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外汇储备太多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外汇储备的缺陷以及解决方案我国国际储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最后就是外汇储备。
通常外汇储备是一国最大的国际储备,尤其是中国,国际储备几乎全是外汇储备,且以美元为主,截止到2012年第一季度为止,目前外储大概为32557亿美元。
这样就出现了外汇储备过于单一的现象。
这是咱们国家在国际储备结构上的不足.我国之所以会有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个出口大国,各个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换得外汇,出口企业将外汇拿到银行换成本币.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而这些外汇攥在政府手里,政府应该使这些外汇实现保值、增值。
关于如何投资我们的外汇,我国政府选择了购买美国国债。
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因为长期以来美国国债一直被看做是比较稳定而且收益较好的投资。
所以我们的政府选择了投资美国国债,也就是把钱借给美国人。
美国人自然有他们的办法进行赖帐,那就是让美元贬值!一方面美元贬值实质上降低了美国的还款金额,尽管金额数量没变,但是同样货币所表现的价值进行了缩水。
另一方面美元贬值还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一巨额外汇储备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
外汇储备过于单一从国际储备的结构上看,我国大都是外汇储备,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美元外汇。
储备形式过于单一,风险太大!应实现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近年来美元对其他的主要国际货币持续贬值,而美元又是我国外汇储备中比重相当大的一块,他的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国际购买力严重受损.中国现有1。
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假设其中美元占65%,一旦美元兑人民币贬值20%,以人民币计价的外汇资产将损失2535亿美元.2.外汇储备的数额过于庞大。
从数量上看我国有三万亿的美元储备啊!真是太多了。
按照常理外汇储备最多不应超过年进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而我国2011年的外汇储备竟然达到了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十多。
如此庞大数额的外汇储备必然对政府的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和挑战.一般来讲,对外汇的管理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三性”原则,即政府面对巨额外汇储备如何在保证保值的前提下实现增值。
外汇储备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
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中国外汇储备的结构没有对外明确公布过,目前属于国家金融机密。
据估计,美元资产占70%左右,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依据来自于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路透社报道以及中国外贸收支中各币种的比例。
显然大量持有美金有利于辖制美国,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另:人民币汇率曾经采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币/美元购买力平价失衡、全球预期人民币将会相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热钱涌入中国换取人民币,以求收买廉价资源并获得汇率波动收益。
中国央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不得不大量买入美元,加剧了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
统计表明,2021年约有1000亿美元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
人民币的汇率2021年7月21日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外汇储备与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区别自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十年的升值趋势进入贬值通道。
为了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国央行频繁在外汇市场上卖美元、买人民币。
而对外汇市场的持续干预,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快速下降。
从2021年6月底至2021年5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由3.99万亿美元下降至3.19万亿美元,在不到两年时间内缩水了8000亿美元。
尽管美元兑其他国际货币例如欧元、日元的汇率波动也会造成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的市场价值发生波动,例如美元兑欧元与日元持续升值,会降低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市场价值。
但是即使把这种不利的估值效应考虑进来,大约80%左右的外汇储备缩水还是可以归因于中国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为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央行在市场上出售了大约65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这在全球金融史上是前所未见的。
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钱?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也代表国民财富,不能理解成一般意义上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不能无偿使用“出口创汇”——对这个前些年热火朝天的口号,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于是,有观点认为,我国外汇储备是国内千千万万企业或个人用实实在在的商品、能源、资源及隐性的环境代价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外汇储备究竟是谁的钱?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须了解我国的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
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出口商品或劳务,挣回美元等外汇,然后将这些外汇的一部分或全部卖给银行获得人民币。
外商对中国投资也往往需要将手中的部分或全部外汇资金换成人民币,也得将外汇卖给银行。
银行在保留一定额度外汇用于日常业务后,将其余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卖出。
外汇一旦被央行购买就成为国家外汇储备。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已不再实施强制结售汇制度,企业出口等所获外汇收入,可根据其经营需要自行保留或卖给银行。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企业和个人不是把外汇无偿交给央行,而是通过银行卖给央行,并获得了等值人民币。
