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二年级【科学(人教鄂教版)】养护植物(第二课时)-1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3
养植物-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2.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所需的生存条件。
3.学会照顾植物,培养对植物的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及照顾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体会植物的生命活动。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在课前用鲜花或绿色植物为引入让孩子发言,讲述它们会不会动,会不会呼吸,然后进一步引出植物的生命现象。
2.新课内容展示(1)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引导孩子说出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讲解植物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产品,我们必须珍惜和保护植物。
(2)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其所需的生存条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植物生长过程,让孩子了解到植物萌发、成长、开花、结果等过程。
并讲解植物需要有光、水、空气和营养物质才能生长。
让孩子了解到种植规律的同时,激发他们好奇心、寻找问题的能力。
(3)植物的照顾方法植物的照顾方法包括为植物浇水、施肥、除草、换土等。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物植物进行操作演示,并重复强调操作方法。
同时,让孩子亲自动手,培养手工能力的同时也在体验生命的创造和生命的美好。
3.课堂互动(1)课堂讨论让孩子自由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探讨解决方法。
(2)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一组观察一盆植物,并讨论出它的生长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所有小组合作完成数据汇总,全课进行共同讨论。
4.课堂总结让学生回到课堂上,对今天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报,讲述自己的体验及感受,同时强调植物的重要性,为学生再次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5.作业布置让学生带回家一盆植物,自己进行更好的照料,定期跟班上同学、老师分享成果和经验,从而实践所学。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产品,还了解了植物的生命特点及其所需的生存条件,培养了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增加了学生们对植物的认识与探究。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鄂教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第1课时教学内容:1、养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二、新课教学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5、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第2课时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第3课时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3、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4、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人教版(鄂教)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2)了解一些水培植物。
2.过程与方法:(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出一些水培植物。
(2)尝试栽种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欢植物。
(2)培养勤劳的意识。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学生:水,土壤,阳光,肥料。
二、新课教学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水里,土里。
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学生:小草,小树,小花。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学生发言,老师总结:花盆、营养土、陶粒、喷水壶、铲子,石头等。
4.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1)加土放一块石头在花盆底下,用铲子往花盆里加土;(2)移栽挖个洞,将植物种进去,把附近的土拍结实;(3)浇水给植物浇水;(4)做标签做好标签,记录植物的名称和种植人的姓名。
5.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下来。
(1)盆栽植物不宜浇水过多;室内摆放盆栽植物的浇水应坚持“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的原则,切勿零星浇水或浇水过多。
(2)盆栽植物不宜施肥过多或不足:盆栽植物长期不施肥或施肥不足,会引起叶黄的现象;施肥过多,盆栽植物吸收不了把根系烧伤,不能吸收水份也会导致叶黄凋落。
通常室内盆栽植物施肥选择在春季末施一次稀薄肥,夏季、秋季每隔周施一次稀薄肥,切勿多施浓肥。
(3)盆栽植物光照不宜过多或光照不足:要视盆栽植物的生长特性而定光照不宜过多或光照不足。
一些性喜阳光的盆栽植物,如石榴、杜鹃花、月季等长期将其摆放在光照过弱的地方,会致使植物逐渐衰弱,叶薄而黄,不开花或少开花。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实验、讨论和总结归纳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植物生长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准备1. 种子:大豆、小麦等;2. 肥料、土壤、花盆等;3. 放大镜、尺子、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通过观察一颗种子,引起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呢?”引导学生思考与植物生长相关的问题。
2. 导入植物的生长(约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幻灯片等形式,呈现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解释种子的作用和种子发芽的过程。
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注意到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吗?”3. 种子发芽的实验(约30分钟)教师事先准备好植物的种子,分发给学生,并提供肥料、土壤和花盆。
指导学生在花盆中种下带有土壤和肥料的种子,并进行适当的浇水。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并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比较。
4. 植物生长的展示与讨论(约20分钟)让学生将他们种植的植物带到教室,并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子等部分。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种植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并与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比。
5. 反思与巩固(约10分钟)回顾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并与他们的观察结果进行核对。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与植物生长相关的问题,并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继续探索。
六、板书设计植物的生长- 种子发芽- 育苗- 生长过程- 观察记录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我们离不开植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2.知道哪些食物来自植物;
3.感受植物的重要性,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的健康离不开蔬菜。
【教学难点】
感受植物的重要性,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科学博览】多姿多彩的植物。
讲述:植物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餐桌上的植物
【教师】展示餐桌上的美味,提问:这些食物里含有哪些蔬菜?
【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出示蔬菜谜语,引导学生猜一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建议使用知识卡片:【科学博览】有趣的蔬菜谜语)21
【学生】猜谜语。
【教师】看来同学们认识的蔬菜真不少呢,你们一周内都吃了哪些蔬菜呢?引导学生将记录的自己一周内吃蔬菜的情况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学生】分享、交流一周内吃过哪些蔬菜。
【教师】大家在一周内都吃了很多种类的蔬菜,我们的健康成长真离不开蔬菜啊!
