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初秋行圃》教案设计3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诗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伶牙俐齿、呈现、真谛”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细细品读体味诗句,情感熏陶,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教学重点:精学课文1-5自然段,品读体味诗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本课1-5节中的诗句是教学重点。
要带领学生细细品读、体味,是帮助理解第6自然段总结段落乃至理解全文大意的途- 2 -径与关键。
)教学难点:品读体味诗句。
教具安排:生字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个神奇的人,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诗人(板书课题),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看看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3、通读课文,正音。
4、回答: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3 -师过渡:真奇怪一个诗人在作者眼中竟然能融画家,音乐家等五家为一体,太不可思议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呢?三、精读1、学习第1自然段:(1)师:出示诗句:“一池碧绿,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
”“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2)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3)指名生谈感受。
(4)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色彩美。
(5)师: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用文字)板书:用文字2、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诗句“哗啦哗啦的雨声,吱吱喳喳的虫鸣,大自然的组曲想起来了。
”- 4 -“公鸡的歌真了不起,喔喔喔——把黑夜拖走,喔喔喔——把太阳吊起!”(1)自由朗读(2)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3)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特点与差别,有的是雄壮之声,有的则是细碎活泼之声,它们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都是大自然中得天独厚的音乐家。
《初秋行圃》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渐渐来了,说说初秋时节,你都见到过哪些景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描写初秋的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生谈谈对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学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句朗读,正音
3、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学习有哪些方法?
4、各小组自学古诗,老师辅导
5、小组汇报结果: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
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三、创设情境,自主朗读
小组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四、板书: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诗1.了解作者生平2.释题3.激趣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利。
(生自由读)2.师指名读并评价(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
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
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
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4.解意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
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语文教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拓展文化视野。
下面小编带来的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讲读课文。
《盘古开天地》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学情分析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注意字词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激发想象力。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
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想象力丰富、喜欢读故事,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字形式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生动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给他们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神话与现实毕竟差异太大。
本课我将主要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指导发现法”等。
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学语文,通过学会达到会学。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在老师的主导下以“朗读感悟、角色体验、自主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本课目标如下: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宇宙、黑暗”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4、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鄂教版四上:《初秋行圃》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鄂教版四上:《初秋行圃》教学设计鄂教版四上:《初秋行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行”在这里什么意思?怎样的走?用个词概括(散步)3、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1、教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
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诗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伶牙俐齿、呈现、真谛”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细细品读体味诗句,情感熏陶,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教学重点:精学课文1-5自然段,品读体味诗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品读体味诗句。
教具安排:生字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个神奇的人,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诗人,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看看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样子的。
- 1 - 二.初读: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3、通读课文,正音。
4、回答: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师过渡:真奇怪一个诗人在作者眼中竟然能融画家,音乐家等五家为一体,太不可思议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呢?三、精读1、学习第1自然段:师:出示诗句:“一池碧绿,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
”“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色彩美。
师: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板书:用文字2、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诗句“哗啦哗啦的雨声,吱吱喳喳的虫鸣,大自然的组曲想起来了。
”“公鸡的歌真了不起,喔喔喔——把黑夜拖走,喔喔喔——把太阳吊起!”自朗读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特点与差别,有的是雄壮之声,有的则是细碎活泼之声,它们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都是大自然中得天独厚的音乐家。
同时读出公鸡那了不起的感觉。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一起看看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送查阅!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农村生活充满情趣、童趣。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第四小节的表达特色,能模仿文中的排比句说话,初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见过麦哨吗(课件)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3、找出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文,看看哪儿告诉了我们(第1段和第7段)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体会首尾照应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
绣花兜肚麦芒麦穗儿茅茅针竖蜻蜓密密的嫩荚(1)和着鼻音一声呼一声应剥开叶片结出嫩荚(2)嚼嚼吮吮(3)擎起了饱满的穗儿湖畔师:擎起,“擎〞是后鼻音,看这个字下面是个什么字(手!)上面呢(敬!),那好大家就把手恭恭敬敬地擎起,再恭恭敬敬地读这个词。
生边表演,边读“擎起〞一词师:谁能在图中指出“湖畔〞在哪儿(一生上黑板指认湖畔位置)三、聚焦重点,体会快乐。
1、默读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师:我们就跟着这群孩子来到湖畔,走进课文的第3和第5段,这里一定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出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