这些交易都是出于等价和自愿的原则,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外汇与人民币兑换时已经实现,即“银货两讫”。
另一方面,央行购买外汇,要付出等值的人民币,这个过程表现为人民币投放,也就是“发票子”。
换言之,外汇储备是央行用“发票子”这种向社会负债的方式“买”来的,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方为外汇储备,负债方则是等值的人民币投放。
看似光鲜的外汇储备其实并非央行的“净资产”,背后对应的是等量负债。
“比如,截至今年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975亿美元,相应的央行负债为22.6万亿元,也就是说,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央行用22.6万亿元人民币‘买’来的。
这22.6万亿元人民币最终体现为流通中现金、各类银行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央行票据等各种央行负债的形式”,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
由此可见,首先,外汇储备是央行的钱,并且由于它是央行以负债方式形成的资产,因而不能无偿使用。
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之探讨张茜一、前言众所周知,中国外汇储备近年来呈递增态势,而截至2006年2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8537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为此,英国《金融时报》曾打比方说,如以千元美钞堆积,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相当于5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而在中国外汇储备登上全球第一之后,关于中国外汇储备数量是不是太多、该不该限制其增长速度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再次成为业界讨论焦点。
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充足并保持增长态势,符合中国国家利益。
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声誉,增强境内外对我国经济和人民币的信心;有利于拓展国际贸易,吸引外商投资,降低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平衡国际收支波动,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
但我们不应得意于外汇储备的规模庞大,如何有效管理、合理利用这笔宝贵的公共资源,应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一个目标。
二、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现状目前负责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机构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储备管理司(即中央外汇业务中心),储备管理司在新加坡、中国香港、伦敦、纽约分别设了四个下属机构,包括中国投资公司(新加坡)、中国华安投资有限公司、伦敦交易室、纽约交易室负责部分储备资产的经营工作。
其中七成的交易通过香港市场进行,包括投资工具、到期后的再投资、新增外汇储备的投资。
一般来说,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政策有两种:一种是稳健的储备政策;另一种是充分利用的储备政策。
两种政策目标不同,效果也不同。
前者能够使国家在资金实力上做到有备无患,产生较高的国际信誉;后者则因充分利用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可避免资金占压的损失。
当前中国执行的是稳健的储备政策,虽然这种政策使中国外汇储备实力雄厚,综合国力增强,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存在一些观念上的误区首先对于外汇储备的功能和作用,存在下面一些错误的理解:其一是经济实力误区。
浅析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作者:马荣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5期马荣(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 222000)摘?要:在过去的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都保持着“双顺差”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量的增加,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们国家对外紧急支付的能力,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是持续的双顺差和太多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收支国际储备顺差逆差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2(b)-0254-01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不仅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与金融关系,影响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稳定及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而且对其国内经济的稳健运行于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很多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都保持着“双顺差”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量的增加,虽然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外汇储备量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最后依然处于1万亿之上,接近1.95万亿美元。
虽然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们国家对外紧急支付的能力,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是持续的双顺差和太多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1 有利的方面1.1 双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长期的双顺差为国家积累了很多的外汇储备,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抵抗国际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也保证了我国紧急支付的需要,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同时因为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的多少可以表明一个国家对外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大量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国际清偿能力的增强,因为国际清偿力的提高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信用度迅速提高,所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时,能够很容易的以较低成本来取得各类贷款。
