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上学期教学进度表
- 格式:xlsx
- 大小:10.87 KB
- 文档页数:1
2024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引言随着2024年新学期的到来,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情感表达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学期,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将以新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为核心,围绕“感受音乐之美,启迪心灵之旅”的教学理念,精心规划教学工作计划与进度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促进其全面发展。
以下是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创新、评估与反馈机制四个方面展开的具体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符、节奏、节拍、旋律等基本概念。
- 学会识读简谱与五线谱,能够准确演唱教材中的歌曲,并理解其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
- 初步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如古典、民族、流行等)的特点与代表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音乐创作与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音乐软件、在线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与兴趣。
-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学会从音乐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 通过音乐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完善。
三、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周次1-2: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音符、节奏、节拍、旋律等),学习简谱与五线谱的识读方法。
- 周次3-4:通过简单的练习曲,巩固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视唱练耳能力。
第二单元:中国民歌欣赏与演唱- 周次5-6:介绍中国民歌的分类与特点,欣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代表作。
- 周次7-8: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进行学唱,引导学生体会民歌中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情感。
七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音乐元素介绍(音高、音时、音色、音量)及基本乐理知识第二课时:音乐的节奏与节拍
第三课时:音乐的旋律与音乐符号的基本认识
第四课时:音乐的节奏元素深入学习
第五课时:音乐的和弦与和声的概念
第六课时:音乐的表达与情感
第七课时:音乐的风格与流派
第八课时:音乐作品赏析与评价
第九课时:音乐创作与表演的基础
课堂活动:
1. 听音乐作品赏析,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2. 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高、音符、谱号等,进行实际练习
3. 组织学生尝试演奏乐器或合唱,锻炼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音乐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评价方式:
1. 日常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参与度、练习情况、作业等
2. 阶段性测验评价:测试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作品表演评价:评价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演方面的能力表现
4. 课堂互动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设计,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进度表第一课:音乐的基本要素(2课时)- 研究音乐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弦和音色- 听取音乐范例,分析其基本要素第二课:乐器的分类与演奏方式(3课时)- 分类常见的乐器,包括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键盘乐器- 了解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观看示范演奏,参与乐器试奏活动第三课:音乐的风格与形式(2课时)- 介绍不同音乐风格和形式,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交响乐等- 听取不同音乐风格和形式的作品,分析其特点和结构-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音乐风格和形式的理解第四课:唱歌基础(3课时)- 研究基本的声乐技巧,如呼吸、发声和音准- 合唱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听觉感知- 学唱一首简单的歌曲,加入简单的舞蹈动作第五课:音乐表现力(2课时)- 了解音乐表现力的概念和方法,如速度、音量、音色等- 听取不同表现方式的音乐作品,分析其表现力的运用- 进行表现力实践活动,如用乐器模拟不同自然声音第六课:音乐欣赏(3课时)- 研究音乐欣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听取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流行、民族等- 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七课:音乐与文化(2课时)- 探究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现形式和特点- 分享各自喜爱的音乐作品和文化元素第八课:音乐节日与庆典(3课时)- 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节日和庆典活动- 听取相应的音乐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音乐节日和庆典的活动以上是七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进度表,共计27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展,可以适当调整进度和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上册的音乐教育方案目标本音乐教育方案的目标是培养七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包括音高、音长、节奏等,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基本认识。
2. 声乐训练:通过声乐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和音色,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3. 乐器演奏:介绍各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和特点,并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训练。
4. 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5.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听觉训练:通过听音乐、分辨音高和节奏等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唱歌练习:通过唱歌练习,提高学生的声音控制和表达能力。
3. 乐器学习:选择适合初学者的乐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演奏技巧,并进行乐器合奏训练。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完成音乐创作和表演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评估方法1. 日常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演能力和创作表达等,进行日常评估。