(二)植物与我们的生活
【教师】那么除了餐桌上的植物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
【学生】提出生活中人们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
【教师】出示植物与我们的生活相关的素材。
【学生】根据相关素材,交流人们合理利用植物的例子。
【教师】小结: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议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动植物与人类生活)
【学生】感受植物的重要性,树立爱护植物的意识。
养植物-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程属于生命科学,教材来源于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
本节课程主要涉及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养植物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生长过程。
2.了解水、阳光、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积累植物名词词汇。
4.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
2.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三个关键因素。
3.让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四、教学建议1.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什么是植物以及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
2.知识讲解:在课堂上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各种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实践操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小型植物种植实验,掌握实际操作经验,培养他们爱护植物的意识和能力。
4.课后复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注意事项。
五、教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可以分为三个过程:发芽、生长、结果。
1.发芽:种子在适宜温度、湿度条件下吸收水分膨胀,硬壳会在吸水后裂开,种子便开始发芽。
发芽的第一件事是长出一条嫩芽。
2.生长:嫩芽从地里长出来,变成叶子和茎。
茎的作用是连接根和叶子,它还可以让叶子和花朵/果实在太阳下晒到。
植物通过叶子上的绿色素吸收阳光,经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换为能量供植物生长所需。
除了阳光外,植物还需要大量的水和养分。
氮、磷、钾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3.结果:大多数植物都会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生长后结出花朵和果实。
花朵和果实的作用是让植物繁衍后代。
果实通常都包裹着种子。
养植物的注意事项为了使植物能够健康生长,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植物需要光照:阳光对植物来说非常重要。
大多数植物需要每天至少六小时的阳光。
2.植物需要水分:植物需要根据生长状态和温度情况来适量浇水。
常常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让它们根部被淹没在水里。
3.植物需要肥料:肥料的作用是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六、教学要点1.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包括发芽、生长和结果三个过程。
养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2)了解一些水培植物。
2.过程与方法:(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出一些水培植物。
(2)尝试栽种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喜爱植物。
(2)培育勤劳的意识。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预备】1.老师预备:制作相关课件,预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预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学生:水,土壤,阳光,肥料。
二、新课教学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学生:水里,土里。
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学生:小草,小树,小花。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预备什么?学生发言,老师总结:花盆、营养土、陶粒、喷水壶、铲子,石头等。
4.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1)加土放一块石头在花盆底下,用铲子往花盆里加土;(2)移栽挖个洞,将植物种进去,把附近的土拍结实;(3)浇水给植物浇水;(4)做标签做好标签,记录植物的名称和种植人的姓名。
5.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下来。
(1)盆栽植物不宜浇水过多;室内摆放盆栽植物的浇水应坚持“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的原则,切勿零星浇水或浇水过多。
(2)盆栽植物不宜施肥过多或不足:盆栽植物长期不施肥或施肥不足,会引起叶黄的现象;施肥过多,盆栽植物汲取不了把根系烧伤,不能汲取水份也会导致叶黄凋落。
通常室内盆栽植物施肥选择在春季末施一次稀薄肥,夏季、秋季每隔周施一次稀薄肥,切勿多施浓肥。
(3)盆栽植物光照不宜过多或光照不足:要视盆栽植物的生长特性而定光照不宜过多或光照不足。
一些性喜阳光的盆栽植物,如石榴、杜鹃花、月季等长期将其摆放在光照过弱的地方,会致使植物逐渐衰弱,叶薄而黄,不开花或少开花。
(4)盆栽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室内盆栽植物通常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和受真菌等病毒侵染而引起的叶斑病,要保持室内通风透气,要及时喷药预防。
教案课题养护植物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生物(如植物、动物)和非生物,理解植物生长与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关系,并掌握实地考察与观察记录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记录、整理分析以及交流分享,提升学生有序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以及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会按顺序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
(2)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1)理解并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特别是识别失去生命的植物不能再继续生长的特性。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记录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能力,并能够从中发现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教法学法实地考察法、观察记录法、分享交流法、分类整理法教具学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
准备一台投影仪和一台电脑,用于展示植物生长环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观察用具。
准备记录单、笔、放大镜、小铲子等观察用具,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地考察。
教学内容设计个性化调整(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教师:大家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关于植物的生长环境。
你们知道哪些地方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呢?(生:公园、花园、森林、路边……)教师继续引导:非常好!那这些地方有哪些共同点呢?请你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生1:土壤肥沃;生2:光照充足;生3:有水分;生4:适宜的温度)二、准备工作教师:在我们进行实地考察之前,请大家注意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为了保护自己,请大家穿上长裤和运动鞋,并喷些驱蚊药水以防止蚊虫叮咬。
(教师分发防护用具,并确保每位同学都做好了准备)接下来,准备好我们的观察工具:记录单、笔、放大镜、小铲子。
这些工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实地观察。
安全提示:请同学们注意自身安全,不要破坏环境,使用放大镜时不要对准太阳,以免损伤眼睛。
第1课时教学内容1、养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新课教学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第2课时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新课教学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第3课时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新课教学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第4课时教学内容4、水。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特点,初步掌握水的分辨方法,了解水的用途。
教学重点:水的分辨方法。
教学难点:水的用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秋天的郊野,湖水清澈,空气新鲜,让人流连忘返,关于水和空气,我们知道多少?雨后,草叶上挂满了水珠,说一说,水有什么特点?新课教学认识水的特点:水有固定的形状吗?观察一杯水,说说水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