这样就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发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有利于保持我国汇率的稳定;积累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提供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为保证我国实现每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做出贡献。
关于调整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逐渐建立起来。
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战略在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为中国的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国内国际形式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并且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各种影响。
于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调整,从出口导向型向综合平衡型转变。
一、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实施的战略背景(一)基本国情的决定出口导向型经济(Export-oriented Economy)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与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当出口对GDP的贡献远远高于20%,而投资和消费对GDP的贡献远远低于80%时,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被称之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属于外向型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出口导向型模式取得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1、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片面地重视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和农业严重滞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践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
这种增长业绩与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战略以及为工业化战略服务的相关政策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工业化战略以强化高度集中的资本积累和制造业投资为基本特征,长期忽略内部消费市场的开发。
并在人均收入很低水平上出现了产能过剩。
从开始对外开放到加入WTO,中国的过剩产能得以通过国际市场逐渐释放,并且使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获得了强劲的生命力。
2、剩余劳动力的增长上世纪50年代的婴儿潮和70年代后期的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劳动力的积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是中国人多地少,我国农村人口本来就拥有庞大基数,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地区的作用大打折扣,导致农村地区闲散劳动力增多。
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央行的关系时间:2013-05-20 11:59 来源:网络作者:股途网阅读:671次今天来讨论的是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以及国内央行的关系。
1.关于外汇储备和人民币汇率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开始出现的,中国承诺在入世5年后全面开放人民币汇率市场,也即2005年开始全面开放。
但实际上是有中国特色的汇率开放,即央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的手段在汇率市场上通过投入人民币以稳定汇率2.现如今,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市场上至关重要的一环,长期的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逐年攀升,央行需要拿出人民币向那些商业银行购买外汇,个人认为在这个环节导致的市场上人民币增量是相当较少的3.由于市场上美元不断贬值,并采取诸如定量宽松型货币政策,导致中国所持外汇储备不断缩水,因此增印人民币,以平抑汇率以上各点导致国内增发基础性货币,外储只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点因素.外汇储备是通过增发人民币由国际贸易购买的,属于央行的负债.顺差——外汇占款(在商业银行)——外汇储备(在央行)由于美元在国内不能流通,央行需要按现行汇率把随顺差流入的美元买了,这部分为对冲外汇占款所投放的人民币构成了国内增发的基础货币,实际上也是人民币的源泉。
、再贴现与再贷款随着商业银行的逐步市场化已渐渐地淡化出了货币发行领域当市场中没有货币,银行系统需要从无到有创造货币时,央行的再贴现及再贷款的确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但正如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逐渐让步于市场经济,以央行独断独裁的再贴现和再贷款逐步让位于商业银行间的业务来往(比如同业拆放或国债质押式回购等),商业银行多选择向其他商业银行借钱(即贷款)或者贴现,而非向央行再贷款及再贴现。
这一点从数据上可得到验证:央行对商业银行债权(就是再贴现及再贷款)的绝对值(蓝)及其占央行总资产的比例(红,右轴)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来自于央行(蓝线)及其他商业银行(红线)绝对额的比较2、现在的基础货币投放主要以外汇占款的方式进行在封闭经济体内,货币从无到有的过程的确需要央行(或者财政部)独断专行地通过各种方式推销货币,即使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美元伊始也是首任财长汉密尔顿苦心孤诣造就的产物。
我国外汇储备的缺陷以及解决方案我国国际储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最后就是外汇储备。
通常外汇储备是一国最大的国际储备,尤其是中国,国际储备几乎全是外汇储备,且以美元为主,截止到2012年第一季度为止,目前外储大概为32557亿美元。
这样就出现了外汇储备过于单一的现象。
这是咱们国家在国际储备结构上的不足。
我国之所以会有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个出口大国,各个出口企业出口商品换得外汇,出口企业将外汇拿到银行换成本币。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巨额的外汇储备。
而这些外汇攥在政府手里,政府应该使这些外汇实现保值、增值。
关于如何投资我们的外汇,我国政府选择了购买美国国债。
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因为长期以来美国国债一直被看做是比较稳定而且收益较好的投资。
所以我们的政府选择了投资美国国债,也就是把钱借给美国人。
美国人自然有他们的办法进行赖帐,那就是让美元贬值!一方面美元贬值实质上降低了美国的还款金额,尽管金额数量没变,但是同样货币所表现的价值进行了缩水。