2. 考试测试:定期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考试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制作音乐作品并进行展示,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演水平。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七年级学生水平的音乐教材,包含基础知识、歌曲和乐曲等。
2. 多媒体设备:使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的视频。
3. 乐器:准备适合初学者的乐器,如键盘乐器、吉他等。
时间安排本音乐教育方案为七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两节音乐课,每节课45分钟,共计18周。
总结通过本音乐教育方案的实施,我们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最新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进度表(3篇)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进度表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初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初中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乐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需要合作完成的音乐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由于他们年纪小,对音乐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对初一的学生应该使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继续保持,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初二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初三的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初中音乐教学,思想已经比较成熟,对音乐的理解已经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本学期对初三学生的音乐教学重在音乐欣赏、分析,音乐内容理解。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初一教材内容为歌曲演唱——《渴望春天》、《国歌》、《阳关三叠》、《江河万古流》、《乡村花园》、《送别》;欣赏各方面的相关音乐内容;同时能主动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进行简单评价。
初二教材内容为歌曲演唱——《茉莉花》、《唱脸谱》、《森林之歌》、《剪羊毛》、《夏日泛舟海上》;欣赏各方面的音乐内容;听辩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
初三教材内容为歌曲演唱——《军歌》、《小草》、《中国的土地》等;欣赏各方面的音乐内容;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年学2—4首。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帮助有音乐爱好的学生形成音乐某一方面的特长。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2、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只的有机联系。
初一上册音乐教学计划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希望学生能够: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常见乐器。
2.能够正确运用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弦等,进行创作和演奏。
3.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1.音乐基本概念:乐谱、音高、音符、节拍等。
2.常见乐器简介: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3.多声部合唱。
第二单元:R&B音乐1.R&B音乐概念和历史。
2.R&B音乐的元素分析:旋律、节奏、和声。
3.学生合作创作一首R&B音乐作品。
第三单元:民族音乐1.民族音乐简介和历史。
2.多个民族音乐的风格分析和特点比较。
3.选定一首民族音乐进行表演。
第四单元:音乐鉴赏1.著名音乐家及其作品欣赏。
2.各种类型音乐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组织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合作创作作品。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
3.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演能力。
教学成果通过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学生可以获得以下教学成果:1.掌握音乐基础知识。
2.创作、演奏一首R&B音乐作品。
3.进行一次民族音乐表演。
4.学习并欣赏多种音乐类型,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本学期音乐课程共进行16次,每次课程时数为45分钟。
教学安排本学期音乐课程教学安排如下:时间教学内容第1-3周,共3次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第4-7周,共4次第二单元:R&B音乐第8-10周,共3次第三单元:民族音乐第11-16周,共6次第四单元:音乐鉴赏教学评估本学期音乐课程的评估以以下几个方面为考核指标:1.平时分:包括上课表现、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
2.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常见乐器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音乐鉴赏和演奏能力的掌握情况。
4.创作成果和表演成果:根据学生R&B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成果,以及民族音乐表演情况进行评估。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导语:音乐教学计划应该怎么安排?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优秀的范文,希望大家会喜欢,下面是该计划的详细内容,希望大家会喜欢。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结合教材内容,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工作任务1、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班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四、教学目标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1、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5、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6、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7、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表: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表周次章节主要内容课时第二周一单元歌曲:《彩色的中国》1第三周欣赏:《爱我中华》1第四周《多情的土地》 1 第五周知识与技能 1 第六周国庆放假第七周二单元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1第八周欣赏:《溜冰圆舞曲》1第九周《彝族舞曲》 1 第十周知识与技能 1 第十一周三单元歌曲:《银杯》 1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 1 第十三周歌曲:《牧歌》 1 第十四周知识与技能 1第十五周四单元歌曲:《桑塔露琪亚》1第十六周歌曲:《友谊地久 1天长》第十七周欣赏:《我的太阳》1第十八周五单元歌曲:《军民大生产》1第十九周欣赏:《船工号子》1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1 第二十一周期末考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