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胆总管切开探查术
- 格式:ppt
- 大小:401.50 KB
- 文档页数:81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手术步骤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聊那个让许多人头疼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可是医生们为了解决那些胆道问题而施展的绝招。
你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紧张。
但别担心,我会尽量用简单的话来解释,让你轻松应对。
第一步,医生会先给你打麻药,这样你就不会有疼痛感了。
然后他们会在你的腹部开个小口子,就像我们平时剪指甲一样。
第二步,医生会小心翼翼地把腹腔镜放进去,这个镜子就像一个小手电筒,可以让医生看到你肚子里的情况。
他们会检查你的胆管,看看有没有堵塞或者结石之类的问题。
如果有,他们就会想办法帮你清除。
第三步,如果发现有胆管堵塞,医生会用一根长长的工具,也就是“取石钳”,伸进去夹住石头,然后把它拿出来。
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刺激,但是不用担心,我们会小心处理的。
第四步,如果胆管里没有石头,但是又感觉不太对劲,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一次超声波检查,就像我们去医院体检一样。
通过超声波,医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胆管的情况,确保一切都正常。
第五步,如果一切正常,医生就会结束手术,缝合伤口。
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疼,但是不用太担心,我们会给你开一些止痛药。
最后一步,你会被送回病房,好好休息一下。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有点累,但是请放心,我们会照顾好你的。
总的来说,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只要你跟着医生的指示走,相信你可以顺利度过这个小手术。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记得随时和医生沟通哦!。
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1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体位:仰卧位。
3切口:右侧肋缘下斜切口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
4探查:顺序探查脾脏、胃、肝左右叶,注意胆囊的大小,外观,有无炎症粘连、水肿、充血、增厚及胆囊内有无结石。
继而将示指及中指伸进小网膜孔,拇指在前,检查肝外胆管有无索状物、硬结或结石。
肿瘤的硬结呈浸润性,不能移动,而结石硬结则边界清楚,有时可滑动,但嵌顿在胆总管下端的大块结石,可能不易与肿瘤鉴别。
最后,以示指及拇指检查胆总管下端及十二指肠,注意胰头部的征象,为了检查胰头及胆总管下端,常需切开十二指肠侧方腹膜,游离十二指肠和胰头(Kocher切口)。
有时,慢性胰腺炎所引起的胆总管下端狭窄及阻塞,难于与胰头癌相区别,亦需要通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来确定。
5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手术野必须充分显露,否则不但延长手术时间,还影响操作。
用生理盐水纱垫分别覆盖一胃和十二指肠、肝脏和胆囊,以及横结肠和空肠。
然后用大宽深拉钩,分别将胃、十二指肠拉向左方。
肝脏、胆囊拉向右上方,大小肠拉向下方,使肝十二指肠韧带稍呈紧张状态,以显示在其中走行的胆总管及其下方的网膜孔。
用生理盐水纱布填塞于网膜孔内,以防胆汁外溢,污染小网膜腔。
6切开胆总管: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前方的腹膜,稍加剥离,即可显露胆总管。
于距十二指肠上缘1cm处,即肝外胆管中段,常规的进行穿刺抽出胆汁,确认是胆总管,并做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试验。
于穿刺针眼的两侧,各缝一条牵引线。
提起牵引线,在其中间用尖刀或组织剪沿纵轴切开胆总管约2cm。
由于胆管血供为双侧终末动脉,所以切口一定要选在胆管的中线。
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向左侧肝管延长切口,但不要超过镰状韧带,避免切断脐静脉导致出血。
7取石或蛔虫:用胆石钳或胆石匙伸入胆总管内上下探查,尽量将所有的结石(或蛔虫)全部取出。
当胆总管明显扩张时,可将左手示指伸入胆总管内进行探查,以免残存胆石、蛔虫。
如有狭窄,则应明确其位置。
胆总管胰腺段常不易触诊,可在胆总管中放置金属探子(胆道扩张器)后再触诊。
1:麻醉起效后,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取右肋缘下斜切口,长约7厘米。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壁腹膜,护皮进入腹腔。
3:探查腹腔见腹腔内无明显腹水及渗液。
胆囊充血、肿胀,大小约为8×4cm,胆囊内可扪及数枚结石,胆囊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胆总管增粗,直径约1.0厘米,胆总管内未扪及明显结石,肝脏、胰腺未见异常,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决定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
4:分离胆囊周围粘连,沿胆囊的底部及两侧,距肝床1厘米处切开胆囊两侧浆膜,自胆囊底部向胆囊颈方向,将胆囊从胆囊床上逐步游离。
剪开胆囊三角区上腹膜,钝性分离,显露胆囊管与胆总管,距胆总管0.5厘米处切断胆囊管使胆囊完整摘除,胆囊管残端分别结扎与贯穿缝扎各一次,胆囊床彻底止血后用丝线间断缝合关闭。
5:在十二指肠上缘纵行切开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胆道内未见结石。
6:缝闭胆总管上切口。
在Winslow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引流。
6: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
7:切下胆囊送病理检查。
术毕。
术后病人安返病房。
肝胆外科胆总管切开探查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已明确诊断的具有胆管内结石或狭窄、肿瘤、蛔虫等胆管梗死因素的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2 .术前有梗阻性黄疽病史;术中发现明显肝外胆管扩张(直径>1.5cm),或扪及胆管内结石。
3 .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胆汁。
4 .术中胆管造影发现胆管内充盈缺损或狭窄等病变。
【操作方法及程序】1.切口: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
2 .进入腹腔常规触摸探查肝胆系统和周围脏器有无病变,明确小网膜孔(WinS1.OW孔〉位置和状况。
3 .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见到胆总管后用7~8号针头穿刺抽出胆汁证实确系胆总管。
4 .在胆总管前壁预定切开处的两侧用小圆针细丝线各缝一针做牵引、用尖刀或小剪刀在两牵引线间纵行切开胆总管前壁,长1.5-2Cm0必要时可向两端延长切口,完善止血,用取石钳或匙取出结石。
5 .用钝头金属探子或Baker扩张器从小号开始探查左右肝管和肝外胆管。
一般正常的胆总管下端和乳头能顺利通过直径04.0.5Cm的探子或14号的导尿管。
6 .有条件者术中配合纤维胆管镜检查、取石,以减少残留结石,了解胆管病变。
7 .放置与胆管内腔相适应的T形引流管,如果胆总管有一定程度扩张,最好放置22-24号T管。
用无损伤小圆针可吸收的2-0或3-0细线严密缝合胆管切口。
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并和T管另戳孔引流出腹外,用丝线缝于皮肤固定。
【注意事项】1.术中发生意外出血,可将示指通过小网膜孔与拇指对压控制出血后从容准确看清出血点止血。
不可盲目大块钳夹或缝扎。
2 .用探子探查胆管时要轻柔,切忌猛力,以免穿破胆管形成假道。
3 .术后2~3周左右常规经T管造影。
若无异常,可在术后3周左右试夹T 管1.~2d无异常反应,再拔除T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