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
- 格式:pptx
- 大小:86.70 KB
- 文档页数:14
§ 1.3.1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与并集1、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抽象概括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概念,从三种语言理解交集与并集含义,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素养;(2)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与数学运算素养.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 教学难点: “且”、“或”的理解及正确进行集合的交与并.3、教学过程:环节1:呈现情境,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实数有加、减、乘、除等运算。
集合是否也有类似的运算呢?请观察、思考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1:(1)记A={x|x 是有理数},B={x|x 是无理数},C={x|x 是实数},集合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2)某文具店现有铅笔、中性笔、直尺、笔记本、橡皮5种商品出售,现计划再进中性笔、直尺、笔记本、订书机、三角板5种商品。
那么进货后该文具店有哪些商品可出售?共几种?用集合A 、B 、C 分别表示文具店现有品种、计划进货品种、进货后共有品种,那么集合A,B,C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或改为观察下面的集合,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能说出集合C 与集合A,B 之间的关系吗?(1){}5,3,1=A ,{}6,4,2=B ,{}6,5,4,3,2,1=C ; (2)A={x|x 是有理数},B={x|x 是无理数},C={x|x 是实数}.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完成。
(3)异分母分数41,31通分时,要先求它们的公分母。
记{}*∈==N k k x x A .3|, {}*∈==N k k x x B .4|,那么41,31的公分母的集合C 是什么?集合A,B,C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4)设{}是矩形x x A |=,{}是菱形x x B |=,{}是正方形x x C |=,集合A,B,C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从具体、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使学生感受建立集合运算的必要性,并通过归纳、抽象建构并集、交集概念。
安边中学高一年级1 学期 数学 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 邹英 总第3课时备课组长签字: 包级领导签字: 学生: 上课时间:2013.8.30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一、课题:1.3.1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与并集二、学习目标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2. 会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3.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问题1、集合的基本关系有哪些?问题2、空集与任何集合有怎样的关系?问题3、做一做(1)集合},,,,,,{k j e d c b a A =与集合},,,{k c d b B =它们有什么关系,表示一下,并用Venn 图画一画;(2)写出集合}0)2)(1({=-+=x x x A 的所有子集。
【导学释疑】1、阅读课本P 11完成下表名称 交集 并集定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一般情况)问题1、想一想,交集中的“且”与并集中的“或”有什么不同? 问题2、议一议,下面的空怎么填?(1)A ∪A = ________ A ∪φ =_______ A ∪B=________ (2 )A ∩A =_______ A ∩φ = ________ A ∩B _______ B ∩A(3)A ∩B ____ A A ∩B ____ B A _____ A ∪B B ____ A ∪B(4) 若A ∩B=A,则A ___ B 反之亦然,若A ∪B=A,则A___B 反之亦然(5)(A ∩B )∩C A ∩(B ∩C), (A ∪B )∪C A ∪(B ∪C)3、做一做:我校所有学生组成集合A ,高一年级所有学生组成集合B ,高一年级所有男生组成集合C ,高一年级所有女生组成集合D 。
求B A ⋂,D C ⋃。
【巩固提升】例1、设集合A ={x|2≤x<4},B ={x|3x+7≥8+2x},求A ∩B 与A ∪B 。
【检测反馈】1、已知集合A={1,2,3,4,5},B={4,5,6,7}求A ∩B 与A ∪B 。
1、1、3、1并集与交集一、【学习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材料一:如下图所示,观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 B 2,3,4A1,2,3B 42,3A1材料二: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 ,B 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与B,并写出由集合A 与B 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1、自学教材第8页内容,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并集)<1>上述问题中集合A 、B 与集合C 之间有什么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2>请你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 、B 与集合C 之间的关系.<3>根据上述分析,你能给出并集的一般定义吗?请叙述之.结论:<1>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 .集合C 叫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为 ,读作 . <2>文字语言: 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了集合C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如上图所示. <3>一般地,由 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 ,记为 ,(读作 ),即: .2、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回答问题(交集)<4>考察教材上的例子(1)、(2),你能说出集合A 、B 与C 的关系吗?