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 生物 23-4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2
第4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重点)2.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难点)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1.科学思维:分析归纳不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的原因2.生命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3.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生活小思考】澳洲大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英国人在40年代引入欧洲野兔,结果繁殖成灾,使草原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的澳洲人常常谈兔色变。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为什么还会出现“谈兔色变”的现象?知识点一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教材P80~P81)1.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1)数量变化:1906年,凯巴森林被列为国家禁猎区后,黑尾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
(2)上升原因:该生态系统禁猎黑尾鹿。
(3)下降原因:缺少食物。
(4)变化原因:凯巴森林发生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的不正确干预,破坏了原有的稳定状态。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的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活学巧记】理解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两个方面(1)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
(2)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教材P81~P82)1.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2.深入思考:为什么过度放牧会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提示:过度放牧会使草原上牛羊的数量猛增,超出草原的承载能力,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活学巧记】调节能力大小(反义词记忆法)(生物)少(结构)简单(能力)小(生物)多(结构)复杂(能力)大知识点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教材P83)1.稳定性破坏的原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原因。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分析凯巴森林破坏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活动课【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言:同学们,你们在观察自制生态瓶的活动中会发现,有的生物存活时间较长,有的生态瓶不稳定,其中的一些生物很快就死亡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就是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活动: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2、小组讨论:(1)1906年以前的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2)1925年以后的凯巴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3)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多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的?3、合作交流:各小组各自的看法和对几个问题的解答。
教师提示(1)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通过生物数量的变化可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性。
(2)由于没有天敌,黑尾鹿的数量剧增,但由于食物有限,导致一些鹿被饿死。
(3)凯巴森林在30年中的变化是由于人类不正确的干扰,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稳定状态。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与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1、演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挂图2、思考:图中三类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提示:从图中三类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我们可以知道,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性和平衡状态。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由于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