端正”;C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D项,“弘”,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弘扬”。
答案:C7.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闻求木之.长者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③人君当神器之.重④岂取之易守之.难乎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解析:①②助词,无义;③助词,的④代词,它,代“天下”。
答案:D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月出于东山之上解析:B项为宾语前臵句,例句和其他项都属于状语后臵句。
答案:B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忖.度(cǔn)笑靥.(yǎn)瞋.视(chēn) 孽.根祸胎(niè)B. 懵.懂(měng) 嫡.亲(dí)伺.候(cì) 敛声屏.气(píng)C. 蹙.缩(cù) 踌.躇(chóu)形骸.(hái) 少不更.事(gēng)D. 沮.丧(jǔ) 刹.车(shā)模.样(mó) 皮开肉绽.(zhàn)解析:A项,“靥”应读yè;B项,“屏”应读bǐng;D项,“模”应读mú。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巉岩崔嵬峥嵘放诞无礼B.青冢溯漠迁谪百无聊赖C.苍海戳穿敕造漫不经心D.忌讳寒喧朱拓蜂拥而至解析:B项,溯—朔;C项,苍—沧;D项,喧—暄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水泊梁山的108位好汉,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B.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队列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彩旗飘扬,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C.有了疾病,要正确对待,不要恐慌,也不要不以为然....,要积极认真治疗,治疗务必彻底,不要半途而废。
D.庞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节能环保产品的发展,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仿冒产品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解析:A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
B项,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不合语境。
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
此处应为“不以为意”。
D项,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
色彩不当。
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组是()A.我省将实施和制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重点建设300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B.一个社会有没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这个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已经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
C.经典的魅力在于,经典作品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不仅指向现实,也指向未来。
D.恒丰箱包有限公司是全市箱包行业中历史悠久的一家外贸企业,产品档次之高,品种之全,是一个拥有出口权的厂家。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制定和实施”;B项,两面对一面。
应分别在“社会”后、“持续”前加上“能不能”之类的词;D 项,搭配不当,主语“产品”和宾语“厂家”不搭配。
答案:C5.与前后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夜色浓了,灯亮了起来。
环绕在海湾沿岸山坡上的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了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__________________ ,和那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A.像散落在蓝色天鹅绒上的颗颗钻石B.像一串流动的珍珠C.像夜空中眨着眼睛的星星D.像无数个在水面舞动的小精灵解析:要注意以下两条重要信息:一是“环绕在海湾沿岸”,隐含“串”“线”之意。
从这一角度来看,A、C、D三项皆描写“面”“片”(天鹅绒、夜空、水面)之景象,皆不恰当;二是“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显示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若描写的是一种静态的景象(A项),那自然不合适。
答案:B(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作:兴作,建筑B.则思谦冲而自牧.牧:放牧C.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滥:过度,无节制D.简.能而任之简:选拔解析:B项,牧:约束。
答案:B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是一个词,“认为”的意思B.则思正身..以黜恶正身:是两个词,意思是“使自身端正”C.何必..劳神苦思何必:“不必”的意思D.信者效.其忠效:仿效解析:A项,“以之为”的简称,为两个词;C项,“为什么一定要……”;D项,“效”意为“献出”。
答案:B8.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则思知足以.自戒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③简能而任之.④可以尽豫游之.乐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解析:以:①来,连词表目的;②而,连词表因果。
之:③他;④的。
答案:D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知足”“知止”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劳民伤财。
B .作为一名君主,奖赏和刑罚都不能从个人的喜好和怨怒出发。
C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
D .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贤,放手让百官自己去处理职责内务。
解析:A 项,这两条是戒奢侈。
答案:A(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魏征,巨鹿人也。
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治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
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