<5>类比集合的并集概念,你能给出交集的定义吗?能用三种语言来表示交集的定义吗?结论:<4>我们看到,上述问题中,集合C 是由那些 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5>文字语言: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如图所示.三、【练习与巩固】练习一:请你讲一讲你对教材第9页例7的理解;练习二:回答教材第11页练习第1、2、3题; 练习三:<1>集合P={1,2,3,m},M={m 2,3},P∪M={1,2,3,m},则经过计算得m=_________;<2>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 的个数是________.练习四:设A={x|-1<x<2},B={x|1<x<3},求A∪B,A∩B思考:A A A A A =Φ⋃=⋃;,关系成立吗?Φ=Φ⋂=⋂A A A A ;,关系成立吗?四、【作业】1、必做题:第12页习题1.1A 组6、7(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选做题:第12页习题1.1A 组第8题,B 组第3题(同学们可以经过互相讨论来完成)1、1、3、1并集与交集一、【学习目标】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以及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 图理解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给出,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整体的把握.二、【自学内容和要求及自学过程】材料一:如下图所示,观察集合A={1,2,3}、B={2,3,4}与集合C={1,2,3,4}之间的关系. B 2,3,4A1,2,3B 42,3A1材料二:①已知集合A={1,2,3},B={2,3,4},写出由集合A ,B 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②已知集合A={x|x>1},B={x|x<0},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与B,并写出由集合A 与B 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C.【教学效果】:材料一和材料二要由老师一上课就自主的演示,自问自答;这一部分完成以后,学生们事实上已经对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有了一定的了解,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我的课堂上,事实上,这一部分已经达到了教学的一个小高潮.1、自学教材第8页内容,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并集)<1>上述问题中集合A 、B 与集合C 之间有什么关系?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你发现了什么?<2>请你分别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来叙述上述问题中,集合A 、B 与集合C 之间的关系.<3>根据上述分析,你能给出并集的一般定义吗?请叙述之.结论:<1>集合之间也可以相加,也可以进行运算,但是为了不和实数的运算相混淆,规定这种运算不叫集合的加法,而是叫做求集合的并集.集合C 叫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为A ∪B=C ,读作A 并B. <2>文字语言: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了集合C ;符号语言:C={x|x ∈A,或x ∈B};图形语言:如上图所示. <3>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为A ∪B=C ,(读作“A 并B ”),即:C={x|x ∈A,或x ∈B}.【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们能很快的理解并集的含义,通过提示,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结论说出来.2、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回答问题(交集)<4>考察教材上的例子(1)、(2),你能说出集合A 、B 与C 的关系吗?<5>类比集合的并集概念,你能给出交集的定义吗?能用三种语言来表示交集的定义吗?结论:<4>我们看到,上述问题中,集合C 是由那些既属于集合A 且又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5>文字语言: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符号语言:A ∩B={x|x ∈A,且x ∈B}.图形语言如图所示.【教学效果】:这一部分内容渗透了类比的思想,由于并集的学习,学生们几乎都能很快的给出自己的思路.三、【练习与巩固】练习一:请你讲一讲你对教材第9页例7的理解;练习二:回答教材第11页练习第1、2、3题; 练习三:<1>集合P={1,2,3,m},M={m 2,3},P∪M={1,2,3,m},则经过计算得m=_________;<2>设集合A={1,2},则满足A∪B={1,2,3}的集合B 的个数是________.练习四:设A={x|-1<x<2},B={x|1<x<3},求A∪B,A∩B思考:A A A A A =Φ⋃=⋃;,关系成立吗?Φ=Φ⋂=⋂A A A A ;,关系成立吗?四、【作业】1、必做题:第12页习题1.1A 组6、7(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选做题:第12页习题1.1A 组第8题,B 组第3题(同学们可以经过互相讨论来完成)五、【小结】这节课主要讲解了交集、并集的概念和一些相关的题目,其中Venn 图对于了解、理解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其中还承载着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类比的思想,这一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六、【反思】对于课堂上暴露的问题,教师不能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教师要学会逐一的解决.譬如上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比如学生作业完成不了,教师也要想一想自己的原因.这是很重要的.先找自己原因,再找学生的原因,这是成功的根本,也是教学上能取得突破的前提.。