另一方面美元贬值还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缩水。
一巨额外汇储备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外汇储备过于单一从国际储备的结构上看,我国大都是外汇储备,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美元外汇。
储备形式过于单一,风险太大!应实现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近年来美元对其他的主要国际货币持续贬值,而美元又是我国外汇储备中比重相当大的一块,他的贬值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国际购买力严重受损。
中国现有1.9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假设其中美元占65%,一旦美元兑人民币贬值20%,以人民币计价的外汇资产将损失2535亿美元。
2.外汇储备的数额过于庞大。
从数量上看我国有三万亿的美元储备啊!真是太多了。
按照常理外汇储备最多不应超过年进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而我国2011年的外汇储备竟然达到了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八十多。
如此庞大数额的外汇储备必然对政府的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和挑战。
贸易顺差为什么会导致外汇储备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的一系列问题啊?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
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
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
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长年的贸易顺差使中国企业不断地向商业银行(比如中国银行)卖出在贸易活动中收到的美元(我国外贸基本都以美元交易),于是商业银行长年收到大量美元,同时向企业支付大量人民币。
商业银行又要把这些美元转卖给中央银行(在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收进美元,向商业银行支付人民币。
关键的一点就是美元太多了,央行觉得以原来的价格放出人民币不合算了,于是美元就贬值了。
我国存在长期贸易顺差具有双重意义我国的长期贸易顺差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顺差扩大,消极意义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首先,顺差的扩大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意味着我国出口竞争力大大增强,外汇不再是稀缺资源。
但是我国出口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要素价格过于低廉为代价的。
因为在国际分工和资源配置中,我国处在较为被动的位置,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能源和人力等要素的定价也比较低,在环境保护、劳工待遇、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企业的要求也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投入偏低。
其次,顺差的扩大意味着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增大。
但同时也加剧了经济失衡和对外需的依赖,给宏观调控带来一定问题。
再次,持续的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改善了我国的国际收支和信用状况,维护了金融稳定。
但是这也使得较多公民财富输出给别人使用,并且增大了因汇率动荡使我国外汇资产缩水的风险。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中国很有钱,外汇储备有二万五千亿美元;中国很缺钱,不少人卖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学学费太贵,工资低,退休金少。
有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不把那么多的外汇拿些出来,安排民生大计,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困难,搞住房补贴、医疗补贴、学费减免,提高失业保障和退休金标准。
这个问题我前前后后想了很多年,慢慢想明白了,那就是说: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
在咱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这算一句笑话,揶揄那些做事死板,不懂变通的人。
可是在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中,却真有这么一条法则在起作用。
不妨把国家钱看成两大部分:(一)投放在国内的钱;(二)外汇储备。
通过发放工资及补贴、政府采购、银行贷款等等方式,投放到国内市场的货币总量,要同国民经济相适应。
投放的货币必须有足够的实物商品和服务型商品供应才行,钱多东西少,货币就要贬值,发生通货膨胀,钱毛了,钱多也买不到更多的东西。
国家无时无刻不在监测、调整货币投放量,使其不出现太大的或长期的偏差。
国内经济中流通的货币量,从理论上讲,应该是或力求它是合适的。
如果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钱投放国内,涨工资也好,补贴也好,钱一下子就多了出来,不再与现实可供应的商品量相适应,结果是钱贬值,通货膨胀。
有人说,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涨工资、发补贴,别让市面上钱太多,政府多搞惠民项目,盖低价房卖给老百姓、降医疗费、降学费,让我们少花点钱,行不行?这是换汤不换药啊!消费者少花了钱,把钱留在包包里,国家收不回去,还要另外拿钱来盖房子、补贴学校、医院、药厂,投放到国内的钱的总量还是多了出来,照样要贬值,要通货膨胀。
说到这儿,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么多外汇储备又不能投放到国内来用,储备外币再多有何用?那是打酱油的钱,只能用来打酱油—买国外的东西,只有让其在国际市场流通,才能不对国内市场造成直接的冲击。
有人说,这也行啊!拿美元去国外多买石油,多买粮食、饲料回来,让国内油价、电价、粮价、肉价降一降,咱老百姓的日子也要好过一些啊。
我们的外汇储备太多了
李南
2012-07-18 10:36:47 来源:《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7期
中国人民银2011年4月14日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
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万亿美元。
2009年6月,外汇储备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而外汇储备从2万亿美元增至3万亿美元,则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2011年一季度末,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余额继续遥遥领先世界其余经济体,占78个经济体外储总余额的34.7%。
主持人:最近有一条新闻,周小川行长在演讲的时候说: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超过了一个合理的自身需求,中国政府正在想办法降低外汇储备规模。
现在这个规模是30447亿美元,在全球78个重要经济体当中是第一名,比七国集团的总和还要多。
但我记得在2006年的时候,您曾经说过,中国外汇储备7000亿美元就足矣。
那么现在这样一个时点上有30447亿美元,是否适宜?到底多少外汇储备是合适的?
