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心中的丰碑》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丰碑》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丰碑》的基本内容:课文讲述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段感人故事,描绘了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
通过故事,展现了革命烈士的坚定信念和对国家、人民的无私奉献。
2.2 生字词的学习:学会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这些生字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
3.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感知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质量和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丰碑》的文本,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5.3 历史背景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提前一天,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让学生查找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
6.2 课中活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丰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丰碑”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学生能够学会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丰碑”的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丰碑》的课件和教学材料。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丰碑》的封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丰碑”的象征意义。
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对自己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小结与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丰碑”的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学会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的价值观。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丰碑》的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丰碑》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丰碑》,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生字词的学习:教授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课文《丰碑》的兴趣。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阅读,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丰碑》的理解程度。
4.2 生字词掌握情况的评估:通过生字词测试,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提供课文《丰碑》的文本,生字词卡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活动:通过展示革命先烈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英雄,为什么要纪念英雄。
6.2 课内阅读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6.3 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每组选一个主题,用卡片形式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问题驱动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7.2 情境体验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7.3 互助合作策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八章:作业设计8.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书写课后感悟,反思课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一、心中的丰碑公开课教案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八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伟人的事迹,感受到伟人的崇高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 引导学生学习伟人的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教学重点:1. 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没有崇拜的伟人?他们为什么让你崇拜?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
2.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了解的伟人及其事迹。
三、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引导学生感受伟人的伟大。
2. 讲解伟人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习伟人的精神。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体现伟人精神的。
2. 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伟人精神。
2. 各小组分享活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伟人精神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写一篇关于伟人精神的心得体会。
2. 制定一个学习伟人精神的学习计划。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伟人的事迹和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伟人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心中的丰碑公开课教案七、课时:1课时八、年级:八年级九、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伟人事迹,深刻领悟到伟人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丰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丰碑》的主题思想,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丰碑。
2.板书课题,解释“丰碑”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a.课文的写作背景b.课文中描绘的战争场景c.课文中的人物形象d.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矗立”、“丰碑”、“巍峨”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丰碑是指什么?二、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英雄形象b.课文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c.课文中的感人场景d.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三、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英雄,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英雄的短文。
2.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六、教学反思2.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激发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丰碑”的双重含义——既指具体的纪念碑,也象征英雄的精神永存。
2.过程与方法方面,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词语和情感朗读来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心中的丰碑》说课稿《心中的丰碑》说课稿范文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心中的丰碑》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采用边叙边议手法描写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因公殉职后万人恸哭、挽幛如云的场景,记叙了任长霞生前为民办实事而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事迹,展现了任长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贵品质。
本文由长篇人物通讯删改而成,文章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着力场面和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主题鲜明,内容真实客观。
该文有叙述、对话,有描写、抒情,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该文是一篇既可以教学生记人叙事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正确读写并理解“丰碑、以身殉职、呜咽、蜿蜒长龙、萦绕天际、悼念”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段落;理解课题“心中的丰碑”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习掌握写事来写人、通过场面描写来渲染气氛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是领悟任长霞的光辉形象,体悟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理解“心中的丰碑”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生情,以“情”感人,以“情”促人。
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领悟思想感情,掌握写作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在释疑解难中学会合作与探究。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用多媒体播放《任长霞》电影末尾片段,激情导入: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她以全票当选。
评委们写给她的颁奖词是:“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女英雄。
扫黑打恶,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丰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资料,了解课文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2)重点讲解生字词、课文难点和课后作业。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后访谈、学生互评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五年级语文《丰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主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幸福,感恩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简单谈论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2)学生讨论课文中“丰碑”的象征意义,分享自己的感悟。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中的丰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感知人物的光辉形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
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
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她就是霞蔚长空警魂不朽的任长霞。
2.简介任长霞。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
在她任局长前协助破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被誉为警界“女警神”。
2001年调任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公安局长。
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在侦破"1.30"案件中途经郑少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因受重伤随即被送往郑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经过4个小时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
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
2004年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汇报:
A、读准生字词。
B、理解词语:
呜咽:伤心哽泣的声音。
吊唁: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
噩耗: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
萦绕:萦回环绕。
C、学习生字
3.齐读课文:课文写了任长霞几件事。
A、她铲除恶势力,又带领民警帮助恶势力迫害的冯大爹收割麦子。
B、韩大妈的女儿被人杀害了,她将躲藏11年的凶手捉拿归案,并像闺女一样照顾韩大妈的生活。
C、收养孤女春雨,像妈妈一样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
4.自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任长霞的光辉形象。
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丰碑”
1.再次了解课题:心中的丰碑。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2.课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觉得任长霞是一座“丰碑”?
A、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任长霞的各种称呼,说说看到这些称呼你感受到什么?
(“门神”、“福字”说明任长霞像门神一样保护着老百姓的安全,关心帮助老百姓,为民造福。
“亲闺女”:说明任长霞像韩大妈的亲闺女一样帮助他们做农活,她是百姓的好女儿。
“任妈妈”:说明任长霞像亲妈妈一样照顾着她的学习和生活,她是百姓的好父母
官。
老百姓给任长霞的这系列称呼,说明她是人民的好公仆,是人民心中的“丰碑”。
B、自由读文,找出课文中描绘人们悼念任长霞的三幅画面,以及三个群众悼念任长霞的特写镜头,想想表达了人们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悼念画面:“吊唁的队伍,排出一条近三公里的蜿蜒长龙……”“登封万人空巷,近20万群众守候在灵车将要经过的路上……”“鲜花簇拥下的一副挽幛特别醒目”)
表达了人们对任长霞的尊敬、敬佩、怀念、不舍、热爱。
特写镜头:冯大爹痛苦不已……,韩大妈说……,孤女春雨在悼文中写道……,
(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们的感情。
)
C、出示句子,师范读后,学生谈谈对句子的体会。
人们把泪洒给你,把心掏给你,我们的好局长啊!
人们用口为你铸碑,用心为你竖碑,百姓的好女儿啊!
你没有离去,你在我们心中永生,人民的好公仆啊!
嵩山常在,颍水在流,万里长天,铺满了永不退色的红霞。
D、学生读使自己感动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以“心中的丰碑”为题。
三、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话想对任长霞说?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