夏斌:周行长说,现在已经超过了合理的自身需求。
我在2006年的时候就说已经超过了,当时提出了“适度外汇储备”的概念,认为外汇储备7000亿美元就够了。
主要考虑的是要保持一定的外汇流动性,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保持一国防范风险的能力。
按教科书上讲的三个月的贸易额这个标准,我们早就超了。
再加上一些对外债务,长期的、短期的债务,当时提出7000亿美元是比较适度的。
超过的部分,我提出可以抓紧花。
当然在写这本书期间,形势又在变化,从
贸易结算需求的角度,从对外债务的偿付角度,从汇率干预所需要的外汇角度,几个方面综合起来,我们在书中提出1万亿美元足够了。
主持人:那我们多出了两倍,现在是3万亿美元了,所以我们要讲讲到底怎么花。
但是首先有一个问题要弄明白,外汇储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陈道富:它的本质是国家资产的反映,是国家防御风险的一种能力体现。
它是国家通过发行一定的货币,从老百姓手上把外汇买过来,用负债的方式,让央行拥有了这项资产。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铸币税的一个表现。
主持人:这好比说,我是一个企业,做了一笔生意,出口卖了1000双袜子,挣了1000美金,回来之后把这1000美金卖给了央行。
夏斌:对。
央行按照当时一定的汇率,给你等值的人民币,而这个人民币是央行发出来的。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负债方表现为人民币的发行,资产方则表现为央行拥有一定规模的外汇。
然后,央行再到国外去运用这笔外汇。
主持人:那么这个时候大家就有一个问题,央行的外汇资产其实是通过负债得来的,这个资产是央行可以随便用的吗?
陈道富:像企业一样,如果发债,筹到一部分资金,那么这部分资金企业是可以进行资产运用的。
可以用于投资固定资产,也可以投资其他项目。
只要合理的话,就可以用。
同样的道理,央行发行人民币,这一部分是负债,但是负债建立以后,买到了外汇,当然也可以根据合理的需求进行使用。
主持人:我的理解是,比如说这个房子400万,虽然我是借钱买的,但房子这个资产是我的。
夏斌:但是,当需要偿还外债的时候,央行必须要有偿付能力。
还有,就是汇率问题,央行要保持汇率的稳定,要干预汇率,也要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主持人: 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有些国家的央行就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
夏斌:对。
1997年香港特区政府抗击索罗斯有底气,也是因为后面有我们央行的巨额外汇储备支持。
这就是抗御风险的能力。
一定的外汇储备量可以保证有一定的抗御风险的能力,但如果过多的外汇储备放在这里不动,实际上是国民福利的一种损失。
因为你这个钱没有花,借给别人花了。
虽然也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买金融资产,但金融市场收益是很有限的。
主持人:一方面买了美国国债,买了固定收益证券,却遇上了美元贬值的问题。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从2006年的1万亿到现在的3万亿,增速越来越快,为什么就阻挡不住呢?它是一个长期性的还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
陈道富:一定程度上,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在中国具有较大的长期性。
一方面因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目前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模式。
加工贸易就意味着要取得一定的盈余,盈余就会表现为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中国还需要借助大量FDI来华投资。
FDI就是拿外汇进来,然后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
中国经济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因此FDI在未来还会有一个逐步的平稳的增长。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2011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几年以来的季度贸易逆差,而FDI数据1至3月份同比增长29.4%,这两项数据能不能说明外汇增长的速度其实已经在下降了?
夏斌:近期的贸易逆差实际上是我们本身政策追求的结果,因为加大了进口量。
当然,现在这个逆差也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
就是买同样多的商品,因为现在价格涨了,付出自然要有所增加。
这是目前阶段的特征。
有很多专家说,到了下半年我国顺差的势头可能还不会变,但是在结构调整的推动下,这个顺差的增速可能会下来。
陈道富:中国进口贸易的特点,往往是上半年进口会多一点,通过加工贸易,下半年出口会更多一些。
夏斌:还有,在调整经济结构的情况下,加上外部需求减少的因素,出口的增长幅度也会适当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